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情绪,很多人都会往负面的方向去想。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反应。有情绪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它只是告诉人们:你的反应有点问题。如果有了这种意识,也变能够知道怎么去调整自己了。 曾仕强教授认为,生气、抑郁、焦虑等情绪只是人对环境的一种反应,没有好坏之分,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要了解情绪、接受情绪,并适度地调节情绪,才能更好地生活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曾仕强被称为是“中国式管理之父”,是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学问渊深,世情洞达。他曾是央视《百家讲坛》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被著名国学专家钱文忠教授尊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天人之师”。 引言 章 中国人为什么爱生气 节 中国人为什么爱生气 中国人情绪变化特别大 中国人很容易发脾气 中国人生气时不讲理 第二节 四种因素影响情绪变化 主观感觉对情绪的影响 生理变化对情绪的影响 表情动作对情绪的影响 行为冲动对情绪的影响 第三节 情绪反应为人们敲起警钟 情绪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情绪促使人们正确因应内外情境 第四节 情绪有理性和非理性两大类 非理性情绪有两大类:夸大与不符合实际 理性情绪并非不动感情 第二章 自己是情绪负债的制造者 节 自己是情绪负债的制造者 情绪的境界是自由自在 人类从小就背负情绪债务 情绪负债亦造就人自己 第二节 情绪负债源自三种性格 依赖型性格 控制型性格 竞争型性格 第三节 毒性教条加重了情绪的负债 家庭常见的毒性教条 学校里的毒性教条 社会上的毒性教条 人心理上的毒性教条 毒性教条即情绪负债 第四节 挣脱情绪负债的枷锁 有理想,生活才有色彩 改变自己,摆脱情绪负债 第三章 用理智来指导情绪 节 现代人具有极大选择力 选择力大,情绪不稳造成的破坏就大 用理智来指导情绪 对情绪要谋定而后动 第二节 人们经常无意识地选择 人们一直都在做选择 好是有意识地选择 新的选择能力很重要 人类正在有意识地演化 第四章 自己才是情绪的主宰者 节 人们喜欢将责任推出去 人们觉得自己无法控制 人们觉得情绪不好是由外力引起的 人们拥有太多的“一定” 人们提出太多的条件 人可靠的是改变自己 第二节 怨天尤人不如反求诸己 孩童时期种下的祸根 利用语言来保护自己 情绪遗产的干扰常挥之不去 培养合理的思考能力 找人出气不如自求合理 第三节 自己才是情绪的主宰者 道家主张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儒家主张无条件的快乐 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目标 感谢赐予你逆境的众生 让情绪跟着心情走 第四节 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与人之间有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的主要来源 人们不全好也不全坏 人们深受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改变自己就在影响别人 人是习惯的动物 没人愿意被别人控制 改变自己较具主动性 改变自己可改变别人 自己要有意识地演化 人人都要发挥参考力 第五章 人要“看开”,不要“看破” 节 管理情绪时常见的治标方法 几种常见的治标方法 让情绪变好并不简单 人要“看开”,不要“看破” 使用药品麻醉很可怕 调整心态,效果持久 治本和治标可以同时并进 第二节 如何觉察自己真正的情绪 不要过分注重向外看 要练习体会内在的感觉 注意情绪的“中间层” 明白情绪才能处理 第三节 情绪管理的理论 ABC理论简单明了 B是情绪反应的关键 事件不容易控制 观念可以自由调整 观念有理性与非理性 观念可以使情绪改变 合理运用ABCDE模式 第四节 摆脱二分法思维的束缚 摆脱是非分明的思维方式 二分法会产生非理性观念 运用三分法思维会更加快乐 第五节 管理情绪只有一条规则 改变观念,稳定情绪 不要把生气当成坏事 激烈的反应对身心有害 过分压抑会变成潜意识 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进行学习 第六章 挖掘内心的自己,善待多变的情绪 节 放下愤怒与忧郁,适度管理情绪 造成愤怒的两个原因 愤怒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情绪 愤怒的三个真相 忧郁令人觉得不快乐 如何克服忧郁 第二节 正视难过与哀伤,激发适应性 难过是一种普遍情绪 难过经常与其他情绪交互出现 哀伤与难过的关系十分密切 哀伤是疾病的主要原因 发泄情绪要适可而止 第三节 莫要焦虑与害怕,一切顺其自然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大部分焦虑源自害怕失败 害怕是一种自然反应 害怕可用来保护人类自己 第四节 甩掉无助感与无力感,重获力量 无力感是沮丧的表现 好把消极转为积极 力不能及可诉诸能人 无助感是环境造成的 无助感好是预防而非治疗 第五节 适度的羞愧感与罪恶感,助人成长 羞愧感具有内在驱动力 羞愧感是从父母、师长处获得的 过重的羞愧感很不好 罪恶感有三种感觉 勇敢面对罪恶感才好 引言 中国人现在很爱生气!为什么这么说?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们听惯了谩骂之声;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我们看多了两车追尾司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中国人的情绪似乎发展到了一动就怒、一点就着的程度。 其实,人的一生都和情绪有关系,一生都要同它打交道。比如小孩子一开始就懂得他要会哭才有人照顾,如果不会哭,根本就没有人理他,甚至会把他忘记。对孩子而言,哭是一种工具,因为他们还不会说话,所以要用哭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平时谈到情绪,很多人都会往负面的方向去想,比如:“你看,又闹情绪!”好像情绪都是不好的。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反应。环境指的是什么?以前人们认为外界的事物才是环境,比如山水、天气、道路交通等。其实,人内在的东西也属于一种环境,即人对自己也是一种环境。 任何环境都是会变动的,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以及外在的、内在的任何变动都会使人产生一种反应。比如当一个人饿的时候,看到很普通的一张大饼,他的肠胃就会蠕动,他会流口水,吃大饼的时候会觉得很香;但是当人酒足饭饱之后,给他吃山珍海味,他也会觉得没什么味道,甚至会因为吃得撑了而感觉到恶心、难受。这些都是情绪。 有情绪,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什么是管理?管理一定是有方法的,没有具体的方法不是管理 ;管理一定是有效果的,如果做了半天没有效果也不是管理。很多人认为情绪不能管理,认为“我就是这个脾气,我没有办法,我想改就是改不了!” 其实,人可以管理情绪,因为情绪跟别人没有太多的关系,它完全是人自己在决定,相比其他事情,人在管理情绪方面的自主性更高。比如,别人如何泡茶,那是别人在决定;别人如何配置自己的电脑,那也是别人在决定。可见,情绪是人本身的一种反应,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以管理的。 中国人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一样都有情绪的起伏。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情绪起伏都没有中国人这么大,换言之,中国人爱生气。 为什么中国人爱生气? 因为我们的个性中有四个字——能屈能伸。中国人还有一个比较让人“害怕”的地方,就是生气的时候完全不讲理。其实中国人是天底下讲道理的,但是如果有人惹他生气, 他就不讲理了。 爱生气,并不利于为人处世。因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为人处世要紧的就是管理好情绪。中国人情绪变化起伏大,容易发脾气,所以更需要情绪管理。 第四章 自己才是情绪的主宰者 人们应该坚信自己是情绪的主宰,只有无条件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才会进一步改善自己、改变情绪。 节 人们喜欢将责任推出去 人们觉得自己无法控制 每个人都应该替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但是有的人喜欢把责任推给外界。当把责任推出去时,他们自己就会变成一个没有尽责任的人,这是管理情绪的一个大问题。 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但是有些人偏偏放弃了,他们宁可听别人的。有些人做错了事情,他们会说那是别人教自己的,不然自己是不会做错的 ;当闹情绪的时候,他们会说都是别人把自己气坏的,不然他们不会这样。 到底要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不推的话,就可能吃亏,尤其是当事情发生、碰到大家都喜欢推卸责任的时候,如果所有人把错都推给一个人,只有那一个人承担,他就惨了。所以,现在大家是不敢认错,而不是不认错。 当一个人做错事情时,如果他心里很清楚地知道这是自己的错误,而且下定决心下次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他的情绪就会比较平静;如果嘴巴上把责任推给别人,心里也认为自己没有错,那他的情绪就不会稳定。 还有的人经常把责任推给脾气。有人常说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脾气,所以只好这样做。其实人嘴上这样说可以,但是心里头一定要有相反的想法,心里要想着自己的脾气不改对自己是很不利的,一定要改。 实际上,有些人是自己不想加以改变,而不是说无法改变。一个人只要观念一改变,他的整个脾气就会改变。有些人喜欢怨天尤人, 说老天不公平,但他的心里想的却是 :老天是公平的,一个人会受到这样的折磨是活该。这样想的话,他就会改变。如果嘴上说老天不公平,心里也承认老天不公平,这个人就永远也不会改变。 人们觉得情绪不好是由外力引起的 很多人都有错误的观念,认为情绪是外面给自己的刺激造成的结果,情绪变化是由外界引起的,事实上不是。人看到一件东西,有时候会很喜欢,有时候会不喜欢,显然情绪是变化的。一位先生次到女朋友家,女方妈妈问他吃饱了没有,他明明没有吃两口饭,但是就说吃饱了,其实他不是在说谎话,他真觉得饱了,因为这个时候,他的情绪是高度兴奋的。 一个人既要向外看,也要向内看,这叫作内观,内观是很重要的。人们平时很难了解自己内部的变化,因为大家过分关注外界的环境。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呼吸的、肠胃为什么会蠕动、为什么会忽然间脸红紧张,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看自己的内部,他们只注重外部的变化。 现在很多人觉得情绪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因为环境在变化,而环境变化是人所无能为力的。 比如你看到一个人生气,你就问他:“你怎么这么生气?”他会说:“都是他惹我的,他不惹我我会生气吗?”然后你去问另一个人:“哎,你怎么惹他生气?”那个人就会说:“我惹他?他不惹我就好了,我还惹他?”每一个人都知道是“他惹我”的,而没有一个人承认是“我 惹他”的。 惹人生气的人很可能是无心的,他不觉得自己惹别人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立场不同,讲的话就不一样。比如别人向你买东西的时候问:“你这个价钱实在不实在?”你敢说“不实在,还有议价的空间”吗?你肯定说“实在实在,当然实在”。你去买西瓜,然后问卖西瓜的人“瓜甜不甜”,他会说“不甜”吗?说不甜谁买啊?他一定说“包甜”。人只要立场不同,讲的话就不一样, 别人没有办法要求他。可是有些人经常把这些都抛开不谈,就认为是别人欺骗了自己,这说明他们对环境没有深入的认识。 真正的环境和人们想象的有很大落差,很多人经常生活在想象当中,不切实际。当有人发现自己的想象和实际有差距时,情绪就会不好。 人们拥有太多的“一定” 人们情绪非常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一定”。其实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什么一定的,凡是有“一定”的都是非常不可靠的,偏偏有的人满脑子都是“一定”——一定要表现得好,别人如果表现比他好,他就受不了;一定要考一百分;一定要找个漂亮的妻子……“我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不可能。“我只要很仔细就不会犯错误”,不可能,再怎么校对都会有错字,因为校对好像秋天扫落叶一样,永远扫不干净。当一个人说自己派人把院子扫得很干净的时候,他就已经犯了很大的错误,因为叶子还是在不停地往下落,院子里一定是不干净的。 一个人只要有“一定”的观念,他就会失望,情绪也会低落、不安宁。“我这次去,路上一定很顺利。”那是不一定的,假如遇到大雾天气,航班延期;或者火车上人太多,只买到了站票,没有位子坐,他肯定会一肚子火。一切都在变化,怎么可能“一定”呢?可是人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定”的观念,所以情绪经常不安宁,这就是情绪负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慢慢了解,世上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环境时时刻刻在变化,一切都是不一定的,而且都是相对的。 人们提出太多的条件 不能忍受生活中有挫折 家人不能生病,牙齿不能痛,头发不能掉,父母不能老,孩子不能摔跤……人对自己提出了很多要求。为什么不能生病、不能老呢?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不过如果孩子得癌症了,家长的个反应基本都是: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怎么会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家长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是因为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太多了。 案 例 有一个人去看医生,说自己的背很痛,医生说是发炎了, 吃点药就不痛了。病人说药力过了以后还是会很痛,他想把痛的地方换一个位置。医生说换在哪个位置,病人说换在医生的背上。 人们都希望别人受罪,都觉得自己不能够受罪。很多人都认为别人受折磨是一种磨炼,而自己稍微有一点挫折,就是老天不公平。事实上,人们对别人与对自己经常是双重标准。 忍受不了不美好的事情 有很多人会说“我受不了”,特别是当他到了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他会觉得无依无靠,觉得吃的也不习惯,住的也不习惯。其实人应该学会“随遇而安”,到哪里就要适应哪里的环境。但是现在有人走到哪里就骂到哪里,走到哪里就把牢骚发到哪里,走到哪里都要跟别人起冲突。 有很多人到国外待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就会觉得自己的国家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觉得国外的月亮都比自己国家的圆。他们觉得自己从海外归来,是了不起的,是高人一等的,所以他们不能适应人多的环境。可是中国人这么多,没办法和其他国家比。 在美国,人们住的房子都很大,而且房子之间的距离也很大,有时连人影都看不到,许多人都过得很寂寞。所以他们养成了习惯,一回家就把电视打开,因为这样做起码可以听到声音;或者有的人会养条狗,如果实在找不到人说话就同狗说……这些情况都是不得已才存在的,而不是要以这个为荣。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环境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满意的,所以,到哪里就要适应哪里的环境。 别人一定要公平地对待自己 有人常常认为:“别人一定要公平地对待我,否则这些人就是坏人,坏人就应该受惩罚。”为什么别人要公平地对待你呢?你有你的亲疏有别,他有他的亲疏有别。每个人的立场、标准和处境都不一样,没有理由要求别人一定要公平地对待自己。 人可靠的是改变自己 人们把责任往外推是没有用的,没有人会因为别人把责任推给他就承担责任,推只是个过程。一个人只有心里承认自己的错误,才有实质上的效果,才会很快改正错误。“自行车为什么丢了?因为小偷太厉害了。”如果你一直这样想,你永远守不住你的车。你即使骂小偷骂得很难听,他也听不到,照样会偷你的车。 其实,车丢了之后要先作自我检讨:我太大意了,我认为自己几分钟就出来,所以没有上锁,以后不可以这样。但是你嘴上可以骂:小偷可恶,不偷别人专偷我的。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心理压力。但是如果一个人把责任全部往外推,只能是减少了自己的压力,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真正改变自己,才有办法得到好的效果。 但是现在人们喜欢把责任推给外界,喜欢怨天尤人,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控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情绪始终不得安宁。如果一个人把“怨天尤人”变成习惯,自己也不愿意做自己的主人,那他一辈子情绪都不会安宁。 人可靠的是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但是有很多人都在走那种没有用的路子,总想要改变别人。比如常见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别的孩子出色,所以,他们拼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孩子,让孩子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但是,结果往往是不理想的。父母连自己的孩子也改变不了,他们又能改变得了谁呢?孩子只是暂时性地怕你、听你的,等哪一天他长大了、有实力了,反过来你就要听他的。把这些都想清楚,人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