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维特根斯坦私人笔记 1914—1916
作者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出版日期 2024-05-0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59869265
ISBN号
(10位)
7559869262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25.5
约合(US$) 20.15
[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对于不可说的,应当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结束句,一句被无数次引用的哲学名言,最早出现于他1916年7月7日的私人加密笔记中。
  
  1914年8月7日,一战爆发没几天,维特根斯坦以志愿兵的身份入伍。两天后,他开始在笔记本上,用他那潦草的大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从9月份起,他开始在日常笔记的旁边记录下自己的逻辑和哲学思考,亦即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逻辑哲学论》的雏形。通过三本幸存下来的笔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和生活蒙太奇般生动地交织在了一起。
  
  从第一本笔记的第19页开始,维特根斯坦便刻意将自己的笔记分成了两部分:左手页是他用密语记录下来的个人感受与日常,右手页则是他用正常文字写下的哲学思考。笔记右手页未加密内容早已被出版发行,并成为阐释《逻辑哲学论》的关键。但左手页上的加密笔记却迟迟未正式出版,尽管它们早已被解密、转录,并被维特根斯坦的传记作者们大量引用过。私人加密笔记的出版历史充满波折,所具有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其人、其思想的重要文献。
  
  佩洛夫是英美学界以人文视角研究维特根斯坦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她的翻译和研究都立足于对维特根斯坦整体哲学的深入理解。佩洛夫依据挪威卑尔根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目前公开的版本,试图还原维特根斯坦私人笔记与哲学笔记的互补关系,是对维特根斯坦这一重要阶段内心感受和思想活动的重新审视。
  
  中译者刘楠楠通晓德语、英语,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忠实译介,为中文读者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维特根斯坦文本。
  
  “最隐晦的灵魂”和“最明晰的逻辑”,均隐藏在这部维特根斯坦私人笔记里。
  
  
  内容简介
  维特根斯坦在一战前线所写的战时笔记,包括左手页的私人加密笔记与右手页的哲学笔记,因其与《逻辑哲学论》的写作过程密不可分,从而具备不可替代的哲学史研究价值。本书编者、英译者玛乔丽·佩洛夫依据挪威卑尔根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目前公开的版本,在完整呈现三册幸存私人加密笔记的同时,穿插编排了与之对应日期的重要哲学笔记,并以详尽的导言对两种笔记之间的关联与呼应作出了颇具启发性的阐释。
  
  本书真实呈现了维特根斯坦在生死边缘探寻语言和德性界限的灵魂之旅。读者在此书中可以看到青年路德维希的真实身影,从字里行间找到《逻辑哲学论》的灵感来源,以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形成过程。本书依据玛乔丽·佩洛夫2022年新出的德英双语版本译出,是维特根斯坦战时私人笔记的首个中文单行本。
  
  作者简介
  (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代表作《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
  
  (美)玛乔丽·佩洛夫(Marjorie Perloff),生于维也纳,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现代语言协会2006届主席,在诗歌评论和哲学研究领域均有建树。迄今出版有16种著作,包括《维特根斯坦的梯子》《维也纳悖论》等。
  
  译者简介
  刘楠楠,毕业于北京大学日耳曼文学系和艺术系。德国美因茨大学翻译学博士。译著有《友谊的辩证法:阿多诺、本雅明通信集 1928—1940》《哈耶克的维特根斯坦传:文本及其历史》。
  
  目  录
  书有书的命运(代译序)
  
  导 言
  
  笔记一
  
  1914年8月9日—1914年10月30日
  
  笔记二
  
  1914年10月30日—1915年6月22日
  
  笔记三
  
  1916年3月28日(?)—1917年1月10日
  
  后 记
  
  致 谢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时至今日,维特根斯坦仍是一个神秘的存在,用他的“异常”挑战我们的解读——这种“异常”在1914—1916年私人笔记里异常鲜明,如今,在它被写下一百多年以后,首次呈现在读者面前。
  
   ——玛乔丽·佩洛夫,本书编者
  
  
  
  一位哲学家的思想和生活到底有何关系?它们在何种程度上相互关联?
  
  维特根斯坦似乎从未把“个人”与“哲学”分开过。
  
  佩洛夫在编辑这部私人笔记时,将哲学部分(右手页)“最醒目”“最优美”的段落按时间顺序穿插进了私人笔记。本书可以被看作一次建立联系的文本尝试。被割裂的联系在这部1914—1916 年笔记里重新建立了起来。
  
  ——刘楠楠,本书译者
  
  
  
  我们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是隐藏在《逻辑哲学论》字里行间的那个人,他同时在为个人问题和逻辑难题而烦恼。佩洛夫的版本既能被维特根斯坦业余爱好者接受,同时又适合专业学生和学者阅读。
  
  ——詹姆斯·C. 克拉格,《语境中的〈逻辑哲学论〉》作者
  
  
  
  这部被长期忽视的杰作终于有了新译本……其编者、译者是美国现代诗歌评论界的女中豪杰玛乔丽·佩洛夫,这个版本将美学、文化价值关怀和哲学深度融为一体。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
  
  ——阿兰·雅尼克,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维也纳》作者
  
  
  
  本书描述了一个人在黑暗年代里的灵魂之旅,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维特根斯坦同时在探索关于我们所处世界的可以言说的极限。玛乔丽·佩洛夫将这些文本以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从而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科尔姆·托宾,《大师》作者
  
  
  
  玛乔丽·佩洛夫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窗,让我们能够带着合情合理的共鸣去看待神秘的维特根斯坦。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让我们对这位备受研究、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又多了一份真正的了解。
  
  ——珀西瓦尔·埃弗雷特,《我不是西德尼·波蒂埃》作者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
  书有书的命运(代译序,节选)
  
  维特根斯坦令人着迷,你很难确定这是因为他的哲学,还是因为他这个人。他古怪,癫狂,偏执,神秘,矛盾,深刻,热烈,强势。这一切为他营造出一种天才的光环,如魔法师般吸引着他周围的人,也难怪后来的追随者们像虔诚的教徒一样,把他奉为神一样的人物,尽管她/他们怀疑是否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哲学。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一位哲学家的思想和生活到底有何关系?它们在何种程度上相互关联?一种观点认为,哲学家的个人生活与思想生活彼此无关,不能混为一谈。比方说,我们在评价《数学原理》时,不能把罗素的情史牵扯进来,就像在讨论《存在与时间》时,要把它跟海德格尔的政治倾向分开对待一样。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哲学家的个人生活与思想生活是有内在联系的。这种观点以古希腊传统哲学为例,认为古代哲人的人生即其哲学,哲学即其人生;到了现代,一个人的哲学仍是其个性、情感和内心状态的变相表达。所以,了解哲学家的人生是理解其哲学的钥匙。
  
  维特根斯坦本人大概更倾向后一种观点。他似乎从未把“个人”与“哲学”分开过。“一个人的哲学是性情问题”,他曾经写道。“哲学工作其实更多是对你本人的研究工作。研究你自己的见解。研究你是如何看待事物的。(以及你要求它们什么。)”他认为一个人对待哲学思考的诚实程度不可能超过对自己的诚实程度。所以他相信一部哲学著作的伟大之处在于其作者这个特定的人的伟大之处。于是,他承认,“我几乎总在写对我自己的独白,写我私下里对我自己说的话”。然而,与此同时,维特根斯坦又“痛恨任何人打听他的私生活”,并告诫大家“不要玩弄他人的内心深处”。
  
  的确,这里涉及个人隐私问题。于是刚才的问题就变成了:公众是否有权利了解哲学家的个人生活?学者该如何权衡个人隐私与公众学术方面的要求?或者说:在讨论哲学时,我们是否——以及何时——有必要同时考虑到哲学家的生活和生存状态?
  
  对此,维特根斯坦的家人和第一代遗稿保管人的态度十分明确,前者认为,公众没有任何权利了解他的私生活,后者担心,维特根斯坦传奇式的人生容易让人更关注他的逸事,而不是他的哲学。她/他们感到有义务确保维特根斯坦的“纯洁性”,无论是其个人形象的纯洁性,还是其哲学阐释的纯洁性。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她/他们严格控制任何与维特根斯坦有关的文本的出版,比如曾经联合阻止哈耶克发表他为维特根斯坦所写的简传。然而,第一代遗稿保管人的过度谨慎似乎并没有抑制人们对维特根斯坦私生活的“窥探”,反而加剧了人们对他——个人与哲学——的误解。
  
  如今,挪威卑尔根大学维特根斯坦档案馆以开放的姿态将维特根斯坦的手稿数字化,并向公众开放。于是,大量原本被隐藏的文本现在不再是“禁区”,这为广大学者提供了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维特根斯坦哲学著作的可能。本书正是这样一种尝试。它试图以文本的形式,通过原始材料,将维特根斯坦的个人生活与哲学思考之间的关联直观地呈现给读者。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5,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