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东言西语: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
作者 郑子宁 后浪
出版日期 2020-02-01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46814933
ISBN号
(10位)
7546814936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21.1
约合(US$) 16.67
[ 内容简介 ]

◎普通话与汉语拼音是怎么来的?它们合理吗?
  
  ——从南系官话到普通话:国语是如何统一的?
  
  ——汉语拼音为什么不好用?
  
  ——“抗日神剧”里,日军说话为什么总是那么怪?
  
  ◎如何科学打脸地图炮
  
  ——粤语真的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吗?
  
  ——台湾腔为什么这么“娘”?
  
  ——北京话是满人从东北带过来的吗?
  
  ◎你深入考虑过你名字中的奥妙吗?
  
  ——李王张刘陈为什么称霸中国姓氏?
  
  ——为什么uncle和cousin就可以把七大姑八大姨通通代表了?
  
  ——中国姓氏势力分布地图
  
  ◎古人到底是怎么说话的?来一场影音现场式的逼真穿越
  
  ——古诗怎么读才科学?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南方多江,北方多河?
  
  
  
  破解方言与古汉语的密码万花筒
  
  化我们的方言为武器
  
  打脸所有的地域歧视
  
  捍卫你我昂起头颅讲家乡话的权利
  
  以古人的声音为羽翼
  
  踏上真正的穿越之旅
  
  发掘历史长河中被遗忘的传统记忆
  
  这里隐藏着一个更本真的中国
  
  
  
  ◎封面展开即是一张意想不到的民国语言小报。
  
  除了把玩、收藏、炫巧,请勿忘记它还有重要功用——
  
  用古汉语与方言,反击地图炮优越感,告诉他们,我们是方言党!
  
  ◎号外号外,寻人启事!
  
  赵元任精通各地方言,每每“口技旅行全国”,郑子宁寻迹古代语音,竟还 “口技穿越时空”——你能找着郑子宁旅行到什么地方,穿越到哪朝哪代了吗?
  
  
  显示部分信息
  内容简介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言与传统的历史面貌,系统性揭示了遮蔽于其下的文化记忆。由此,郑子宁用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槛与难度极高、向来被目为“绝学”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作者简介
  郑子宁:
  
  毕业于墨尔本大学。普通话吴语双母语者,了解英、法、土耳其、老挝等语言以及常州、上海、西安、广州、海口话等多种汉语方言。在各类媒体上发表过与历史、文化、民族尤其是语言相关的文章近百篇,其中有不少产生过巨大影响。
  
  目  录
  前言……………………………………………………………1
  
  
  
  普通话与拼音
  
  差点成为普通话的,是你没见过的老国音…………………2
  
  从南系官话到普通话:国语是如何统一的…………………9
  
  汉字能简化为拼音文字吗……………………………………16
  
  汉语拼音为什么不好用………………………………………24
  
  滦平人说普通话比北京人更标准……………………………33
  
  台湾腔为什么这么“温柔”…………………………………41
  
  “抗日神剧”里,日军说话为什么总是那么怪……………47
  
  真有可以作为军事密码的语言吗……………………………55
  
  中国历史上的黑话,与电视剧中的可不一样………………61
  
  双语儿童梦怎样成功…………………………………………67
  
  为什么有那么多念得出来,却写不出来的字………………73
  
  
  
  方言与古汉语
  
  为什么“姑苏”“无锡”含义难解…………………………80
  
  上海话是怎么取得江南地区的霸主地位的…………………86
  
  无锡人钱穆为什么一辈子说苏州话…………………………91
  
  粤语真的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吗………………………………95
  
  为何唯独粤语能与普通话分庭抗礼…………………………101
  
  “蓝瘦,香菇”真的是南宁口音吗…………………………107
  
  福建话不是中原古汉语孑遗…………………………………113
  
  “尴尬”读ɡānɡà才是错的 …………………………………120
  
  卷舌音是受胡人影响产生的吗………………………………126
  
  北京话是满人从东北带过来的吗……………………………135
  
  
  
  语言与文化
  
  古诗怎么读才科学……………………………………………144
  
  羊年是山羊年还是绵羊年: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151
  
  沐猴而冠的只能是矮小的母猴………………………………157
  
  为什么南方多江,北方多河…………………………………163
  
  为何南方人嗜甜,北方人嗜咸………………………………172
  
  招商银行和云南人的怪姓祖先………………………………179
  
  西域唢呐是怎么被定性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184
  
  没有X,中国古人是怎么解方程式的 ………………………190
  
  悼念常州吟诵代表传承人周有光先生:衰微中的常州吟诵
  
  …………………………………………………………………196
  
  消失在走廊两侧的世界………………………………………202
  
  
  
  姓名与称谓
  
  为什么uncle和cousin就可以把七大姑八大姨通通代表了
  
  …………………………………………………………………212
  
  中国姓氏势力分布地图………………………………………219
  
  李王张刘陈为什么称霸中国姓氏……………………………225
  
  怎么从生辰八字算出不同的命………………………………232
  
  怎样避免起一个烂大街的名字………………………………237
  
  如何起个与时俱进的英文名…………………………………244
  
  
  
  异域与新知
  
  一个单词的发音,判定人的生死……………………………252
  
  钱是怎么从牛变成纸的………………………………………260
  
  马的世界史……………………………………………………266
  
  古往今来的君主都有哪些称呼………………………………271
  
  欧洲王位凭什么传男不传女…………………………………278
  
  从野鸡到凤凰:法语的“黑历史”…………………………284
  
  为什么北欧国家国旗那么像…………………………………290
  
  化学元素的命名,一场权力的游戏…………………………296
  
  口音阶级论……………………………………………………303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要怎么做才能听懂古人说的话
  
  带上一把手枪,一箱子弹,穿越回冷兵器时代建功立业,不知多少人有过这样的梦想,不少以此为题材的网络小说长盛不衰。
  
  不过,适应真正的穿越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即使忽略掉皇阿玛戴手表、汉朝的椅子、唐朝的西红柿等细节,穿越更大的问题其实是语言——你们互相听不懂对方说的话。
  
  残酷的事实是:穿越到清朝当格格、贝勒、贵妃,勉强能够圆梦;穿越回元明,古人多半会觉得你口音怪异,但还能大致听懂;穿越到唐朝以前就比较惨了—运气好点会被当作东国来客,由鸿胪寺接待后送去学习汉语,运气差的,也许会被当作外国奸细处理。
  
  一些人会想,那用文言文不就解决了?
  
  这倒是个方案,不过很难操作—地道的文言文远非当下受过一般古文教育的中国人能写出的,古人平常更不会用文言文说话。哪怕完美习得了文言文的语法、词汇,也只能和小部分人笔谈,还是与外国来客无异。
  
  更有甚者以为粤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现代最接近古汉语的方言。所以只要用粤语,那么和古人对话时就能畅通无阻了。
  
  那么,古人的读音究竟是怎样的?如何确定字词的古音?讲粤语真的就可以和古人“无缝衔接”了?
  
  解释这些问题,要先从汉语的独特性质说起。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很大程度上独立于语音—也就是说,语音的改变并不反映在文字上。这一特点不但让一般人对于语音的变化缺乏认识,为穿越徒增困难,还给研究历史音变的专家增加了麻烦。古人并没有留下任何音频、视频,现代读音又受汉语语音复杂的历史变迁干扰,语言学者怎么就知道现代哪些字词的发音与古代相同,哪些不同呢?
  
  第一,靠韵书。韵书大体相当于古代的字典,自然要标注读音。汉语韵书普遍采用反切法:将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声调分拆,分别用其他字标注。举例来说,《大宋重修广韵》中“东”就被注为“德红切”—采用“德”的声母,“红”的韵母和声调。当然,要读懂反切法,必须先知道所用字的读音,在这点上今人远远称不上清楚明白。不过,对反切注音的整理虽不能直接确立读音,但能得出当时语音系统的框架。
  
  第二,靠汉字本身。汉字并非完全独立于语音,通过对大量形声字古今声旁的对比,可以获得一些线索。如“路”的声旁为“各”,普通话中两字的读音根本就不搭界,但古人会用“各”作“路”的声旁,说明在古代两字读音必然接近。
  
  第三,诗文押韵。海、峙、茂、起、里、志,一眼看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也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汉语方言可以使他们的读音完全押韵。可是在曹操《观沧海》一诗中,这六字押韵。整理诗词押韵的变化,也是研究古音的重要方向。
  
  第四,外语和现代方言。外语主要指曾被大量翻译进汉语的语言,如佛教用语梵语和巴利语。家喻户晓的夜叉/药叉来源于梵语(yak?a),即可说明当年夜/药的读音很可能接近ya或yak,和现代汉语中的读音不同。
  
  最后,还有些散见于文献中,并不系统的描写。如《吕氏春秋》中,东郭牙观察到齐桓公口型“呿而不唫”(开而不闭),成功判断出齐桓公“所言者‘莒’也”,由此将齐桓公和管仲谋划讨伐莒国的事泄露了出去;与之相反的是,今天的普通话呼“莒”的口型甚小。由此可以看出,古书中的类似描述可以帮助人们推断古音。
  
  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回溯古代汉语的读音体系。
  
  举例来说:“塔”来自于巴利语(thūpa),在《广韵》中为“吐盍切”,一般认为属于盍韵,而在现代方言粤语中读作 taap,朝鲜汉字音读作?(tap),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塔”和同韵母的所有盍韵字(如阖、盍等字)在古代韵母非常有可能均为 ap。
  
  目前,学界普遍以《切韵》《广韵》等书中记录的语音作为中古汉语基准,复原可信度已经相当之高。
  
  以此来对照,粤语是否就符合汉字古代的读音呢?广东人就可以顺利穿越到唐朝,交流无碍?遗憾的是,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幻想,没有一丁点儿可信的成分。
  
  和现代一样,古代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语音差别。唐朝时,广东还属于中原人眼中的“蛮荒”地区,韩愈被贬至潮州时绝望到写出了“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诗句。当时的广东话和其他地区,特别是“高大上”的中原口音存在着显著差别。
  
  禅宗六祖慧能出生于新州(今广东新兴),他初见五祖弘忍时,弘忍责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后来慧能拜别弘忍时也自称:“慧能生在边处,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其实,慧能本籍为河北范阳,家在岭南不过一两代人的工夫,但是已经“语音不正”,说明至少唐朝中原人氏并不觉得岭南人讲话与自己相同。
  
  当时真正地位崇高的语音,一向是中原读书人的口音,尤其是洛阳一带的口音。
  
  东晋永嘉南渡后,士大夫诵读的口音被称为洛生咏,备受推崇。《颜氏家训》中谈及语音时称:“榷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唐宋时期,洛阳读书人的发音仍然有极高的地位。北宋寇准和丁谓一次谈及语音,论及天下语音何处为正,寇准说“唯西洛人得天下之中”,丁谓则说“不然,四方皆有方言,唯读书人然后为正”。到了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仍有“中原唯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的说法。
  
  但是即使粤语不是唐朝官话,相对于北方官话,粤语仍真实地保留了不少中原旧音。中唐以后,北方陷入长期战乱,汉语由中古汉语演变为近古汉语,唐懿宗时胡曾作《戏妻族语不正》一诗,其内容就生动反映了当时的语音变化。此时,偏居一隅的岭南却很少受到北方发生的音变影响。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中有如下评价:“四方声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盖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来,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南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认为广中人继承了中原洛阳地区的语音,所以“尚好”。
  
  宋元明清四朝,北方语音变化愈厉,相对而言,岭南地区更加安定,语言的保守性愈加突出。经济上的发展,更令曾经的“蛮荒之地”挺起了腰杆,尤其是广州的发展水平逐渐超越了中原地区,岭南人的文化自信逐渐提高,并自视为古中原的继承者。
  
  广州人陈澧在《广州音说》里面就明确指出“广州方音合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约有数端”,并举例论证:广州话能分阴上阳上阴去阳去,有 -m 尾,“觥公”“穷琼”读音不同等。(不过广州“九”“狗”无别,“呼”“夫”不分等不合古音的方面就被选择性地无视了。)
  
  由此他提出了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论断:“至广中人声音之所以善者,盖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中,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故以隋唐韵书切语核之而密合如此也。”陈澧可算是以粤语为唐朝官话说法的滥觞了。
  
  与粤语对中原语音的继承相比,北方汉语则被认为因为胡化而丢失了自己的传统。
  
  多数人并不了解真正胡化的语言是什么样子。金元时期曾经流行过一种奇怪的汉儿言语,语序近似蒙古语,语法也受阿尔泰语系影响,具有如复数加“每”等与汉语明显不同的特点。
  
  元碑中“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这种现代看来很拗口的句式,即为汉儿言语的特征,但明朝以后这种语言就逐渐消亡了。实际上语音变化本为常态,虽然北方话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可能变得比某些南方方言快了些,但很难将这些变化尽数归咎于胡语影响,如入声在中原的弱化至迟在北宋已经开始,彼时离“金元虏语”还早得很呢。
  
  所以,想要穿越回唐朝,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恐怕也没有什么用。不过我的这本小书倒是可以分享给大家一些音韵学知识,告诉大家古往今来无以计数的语言中有过多少让人眼花缭乱、忍俊不禁的趣事,以及如果有朝一日你真的穿过了某个虫洞或者一梦醒来惊觉时空错乱,发现自己身处唐宋元明清,虽然你可能还是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毕竟这需要掌握大量的音韵学知识并接受长久的专门训练),但如果你以前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话,那么以后可谓是能死得明白了!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全球化浪潮下,今天语言消失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从个人到国家,乃至所有民族,都有无尽的记忆与传统因之渐渐被我们忘却。语言就如生物基因一样,储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但却长期被人目作“绝学”。这本书化所谓“绝学”为人人可懂、妙趣横生的故事,引领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另一个更本真的世界。
  
  ——历史语言学家 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教授 潘悟云
  
  人人都会说话,所以关于语言文字,人人都喜欢说上两句,可惜即使是专家,也很少能把自己的专门以外的常识说清楚。郑子宁费心搜罗来了各方面“专家的常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靠的谈资。
  
  ——汉藏语学者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员 龚勋
  
  当今中国流传着诸多关于古代汉语与汉语方言的说法,比如粤语更接近古代汉语、普通话其实是满语蒙古语的产物并非汉语之类的,言之凿凿,流毒甚广。虽然有人拨乱反正,无奈声音太小,效果不大。郑子宁这本书以轻松的语调清楚揭露了这些说法的错误(基于其上的一系列结论也就不攻自破了),向读者展示了真正的语言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如何引人入胜、激动人心。但凡对语言感兴趣,不管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懂多种语言/方言的老江湖,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伊朗学学者 哈佛大学伊朗学博士 张湛
  
  显示部分信息
  免费在线读
  中国历史上的黑话,与电视剧中的可不一样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么哈么哈?”“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我记得,好像全城的人都翘头了,而且到处都被放火,他一个人要去堵拿破仑,后来还是被条子削到……”
  
  “昨儿呢,有穴头到我们团来疃这事儿,想让我们给出个底包,看了我的大鼓说我这活儿还能单挡杵,每场置点黑杵儿总比干拿分子强啊,虽然没腕儿那么嗨吧,可也念不到哪儿去……”
  
  中国观众对这种用词怪异难懂甚至句法都不合常理的“黑话”台词并不陌生,只要使用得当,黑话不仅可以使影片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在简单的对话中体现出角色的身份、背景和生活方式,自然会受到影视创作者的青睐。
  
  黑话在近年的电影中频频出现,《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和座山雕连对了好几分钟的暗语,《老炮儿》里主角和他的朋友之间也是满口北京市井黑话。
  
  在早年一些影响较大的影视剧中,类似的情况也不鲜见,如电视剧《傻儿师长》的袍哥黑话和《我爱我家》中和平女士的北京戏曲黑话(被家人讥讽为“说日本话”)都为粉丝所津津乐道。经典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则大量使用了台湾眷村黑话,香港黑帮片中的洪门黑话更是不胜枚举。
  
  在这些影视剧中,大多数人说黑话都是为了保密,使用者并不希望“外人”听懂自己说话的内容。然而恰与所谓的“军事密码”温州话的故事相仿,这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所谓“黑话”也与真正的黑话相去甚远。
  
  害人更害己的替换式隐语
  
  一般来说,影视剧中的黑话都是以正常语言为基础,只将少量的关键词替换成其他用词,以达到保密效果。这种“黑话”是一种常见的隐语,使用范围也绝不仅限于黑帮交流。网络流行的“淋语”中,就有“天了噜”“本质骑士”这样的隐语,实际意义与字面意思相差甚远,令一般汉语使用者不明所以。
  
  类似的黑话在西方也大量存在,如中世纪时,经商的犹太人为了避免关键商业信息为人所知,往往会在公开场合使用一套特定的词汇,来描述交易的商品和价格。直到当代,仍有犹太人延续此传统,比如在犹太人垄断的纽约珠宝加工业中,有一套只有他们自己能懂的隐语,大大提升了非犹太人进入珠宝业的门槛。
  
  在使用替换式隐语的黑话中,最常见的替换方法是给事物起别称。
  
  经常在网上逛 ACG 或体育论坛的人往往会发现核心用户们给圈内熟知的人物起了亲昵的外号,外人看得云里雾里。如曼联球迷喜欢自称“我狗”,国际米兰球迷喜欢自称“我纯”,拜仁慕尼黑球迷则自称“我其”。这些本是有戏谑成分的绰号,但是因为外人听不懂,就逐渐演变成为小群体隐语。
  
  这类别称式隐语的发明过程粗暴武断,其存在非常依赖小群体的使用。而这些小群体常常可能会随时间更换事物的别称,旧的别称即随之消亡。此外,小群体成员的构成改变,乃至散伙的情况也不稀见,他们使用的这类隐语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但也有少数别称式隐语,会在机缘巧合下被保留下来,演变为俚语,甚至最终登上大雅之堂。
  
  在古代的拉丁语中,“头”本来是caput,但后来出现一种隐语,用“壶(testa)”来指代头,这可能起源自部分小群体的谑称,意外的是,这个用法并没有逐渐自行湮灭,反而不断发展壮大,先是成了全社会普遍知晓的俚语,后来甚至喧宾夺主,夺取了caput的地位。拉丁语的后代语言中表示头的单词(法语tête,意大利语testa、西班牙语testa)都来自于这个“壶”。
  
  奇妙的是,汉语中“头”的来源也颇为类似。上古汉语中,头主要用“首”表示,头本是“豆”(一种容器),在某种隐语中被用来表示头。随着汉语历史上的音变,首和手成了同音字,极不方便使用,结果首就被头取代。
  
  当然替换法并不都只能如此简单粗暴。替换式的隐语还有其他的来源。在“淋语”中,就有大量隐语来自某种“典故”,如“一百三十刀”即来自某新闻事件。
  
  旧时苏州的隐语则使用了缩脚法,也就是隐藏成语的末字,例如雨的隐语就是“满城风”。同样在苏州,还有一种隐语将一、二、三分别称作“旦底”“挖工”“横川”,以字形取名。
  
  犹太隐语则多利用犹太人的语言优势,将族人多少都会一点的希伯来语词汇引入对话,以起到混淆视听的效果。这种隐语的存在范围相当广泛,如淋语中的“孩柱”和某种黑话中的“吼啊”,都是通过方言发音来生成隐语。
  
  隐语要更为隐晦的话,就需要把弯子绕得更大一些。如英国伦敦街面上的“押韵话”主要利用了英语中常用的搭配词组。举例来说,英语stairs(楼梯)与pears(梨)押韵,因此用词组apples and pears 来指代stairs,再将pears省去,就可用apples作为stairs的隐语。这种隐语的逻辑非常混乱,外人往往觉得岂有此理,但也因此而提高了破解的难度。
  
  不过,并非所有的单词都能找到方便的隐语,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替换法的使用者都只替换关键性的词汇,如贼的隐语一般为“钱”“警察”“财主”“跑路”之类的词汇,商人则更喜欢替换数字和商品名称。因此,使用替换性隐语的黑话使用者,对一般的词汇都会照常使用,因此其谈吐不会完全异于常人。
  
  当然也有例外存在。在新疆和田地区一个叫艾努人的维吾尔人支系中,就有一种堪称登峰造极的替换式隐语。他们的语法遵循维吾尔语的框架,但几乎所有的实词都采用波斯语的说法,一般的维吾尔人闻之如听天书。
  
  由于替换法隐语的编码过程相对简单,被编码的词也较少,基本上不可能起到特别好的保密效果,有心人只要稍加学习,即可听懂和掌握此类隐语,甚至混入小圈子。就算是伦敦押韵话这样较为复杂的隐语,学习者在经过必要的熟悉过程后,也能建立起条件反射式的对应关系,迅速破解出隐语使用者的真实意图。
  
  中世纪市场上的犹太隐语,就被当地的贼帮完全掌握,结果成为了贼帮黑话的来源。而无论是淋语还是其他网络群体的黑话,也都在现代网络的支持下,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高速的扩散,基本丧失了保密性。像艾努语这种黑话的极端形式,虽然保密性更高,但是学习成本相当大,在多数非强关系社团中都不太具备可操作性。
  
  对于一种真正需要保密的隐语来说,只是把眼睛称为“招子”或者管便衣警察叫“雷子”是远远不够的,顶多能起到些鉴别“自己人”的作用。要想有保密效果,必须从整体上对语言进行改造,同时又要考虑语言规律,让使用者的学习过程不至于特别痛苦。
  
  有一类隐语的保密机制,是扰乱正常语言的听觉接收机制,让“外人”产生理解障碍。如北京历史上的一种黑话,在正常的语句中以循环顺序插入“红黄蓝白黑”。如“他明天也去天安门”,就会说成“他红明黄天蓝也白去黑天红安黄门蓝”,对于不熟悉这种黑话的人来说,混淆视听的能力非同一般。
  
  与之相比,广州流行的“麻雀语”就相对糟糕,只是把所有字的韵母都换成 aa 而已,如“我听日落深圳(我明天去深圳)”就变成了 Ngaa taa jaa laa saa zaa。此种隐语虽然容易说,但该听懂的人很容易不懂,不想让懂的人却往往意外听懂,所以实际使用价值相当差。
  
  这种增改音节的方法虽然能起一时作用,但还是很难抵抗人脑的纠错能力:如“红黄蓝白黑”之类添加的方法,会很容易被听者大脑过滤掉插入的多余字—各种民歌中经常插入所谓的“衬字”,如红色歌曲《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中的“里格”“介支个”,基本不会对听者理解造成困扰。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