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金针梅花诗钞
作者 【清】周树冬
出版日期 2024-05-09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73611802
ISBN号
(10位)
7573611803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43.1
约合(US$) 34.05
[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梅花针灸学派,又称“周氏梅花针灸”,源于我国针灸界泰斗周楣声家传“梅花派”针灸技术,具有近300年的历史。梅花派因梅花针灸学派第四代传人、晚清名医周树冬素好梅花而得名。周楣声教授在本书中对梅花针灸学派的理论和技法做了重要阐述。书中撷取历代针灸文献之精华,贯串周氏四世传习之心得,不仅为针法之结晶,而且有所补充和发展。其中所举梅花派各法,实为他书所无,别具一格,足为针苑增辉。
  
  
  内容简介
  本书原为晚清名中医周树冬遗著残卷,后由周树冬之孙周楣声加以增减重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针道,除扼要叙述古代刺法外,对用针的各项要领有深入浅出的阐发,共分因时、察形、识禁、审经、辨脉、认症、忌偏、选穴、先后、取穴、择针、进针、持针、深浅、候气、导气、补泻、中机、防晕、留针、出针等 21 节。条理分明,井然不乱。下篇为十四经要穴诗,亦有推陈出新之处。
  
  作者简介
  周楣声(1918~2007),男,汉族,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周楣声先生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县(现为天长市)中医世家,幼承家学,潜心医道,博览旁收,勤耕不辍。其生前曾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中国针灸学会顾问,中国民间特种灸法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灸法学会会长,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等职。
  
  目  录
  上篇 针道
  
   第一章 楔子 /003
  
   第二章 刺法 /005
  
   第一节 九刺 /005
  
   一、输刺 /005 二、远道刺 /006
  
   三、经刺 /006 四、络刺 /007
  
   五、分刺 /008 六、大泻刺 /009
  
   七、毛刺 /009 八、巨刺 /009
  
   九、焠刺 /010
  
   第二节 十二节刺 /012
  
   一、偶刺 /012 二、报刺 /013
  
   三、恢刺 /013 四、齐刺 /014
  
   五、扬刺 /014 六、直针刺 /015
  
   七、输刺 /015 八、短刺 /016
  
   九、浮刺 /016 十、阴刺 /016
  
   十一、傍针刺 /017 十二、赞刺 /017
  
   第三节 五刺 /018
  
   一、半刺 /018 二、豹纹刺 /018
  
   三、关刺 /019 四、合谷刺 /019
  
   五、输刺 /020
  
   第四节 缪刺 /020
  
   第五节 散刺 /022
  
   第三章 刺序 /023
  
   第一节 因时 /023
  
   第二节 察形 /025
  
   第三节 识禁 /027
  
   一、与刺约相背者不可刺 /027
  
   二、醉、怒、劳、饱、饥、渴、惊者不可刺 /028
  
   三、神、魂、魄、意、精,五者已伤者不可刺 /028
  
   四、死症不可刺 /029 五、禁针禁灸诸穴 /030
  
   第四节 审经 /039
  
   第五节 辨脉 /040
  
   第六节 认症 /43
  
   第七节 忌偏 /044
  
   第八节 选穴 /045
  
   一、八纲条析 /046
  
   二、五输流注 /049
  
   (一)五脏五输 /053 (二)五输五变 /055
  
   (三)脏输腑合 /056 (四)荥合代井 /057
  
   (五)五输并用 /057
  
   三、俞募相连 /058 四、原络主客 /060
  
   五、标本双郄 /061 六、母子生克 /062
  
   七、循经分治 /064 八、气血详分 /065
  
   九、远近相呼 /066 十、应手得真 /067
  
   十一、上下交征 /068 十二、八脉交会 /069
  
   十三、求异求同 /071 十四、脏腑互通 /078
  
   十五、任督同源 /078 十六、直斜贯串 /079
  
   十七、表里相关 /084 十八、阴阳相引 /084
  
   十九、出奇守正 /085 二十、一脉相承 /085
  
   二十一、首尾兼顾 /086 二十二、单枪直入 /086
  
   二十三、左右开弓 /088 二十四、梅花双萼 /088
  
   二十五、轮番交替 /088 二十六、叠见重收 /089
  
   第九节 先后 /090
  
   第十节 取穴 /094
  
   一、意审 /094 二、尺度 /095
  
   三、同身 /099 四、识邻 /100
  
   五、正位 /100 六、定底 /101
  
   七、循经 /101 八、寻志 /101
  
   九、避害 /102 十、揣切 /102
  
   第十一节 择针 /103
  
   第十二节 进针 /105
  
   一、通常进针法 /105 二、梅花派进针法 /109
  
   第十三节 持针 /109
  
   第十四节 深浅 /110
  
   一、八纲深浅法 /110
  
   (一)阴深阳浅 /110 (二)里深表浅 /111
  
   (三)实深虚浅 /112 (四)寒深热浅 /112
  
   二、梅花派深浅法 /113
  
   第十五节 候气 /114
  
   第十六节 导气 /116
  
   一、导气成法 /117
  
   二、导气成方 /122
  
   三、梅花派导气法 /126
  
   (一)通气法 /127 (二)调气法 /127
  
   (三)助气法 /128 (四)运气法 /129
  
   第十七节 补泻 /130
  
   一、补泻同施 /131
  
   二、人身左右补泻有无不同 /135
  
   三、男女补泻有无不同 /136
  
   四、补泻各种成法 /137
  
   (一)迎随补泻 /137 (二)呼吸补泻 /143
  
   (三)疾徐补泻 /145 (四)开阖补泻 /145
  
   (五)提按补泻 /146 (六)营卫补泻 /147
  
   (七)捻转补泻 /147 (八)九六补泻 /148
  
   (九)平补平泻 /149
  
   (十)烧山火与透天凉 /150
  
   (十一)出血 /153
  
   第十八节 中机 /157
  
   一、针下寒热 /157 二、针下虚实 /158
  
   三、脉之软坚 /159 四、气调而止 /159
  
   第十九节 留针 /160
  
   第二十节 防晕 /161
  
   一、定其神气 /161 二、舒其体位 /162
  
   三、毋犯刺禁 /162 四、手法灵巧 /162
  
   五、取穴准确 /162 六、不妄呼吸 /163
  
   七、补泻得宜 /163 八、救治及时 /163
  
   第二十一节 出针 /164
  
   一、出针时机 /164 二、出针补泻 /164
  
   三、梅花派出针法 /165 四、出针不得 /165
  
   五、针后三防 /167
  
  下篇 孔穴
  
   第一章 手三阴经 /171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八首八穴 /171
  
   一、少商 /171 二、鱼际 /172
  
   三、太渊 /172 四、经渠 /172
  
   五、尺泽 /173 六、列缺 /174
  
   七、孔最 /174 八、中府 /175
  
   第二节 手少阴心经七首七穴 /175
  
   一、少冲 /175 二、少府 /176
  
   三、神门 /176 四、灵道 /177
  
   五、少海 /177 六、通里 /177
  
   七、阴郄 /178
  
   第三节 手厥阴心包络经七首七穴 /178
  
   一、中冲 /178 二、劳宫 /179
  
   三、大陵 /179 四、间使 /179
  
   五、曲泽 /180 六、郄门 /180
  
   七、内关 /181
  
   第二章 手三阳经 /182
  
   第一节 手太阳小肠经十二首十二穴 /182
  
   一、少泽 /182 二、前谷 /182
  
   三、后溪 /183 四、腕骨 /183
  
   五、阳谷 /184 六、小海 /184
  
   七、养老 /184 八、支正 /185
  
   九、肩贞 /185 十、臑俞 /186
  
   十一、天容 /186 十二、听宫 /186
  
   第二节 手少阳三焦经九首九穴 /187
  
   一、关冲 /187 二、液门 /187
  
   三、中渚 /188 四、阳池 /188
  
   五、支沟 /188 六、天井 /189
  
   七、外关 /189 八、翳风 /190
  
   九、丝竹空 /190
  
   第三节 手阳明大肠经十一首十二穴 /191
  
   一、商阳 /191 二、二间及三间 /191
  
   三、合谷 /192 四、阳溪 /193
  
   五、曲池 /193 六、偏历 /194
  
   七、温溜 /194 八、手三里 /194
  
   九、肩髃 /195 十、扶突 /195
  
   十一、迎香 /196
  
   第三章 足三阴经 /197
  
   第一节 足太阴脾经十四首十四穴 /197
  
   一、隐白 /197 二、大都 /197
  
   三、太白 /198 四、商丘 /198
  
   五、阴陵泉 /199 六、公孙 /199
  
   七、三阴交 /200 八、地机 /200
  
   九、血海 /201 十、冲门 /201
  
   十一、大横 /202 十二、腹哀 /202
  
   十三、食窦 /202 十四、大包 /203
  
   第二节 足少阴肾经十三首十三穴 /203
  
   一、涌泉 /203 二、然谷 /204
  
   三、太溪 /204 四、复溜 /205
  
   五、阴谷 /205 六、照海 /206
  
   七、水泉 /206 八、大钟 /207
  
   九、交信 /207 十、筑宾 /208
  
   十一、大赫 /208 十二、幽门 /208
  
   十三、俞府 /209
  
   第三节 足厥阴肝经九首九穴 /209
  
   一、大敦 /209 二、行间 /210
  
   三、太冲 /210 四、中封 /211
  
   五、曲泉 /211 六、蠡沟 /211
  
   七、中都 /212 八、章门 /212
  
   九、期门 /212
  
   第四章 足三阳经 /214
  
   第一节 足太阳膀胱经三十一首四十七穴 /214
  
   一、至阴 /214 二、足通谷 /214
  
   三、束骨 /215 四、京骨 /215
  
   五、昆仑 /216 六、委中 /216
  
   七、仆参 /217 八、申脉 /218
  
   九、跗阳 /218 十、飞扬 /218
  
   十一、承山 /219 十二、委阳 /219
  
   十三、八髎 /220 十四、膀胱俞、胞肓 /220
  
   十五、小肠俞 /220 十六、大肠俞 /221
  
   十七、肾俞、志室 /221 十八、三焦俞 /222
  
   十九、胃俞、胃仓 /222 二十、脾俞、意舍 /222
  
   二十一、胆俞、阳纲 /223 二十二、肝俞、魂门 /223
  
   二十三、膈俞、膈关 /224 二十四、心俞、神堂 /224
  
   二十五、厥阴俞 /225 二十六、膏肓 /225
  
   二十七、肺俞、魄户 /226 二十八、风门 /226
  
   二十九、大杼 /227 三十、天柱 /227
  
   三十一、睛明 /227
  
   第二节 足少阳胆经二十首二十三穴 /228
  
   一、头窍阴、足窍阴 /228 二、侠溪 /228
  
   三、头临泣、足临泣 /229 四、丘墟 /229
  
   五、阳辅 /230 六、阳陵泉 /230
  
   七、悬钟 /231 八、光明 /232
  
   九、外丘、阳交 /232 十、风市 /233
  
   十一、环跳 /233 十二、带脉 /233
  
   十三、京门 /234 十四、日月 /234
  
   十五、肩井 /234 十六、风池 /235
  
   十七、脑空 /235 十八、上关 /236
  
   十九、听会 /236 二十、瞳子髎 /237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二十六首二十七穴 /237
  
   一、厉兑 /237 二、内庭 /238
  
   三、陷谷 /238 四、冲阳 /239
  
   五、解溪 /239 六、足三里 /240
  
   七、丰隆、条口 /240 八、梁丘 /241
  
   九、阴市 /241 十、伏兔 /241
  
   十一、气冲 /242 十二、归来 /242
  
   十三、水道 /242 十四、天枢 /243
  
   十五、梁门 /243 十六、承满 /244
  
   十七、膺窗 /244 十八、缺盆 /244
  
   十九、气舍 /245 二十、水突 /245
  
   二十一、人迎 /245 二十二、头维 /246
  
   二十三、下关 /246 二十四、颊车 /246
  
   二十五、地仓 /247 二十六、四白 /247
  
   第五章 任脉、督脉 /248
  
   第一节 任脉十五首十七穴 /248
  
   一、会阴 /248 二、曲骨 /248
  
   三、中极 /249 四、关元 /249
  
   五、石门 /249 六、气海 /250
  
   七、阴交 /250 八、神阙 /251
  
   九、水分 /251 十、三脘 /251
  
   十一、巨阙 /252 十二、膻中 /253
  
   十三、璇玑 /253 十四、天突 /253
  
   十五、承浆 /254
  
   第二节 督脉十五首十五穴 /254
  
   一、长强 /254 二、腰俞 /255
  
   三、命门 /255 四、筋缩 /255
  
   五、至阳 /256 六、身柱 /256
  
   七、陶道 /257 八、大椎 /257
  
   九、哑门 /257 十、风府 /258
  
   十一、百会 /258 十二、上星 /259
  
   十三、神庭 /259 十四、印堂 /260
  
   十五、水沟 /260
  
   附:移光定位针刺心法歌 /262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先祖周丙荣,字树冬,生于清末(1862—1915)。入泮后即尊儒习医,受业于乃叔又渠公。通诸家言,尤长于针灸。喜撰述,惜迭经战乱,手稿已散佚殆尽。
  
  1957 年夏,余客姑母家,为之整曝残书自遣,无意间得《金针梅花诗钞》残稿于故纸堆中,先人手泽赫然在目,悲喜之情实难名喻。自兹而后,即日置案头,夜藏枕底,且抄且读,亦损且亦增,虽颠沛困厄,亦未当中辍与暂离也。
  
  全稿分上、下两篇,共有诗歌三百二十六首。上篇为针道,除对古代刺法有扼要叙述外,特别着重于刺法之条陈,自进针之初至出针之后,共分为二十一节。举凡用针要旨,几无不包罗,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下篇为孔穴,列举十四经之要穴而标其用,记诵亦颇称便。
  
  文词典雅,音韵和谐,固为本篇之所长;而古朴费解,亦为其所短,然以之作为研习医古文之一助,亦未为不可也。篇中所云梅花各法,系先人之首创或别有师承,已不得而知,谨存之,以备一格。至于整理中余所增附各表,仅为便览而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篇之作,若能于斯道有所小补,则非敢望焉。
  
  周楣声谨识
  
  1980 年于合肥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5,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