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百家讲坛-莫砺锋说唐诗
作者 莫砺锋
出版日期 2008-09-01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807291862
ISBN号
(10位)
7807291869
开本 16
页数 203
装帧 平装
定价(C$) 9.7
约合(US$) 7.66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具备了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唐诗是一座气象万千的深山,姹紫嫣红,千姿百态,充满活力。要想感受唐诗的魅力,就需要一个热心的导游,带领游客进山赏景,领略其博大精深。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以《诗歌唐朝》的总题目讲解唐诗,前后共十四讲,分别为“诗歌唐朝”、“咏怀述志”、“咏史明志”、“沧海桑田”、“君子之交”、“美丽情歌”、“”天伦之情、“民生疾苦”、“忧国情怀”、“边塞豪情”、“”壮丽河山、“田园情趣”、“离愁别恨”、“时光节候”,其中十讲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陆续播出,广受大众欢迎,成为2008年“百家讲坛”栏目最受欢迎节目之一。其余四讲也录制完成,即将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诗歌唐朝》的全部十四个专题,现已结集成《莫砺锋说唐诗》一书,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广大读者可以先睹为快。 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具备了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唐诗是一座气象万千的深山,姹紫嫣红,千姿百态,充满活力。要想感受唐诗的魅力,就需要一个热心的导游,带领游客进山赏景,领略其博大精深。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以《诗歌唐朝》的总题目讲解唐诗,前后共十四讲,分别为“诗歌唐朝”、“咏怀述志”、“咏史明志”、“沧海桑田”、“君子之交”、“美丽情歌”、“”天伦之情、“民生疾苦”、“忧国情怀”、“边塞豪情”、“”壮丽河山、“田园情趣”、“离愁别恨”、“时光节候”,其中十讲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陆续播出,广受大众欢迎,成为2008年“百家讲坛”栏目最受欢迎节目之一。其余四讲也录制完成,即将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诗歌唐朝》的全部十四个专题,现已结集成《莫砺锋说唐诗》一书,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广大读者可以先睹为快。
  内容推荐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宗旨,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唐诗乃中国文学之瑰宝,影响着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诗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其诗人之众、诗篇之富、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是其他时代和其他文学体裁所无法比拟的。仅清代御定的《全唐诗》就收录诗人2200多人、诗作近50000首。这个数字还不是唐诗的全部,后人在此基础上,又补充诗人1500多人、诗作5000多首。后人整理出版的各种唐诗选本,其数量更是无法统计。因此,在后人心目中,“唐诗”这个词就标志着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
    唐诗为什么历久弥新?唐诗为什么激动人心?唐代诗人如何抒发大漠风烟的边塞豪情,又如何体现鸡犬桑麻的田园情趣?李白如何傲视公卿,杜甫又如何忧国忧民?唐人怎样歌唱春树暮云的友谊和青梅竹马的爱情?折柳送别、阳关三叠的习俗在唐诗中如何展现?双鲤尺素、雁足系书在唐诗中如何运用?凡此种种,莫砺锋教授都将在《莫砺锋说唐诗》中为你娓娓道来。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宗旨,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唐诗乃中国文学之瑰宝,影响着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诗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其诗人之众、诗篇之富、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是其他时代和其他文学体裁所无法比拟的。仅清代御定的《全唐诗》就收录诗人2200多人、诗作近50000首。这个数字还不是唐诗的全部,后人在此基础上,又补充诗人1500多人、诗作5000多首。后人整理出版的各种唐诗选本,其数量更是无法统计。因此,在后人心目中,“唐诗”这个词就标志着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
  唐诗为什么历久弥新?唐诗为什么激动人心?唐代诗人如何抒发大漠风烟的边塞豪情,又如何体现鸡犬桑麻的田园情趣?李白如何傲视公卿,杜甫又如何忧国忧民?唐人怎样歌唱春树暮云的友谊和青梅竹马的爱情?折柳送别、阳关三叠的习俗在唐诗中如何展现?双鲤尺素、雁足系书在唐诗中如何运用?凡此种种,莫砺锋教授都将在《莫砺锋说唐诗》中为你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莫砺锋:1949年4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79年至1984年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教授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本土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兼 莫砺锋:1949年4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79年至1984年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教授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本土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兼
  目录第一讲 诗歌唐朝
  第二讲 咏怀述志
  第三讲 咏史明志
  第四讲 沧海桑田
  第五讲 君子之交
  第六讲 美丽情歌
  第七讲 天伦之情
  第八讲 民生疾苦
  第九讲 忧国情怀
  第十讲 边塞豪情
  第十一讲 壮丽河山
  第十二讲 田园情趣
  第十三讲 离愁别恨
  第十四讲 时光节候
  附录 第一讲 诗歌唐朝
  第二讲 咏怀述志
  第三讲 咏史明志
  第四讲 沧海桑田
  第五讲 君子之交
  第六讲 美丽情歌
  第七讲 天伦之情
  第八讲 民生疾苦
  第九讲 忧国情怀
  第十讲 边塞豪情
  第十一讲 壮丽河山
  第十二讲 田园情趣
  第十三讲 离愁别恨
  第十四讲 时光节候
  附录
  后记 第一讲 诗歌唐朝
第二讲 咏怀述志
第三讲 咏史明志
第四讲 沧海桑田
第五讲 君子之交
第六讲 美丽情歌
第七讲 天伦之情
第八讲 民生疾苦
第九讲 忧国情怀
第十讲 边塞豪情
第十一讲 壮丽河山
第十二讲 田园情趣
第十三讲 离愁别恨
第十四讲 时光节候
附录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讲 诗歌唐朝
    中国有一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能具备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一个朝代的名称——“唐”,和一种文学的体裁——“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唐诗”。在后人心目中,“唐诗”这个名词自身就标志着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那么,唐诗为什么能在如此长久的年代里一直得到人们的推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唐朝又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繁荣的时代?
    中国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学样式,无疑是诗。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非常漫长,从《诗经》、《楚辞》开始,不断地发展、演变,一直到元、明、清,从来没有断绝过。在这么漫长的一部诗歌史中,哪个时代的诗歌成就最高呢?新诗人艾青曾经说过:“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这句话如果放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范围里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那么,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又以哪个朝代的诗为最好呢?我们不妨模仿艾青的说法,说唐诗是诗中的诗,唐诗就是中国古代最好的诗歌。那么,唐诗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又是怎么个好法?
    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义的“诗”是包括四言诗、楚辞体以及词和散曲在内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是狭义的“诗”,是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也包括一些杂言诗在内的诗歌。在历朝历代的五、七言诗中,成就最接近唐诗的是宋诗,后来的元明清各朝的诗就要差一点了。虽然宋诗的成就最接近唐诗,但是宋代的诗人仍然非常推崇唐诗,北宋三大诗人之一的王安石就说过一句话:“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老杜就是杜甫。这句话是说,世界上好的诗句都被杜甫写完了。他还说过一句话:“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乐天指白乐天,就是白居易,“俗语言”是指通俗的好句子。王安石认为,世上典雅的好的诗句,优美的句子,都被杜甫写光了,而通俗一点的好句子,都被白居易写光了。王安石作为北宋的一个大诗人,他有这样一种感受,觉得唐朝的诗人太了不起,几乎把所有好句子都写完了。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北宋初年有一位诗人叫王禹,牐彩窍嗟庇忻模比槐炔簧贤醢彩茄忻S幸荒辏跤?犜獾奖嶷兀拥笔钡氖锥笺昃褪墙裉斓目猓恢北岬缴挛鞯纳讨荨I讨菰诘笔笔且桓霰冉掀А⒈冉下浜蟮牡胤剑跤?牨岬侥抢镒鲆桓鼋凶觥巴帕犯笔埂钡南泄伲率瞪厦挥惺裁词导实闹拔瘢皇且桓鱿胁畎樟恕K男那榈比幌嗟庇裘疲纳钜补貌惶谩M跤?牸依镉幸桓鲂≡鹤樱谠鹤永镏至艘豢锰沂鳌⒁豢眯邮鳌5搅舜禾欤摇⑿佣伎恕R惶烨宄浚跤?犉鹄匆豢矗瘟艘灰勾蠓纾烟沂鳌⑿邮魃系募父艽蟮氖髦味狭耍髦Χ狭说敲挥型耆牙胧鞲伞J鞘裁囱淖刺兀烤褪鞘髦Χ狭耍鞘髌せ沽攀鞲桑髦Φ哪┥铱吭诘厣希母炕沽谑鞲缮厦妗U饧父鄱系氖髦ι弦廊皇欠被ㄅ牛褂幸恢换戚赫驹谏厦妗M跤?牽戳耍舜蠓ⅲ词担骸傲街晏倚佑忱樾薄保褪怯辛娇锰沂鳌⑿邮餍币性诶榘逝员摺!白钡闵讨莞笔辜摇保沂巧讨莸囊桓龈笔梗桓鲂」伲壹依锉纠春芎祝惶迕妫怯辛苏饬娇锰沂鳌⑿邮髯钡阋环陀辛艘恍┐汗猓依锞秃每匆恍┝恕!昂问麓悍缛莶坏茫洼捍嫡凼ā!蔽裁创悍缛莶坏梦夷兀课冶纠纯梢孕郎吞一ā⑿踊ǎ谴悍绻室獍咽髦Υ刀希嫘牟蝗梦倚郎痛汗狻U馐资枪铝⒌乜矗Ω盟凳且皇缀懿淮淼氖5谝唬吹木笆潜冉夏训靡患摹<父艽蟮氖髦Ρ环绻味狭耍鄣袅耍侵ν返幕ㄒ廊慌拧N冶救嗽谂┐宀宥邮辏绷苏甑呐┟瘢裁豢吹焦庋木跋螅庵志跋笫潜冉仙偌摹5诙馐资墓顾家膊淮怼K凰荡悍绫纠词俏抟馐兜模既灰还危刀狭耸髦ΑK荡悍缬幸馄鄹何遥莶坏梦矣涤幸黄汗猓吹轿壹业脑鹤永镉姓饷戳娇妹览龅幕ㄊ鳎室獍逊被Φ氖髦味稀U庵止顾急冉掀嫣兀运倒铝⒌乜矗馐且皇缀芎玫氖r   但是,过了几天以后,就出问题了。王禹,犛懈龆樱型跫蔚v,当时大概已经十几岁了,王嘉祐说:“父亲大人,你前几天写的这首诗,好像是从杜甫的诗里偷来的!”意思就是杜甫已经写过类似的诗,你的诗是从他那里抄袭来的。王禹,犓担庠趺纯赡苣兀课彝耆亲约憾懒⒋醋鞯难剑∷泳湍贸鲆槐径鸥Φ氖矗侥且灰常础M跤?犇霉匆豢矗词嵌鸥υ诔啥疾萏檬毙吹囊皇资饽拷小毒渎恕贰U馐锥攀窃趺葱吹哪兀慷攀担骸笆种痔依罘俏拗鳌保褪俏壹依锏奶沂鳌⒗钍魇俏仪资种值模獠皇敲挥兄魅说幕ǎ皇且吧幕尽5诙涫恰耙袄锨降突故羌摇保沂歉鲆袄希袄暇褪窍缦吕贤罚习傩找桓觥N宜淙患依锖芎祝业奈胶艿桶獗暇故俏业募遥馑际撬当鹑瞬荒芩嬉饫辞址肝业脑白印N裁凑庋的兀壳肟聪旅媪骄洌骸扒∷拼悍缦嗥鄣茫估创嫡凼ā!彼岛孟翊悍缬幸馄鄹何遥砩瞎瘟艘灰沟拇蠓纾盐沂魃系募父髦Υ嫡哿恕R彩羌父髦Ρ环绱嫡哿耍ν坊箍呕āN巳么蠹壹由钜幌掠∠螅野颜饬绞资倌钜槐椤M跤?牭氖牵骸傲街晏倚佑忱樾保钡闵讨莞笔辜摇:问麓悍缛莶坏茫洼捍嫡凼ā!倍鸥Φ氖牵骸笆种痔依罘俏拗鳎袄锨降突故羌摇G∷拼悍缦嗥鄣茫估创嫡凼ā!绷绞资浅=咏堑墓顾肌⒛谌荨⒕渥樱挤浅=咏N侍馐峭跤?牪⒚挥谐。乔籽劭吹搅苏飧鼍吧约憾懒⑺伎夹闯隼吹氖 K裕蓖跤?牭亩铀担愕氖谴佣鸥κ锿道吹模跤?牪坏挥猩庠鸲印澳阍趺聪菇惨黄保炊浅8咝耍笙病K咝耸裁茨兀克担パ剑业氖吹谜饷春昧耍冀咏鸥Φ乃搅耍∥裁此醯米约焊鸥π吹貌畈欢嗔四兀恳蛭馐乔珊希前岛习。⊥跤?牳咝斯楦咝耍谴诱飧隼永镂颐强吹搅耸裁矗烤褪歉詹潘耐醢彩档牡谝痪浠埃骸笆兰浜糜镅裕驯焕隙诺谰 !本褪呛玫木渥樱琶赖氖洌畈欢啾欢鸥π赐炅恕5比唬瞥奈按笫瞬唤鼋鍪且桓龆鸥Γ唤鼋鍪且桓霭拙右祝瞥褂欣畎祝褂型跷褂欣钌桃泻芏嘤判愕氖耍切闯隽四敲炊嗟暮檬N颐侨肥悼梢运担拼氖艘丫压糯钪兴芸吹降木跋螅芨惺艿降南才Ю郑畈欢喽夹垂耍叶夹吹梅浅:谩K酝醢彩呕嵊姓庵痔鞠ⅲ韵轮馐俏颐腔乖趺葱词兀縗r   到了现代,鲁迅先生也说过类似的意思。鲁迅有一个朋友叫杨霁云,他给杨霁云写了一封信,说到唐诗。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就是世界上的好诗,都被唐人写光了。他下面又说,假如你没有齐天大圣,就是没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你不能七十二变,你不能一个跟头翻几千里路,跳出如来佛的掌心(实际上孙悟空也跳不出如来佛掌心),没有这个本领,你就不要再写诗,“大可不必再写诗”。所以说,唐代绝对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鼎盛时代,我们甚至可以说,整个唐代就是一个诗歌的朝代。闻一多说过,人家都说唐诗,我偏要倒过来说,我要说诗唐。什么叫“诗唐”?就是诗歌的唐朝,唐朝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诗歌,它是一个诗歌的时代。
    既然从唐朝直到现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唐诗的评价都很一致,大家公认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中的一座高峰,甚至说好诗几乎都被唐人写尽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唐朝以前,在汉、魏的时代,诗歌没有这么繁荣?为什么唐朝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诗歌也没有这么繁荣?只有在唐朝,诗歌才空前绝后地繁荣昌盛,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当然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所决定的。概括地说,五、七言诗从汉代产生以来,经过了汉魏六朝的长达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很多的教训。到了唐代,诗歌已经有条件实现重大的突破,得到大幅度的升华了。换句话说,诗歌发展到唐代,它进入繁荣昌盛阶段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都是文学史的常识,我们就不细讲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诗的繁荣有什么具体的社会背景。我觉得概括地说,原因就是唐朝全社会重视诗,喜爱诗,崇尚诗。在唐代,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就是诗人。全社会最崇尚、最尊敬的是什么人?就是诗人,或者说首先是诗人。下面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一看这个问题。
    我们先看社会上层,先看统治阶级,从统治阶级这个角度来看。唐朝有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后来受到很多批评,大家都知道,到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的时代,大家都批评科举制度。但是应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人非常高明的一种政治设计,所以当欧洲人刚开始知道中国很早就有科举制度时,他们非常惊讶,一千年以前中国就有文官考试制度!国家选拔人才是通过考试的,这是多么先进的制度!唐代的科举有好多种类,名目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类,一类叫做明经科,还有一类大家很熟悉,叫做进士科。但是当时人们最重视的,也是朝廷最重视的,首先是进士科,而不是明经科。当时流传着这样两句俗话,一句叫做“三十老明经”,还有一句叫做“五十少进士”。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稍微解释一下,“三十老明经”,就是说假如有一个人,他参加明经科的考试,他落榜以后明年再考,不停地考,考到三十岁,他终于考上了。人家就说,哎呀,这个人没出息,很笨,你看,一直考到三十岁,这么老了,才考上一个明经,所以叫“三十老明经”。另外一个人考进士,进士科当然很难考,他考不上,就明年再考,一路考下去,考到五十岁,终于考上了。人家就说,这个人真了不起,才五十岁,这么年轻,就考上进士了!为什么说五十岁考上进士比三十岁考上明经还要了不起呢?就在于进士难考,大家重视进士,所以更多的人才往进士科这边挤。那么,我们来看看唐朝进士科考些什么。有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考诗赋,考生要写一首诗,还要写一篇赋,其中诗又是特别重要。也就是说在唐朝,一个人能不能考上进士,最关键的,是在于你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这样一来,当时全社会的读书人,只要你想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你一定要非常努力地来学习写诗,练习写诗的技巧,因为只有诗写得好,你才能考上。所以说,对于唐代全社会重视诗歌,大家都努力练习写诗的社会风气,科举制度有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跟进士考试有关系的一种社会风气,唐朝有一个名词叫做“行卷”。“卷”是什么东西?就是古人写的作品,古人的书不是像我们现在一页一页订起来,古人是在很长的一张纸上写好作品,然后卷起来,再在中间用一个带子一系,这就叫做“卷”。所以我们现在说一本书有几卷几卷,实际上是古人的说法,现在的书不应该叫卷,古代的才叫卷。那么什么叫“行卷”?“行”就是送,我们说行贿,就是去送钱,“行卷”就是去送这个卷。为什么要送呢?因为唐朝的进士考试,跟宋以后不一样。从宋朝开始,进士考试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就是严格地看你这个考卷答得怎么样,因为考官阅卷的时候他不知道这是谁写的,考生的名字是糊起来不给你看的。宋以后的考官也没法从笔迹来判断考生的姓名,宋朝进士科考生的考卷交上去以后,政府专门雇人把它誊抄一遍,考官阅卷的时候,只看到誊抄过的卷子,所以从笔迹也看不出是谁写的,你要想包庇谁,不可能。唐朝不是这样的,唐朝的考官什么都知道,试卷上就写着张三的名字,李四的名字,一看就知道。而且唐朝还有一个习惯,这个考生能不能考上,跟这个考生在赶考以前有没有名声很有关系。就是有的考生原来就很有名,这个人的诗写得很好,大家已经知道了。还有就是有人推荐也很重要,唐朝的录取程序不是很严格的,如果有人推荐,比如宰相、公主,这些有地位的人,向考官推荐,说某某某诗歌写得很好,你今年一定要录取他,这个很起作用。这样一来,唐朝的考生除了到考场上去好好地写诗以外,他还要在平时做一个工作,就是行卷。所谓行卷,就是把自己平时写的作品,卷好以后,去送给别人看。有的人直接送给考官,也有人送给那些宰相、公主,反正是送给有地位的人,说请你看看,我的诗写得这样好,帮我推荐推荐。这个在唐朝的进士科录取中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传说王维考进士以前,有人带他到玉真公主家里去弹琵琶,王维擅长音乐,就弹一曲琵琶给公主听。公主一听琵琶弹得好,说这个小伙子了不起。带王维去的人就说,他诗还写得好呢。公主一听,把他的诗要来一看,发现那些作品都是自己早已读过的,就马上向考官推荐:“这个小伙子今年一定要录取!”王维就金榜题名了。所以唐朝的这种习俗,助长了行卷之风。广大的考生在参加考试以前,先要把自己的作品到处送,让大家知道,我会写诗,我写得好。这样的习俗,当然对诗歌写作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大家都要努力写诗,要写得好,否则你就不可能考上进士。
    除了科举制度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唐朝的最高统治者,帝王将相,都非常喜欢诗歌,所以朝廷里经常举行诗歌大奖赛,当场来比赛写诗。文献上有明确的记载,在武则天的时候,在唐中宗的时候,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709年正月晦日,唐中宗举行了一次诗歌大奖赛,在长安的昆明池前面,搭了一个彩楼,皇帝、皇后以及评委,都待在彩楼上面,百官都站在楼下面。皇上下令,让官员们每人写一首诗来参赛,写好了诗,把卷子交上去。请大家注意,百官都奉命写同样的题目,那一次的题目是《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就是皇帝自己先写了一首诗,百官一齐奉和。凡是奉和皇帝的诗,就叫做“应制”诗。过了一会儿,评好了,凡是没有得奖的,没有被选中的,就把你的作品从彩楼上扔下去。书里面写得很精彩,说过了一会儿,那些卷子像雪片一样地飘落下来,下面站着的官员纷纷去捡。一看这张是张三的,你就收起来。那张是李四的,他就收起来。为什么呢?你落榜了,你写的诗被扔下来,就是你没有被选中。纸片纷纷地飘落下来,大家都拿到了,最后只剩两个人没拿到,一个是沈佺期,另一个是宋之问,就是这两个人的作品还在楼上面,还在上面评,进入最后一轮了。沈佺期、宋之问是齐名的两个诗人,并称“沈宋”,他们两个人进入了最后一轮,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只剩沈佺期跟宋之问在那里PK,两个人最后决赛。又过了一会儿,又一张纸片飞下来了,大家赶快跑过去,一看,是沈佺期的,这说明什么呢?就是宋之问得奖了,宋之问获得了第一名。评选结束以后,评委会主任上官婉儿,一个女士,很有才气的,武则天非常欣赏她,上官婉儿就出来宣布评奖结果,同时也宣布评奖理由。她还要说明为什么在沈佺期跟宋之问的两首诗中,最后要选宋之问的。她说两首诗的前面部分都写得差不多,水平不分上下,但是两首诗的结尾,就是最后两句,沈佺期说:“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宋之问说:“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上官婉儿就说,沈佺期的结尾两句,句子完了,诗意也枯竭了。而宋之问的这个结尾很好,就是诗歌虽然完了,它的气势还没有衰竭,还有雄健的气势,所以宋之问的诗更好。沈佺期听了也心服,自己的诗确实比不上对方,不敢再争议。
    还有一次,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在洛阳的龙门举行诗歌大奖赛,武则天亲自来评,竞赛方式也是众官员当场写诗,当场交卷。武则天性急,下令说谁先交卷就获奖。有一个叫东方虬的诗人第一个交卷,当然他的那首诗写得非常出色,武则天大喜,马上命令左右,赏给他一领锦袍,就是一件用锦缎做的袍子。一件锦袍未必值多少钱,但是武则天那时候已经称帝,她是皇帝,皇帝赏给一件锦袍,这就非常荣耀。东方虬当众把锦袍披在身上,非常高兴,非常光荣。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宋之问的作品也交上去了,武则天拿来一看,哎呀,宋之问这首诗写得更好,武则天就下令:“东方虬,把你的锦袍脱下来,给宋之问穿上!”东方虬只好当众把锦袍脱下来,宋之问当众披上。这说明什么?说明统治者重视诗歌。在这种场合下,你能得到这样的奖赏,就非常的荣耀。既然社会的上层,帝王将相,他们重视诗歌,这对于全社会的风气,对于整个社会上的诗歌写作,当然会产生非常有力的激励作用。
    一个人诗写得好,就会有名气、有地位,甚至会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从而进入仕途。可见唐朝的统治阶级重视诗歌,这对于社会上重视诗歌的风气,对于整个社会中诗人的写作,都起到了一种正面引导的作用。但是如果离开社会的上层,唐朝的诗歌在民间又会得到怎样的待遇呢?
    唐代社会的上层如此,下层或者中下层又如何呢?让我们离开帝王将相,来看看民间的情况如何。情形也是一样的,下面我先讲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所谓“旗亭”就是酒店、酒亭,为什么叫旗亭呢?古代的酒店外面不是挂一个木头的招牌,更不是现在的霓虹灯招牌,古代是挂一面旗,一块布,上面写几个字,“某某酒家”,挂在酒店外面,所以酒亭就叫旗亭。“画壁”就是在墙壁上面画一道记号。这个旗亭画壁的故事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盛唐时候有三个很有名的诗人,一个叫王昌龄,大家都知道吧?第二个叫高适,大家也知道,也很有名。第三个叫王之涣,也是著名诗人。有一天这三个诗人在长安相遇了,见面以后,三个诗人就走进一家酒店去喝酒,当然一边喝酒,一边就谈谈诗。我们看《水浒传》里写到鲁智深碰到他江湖上的朋友,一起到酒店里去喝酒,就“说些枪唐代宴乐图棒”,喝酒时候说什么呢?说枪棒,讨论武功,因为他们是练武的人。诗人在一起,当然说诗了,所以三个诗人在酒店里坐下来,就谈谈诗歌,谈得很愉快。过了一会儿,突然看到一群歌女走进来,她们在酒店的另外一个角落坐下了。三个诗人就说,我们平时都觉得自己是比较有名的诗人,三个人都以为自己的诗写得不错,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正好今天有机会了,来了一群歌女。你们知道唐朝人唱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就是唱这些五、七言的诗歌,盛唐时代还很少有词。所以歌女唱的歌曲,就是诗人的作品,主要是绝句,诗就是流行歌曲的歌词。所以三个诗人就说,现在有一群歌女来了,歌女凑在一起肯定要唱歌,她们带着乐器呢,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待会儿她们唱歌的时候,唱谁的作品更多,唱你的诗多,还是唱我的诗多。唱谁的诗多,就说明谁的诗更有名,更流行。果然过了一会儿,那些歌女开始唱歌了。第一个歌女站起来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谁的诗啊?是王昌龄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选进《唐诗三百首》的名篇。王昌龄一听非常高兴,唱我的作品了!王昌龄就伸出手,在他背后的墙壁上画上一道记号,说:“一首绝句。”就是我已经有一首绝句被人歌唱了。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歌女又站起来唱,她唱的是一首五言诗:“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这首诗大家不太熟悉,它是谁的诗呢?是高适的。当然我要稍微解释一下,古书中说,歌女又唱了一首绝句,实际上这四句诗,是高适的一首五言古诗中的一个片段,这首诗原来有二十四句,比较长,这是开头的四句。这四句可以独立成篇的,把它抽出来单独作为一首诗也行,因为有独立的意义,所以当时的歌女拿出来唱。高适一听也很高兴,也在墙上画一道,说:“一首绝句。”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歌女站起来唱,也是唱的七言绝句:“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又是王昌龄的,叫《长信秋词》,也是选到《唐诗三百首》里的,很有名的诗。王昌龄就更加高兴,转过身去又画一道,说:“两首绝句。”这时王昌龄跟高适一起转过脸来,朝着王之涣笑。王之涣脸上就挂不住了,他们两人一个是一首,一个是两首,自己却一首也没有。王之涣就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她们这三个歌女,唱的都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他说还有那个最美丽的歌女还没有唱,待会她唱,要是还唱你们的作品,我就甘拜下风。要是她唱我的诗,你们就要拜我为师!又过了一会儿,第四个歌女,也就是王之涣说的长得最美的那个歌女站起来了,她开口一唱,就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谁的诗?王之涣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是选到《唐诗三百首》中的。这下王之涣就高兴了,给他说中了,最美的歌女站起来就是唱他的诗。王之涣说,怎么样,你们两个乡巴佬,我难道是瞎说的吗?三个人就哈哈大笑。那些歌女听见这边三个人哈哈大笑,就跑过来问,三位先生你们高兴什么呢?他们就说,你们刚才唱的诗都是我们三个人写的。哎呀,那些歌女说,真是有眼不识“神仙”!大家一起过来朝他们行礼,邀请他们一起过去喝酒,大家都很愉快。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就说明在盛唐的时候,社会上面最流行的歌曲,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欣赏的作品,就是诗,你诗写得好,你的名声就非常大,你就非常受民众喜爱。
    “旗亭画壁”的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盛唐时期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大,百姓安居乐业,又因为统治阶级的提倡,整个社会都重视诗歌。到了中、晚唐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生活不再那么浪漫、热闹,那么,这种整个社会都喜爱诗歌的风气,还能延续下去吗?
    这种风气从盛唐一直延续到中唐、晚唐,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我们刚才提到王安石的话:“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这个白乐天,白居易,就是中唐诗人。白居易一方面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才非常好,诗歌水平非常高;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通俗的诗人,相传连不认识字的老太太对白居易的诗都是一听就懂的。容易懂的作品就容易被人接受,所以白居易的诗在社会上被接受的程度非常高,雅俗共赏。有一年,白居易从长安被贬官到江西的九江,当时叫江州。从诗歌史的角度来说,这一贬对他是有好处的,白居易到了江州以后,才写出了《琵琶行》,他不到江州的话,一辈子也写不出《琵琶行》来。白居易被贬到江州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好朋友元稹,他对元稹说:我这一次从长安贬到江州,走了三四千里路,一路上路过了许多小旅店,还路过了很多乡村学校,还有寺庙,还坐了客船。这些建筑,这些船只,到处都题着我的诗。也就是说,到处都有人把白居易的诗题在墙壁上、柱子上。他还说,我一路上遇到的人,不分男女老少,白居易画像有的是体力劳动者,有的是出家人,他们都能背诵我的诗。白居易很高兴,这说明他的诗被很多很多的读者所接受,大家都读,大家都喜欢。我们现在还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着,当时白居易的诗还有一个最狂热的崇拜者,堪称超级发烧友,这个人喜欢白居易的诗到了什么程度呢?这个人姓葛名清。葛清有个习惯,他喜欢文身,文身就是在身上刺花,他在身上文的不是什么青龙、白虎的图案,他浑身都刺着字,他刺的是些什么字呢?都是白居易的诗,他在浑身上下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诗,前胸、后背、手臂、大腿上全刺着白居易的诗。而且他对身上的诗句非常熟悉,人家问某一句诗在哪里?他用手向前胸一指,说在这里。另一句诗在哪里?他又把手向后背一指,说在这里。他浑身上下刺满了白居易的诗,所以他走来走去,大家说这是一个流动性的白居易诗板,古语叫“白舍人行诗图”。因为白居易做过“中书舍人”的官,所以称他“白舍人”。可见中唐的时候,社会上对诗歌、对诗人的崇尚同样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同样是在中唐,还有一个更加有趣的例子。另一个中唐诗人,当然他的名气没有白居易那么大,这个诗人的名字叫做李涉。可能大家不太知道他,但是他在中唐时候,也是一个相当有名的诗人。有一次,李涉路过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做井栏沙,这个地方在哪里呢?在今天安徽省安庆市的西南方,有一个小镇叫皖口镇,井栏沙就在那个地方,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李涉经过井栏沙,他写了一首诗,他说:“暮雨潇潇江上村”,黄昏时候下着细雨,江边上的村庄本来就很荒凉,黄昏时候又下着细雨,就更加荒凉了。“绿林豪客夜知闻”,突然来了一个人挡住去路,是谁呢?是一个强盗,一个绿林好汉来了。第三句、第四句我待会儿再讲。这首诗说的是什么事情呢?原来,李涉带了一个书童,一起路过井栏沙,正想投宿,船还没靠岸,突然被一个强盗挡住了。强盗挡住了路,当然会说:“来者何人,留下买路钱!”李涉的书童就说:“这是李涉先生。”强盗一听说是李涉,是个有名的诗人,就说:“久闻大名,久闻大名,既然你是李涉,我知道你是有名的诗人,我就不抢你的东西,你也不要给我买路钱了,你写一首诗送给我吧!”李涉就写了这首诗,前面两句就是“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三、四两句是:“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就是他年我也不用隐姓埋名了,因为现在的世界上,有一半人是跟你一样的,天下已经不大太平了,强盗很多,走来走去都碰到你这样的人,所以我也无所谓了。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说到了将来你也不用隐姓藏名了,你不要说我当过强盗怕人家知道,现在世界上强盗多得很,你没事的。李涉写了这首诗送给强盗,强盗一看,非常高兴,结果不但没有抢他的东西,不要他交买路钱,反而送了很多东西给李涉,说你是大诗人,我送些礼物给你。于是李涉就平安过关了。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唐代,整个社会,上上下下,都崇尚诗歌,都喜欢诗歌,都懂得诗歌的价值,都尊敬诗人。这种风气已经普及到了什么层次,到了强盗这个层次了。连强盗都喜欢诗歌,都懂得诗歌的价值,那么我们大概可以下这个结论:唐代社会从上到下都有崇尚诗歌的风气。在这样一种风气下,当然大家都会来写诗,最有才华的人都把他们的才华用在诗歌写作上。所以我们说,唐诗要想不好也难!这就是闻一多所说的“诗唐”,也就是诗歌的唐朝!
    古人说:“诗言志。”用诗歌来表达志向,抒发情感,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悠久传统。而代表中国古典诗歌最高成就的唐诗,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咏怀。不论是山水田园诗派,还是边塞诗派,虽然诗人们在诗歌中的描写对象各不相同,艺术风格多姿多彩,但它们都有一个同样的重要主题,就是咏怀。那么,唐代的咏怀诗和别的朝代的诗有什么相异之处?唐代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又是怎样的情志呢?
    今天我们谈的是唐诗主题的第一大类,我把它叫做“咏怀诗”。什么叫咏怀诗?概括地说,就是用诗歌抒写诗人的怀抱,写他心中的思想、情感,他的精神活动,他的内心世界。中国的诗歌跟西方诗歌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的诗歌从本质上讲都是抒情诗。我们读欧洲的诗,看到很多叙事诗,从《荷马史诗》开始,到拜伦的《唐璜》,诗歌中总要讲一个故事,有情节,有人物。中国的诗不一样,中国的古诗主要是抒情的,它主要的功能是写诗人内心的一些情感,一些思想。唐诗当然也不例外,所以顾名思义,咏怀也就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从现存的唐诗作品来看,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子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唐人的咏怀诗有哪些特点。
    我觉得唐代最早的一首优秀的咏怀诗是魏徵写的,这首诗的题目叫《述怀》,“述”就是叙述,就是讲述,“述怀”就是叙述我的胸怀。这首诗写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太平,唐代还处于开国战争期间,那么魏徵写了些什么呢?他写了他归顺李世民以后,跟着他打天下,东征西战,还到远方去出使,过着很艰苦很紧张的生活。他在这个过程中间有一些感受,他就写出来了。这首诗比较长,我们不能一句一句地讲,我先向大家介绍最后两句,他说:“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意”和“气”,“意气”,这在古诗中间是一个词,我们现在不大说“意气”,要说就是“意气用事”,变成一个贬义词了。魏徵说的“意气”是什么意思?就是意志和气概,也就是内心的精神方面的一些活魏徵画像动,思想、情感,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至于说功名富贵,我跟着李世民打天下,将来能做什么大官,能得到多少俸禄,那都是次要的,可以不予考虑。那我们看魏徵这个人在诗中表达的这样一种胸怀,后来实现了没有呢?应该说实现了。魏徵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唐太宗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大臣。魏徵病重了,唐太宗去看他,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唐太宗把自己一个年幼的女儿带到病床前面,当场许配给魏徵的儿子,说你虽然病重了,但是我今天希望你看一看未来的儿媳妇,他们还没到结婚的年龄,我先答应下这门婚事。应该说这样的君臣关系在封建时代是非常难得的,也许这正是魏徵诗里所说的“深怀国士恩”的具体内容,唐太宗确实把他视为一位“国士”啊!魏徵的《述怀》这首诗,最中心的意思就是“人生感意气”,他认为人生一辈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力量,要有一种胸怀,至于说你能得到什么官职,能得到什么荣华富贵,那些都是次要的。我想,魏徵在《述怀》诗中定下的这样一种思想倾向,基本上也是后来唐诗中咏怀主题的主要倾向。
    我们知道,唐诗在初唐时期还处在草创阶段,到了盛唐才发展到它的顶峰。而盛唐时期有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那么,这两派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之中,又各自表现了什么样的志向呢?
    到了盛唐,诗坛上有两大流派,一派是边塞诗派,写战争题材的,写边疆生活的;另外一派是山水田园诗派,写山水风景的,写田园生活的。写边塞主题的诗,毫无疑问,那些诗里都充满着昂扬、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气概。哪怕是在西域,在那种非常艰苦的自然环境里,在非常紧张的军营生活中,诗人依然如此。我们看岑参,岑参到了西域,那么艰苦的环境,八月天就下大雪了,但是岑参的诗中是怎么表现的呢?八月就下大雪,天气又是那么寒冷,对于中原人士来说,没见过这样的情景。但是他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果没有高昂的气概,没有为了保家卫国不怕吃苦的那种精神的话,是不可能写出这样充满乐观精神的壮丽诗句来的。
    …… 第一讲 诗歌唐朝
  中国有一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能具备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一个朝代的名称——“唐”,和一种文学的体裁——“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唐诗”。在后人心目中,“唐诗”这个名词自身就标志着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那么,唐诗为什么能在如此长久的年代里一直得到人们的推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唐朝又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繁荣的时代?
  中国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学样式,无疑是诗。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非常漫长,从《诗经》、《楚辞》开始,不断地发展、演变,一直到元、明、清,从来没有断绝过。在这么漫长的一部诗歌史中,哪个时代的诗歌成就最高呢?新诗人艾青曾经说过:“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这句话如果放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范围里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那么,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又以哪个朝代的诗为最好呢?我们不妨模仿艾青的说法,说唐诗是诗中的诗,唐诗就是中国古代最好的诗歌。那么,唐诗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又是怎么个好法?
  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义的“诗”是包括四言诗、楚辞体以及词和散曲在内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是狭义的“诗”,是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也包括一些杂言诗在内的诗歌。在历朝历代的五、七言诗中,成就最接近唐诗的是宋诗,后来的元明清各朝的诗就要差一点了。虽然宋诗的成就最接近唐诗,但是宋代的诗人仍然非常推崇唐诗,北宋三大诗人之一的王安石就说过一句话:“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老杜就是杜甫。这句话是说,世界上好的诗句都被杜甫写完了。他还说过一句话:“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乐天指白乐天,就是白居易,“俗语言”是指通俗的好句子。王安石认为,世上典雅的好的诗句,优美的句子,都被杜甫写光了,而通俗一点的好句子,都被白居易写光了。王安石作为北宋的一个大诗人,他有这样一种感受,觉得唐朝的诗人太了不起,几乎把所有好句子都写完了。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北宋初年有一位诗人叫王禹,牐彩窍嗟庇忻模比槐炔簧贤醢彩茄忻S幸荒辏跤?犜獾奖嶷兀拥笔钡氖锥笺昃褪墙裉斓目猓恢北岬缴挛鞯纳讨荨I讨菰诘笔笔且桓霰冉掀А⒈冉下浜蟮牡胤剑跤?牨岬侥抢镒鲆桓鼋凶觥巴帕犯笔埂钡南泄伲率瞪厦挥惺裁词导实闹拔瘢皇且桓鱿胁畎樟恕K男那榈比幌嗟庇裘疲纳钜补貌惶谩M跤?牸依镉幸桓鲂≡鹤樱谠鹤永镏至艘豢锰沂鳌⒁豢眯邮鳌5搅舜禾欤摇⑿佣伎恕R惶烨宄浚跤?犉鹄匆豢矗瘟艘灰勾蠓纾烟沂鳌⑿邮魃系募父艽蟮氖髦味狭耍髦Χ狭说敲挥型耆牙胧鞲伞J鞘裁囱淖刺兀烤褪鞘髦Χ狭耍鞘髌せ沽攀鞲桑髦Φ哪┥铱吭诘厣希母炕沽谑鞲缮厦妗U饧父鄱系氖髦ι弦廊皇欠被ㄅ牛褂幸恢换戚赫驹谏厦妗M跤?牽戳耍舜蠓ⅲ词担骸傲街晏倚佑忱樾薄保褪怯辛娇锰沂鳌⑿邮餍币性诶榘逝员摺!白钡闵讨莞笔辜摇保沂巧讨莸囊桓龈笔梗桓鲂」伲壹依锉纠春芎祝惶迕妫怯辛苏饬娇锰沂鳌⑿邮髯钡阋环陀辛艘恍┐汗猓依锞秃每匆恍┝恕!昂问麓悍缛莶坏茫洼捍嫡凼ā!蔽裁创悍缛莶坏梦夷兀课冶纠纯梢孕郎吞一ā⑿踊ǎ谴悍绻室獍咽髦Υ刀希嫘牟蝗梦倚郎痛汗狻U馐资枪铝⒌乜矗Ω盟凳且皇缀懿淮淼氖5谝唬吹木笆潜冉夏训靡患摹<父艽蟮氖髦Ρ环绻味狭耍鄣袅耍侵ν返幕ㄒ廊慌拧N冶救嗽谂┐宀宥邮辏绷苏甑呐┟瘢裁豢吹焦庋木跋螅庵志跋笫潜冉仙偌摹5诙馐资墓顾家膊淮怼K凰荡悍绫纠词俏抟馐兜模既灰还危刀狭耸髦ΑK荡悍缬幸馄鄹何遥莶坏梦矣涤幸黄汗猓吹轿壹业脑鹤永镉姓饷戳娇妹览龅幕ㄊ鳎室獍逊被Φ氖髦味稀U庵止顾急冉掀嫣兀运倒铝⒌乜矗馐且皇缀芎玫氖?br>  但是,过了几天以后,就出问题了。王禹,犛懈龆樱型跫蔚v,当时大概已经十几岁了,王嘉祐说:“父亲大人,你前几天写的这首诗,好像是从杜甫的诗里偷来的!”意思就是杜甫已经写过类似的诗,你的诗是从他那里抄袭来的。王禹,犓担庠趺纯赡苣兀课彝耆亲约憾懒⒋醋鞯难剑∷泳湍贸鲆槐径鸥Φ氖矗侥且灰常础M跤?犇霉匆豢矗词嵌鸥υ诔啥疾萏檬毙吹囊皇资饽拷小毒渎恕贰U馐锥攀窃趺葱吹哪兀慷攀担骸笆种痔依罘俏拗鳌保褪俏壹依锏奶沂鳌⒗钍魇俏仪资种值模獠皇敲挥兄魅说幕ǎ皇且吧幕尽5诙涫恰耙袄锨降突故羌摇保沂歉鲆袄希袄暇褪窍缦吕贤罚习傩找桓觥N宜淙患依锖芎祝业奈胶艿桶獗暇故俏业募遥馑际撬当鹑瞬荒芩嬉饫辞址肝业脑白印N裁凑庋的兀壳肟聪旅媪骄洌骸扒∷拼悍缦嗥鄣茫估创嫡凼ā!彼岛孟翊悍缬幸馄鄹何遥砩瞎瘟艘灰沟拇蠓纾盐沂魃系募父髦Υ嫡哿恕R彩羌父髦Ρ环绱嫡哿耍ν坊箍呕āN巳么蠹壹由钜幌掠∠螅野颜饬绞资倌钜槐椤M跤?牭氖牵骸傲街晏倚佑忱樾保钡闵讨莞笔辜摇:问麓悍缛莶坏茫洼捍嫡凼ā!倍鸥Φ氖牵骸笆种痔依罘俏拗鳎袄锨降突故羌摇G∷拼悍缦嗥鄣茫估创嫡凼ā!绷绞资浅=咏堑墓顾肌⒛谌荨⒕渥樱挤浅=咏N侍馐峭跤?牪⒚挥谐。乔籽劭吹搅苏飧鼍吧约憾懒⑺伎夹闯隼吹氖 K裕蓖跤?牭亩铀担愕氖谴佣鸥κ锿道吹模跤?牪坏挥猩庠鸲印澳阍趺聪菇惨黄保炊浅8咝耍笙病K咝耸裁茨兀克担パ剑业氖吹谜饷春昧耍冀咏鸥Φ乃搅耍∥裁此醯米约焊鸥π吹貌畈欢嗔四兀恳蛭馐乔珊希前岛习。⊥跤?牳咝斯楦咝耍谴诱飧隼永镂颐强吹搅耸裁矗烤褪歉詹潘耐醢彩档牡谝痪浠埃骸笆兰浜糜镅裕驯焕隙诺谰 !本褪呛玫木渥樱琶赖氖洌畈欢啾欢鸥π赐炅恕5比唬瞥奈按笫瞬唤鼋鍪且桓龆鸥Γ唤鼋鍪且桓霭拙右祝瞥褂欣畎祝褂型跷褂欣钌桃泻芏嘤判愕氖耍切闯隽四敲炊嗟暮檬N颐侨肥悼梢运担拼氖艘丫压糯钪兴芸吹降木跋螅芨惺艿降南才Ю郑畈欢喽夹垂耍叶夹吹梅浅:谩K酝醢彩呕嵊姓庵痔鞠ⅲ韵轮馐俏颐腔乖趺葱词兀?br>  到了现代,鲁迅先生也说过类似的意思。鲁迅有一个朋友叫杨霁云,他给杨霁云写了一封信,说到唐诗。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就是世界上的好诗,都被唐人写光了。他下面又说,假如你没有齐天大圣,就是没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你不能七十二变,你不能一个跟头翻几千里路,跳出如来佛的掌心(实际上孙悟空也跳不出如来佛掌心),没有这个本领,你就不要再写诗,“大可不必再写诗”。所以说,唐代绝对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鼎盛时代,我们甚至可以说,整个唐代就是一个诗歌的朝代。闻一多说过,人家都说唐诗,我偏要倒过来说,我要说诗唐。什么叫“诗唐”?就是诗歌的唐朝,唐朝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诗歌,它是一个诗歌的时代。
  既然从唐朝直到现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唐诗的评价都很一致,大家公认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中的一座高峰,甚至说好诗几乎都被唐人写尽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唐朝以前,在汉、魏的时代,诗歌没有这么繁荣?为什么唐朝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诗歌也没有这么繁荣?只有在唐朝,诗歌才空前绝后地繁荣昌盛,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当然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所决定的。概括地说,五、七言诗从汉代产生以来,经过了汉魏六朝的长达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很多的教训。到了唐代,诗歌已经有条件实现重大的突破,得到大幅度的升华了。换句话说,诗歌发展到唐代,它进入繁荣昌盛阶段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都是文学史的常识,我们就不细讲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诗的繁荣有什么具体的社会背景。我觉得概括地说,原因就是唐朝全社会重视诗,喜爱诗,崇尚诗。在唐代,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就是诗人。全社会最崇尚、最尊敬的是什么人?就是诗人,或者说首先是诗人。下面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一看这个问题。
  我们先看社会上层,先看统治阶级,从统治阶级这个角度来看。唐朝有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后来受到很多批评,大家都知道,到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的时代,大家都批评科举制度。但是应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人非常高明的一种政治设计,所以当欧洲人刚开始知道中国很早就有科举制度时,他们非常惊讶,一千年以前中国就有文官考试制度!国家选拔人才是通过考试的,这是多么先进的制度!唐代的科举有好多种类,名目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类,一类叫做明经科,还有一类大家很熟悉,叫做进士科。但是当时人们最重视的,也是朝廷最重视的,首先是进士科,而不是明经科。当时流传着这样两句俗话,一句叫做“三十老明经”,还有一句叫做“五十少进士”。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稍微解释一下,“三十老明经”,就是说假如有一个人,他参加明经科的考试,他落榜以后明年再考,不停地考,考到三十岁,他终于考上了。人家就说,哎呀,这个人没出息,很笨,你看,一直考到三十岁,这么老了,才考上一个明经,所以叫“三十老明经”。另外一个人考进士,进士科当然很难考,他考不上,就明年再考,一路考下去,考到五十岁,终于考上了。人家就说,这个人真了不起,才五十岁,这么年轻,就考上进士了!为什么说五十岁考上进士比三十岁考上明经还要了不起呢?就在于进士难考,大家重视进士,所以更多的人才往进士科这边挤。那么,我们来看看唐朝进士科考些什么。有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考诗赋,考生要写一首诗,还要写一篇赋,其中诗又是特别重要。也就是说在唐朝,一个人能不能考上进士,最关键的,是在于你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这样一来,当时全社会的读书人,只要你想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你一定要非常努力地来学习写诗,练习写诗的技巧,因为只有诗写得好,你才能考上。所以说,对于唐代全社会重视诗歌,大家都努力练习写诗的社会风气,科举制度有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跟进士考试有关系的一种社会风气,唐朝有一个名词叫做“行卷”。“卷”是什么东西?就是古人写的作品,古人的书不是像我们现在一页一页订起来,古人是在很长的一张纸上写好作品,然后卷起来,再在中间用一个带子一系,这就叫做“卷”。所以我们现在说一本书有几卷几卷,实际上是古人的说法,现在的书不应该叫卷,古代的才叫卷。那么什么叫“行卷”?“行”就是送,我们说行贿,就是去送钱,“行卷”就是去送这个卷。为什么要送呢?因为唐朝的进士考试,跟宋以后不一样。从宋朝开始,进士考试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就是严格地看你这个考卷答得怎么样,因为考官阅卷的时候他不知道这是谁写的,考生的名字是糊起来不给你看的。宋以后的考官也没法从笔迹来判断考生的姓名,宋朝进士科考生的考卷交上去以后,政府专门雇人把它誊抄一遍,考官阅卷的时候,只看到誊抄过的卷子,所以从笔迹也看不出是谁写的,你要想包庇谁,不可能。唐朝不是这样的,唐朝的考官什么都知道,试卷上就写着张三的名字,李四的名字,一看就知道。而且唐朝还有一个习惯,这个考生能不能考上,跟这个考生在赶考以前有没有名声很有关系。就是有的考生原来就很有名,这个人的诗写得很好,大家已经知道了。还有就是有人推荐也很重要,唐朝的录取程序不是很严格的,如果有人推荐,比如宰相、公主,这些有地位的人,向考官推荐,说某某某诗歌写得很好,你今年一定要录取他,这个很起作用。这样一来,唐朝的考生除了到考场上去好好地写诗以外,他还要在平时做一个工作,就是行卷。所谓行卷,就是把自己平时写的作品,卷好以后,去送给别人看。有的人直接送给考官,也有人送给那些宰相、公主,反正是送给有地位的人,说请你看看,我的诗写得这样好,帮我推荐推荐。这个在唐朝的进士科录取中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传说王维考进士以前,有人带他到玉真公主家里去弹琵琶,王维擅长音乐,就弹一曲琵琶给公主听。公主一听琵琶弹得好,说这个小伙子了不起。带王维去的人就说,他诗还写得好呢。公主一听,把他的诗要来一看,发现那些作品都是自己早已读过的,就马上向考官推荐:“这个小伙子今年一定要录取!”王维就金榜题名了。所以唐朝的这种习俗,助长了行卷之风。广大的考生在参加考试以前,先要把自己的作品到处送,让大家知道,我会写诗,我写得好。这样的习俗,当然对诗歌写作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大家都要努力写诗,要写得好,否则你就不可能考上进士。
  除了科举制度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唐朝的最高统治者,帝王将相,都非常喜欢诗歌,所以朝廷里经常举行诗歌大奖赛,当场来比赛写诗。文献上有明确的记载,在武则天的时候,在唐中宗的时候,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709年正月晦日,唐中宗举行了一次诗歌大奖赛,在长安的昆明池前面,搭了一个彩楼,皇帝、皇后以及评委,都待在彩楼上面,百官都站在楼下面。皇上下令,让官员们每人写一首诗来参赛,写好了诗,把卷子交上去。请大家注意,百官都奉命写同样的题目,那一次的题目是《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就是皇帝自己先写了一首诗,百官一齐奉和。凡是奉和皇帝的诗,就叫做“应制”诗。过了一会儿,评好了,凡是没有得奖的,没有被选中的,就把你的作品从彩楼上扔下去。书里面写得很精彩,说过了一会儿,那些卷子像雪片一样地飘落下来,下面站着的官员纷纷去捡。一看这张是张三的,你就收起来。那张是李四的,他就收起来。为什么呢?你落榜了,你写的诗被扔下来,就是你没有被选中。纸片纷纷地飘落下来,大家都拿到了,最后只剩两个人没拿到,一个是沈佺期,另一个是宋之问,就是这两个人的作品还在楼上面,还在上面评,进入最后一轮了。沈佺期、宋之问是齐名的两个诗人,并称“沈宋”,他们两个人进入了最后一轮,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只剩沈佺期跟宋之问在那里PK,两个人最后决赛。又过了一会儿,又一张纸片飞下来了,大家赶快跑过去,一看,是沈佺期的,这说明什么呢?就是宋之问得奖了,宋之问获得了第一名。评选结束以后,评委会主任上官婉儿,一个女士,很有才气的,武则天非常欣赏她,上官婉儿就出来宣布评奖结果,同时也宣布评奖理由。她还要说明为什么在沈佺期跟宋之问的两首诗中,最后要选宋之问的。她说两首诗的前面部分都写得差不多,水平不分上下,但是两首诗的结尾,就是最后两句,沈佺期说:“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宋之问说:“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上官婉儿就说,沈佺期的结尾两句,句子完了,诗意也枯竭了。而宋之问的这个结尾很好,就是诗歌虽然完了,它的气势还没有衰竭,还有雄健的气势,所以宋之问的诗更好。沈佺期听了也心服,自己的诗确实比不上对方,不敢再争议。
  还有一次,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在洛阳的龙门举行诗歌大奖赛,武则天亲自来评,竞赛方式也是众官员当场写诗,当场交卷。武则天性急,下令说谁先交卷就获奖。有一个叫东方虬的诗人第一个交卷,当然他的那首诗写得非常出色,武则天大喜,马上命令左右,赏给他一领锦袍,就是一件用锦缎做的袍子。一件锦袍未必值多少钱,但是武则天那时候已经称帝,她是皇帝,皇帝赏给一件锦袍,这就非常荣耀。东方虬当众把锦袍披在身上,非常高兴,非常光荣。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宋之问的作品也交上去了,武则天拿来一看,哎呀,宋之问这首诗写得更好,武则天就下令:“东方虬,把你的锦袍脱下来,给宋之问穿上!”东方虬只好当众把锦袍脱下来,宋之问当众披上。这说明什么?说明统治者重视诗歌。在这种场合下,你能得到这样的奖赏,就非常的荣耀。既然社会的上层,帝王将相,他们重视诗歌,这对于全社会的风气,对于整个社会上的诗歌写作,当然会产生非常有力的激励作用。
  一个人诗写得好,就会有名气、有地位,甚至会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从而进入仕途。可见唐朝的统治阶级重视诗歌,这对于社会上重视诗歌的风气,对于整个社会中诗人的写作,都起到了一种正面引导的作用。但是如果离开社会的上层,唐朝的诗歌在民间又会得到怎样的待遇呢?
  唐代社会的上层如此,下层或者中下层又如何呢?让我们离开帝王将相,来看看民间的情况如何。情形也是一样的,下面我先讲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所谓“旗亭”就是酒店、酒亭,为什么叫旗亭呢?古代的酒店外面不是挂一个木头的招牌,更不是现在的霓虹灯招牌,古代是挂一面旗,一块布,上面写几个字,“某某酒家”,挂在酒店外面,所以酒亭就叫旗亭。“画壁”就是在墙壁上面画一道记号。这个旗亭画壁的故事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盛唐时候有三个很有名的诗人,一个叫王昌龄,大家都知道吧?第二个叫高适,大家也知道,也很有名。第三个叫王之涣,也是著名诗人。有一天这三个诗人在长安相遇了,见面以后,三个诗人就走进一家酒店去喝酒,当然一边喝酒,一边就谈谈诗。我们看《水浒传》里写到鲁智深碰到他江湖上的朋友,一起到酒店里去喝酒,就“说些枪唐代宴乐图棒”,喝酒时候说什么呢?说枪棒,讨论武功,因为他们是练武的人。诗人在一起,当然说诗了,所以三个诗人在酒店里坐下来,就谈谈诗歌,谈得很愉快。过了一会儿,突然看到一群歌女走进来,她们在酒店的另外一个角落坐下了。三个诗人就说,我们平时都觉得自己是比较有名的诗人,三个人都以为自己的诗写得不错,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正好今天有机会了,来了一群歌女。你们知道唐朝人唱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就是唱这些五、七言的诗歌,盛唐时代还很少有词。所以歌女唱的歌曲,就是诗人的作品,主要是绝句,诗就是流行歌曲的歌词。所以三个诗人就说,现在有一群歌女来了,歌女凑在一起肯定要唱歌,她们带着乐器呢,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待会儿她们唱歌的时候,唱谁的作品更多,唱你的诗多,还是唱我的诗多。唱谁的诗多,就说明谁的诗更有名,更流行。果然过了一会儿,那些歌女开始唱歌了。第一个歌女站起来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谁的诗啊?是王昌龄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选进《唐诗三百首》的名篇。王昌龄一听非常高兴,唱我的作品了!王昌龄就伸出手,在他背后的墙壁上画上一道记号,说:“一首绝句。”就是我已经有一首绝句被人歌唱了。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歌女又站起来唱,她唱的是一首五言诗:“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