◆ 分析心理學始祖一生集大成之作?6?4華文世界首次德文原典直譯 ◆ 二十年臨床心得 ╳ 畢生思想精髓,一窺榮格思想的起源與發展 ◇ 重磅推薦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6?4心理諮商師 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6?4榮格心理分析師 徐玟玲︱藝術學博士?6?4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師?6?4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兼任助理教授 黃宗堅|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6?4臺灣沙遊治療學會理事長 鄧惠文|榮格分析師 ------------------------------------------------------------------------------------------------------------------------------------------------------------------------- 「心理類型不僅是心理學的課題,也是所有取決於人類心理的學術與生活領域的首要問題。」——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本書初版於一九二一年,歷經榮格本人八次編修,而有一九五○年的最終版本,集結二十年臨床心得與畢生思想精髓,是榮格著述中的一大里程碑,更是其最重要的作品。 榮格認為歷來對於宗教、學術、文化和世界觀的種種論爭,皆受到各種不同心理類型的影響,故爭執不休、莫衷一是。因此本書首先剖析人類學、史學、文學、哲學、美學和宗教學的發展軌跡,從中爬梳出心理類型的發展理路,最後歸納出八種心理類型。此法受到多位學者引用並發展,例如聞名全球的 MBTI 性格分類法。 榮格更指出,探討個體的差異對人類社會極為重要,既有助於理解個人對幸福的不同需求,更能讓不同類型的人相互理解並彼此認可,也才有可能構築出一個普遍適用於民眾的外在生活形式。 本書特別收錄四篇由榮格親自撰寫、發表的學術論文,其中闡明了本書的成書理念,並予以總結與補充,皆有助於讀者深入其思想堂奧。 譯序 第七版自序 第八版自序 初版自序 導論 第一章 古希臘羅馬時期與中世紀思想史的類型問題 第一節 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心理學:特圖良與奧利金 第二節 早期基督教會的神學論爭 第三節 化體說的問題 第四節 唯名論與唯實論 一、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共相問題 二、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共相問題 三、阿伯拉對於共相之爭的調解 第五節 路德和茲文里對於聖餐禮的爭辯 第二章 席勒對於類型問題的探討 第一節 席勒的《審美教育書簡》 一、優勢功能與劣勢功能 二、關於基本驅力 第二節 席勒的《論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 一、素樸詩人的態度 二、感傷詩人的態度 三、唯心論者與唯實論者 第三章 太陽神精神與酒神精神 第四章 性格類型學的類型問題 第一節 喬丹類型學概述 第二節 對於喬丹類型學的闡述與批判 一、內傾型女性(熱情型女性) 二、外傾型女性(冷漠型女性) 三、外傾型男性(冷漠型男性) 四、內傾型男性(熱情型男性) 第五章 詩歌作品的類型問題:施皮特勒的史詩《普羅米修斯和埃庇米修斯》 第一節 施皮特勒類型學導論 第二節 施皮特勒的普羅米修斯與歌德的普羅米修斯的比較 第三節 統合象徵所代表的意義 一、婆羅門教關於對立問題的觀點 二、婆羅門教關於統合象徵的觀點 三、具有動態規律性的統合象徵 四、中國哲學的統合象徵 第四節 象徵的相對性 一、女性崇拜與靈魂崇拜 二、埃克哈特大師關於上帝概念的相對性 第五節 施皮特勒的統合象徵的性質 第六章 心理病理學的類型問題 第七章 美學的類型問題 第八章 現代哲學的類型問題 第一節 詹姆斯類型學 第二節 詹姆斯類型學特有的二元對立 一、理性主義 vs. 經驗主義 二、唯智主義 vs. 感官主義 三、唯心論 vs. 唯物論 四、樂觀主義 vs. 悲觀主義 五、有宗教信仰vs. 無宗教信仰 六、自由意志論vs. 宿命論 七、一元論vs. 多元論 八、教條主義vs. 懷疑主義 第三節 詹姆斯類型觀的批判 第九章 傳記的類型問題 第十章 類型概述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外傾型 一、意識的一般態度 二、潛意識的態度 三、外傾態度的基本心理功能的特點 —思考 —外傾思考型 —情感 —外傾情感型 —對於外傾理性類型的總結 —感知 —外傾感知型 —直覺 —外傾直覺型 —對於外傾非理性類型的總結 第三節 內傾型 一、意識的一般態度 二、潛意識的態度 三、內傾態度的基本心理功能的特點 —思考 —內傾思考型 —情感 —內傾情感型 —對於內傾理性類型的總結 —感知 —內傾感知型 —直覺 —內傾直覺型 —對於內傾非理性類型的總結 四、主要功能和輔助功能 第十一章 定義 抽象化(Abstraktion)?6?4情緒(Affekt)?6?4情緒性(Affektivität)?6?4阿尼瑪∕阿尼姆斯(Anima∕Animus)?6?4統覺(Apperzeption)?6?4古老的原始性(Archaismus)?6?4原型(Archetypus)?6?4同化(Assimilation)?6?4意識(Bewußtsein)?6?4意象(Bild)?6?4思考(Denken)?6?4分化(Differenzierung)?6?4異化(Dissimilation)?6?4移情作用(Einfühlung)?6?4態度(Einstellung)?6?4情緒(Emotion)?6?4感知(Empfindung)?6?4反向轉化(Enantiodromie)?6?4外傾(Extraversion)?6?4情感(Fühlen)?6?4功能(Funktion)?6?4思維(Gedanke)?6?4情感(Gefühl)?6?4自我(Ich)?6?4觀念(Idee)?6?4認同(Identifikation)?6?4同一性(Identität)?6?4想像(Imagination)?6?4個體性(Individualität)?6?4個體化(Individuation)?6?4個體(Individuum)?6?4智識(Intellekt)?6?4內向投射(Introjektion)?6?4內傾(Introversion)?6?4直覺(Intuition)?6?4非理性(Irrational)?6?4集體性(Kollektiv)?6?4補償(Kompensation)?6?4具體化(Konkretismus)?6?4建構(Konstruktiv)?6?4力比多(Libido)?6?4權力情結(Machtkomplex)?6?4劣勢功能(Minderwertige Funktion)?6?4客觀層面(Objektstufe)?6?4定向(Orientierung)?6?4神祕參與(「Participation mystique」)?6?4人格面具(Persona)?6?4幻想(Phantasie)?6?4投射(Projektion)?6?4心理(Psyche)?6?4理性(Rational)?6?4還原(Reduktiv)?6?4心靈(Seele)?6?4心靈意象(Seelenbild)?6?4本質我(Selbst)?6?4主觀層面(Subjektstufe)?6?4象徵(Symbol)?6?4綜合(Synthetisch)?6?4先驗功能(Transzendente Funktion)?6?4驅力(Trieb)?6?4類型(Typus)?6?4潛意識(Unbewußte)?6?4意志(Wille) 結語 附錄 關於心理類型的問題 心理類型 心理類型學 心理類型學 參考文獻 西文與中文人名對照表 西文與中文專有名詞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