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小篆600字析形》一书汇集了林子序先生几十年的研究精华。他找出小篆字形的规律,精挑出600字进行字形和字义上的分类,通过把一般规律以及特别的情况罗列出来,教给读者识记小篆的方法,并帮助篆刻书法学习者迅速掌握篆字要领。内容包括与人体有关的部首及关联字,与衣食住行有关的部首及关联字,与征战、祭祀、农事、器具有关的部首及关联字等等,还列出了容易混淆以及形体特殊的篆字。本书为林子序先生长销书《500字通篆》的扩充版,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内容,对字的解释更为详尽,是一本学习篆刻、书法的必 备良书。 作者简介 林子序,字益之,斋号“一枝堂”。1947年生于都匀。祖籍福建,世居湖北,现供职于上海。致力推行从小篆入门学习书法、学习汉字的理念与实施。出版有《500字通篆——识记小篆的捷径》《小篆习法举要》《〈散氏盘〉习法举要》《小篆正形》等专著。 前 言 卷首语 小篆作为实用文字,因其书写繁复,在通行后不久便退出了交际的舞台;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小篆却为历代的书家所推崇,其影响绵延了一两千年,至今未衰。习书者能写好小篆,不仅在篆书的领域里大有可为,而且对于写好隶、楷、行、草各体也是大有裨益的。至于研习甲骨、金文的学者特别是从事金石篆刻的印人,则更应当以研习小篆为先务,打好扎实的基础。因为小篆的形体较为规范统一,比起金文、甲骨文来要容易掌握得多,它的构形与甲、金文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而“所谓篆刻即是‘七分篆、三分刻’”这句话则更直接地表明了书篆对于金石篆刻的重要。邓散木先生说得更为透彻:“摹印者必须以识篆为先务,而欲求识篆,又必须先明文字之由来,及其构造演变之迹,否则便如盲夫无埴,莫知所从矣。” 学习小篆,首要的是正确地识记篆形。我们不妨先将那些特殊字(本书称作“关联字”)整理出来,在形义上弄清其演变的轨迹。所谓“关联字”,就是这样一些字:从楷形上不易直观地看出它与部首的关系,而它的篆形却明显地含有此部首的符号,如“失”字,楷形上根本看不出它与“手”这个部首有何关联,但它的篆形却明显地告诉我们,它从属于“手”这个部首。我们常常习惯从楷形去推理出这个字的篆形,当然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错,但篆形与楷形毕竟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若遇到一些“特殊”的字,就往往出错了,因此写篆时先要从这个字的形义上弄清楚它是如何演变为楷形的。我们不妨先将这些容易出错的“特殊”的字(即“关联字”)整理出来(这些字在这一个部里毕竟占少数),分列在与之相关的部首下面,逐个分析这些字的构形及涵义,以“六书”法则将其归纳为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之属。明白了这些字的演变由来后,识记这些字的篆形也就简捷而牢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