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大分离:新旧大陆的命运
作者 彼得·沃森 著, 孙艳萍 译
出版日期 2023-05-01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44795227
ISBN号
(10位)
7544795225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56.3
约合(US$) 44.48
[ 内容简介 ]

接续《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线索,重述人类的大分离故事
  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论述了不同文明因宏观因素的差异而走向疏途的故事,以其恢弘的视野探索了人类生活的不同可能性。本书将着眼点进一步拔高,截取同一批人类被分隔在新旧大陆关键性时刻,以大分离为线索,探究了欧亚大陆文明模式和美洲大陆文明模式的关键差异,探讨这两大类文明的路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也理解那些我们赖以发展出复杂文明的关键条件。
  
  
  为什么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不是相反?探究现代文明的始源要素!
  在人类大分离的结尾,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由此结束了新旧大陆彼此隔绝的历史,也使得两种文明模式走向融合。但是为什么是旧大陆发展出航海科技,进而打开了新大陆的大门,而不是相反呢?沃森告诉我们,新旧大陆各自相异的文明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取决于大陆板块走向、气候模式、致幻植物的分部等基础自然条件的差异。
  
  知名学者刘擎推荐,《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刊文力赞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与思想史教授盛赞了本书开阔的跨学科视野,通过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生物学、伦理学的多学科对比分析,达成了一种人类文明史的综合描摹。《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力赞作者在连接不同学科发现上所起的关键作用,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宏大历史写作风格。
  
   从公元前15000年前古代先民进入美洲大陆,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不为人知的伟大实验。在此期间,新旧大陆的人类先祖生活在彼此隔绝的时空里,面对着各异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群落,各自发展出截然不同的人性、思想和社会。《大分离》是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探究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新锐作品。沃森汲取了新近的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生物学、伦理学成果,论述了人性在不同环境中所实现的不同潜能,也呈现出新旧大陆人类社会殊途命运的综合图景。
  本书探究了诸多影响人类社会的大历史变量,综合出一套关于人类生活、习俗和思想的演进架构。无论是大陆构造和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还是气候模式和致幻剂的异常分布,都给人类的社会形态、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语言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我们当今社会的思想底色。
  
  作者简介
  彼得?沃森(Peter Watson,1943— ),英国思想史学者,曾任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社会》杂志副主编,为《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观察家》等报纸撰写过专栏,以拒绝简化的恢宏思想史作品闻名于西方世界,著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大分离:新旧大陆的命运》《德国天才》《法国思想》等。
  
  译者简介
  孙艳萍,历史学博士,河北大学世界史系副教授,莱比锡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现外派巴西,任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研究方向为世界文化史、古希腊罗马史和拉丁美洲史。已翻译出版《修昔底德:神话与历史之间》《苏格拉底前后》等。
  
  中文版前言
  作者的话
  导论
  
  部分 批美洲人与旧大陆居民的差异
  1 从非洲到阿拉斯加(一):基因、语言与石器所揭示的伟大历程
  2 从非洲到阿拉斯加(二):由神话、宗教与岩石所揭示的远古灾难
  3 西伯利亚与萨满教的来源
  4 进入无人之境
  
  第二部分 新旧大陆的自然差异
  5 火山带与热号角
  6 根茎与种子以及反常分布的驯养哺乳动物
  7 “人之堕落”:父权、丰产与农耕
  8 新大陆从未发生的四件事:犁地、驾车、挤奶与骑马
  9 大灾难和祭祀的重要起源
  10 从致幻剂到酒
  11 玉米的用途
  12 致幻雨林和致幻剂的异常分布
  13 烟草、古柯与巧克力之乡
  14 野生:美洲豹、美洲野牛与大马哈鱼
  
  第三部分 新旧大陆的人性演化的差异与原因
  15 埃利都与阿斯佩罗:相距7500英里的首批城市
  16 大草原、战争与“全新的人类学类型”
  17 美洲豹之日
  18 旧大陆一神教的起源与祭祀的终结
  19 民主、字母、货币的发明与希腊自然观的出现
  20 祭司王、世界树与幻象蛇
  21 放血、人祭、痛苦与散财宴
  22 修道院与官话、穆斯林与蒙古人
  23 羽蛇、第五太阳纪与四区
  
  结 语
  24 萨满与牧羊人:大分离
  
  附录1 关于新大陆的永不停息的争论
  附录2 从10万个亲族到193个主权国:文化发展模式探析
  注 释
  索 引
  译后记
  
  历伟大的自然实验
  从大约公元前15000 年古代先民初进入美洲大陆,到大约公元1500 年(以整数来计)哥伦布登陆圣萨尔瓦多,地球上有两个完全分离的人类群体,一个在新大陆,一个在旧大陆,双方都未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以前,我们从来没有将一个历史时期本身看作一个新纪元,但稍作思考后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多么与众不同,又是多么值得探究。这两个分离的人类群体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貌、不同的植被、不同的动物。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两个半球的条件是截然不同的。在超过1.6万年的时间(600—800代人的时间)里,这两个起初相似的群体为了适应他们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存策略、不同的风俗、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终形成了迥异的文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世界以一种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分离。但是,当哥伦布踏上瓜那哈尼后,不知不觉中,他开启了一个进程。借此,这个独一无二的平行发展模式终走向结束。这就是本书的目标:复活和重建、考察并研究这段平行的发展历程,观察旧大陆居民与新大陆居民的相似性并对比两者间的差异,并且找出这些差异导致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群体的平行发展是伟大的自然实验。当然,在实验的意义上,这不是一个井然有序的严格实验,但相比之下,它仍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实践、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我们可借此机会了解自然与人性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并进而解释人类自身。这是一项以前从未开展的工程。我们所研究的范围——两个半球,包括海洋——是地球上的实体,有些纯粹主义者可能会怀疑这种对比涉及太多的可变因素,因此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我认为,证据是充分的,足以使我们对旧大陆和新大陆之间长期存在的重要差别提出某些富有成果的结论,这些结论不仅能解释,同时还会描述出两大半球截然不同的文明轨迹。出于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已经从总体上考察了全球不同文明间的相似性,他们认为这样的比较比其他任何研究都更能揭示有关人性、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冰河时代结束以来一万年间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虽然我并不否认相似性的存在,也不质疑它们的重要性,但本书另辟蹊径,着眼于两个半球间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同样具有启发性,比之相似性,也许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它们被人们相对忽视了。这些差异也为我们认识人类的终极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描述批美洲人如何到达新大陆,他们的旅程有何特别之处,他们的经历如何将他们与留在欧亚大陆的民族区分开来。第二部分叙述过去(和现在)两个半球在地理、气候、植物群和动物群等方面重要且系统性的差异,以及这些独立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本书令人惊叹的部分,因为像大自然这般基础的东西在两半球间竟会呈现如此大的差异。第三部分是叙事,事实上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两条叙事线,就好像我们跟随着新旧大陆居民不同的文明轨迹前进——虽然两者都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在某些方面是截然不同的。
  广义上讲,本书力图证明早期人类居住的物质世界——地貌、植被、xv未受人类影响的动物生活以及气候、纬度的主要特征、陆地与海洋的关系等——决定了人类的意识形态、信仰、宗教实践、社会结构及工商业活动。而且,意识形态一旦出现并凝聚,就会反过来进一步决定人类与环境之间独特的相互作用。或许正如社会生物学家和基因学家所言,只存在一种人性。但是,世界上迥然不同的环境造就了早期人类对于人性迥然不同的理解。正如本书试图证明的那样,这在很多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的故事将要证明,每个半球都依赖三个截然不同的现象并被它们所决定。,广阔的旧大陆受亚洲季风影响,季雨期的影响范围从东地中海一直延伸到中国,它供养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农民,但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后面将要探讨),在过去8000年里,季风的力量逐渐减弱。这意味着旧大陆占主导地位的信仰是丰产。第二,驯养哺乳动物的存在,对旧大陆的古代史进程,尤其是社会间竞争和战争的性质和程度,产生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之相比,新大陆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暴虐的天气。第三个现象是,新大陆拥有更多种类、更大数量且更易获得的致幻性植物。总之,这些因素意味着美洲大陆的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呈现出更为生动、更加紧张且更具启示意味的特质。
  本书不揣冒昧,试图将看似不相干的若干学科结合在一起,如宇宙学和气候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神话学和植物学、考古学和火山学。本书也利用了“二战”以来现代学术界的一项重大突破,即四个主要的中美洲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米斯特克文明、萨波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遗留手稿的译解。虽然在大征服期间只有四部玛雅书籍免遭西班牙人焚毁,但是由西班牙传教士和美洲土著共同创作的其他书籍或古抄本,石碑、祭坛和石阶上数不清的铭文,以及其他历史遗迹和雕塑,已为学者所了解,其结果是:对于前哥伦布时代新大陆生活的了解与知识,在过去三十年间有了巨大的进展。
  本书利用这些的学术成果,对两个半球的古代史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比较,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尽管道路迥异,但两大半球的发展历程仍存在某些共性,不过本书的关注点在于差异性。它们同样能告诉我们许多关于人性的答案,比之相似性,它们告诉我们的东西可能更多。
  在共同考察这些发展轨迹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发生了什么——新旧大陆文明在何时、何地开始分离——还要注意它们为什么会发生。
  
  为探究美洲新大陆与旧大陆的命运殊途,沃森超越了狭义的思想史领域,在开阔的跨学科视野中,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产组织、以及宗教文化观念等多重因素,在对比分析中达成综合,绘制了一幅从人类起源到近代早期的文明史画卷,恢弘壮阔,精彩纷呈。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与思想史教授
  
  彼得?沃森的这部鸿篇巨制横跨了约16500年的历史,阐释了许多遥远异国之间令人着迷的差异,颠覆了许多今日的我们视作理所应当的事物。
  ——克里斯托弗?布雷 《文词杂志》
  
  沃森的写作从考古学、气候学、遗传学和宗教象征学等学科中汲取了大量复杂的证据,他的推测着实令人着迷。
  ——彼得?福布斯 《独立报》
  
  像沃森这样博采众长的作者在传播和连接科研发现上起到了宝贵的作用。
  ——彼得?科茨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部关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富有原创性的作品。
  ——《科克斯书评》
  
  4 进入无人之境
  白令海峡:大分离发生的地方
  美洲到底是亚洲的一部分,还是一块单独的陆地?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直到1732年才尘埃落定,就在这一年,伊凡?费多罗夫和米凯尔?格罗茨多夫终于发现了阿拉斯加,这时距离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次踏上瓜那哈尼已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了。1778年,詹姆斯?库克船长航行经过白令海峡,他注意到两块大陆之间只有一小段60英里宽的海,使很多人相信这就是批美洲人的进入门户。
  1590年,耶稣会修士弗雷?何塞?德阿科斯塔先提出,俄国和美洲之间从前有一座陆桥。那时,他在墨西哥和秘鲁已经生活了近20年。他以近乎信仰的形式笃信以下断言:人类是自亚当和夏娃时代以后才迁徙到美洲大陆的。而且,他认为人类是不可能横渡大洋进入美洲的,但是北美洲的“上游河段”很可能与俄国相连或“相近”,这样移民就可以经由一片足够浅的水域到达北美。
  他也注意到新大陆分布的动物体型较小,认为即使是一段较短的水域,小型动物也不可能游过:陆上迁徙的可能性更大。他也指出,迁徙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渐进的扩张……没有深思熟虑,只是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们的土地和住所。有些人找到一处,便定居下来,其他人则继续寻找新的居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终到达西印度群岛”。
  1887年,地质学家安杰洛?海尔56普林通过分析动物分布得出结论。他发现新大陆和旧大陆的动物种类在南纬度区是相当不同的,在中纬度区相似性很大,而在北纬度区“几乎完全一样”。在他看来,“如果物种的多样性与距离北方的远近有关联,那么物种一定是从北方开始扩散的”。不久之后,另一位地质学家加拿大人乔治?道森提出,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隔离的水域很浅,“在地貌学上必须被归属于陆地高原区,因为它与大洋盆地明显不同”。道森还说:“可能在漫长的时期内,不止一次地存在一片广袤的、连接北美和亚洲的陆地平原。”他不知晓冰川期,但他赞同大陆的隆起曾一次次将海床抬高到水平面以上。1892年,一些猛犸遗骨在阿拉斯加以西300英里外的普利比洛夫群岛被发现,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要么这些巨大的长毛象是绝佳的游泳者,要么群岛原先是一片宽阔平原上的高地,与整个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陆地相连。”这是另一位加拿大地质学家W. A. 约翰逊后所作的精彩补充。1934年,他发现了海平面的变化与冰川期之间的联系,而冰川期的存在早已在1837年被证实。他写道:“在威斯康星冰川期(110000至11600年前),由于冰川累积在陆地上,海平面的总体高度肯定比较低。至于低的幅度,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至少180英尺,因此在末次冰盛期,陆桥是存在的。”这与同一时期瑞典植物学家埃里克?赫尔滕提出的观点基本吻合,即白令海峡地区在冰川时代曾是动植物的栖息地。赫尔滕将这一地区命名为白令陆桥并认为它为古代居民到达新大陆提供了陆地通道。
  围绕白令陆桥的学术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它分为三个阶段:,试图证明在远古历史的不同时期确实存在一座陆桥;第二,探索陆桥的地形地貌、地质构成和动植物分布;第三,探询哪种人及其在何时穿越陆桥到达新大陆。
  更新世通常被称作冰川世,始于165万年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结束于1万年前,不过,也有些人认为我们仍然处于更新世,“只不过是享受着一次缓和的间冰期”。在更新世期间,寒暖周期性交替,每一周期可持续数十万年。近一次寒冷期大约开始于28000年前,气温不断下降,直到大约14000年前才停止。那时的情况比现在所知的任何情况都要严酷得多,尤其是极地地区。北半球更是如此,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北半球的洋流和天气所受的影响比南半球更严重。而且,由于北半球比南半球拥有更多(厚重、干燥的)的陆地,这使得地球的自转轨道不太规则。所有这些意味着冬天的降雪在夏天不能完全融化,形成的冰层在短暂的夏天缓慢融化,然后冬天再次结晶。每一年的降雪积压在前一年的冰层上,形成巨大的冰块。
  因此,冰川边缘年复一年向外延伸,它们逐渐相互融合,后形成庞大的巨型冰川。例如,劳伦泰德冰盖是北美地区的冰川,其高度将近2英里。它曾经集中在现在的哈得孙湾,但终覆盖了现在加拿大超过4000英里宽的地方。它向北与格陵兰冰盖合并,向南终延伸到现在的肯塔基州。劳伦泰德冰盖在西面与北美另一个巨型冰盖科迪勒拉冰盖合并,从皮吉特海湾到阿留申群岛,沿西北美洲海岸山脉绵延3000英里。北欧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被覆盖,在英格兰一直延伸到现在的牛津地区。当时冰川覆盖了世界上的主要山脉,更不用说南极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例外是阿拉斯加内陆,那里的干旱条件意味着几乎没有湿气形成冰或雪。事后证明,这个现象是至关重要的。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