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什么书? 《金刚经》全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能断”指能断一切法,能破世间一切烦恼痛苦;“金刚”是无坚不摧;“般若”是“大智慧”;“波罗蜜多”是彼岸。所以,这部经的意思是,一部无坚不摧、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成就般若大智慧、助你脱离苦海而登彼岸的经典。可以说,一切佛法都从金刚经开启而来。 ◎余世存的《打开金刚经的世界》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中国的知识体系里,一部经典出现后,会有传授,会有发挥,会有感受,这就是经史子集的知识系统。《打开金刚经的世界》相当于为《金刚经》做传,这本书不是教大家长知识的,也不是讲道理的,而是通过现场还原,通过一种悲情和从容,让大家获得立身处世的信心。 ◎怎样阅读这本书? 《打开金刚经的世界》共三十二章,对应《金刚经》的三十二品,两者可以对照着看,没有任何基础的小白也无需担心。读者也可放入自己的人生经验,通过发现日常生活中那些让我们开悟的瞬间,去印证须菩提在《金刚经》中的开悟,我们还要把自己开悟的情境保持下去,让自己不断地停留在那种境界中,这对提升日常生活的意义非同小可。 《金刚经》记录了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吃过饭休息时,不经意间发生的一场头脑风暴,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平且和,心生欢喜。整场对话只有一两个小时,相当于今天的一次直播或研讨会。全书只有五千余字,短小精炼,文辞优美锋利,极有穿透力,是理性、天启和美的结合,因而成为知名度最高、流传最广的传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数人因它而开智启慧,获得福德与安顿,它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生活信仰。 《金刚经》是每个现代人真正可以信托一生的枕边书,那些爱跟别人较劲、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尤其需要它,因为它解决的是人的发心问题。现代人的卷、焦虑、抑郁、痛苦,本质都是心出了问题。《金刚经》就是讨论当我们发心动念时,如何才能降伏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讲解《金刚经》的书非常多,大部分是在讲道理。这本《打开金刚经的世界》则不然,作者用他擅长的“场景还原”手法,还原了释迦牟尼和弟子们一问一答的场景,还原了当场众人的心理状态,仿佛置身其中。你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亲口讲述他一生的足迹,进入他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带入弟子的视角,反复琢磨他们开悟的细节,更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放进来对比印证,提升日常生活的意义。 借由这本小书,余世存希望向读者说明,《金刚经》并不是空中楼阁,讲的也不是躺平,而是理想的可贵: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像光那样照明温暖周围,一个人越是坚持理想,他的福报越大。 余世存 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 知名学者,畅销书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 已出版主要作品: 《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第二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老子传》 《家世》 中国时间三部曲: 《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节日之书: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立人三部曲: 《盗火与革命》《安身与立命》《世道与人心》 第一章 缘起(我每天的修行生活) 第二章 请法(须菩提提了一个好问题,如何降伏其心 第三章 四相(命题:若菩萨挂相即非菩萨) 第四章 无住(为什么说无住的福德像虚空一样不可思量) 第五章 虚妄(命题: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第六章 希有(须菩提问后世众生能生信心吗) 第七章 无为(为什么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 第八章 依法(所谓佛法即非佛法) 第九章 无相(在谈修行次第时须菩提说他如何得阿罗汉道) 第十章 庄严(我现身说法,我在然灯老师那里得到了什么) 第十一章 福德(须菩提感慨恒河沙数之多) 第十二章 尊重(为什么说此经如佛塔庙) 第十三章 受持(须菩提请教这部经的名称) 第十四章 离相(须菩提大受触动,一时涕泪悲泣) 第十五章 持经(我预言这部经将为后世人广为传诵) 第十六章 业障(为什么这部经能消解人的罪业) 第十七章 无我(须菩提再次问,如何降伏其心) 第十八章 同观(我有肉眼、法眼等眼睛吗) 第十九章 法界(福德无故才能在法界通化) 第二十章 色相(须菩提认为对老师的色相不必想当然) 第二十一章 说法(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第二十二章 无法(须菩提问我是否得到了某种大彻大悟方法) 第二十三章 净心(我对须菩提说天下皆知善法为善,斯不善也) 第二十四章 福智(为什么说持诵此经的福德很大) 第二十五章 化吾(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第二十六章 法身(命题:如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第二十七章 断灭(我对须菩提说不要以为诸法断灭) 第二十八章 贪着(为什么说理想主义者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章 威仪(理想主义者无处不在) 第三十章 合相(为什么说对不可说者不可说) 第三十一章 知见(存有知见的人不会理解理想主义) 第三十二章 应化(我告诉须菩提如何为人讲解这部经典) 后记 这部书的写作是一个意外。 很多年前汇注《金刚经》时,我没有想好怎么给人介绍《金刚经》。但我知道大家对《金刚经》的误解非常大,汉译《金刚经》,特指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早就是千百年来的汉语经典,是影响过唐、宋、元、明、清无数文化大家的经典作品,它给李白、王维、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朱熹、王阳明等人提供了灵感、方法,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精神哲学。到近代,有人认为,《金刚经》在一般家庭中的地位和影响要高于四书五经。至于书写,在《千字文》《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之外,《金刚经》也是历代书家和文化人书写的首选作品之一。大概有这样的流传历程,现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胡适才在国学经典中,把《金刚经》列为bi读书之一。 《金刚经》是国学经典。但在当代,《金刚经》在文化界和知识人那里受到的误解最大,很多知识人以为它是一部宗教经典,从而回避它。另外,在社会大众那里,《金刚经》又是一部非常实用的经典。在诸多明星、学者的助力下,如王菲、蒋勋、刀郎等人的念诵、说唱,使得《金刚经》在社会上极为普及。 我在很多年里对宗教人物敬而远之,一旦接触,我也是尽量以世人的眼光去打量。六七年前,在发现时空跟个体生命的关联时,我有机会数次到泉州接触弘一大师的墨宝和法语。大师是十月中下旬出生的人,我立刻猜想到他身体不太好,骨质疏松、关节炎症、免疫力差等,或许这样的折磨使得大师在律宗中精进修行,使得大师对无常和人生之苦有透彻而通达的认知。 在接触弘一大师的研究者时,我把我的猜想告诉了他们,希望他们提供资料。但直到前两天修改《金刚经》书稿时,我突然想到大师,又去搜索有关弘一大师的资料,发现网上新出了一篇介绍弘一大师的文章,披露他为神经衰弱困扰一生,晚年四肢浮肿、溃烂等情形。这让我既惊奇又难过。惊奇的是,这篇一周前发布的文章印证了我多年前的猜测。难过的是,大师出家后二三十年,身体一直时好时坏,他自己通医理,能给自己治疗,修习律宗极为严格精进,但我没想到他仍受病痛的折磨。 这让我想到自己的病痛。我受免疫力弱带来的腿脚等关节病痛也有十几年之久,求医无数,在写作这本书期间也发作多次,曾经长达一个多月行走不便,感觉在地狱、炼狱之中一样。那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时常觉得自己已经“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或直入“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严重时以为一切都如梦幻泡影,稍好时,除了两脚僵硬不良于行,整个身躯又健康得令自己吃惊,尤其是头脑的清明自在极为殊胜。虽然走路不如人意,但一旦坐在椅子上,我又觉得自己是精神世界上的王者和豪强。我抓住可能的机会修订书稿,那时候,身体、口腹之欲等都微不足道,只有言语、思想世界中的人物事件才是我能开花结实,跟世界形成布施和般若的功德。 我想我的感受,弘一大师早就经历了,所以他才在出家后做那么多的功德。我印象中在泉州有一条小巷子,据说大师经常坐在巷口,给当地有需要者写字,他的字就是他的法。 弘一大师的案例给了我某种信心,就是我们可以、也应该平实地看待宗教人物及其作品,不必因其“教内别传”而自轻自迷。精神世界跟日常生活世界并非有鸿沟阻隔,而是息息相关。 我没想到我的北大同学们请我讲《金刚经》,我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在病痛的日子里,我花了半个月时间写作讲稿。在等待讲座到来的日子,我开始写《金刚经》的稿子。最初是如南怀瑾等人那样串讲,但我很快放弃。我选用了我最擅长的写作方式—还原,或回到现场的方式,设身处地,这种方式我在写《老子传》时采用过,在写《己亥》时也采用过。 讲座结束后,我发现大家有不少共鸣。当然,我更吃惊的是,北大两千多同学中,至少有一二百人对《金刚经》了解,其中有人非常熟悉。这个比例,应该高于大家对 《论语》《道德经》或希腊哲学的了解。这让我更相信,《金刚经》不仅是古典中国上千年的生活哲学,也是当代人的心灵哲学。而我对《金刚经》的理解,也在讲座之后更上台阶,我的《金刚经》,不仅是提供新的结构、角度,也不仅是第一次提出《金刚经》跟理想主义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要把网络时代的共识或智能成果告诉大家。悉知悉见世界的变迁,本来只是先知或极少数人的灵性经验,但在当代社会,它应该成为大众的常识。这才是文明社会智能生命应有的内容。 在写作期间,一些朋友听说后表示期待,对佛理有研习的杨向群兄问过本书的形式和规模。他说几万字的内容是不是有些不过瘾,南怀瑾等人的《金刚经》书都是厚厚一大本。南先生的书我读过,但我觉得“文章是自己的好”。《金刚经》本来只有五千字,我写几万字已经是“佛头着粪”,不能再过了;我能宽慰的是,自己为释迦牟尼做了一点事,还原了他的一些言路、思路或心路。有些人甚至以一二百万字的规模去讲解《金刚经》,那么大的部头让我敬畏得只有远之。 《金刚经》是一次思维和心性的盛会,我们普通人都看到了它的庄严、华美或“不明觉厉”。但很多解读《金刚经》的书都背离了释迦牟尼那样循循善诱的慈悲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些书多半是讲师跟听众之间的关系,讲者真理在握,必要听者接受。我能宽慰的是,我的书把读者带入释迦牟尼的境地,读即成佛,读时即在妙香净土。 铺陈释迦牟尼在集会上的心思是一种冒险,但我却体会到这一险恶的新生之旅的愉悦和圆满。除了把释迦牟尼的故事加入其中,我还引证了不少东西方的人物、诗文,尤其是当代的一些人文案例,以说明大千世界知道它自己的展开,全能的“眼与心”悉知悉见千百年后的人世悲欢和新生的功德。 但这些创造的冲动没有消除我的某种不安。书稿再三修订之后,我想到了作家魏真,她是懂佛法的人,我请她帮我审读。她的反馈给了我信心,她最后一次说,“整本书稿的内容构思奇特,角度新颖,有自己的独立创见,也有点标新立异,可能会有争议,但我喜欢这种写法!研究佛经,解读经典,一般只按照佛说来解义,有的甚至会觉得用道家思想阐释佛家思想都违逆了,但这只是谬论。佛理其实不可说,所有说都是戏论,甚至连思维一下都是妄念,但这种境界无人能达到,所以不妨一说!” 即使如此,我还是没有把书稿拿出来。书稿在电脑里存放期间,我会经常想起,并时时修改,这种修改书稿的时间之富丽大概没有任何一种时间能与之相比。在修改中,我想到把《金刚经》的大事因缘做成一个年表,没想到资料太多,以至于我只能做若干取舍,如是我闻,就是目前的“大事因缘世纪年表”。 这个年表值得读者一看,其中信息丰富,相信会对读者有启示。当然遗漏也不少,甚至故意漏掉了极重大的《金刚经》感应内容,这方面的材料非常多,自唐朝就有人收录,甚至在大型的丛书中设有专题来传播《金刚经》的功德;以至于有人声称《金刚经》是中国人的伦理教科书,相信善恶报应、相信功德和感应使《金刚经》成为唐宋以来中国人的信仰之一。在我看来,对一种事物(人或物或语言文字)持续的观照,当然会变化人的气质,会协和世界,从而心想事成。心理学或物理学都能解释这一现象,人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这种感应相当于现代人几乎离不开的Wi-Fi,《金刚经》就是受持读诵者的Wi-Fi,通过跟《金刚经》的连接,人们感应到了世界的真实不虚,自己进入大千世界的不可思议。 编订了“大事因缘世纪年表”,我的工作总算告一段落。我可以跟读者们分享了,如魏真所言:“不妨一说。”但在手中再三摩挲之际,我自己也有了几种感应。最显明的,莫过于多年如同炼狱的身体恢复了自信,在中年阶段,身体自信的可贵不言而喻,我的感应也难以言喻,身体较之骄傲的我更知道感恩。其次是我明白了“不立文字”的美妙,自识字发蒙以来,每天不阅读、不接受外界信息即以为白过的状态,在这段时间突然消失,我在白天长达四五个小时内无知、无识、无欲,那种空无之境实在难以言喻,亦弥足珍贵,我在整体上理解了历代禅师参悟的秘密,他们通过最简洁的文字、图景突然抵达了一个文字难以言传的世界。最不可思议的,此书稿给杨志鹏老师审阅,他再三赞叹之余,要我注意慧能大师以文盲之身开宗立派的功德,我以为不可思议而不敢阐释,结果就是我自己突然抵达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境地。凡此诸种,我以为是《金刚经》的功德加诸受持读诵者,真实不虚。 我为此向读者奉上这本小书,希望开卷有益,读即成佛。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生命中的伟大觉者。 2021年3月妇女节初稿、清明节修订、夏至再订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