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第三帝国的兴亡(平装4册)
作者 [美国]威廉.夏伊勒 著,董乐山 译
出版日期 2020-06-01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44781664
ISBN号
(10位)
7544781666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83.2
约合(US$) 65.73
[ 内容简介 ]

金牌驻外记者,长期融入纳粹德国生活,与各国领导人近距离接触
  战后缴获数百吨德国密档,一手史料全揭秘
  详细记录从希特勒出生到纳粹德国败亡的全过程,有时甚至精确到分钟
  董乐山等名家经典译本 译林版全新修订增订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富有盛名的代表作,自1960年出版以来,始终是读者获得史学通识教育、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zuijia读本。
   经典史书,塑造思想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以下简称《第三帝国的兴亡》)起源于威廉·夏伊勒在欧洲和纳粹德国生活的真实经历,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缴获的德国文件、德国军官和文官的审讯记录和证词、幸存下来的日记和回忆录。虽然当时许多史学专家对威廉·夏伊勒提出质疑,认为时间沉淀不够长,不足以以客观角度撰写第三帝国的历史。但是,夏伊勒认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手资料能为写作者使用,加之他自己独特的亲身经历,促使他无论如何都要写下这段历史。《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后,在全世界范围热销,出版当年仅在美国就售出了200万册,此后加印不断,成为史上销量惊人的历史类畅销书。同时,图书界和史学界也给予了高度认可,《第三帝国的兴亡》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凯里-托马斯非虚构图书奖。英国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休·特雷弗-罗珀不吝赞美之词,说:“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记述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60年来,这部史学著作始终在历史类图书的***榜单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千万读者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读物。
  中国史学通识读本,翻译界教科书
  
  《第三帝国的兴亡》不仅在英语世界畅销,更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读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读过东京创元社推出的日语版之后,曾写道“我对这本书入了迷,还有他的《柏林日记》”。1961年,《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文版开始进行翻译,译者由当时任职于新华社的董乐山领衔,还包括李天爵、郑强、陈庭祐、沈苏儒、李奈西、周家骖、程祁昌、赵师传,译稿由董乐山校订终稿。中文版出版以来,成为国内史学通识读本,广受读者好评,在知识界、思想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译本更成为许多大学翻译课堂的教学范文。
  译林新版,全新修订增订
  
  平装版主要增订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照英文原版重新校订译文,针对全书三千多条人名、地名,按照通行的译名法则进行修订;
  1,3000多条不符合规范或习惯的人名地名逐一修正,如:“拉姆斯”→“兰斯”:法国城市,德国战败投降书签署地
  2,更正译者的无心之失,如:斯大林格勒战役时的气温,旧译“零下八度”,依据常识判断(零下八度不会造成大量伤亡,作者是美国人习惯使用华氏度而不是摄氏度)并查阅相关历史记录,更正为“零下二十五度”
  3,纠正作者笔误,如:刺杀希特勒案,炸弹当量原作“15mm口径炮弹”,经与当事人传记等资料横向对比,纠正为“150mm”
  
  二,补充近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对应;
  
  三,编写大事年表,为阅读增加辅助资料。
  
  1933年到1945年,被称为“第三帝国”的纳粹德国迅速兴起又急速覆亡。威廉·夏伊勒自1925年起开始观察纳粹活动,以亲身经历与采访手记,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缴获的大量秘密文件、军事命令、私人日记,以及纽伦堡审判席上的供词和证言等,全景式描绘了希特勒德国的历史。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根植于海量历史文献,以无所不包的视角,呈现出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生活全史、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等历史场景。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与行为细节,生动地塑造出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德国军中反对派代表施陶芬贝格、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异的正反面人物,不仅忠实还原了历史事件,更对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展示与挖掘。作者威廉·夏伊勒以亲身经历的独特视角、新闻写作练就的出色文笔,以及对素材的深耕细读,为这部历史著作注入了生动而真实的生命力。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1904—1993)
  美国作家、记者、历史学家。曾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先驱论坛报》、环球通讯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他曾在欧洲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目睹纳粹德国兴起和衰亡的全过程。战后,夏伊勒结合亲身经历与大量第三帝国原始档案,创作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柏林日记》《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十余部历史作品。
  威廉·夏伊勒主要年表:
  1904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1925年,21岁的威廉·夏伊勒靠在一艘运牲畜的船上打工来到欧洲,从此一待就是15年。
  1925年,成为《芝加哥论坛报》的欧洲特派记者,报道欧洲、近东和印度的事件。在印度成为甘地的好友。
  1933年开始报道纳粹德国,包括萨尔区回归德国、莱茵兰军事行动等。
  1934—1940年期间在纳粹德国生活、工作。
  1934年,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爱德华·R.默罗(后为美国新闻署署长)邀请成为“默罗新闻队”的一员,后成为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力记者团队,对改变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8年3月11日,德国强并奥地利,夏伊勒是在维也纳的美国记者,为了报道独家新闻,他从维也纳经柏林飞到伦敦,发出了报道。这次报道产生了日后新闻报道常用的综述新闻模板,被沿用至今。
  在第三帝国亲历过的重大历史场合:《慕尼黑协定》签订现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被吞并;战前多次在柏林参加希特勒的演讲和纽伦堡游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投降之际,德国官方本来命令所有记者回到柏林,但是夏伊勒巧妙地逃开监视来到签署协定的场外,在距离希特勒50码的近距离写出了报道,在6个小时之后德国的官方公告才发出。
  1940年,柏林局势紧张,夏伊勒获悉盖世太保正在罗织间谍罪给他,因此在12月他与家人离开了柏林。他5年来每天都在日记中记录纳粹德国发生的事件,这些日记和笔记被偷运出德国,后来成为他写作《柏林日记》的重要来源。
  1945年,返回柏林报道纽伦堡审判。
  1960年出版《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当年在美国售出200万册,年加印20次。
  著书17册,14册非虚构历史作品,3册小说作品。
  董乐山(1924—1999)
  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者。曾任新华社翻译、审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主要译作有《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合译)、《一九八四》、《巴黎烧了吗?》、《西行漫记》等。
  1961年,董乐山回到新华社工作,开始与李天爵、郑强、陈庭祐、沈苏儒、李奈西、周家骖、程祁昌、赵师传合作翻译《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并校订了终译稿。
  
  卷
  前言
  编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章 第三帝国的诞生
  第二章 纳粹党的诞生
  第三章 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政变
  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
  第二编 胜利和巩固
  第五章 取得政权的道路:1925—1931年
  第六章 共和国的末日:1931—1933年
  第七章 德国的纳粹化:1933—1934年
  第八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3—1937年
  第二卷
  第三编 走向战争的道路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1934—1937年
  第十章 决定命运的奇异插曲:勃洛姆堡、弗里奇、牛赖特和沙赫特的倒霉
  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
  第十六章 后几天的和平日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第三卷
  第四编 战争:初期的胜利和转折点
  第十八章 波兰的覆亡
  第十九章 西线的静坐战
  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
  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
  第二十二章 海狮计划:入侵英国的失败
  第二十三章 巴巴罗萨:轮到了俄国
  第二十四章 形势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
  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第四卷
  第五编 末日的开始
   第二十七章 新秩序
   第二十八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二十九章 盟军对西欧的进攻和德国内部刺杀希特勒的尝试
  第六编 第三帝国的覆亡
   第三十章 征服德国
   第三十一章 诸神的黄昏:第三帝国的末日
  简短的尾声
  后记
  致谢
  参考资料
  索引
  附录 德意志第三帝国大事年表
   纳粹德国政府架构
   纳粹德国武装部队领导结构
  
  前言
  在第三帝国短促的生命的前半期,我曾在那里生活和工作过,亲眼看到阿道夫·希特勒怎样巩固他作为这一伟大而又茫然不知所从的民族的独裁者的权力,后来又怎样引导这一民族走向战争和进行征服,但是,如果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历史上的事情,我的这种个人经历还不会诱使我尝试写这本书。
  这件的事情,就是缴获了德国政府及其所有各部门的大多数机密档案,其中包括外交部、陆海军、纳粹党以及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秘密警察的机密档案。我相信,这样大批的珍贵材料落入当代历史学家手中的事情,过去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在此以前,一个大国,即使战败了,它的政府被革命推翻了,像德国和俄国在1918年所遇到的情况那样,它的档案也总是由它自己保管的,只有那些对后来的统治集团有利的文件,后才会公布。
  1945年春,第三帝国迅速崩溃,因此人们不仅缴获了它的大量秘密文件,而且也缴获了其他许多非常宝贵的材料,诸如私人日记、极度秘密的发言记录、会议报告和通信,甚至还有纳粹领导人电话中谈话的记录,这是赫尔曼·戈林在航空部设立的一个特别机构所窃听收录的。
  例如,弗朗茨·哈尔德将军写日记一直没有断过,他用加贝尔斯贝格速记法不仅记下了逐日的事件,而且也记下了当天每小时的发展。要了解1939年8月14日到1942年9月24日这一段时期的确切情况,这就是一个很难得的材料来源。当时他担任陆军参谋总长一职,同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其他领导人每天都有联系。他的日记是德国人日记中提供情况多的一部。但是也有其他日记具有极大价值,包括宣传部长、希特勒在党内的亲密同事约瑟夫·戈培尔博士的日记和武装部队统帅部(OKW)作战局局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的日记。还有统帅部自己的和海军总司令部的日记。比如,在科堡附近的坦巴赫城堡缴获的6万卷德国海军档案,就几乎包括了从1945年4月缴获之日起一直回溯到1868年现代化德国海军建立之时止的全部德国海军的信号、舰只的航海日志、个人日记、备忘录等。
  德国外交部的485吨档案藏在哈尔茨山脉的各个古堡和矿井里,在奉柏林方面的命令正要烧毁的时候,为美国军团所缴获。这批档案不仅包括第三帝国时期,而且还包括魏玛共和国时期,并一直追溯到俾斯麦的第二帝国创建的时候。战后许多年来,成吨的纳粹文件被封存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的一个美国陆军大仓库里,美国政府没有表示有什么兴趣要想打开木箱,看看里面可能有些什么有历史价值的东西。后到1955 年,在这些文件被缴获后十年,由于美国历史学会的创议和一些私人基金会的资助,藏在亚历山德里亚的文件才被启封,数目少得可怜的一批学者,在人手和工具缺少的情况下,趁政府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些文件送还给德国之前,进行了翻阅和摄影的工作。结果证明这是一次丰富的收获。
  其他的一些文件也是如此,例如希特勒大本营每天研究和讨论军事形势的51次“元首会议”部分速记记录,以及这个纳粹战争元凶在战时同他党内老伙伴和秘书们饭后酒余谈话的比较完整的记录。前者是美军○一空运师一名谍报军官在贝希特斯加登从一些焚毁的希特勒文件余烬中抢救出来的,后者是在马丁·鲍曼的文件中找到的。
  纽伦堡举行纳粹主要战犯审讯的时候,曾经匆匆忙忙集中了数十万件缴获的纳粹文件作为证据。我在采访那次审讯的前半期时,曾经收集了成捆的油印副本和后来出版的42卷证词和文件,还有许多重要文件的10卷英译本。关于纽伦堡后来又举行的12次审讯所出版的15卷材料中,也有一些其他文件是很有价值的,虽然有许多文件和证词被节略了。
  除了这些前所未有的丰富文件以外,后还有德国军官和党政官员的详尽提审记录以及他们后来在战后各次审讯时起誓画押的证词,其中所提供的材料,我相信是以前历次战争结束后从来没有从同样的这类来源得到过的。
  当然,我没有全部读遍这些数量惊人的文献——这是单独一个人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过,我努力翻阅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只是由于缺乏适当的索引而不免进度缓慢,在这样一片丰富的园地中工作,这样的事在所难免。
  我们在纳粹时期驻在德国的人,不论是新闻记者还是外交官,对于第三帝国堂皇的外表后面发生的事情,所知道的真实情况,可谓微乎其微。一个极权主义的独裁政权,由于它的性质所决定,必然是在极度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活动的。它也知道如何保守这种秘密,以防外人的窥探。把第三帝国内部所发生的赤裸裸的、怵目惊心的、往往是令人作呕的事实——希特勒的上台,德国国会纵火案,对罗姆的血腥清洗,德奥合并,张伯伦在慕尼黑的投降,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对波兰、斯堪的纳维亚、西方、巴尔干各国和俄国*的进攻,纳粹占领下和集中营中的恐怖,消灭犹太人的暴行,等等——记录下来或做一番描述并不困难。但是秘密做出的重大决定、阴谋诡计、背信弃义、其动机成因、主要角色在幕后起的作用、他们所造成的恐怖的程度以及他们制造这种恐怖的伎俩——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情况,在德国秘密文件出现之前,大部分是我们所无法获悉的。
  有些人可能认为,现在要想写一部第三帝国史,为时尚嫌过早,这样一个任务应该留给后代的作家去完成,因为时间会使他们具有历史的眼光。我到法国去从事一些研究工作的时候,发现这种看法在那里特别流行。有人对我说,历史学家能写的材料近不应超过拿破仑时代。
  这种看法是颇有它的道理的。大多数历史学家往往等了五十年或者一百年,甚至一百年以上,才敢着手写作一个国家、一个帝国、一个时代的历史。但是,这主要的原因难道不是他们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有关的文件,掌握所需要的确凿材料吗?虽然时间使他们具有了历史的眼光,但是由于他们对他们所要写的时代的生活和气氛、对他们所要写的历史人物必然缺乏亲身的了解,总不免有所欠缺。
  在第三帝国这个具体问题上,的是,几乎所有的文件材料都在它覆亡的时候公之于世,而且由于所有活了下来的领导人——不论是军人还是文官——的证词,而更加丰富充实了(有些证词还是在就刑前提供的)。有了这样迅速获得的、这样无可比拟的材料来源,加之我对于纳粹德国的生活,对于统治这个国家的人们,特别是阿道夫·希特勒的表现、行为和本性又记忆犹新、刻骨难忘,因此我决定,无论如何要做一番尝试,把第三帝国的兴亡史记载下来。
  修昔底德在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部历史巨著中曾说:“我经历了整个战争,当时的年龄已经能够理解事态的发展,同时为了了解其确切的真相,我也注意了当时事态的发展。”
  要了解希特勒德国的确切真相,我发现是极其困难的,而且是不一定能够做得到的。固然由于有了大批文件材料而能够比二十年以前能做到的更接近于了解真相,但是这些材料浩如烟海,也往往会使人感到迷乱。何况在一切凡人提供的记录和证词中,必然会有令人难以弄清楚的矛盾。
  毫无疑问,本书不时掺杂着我本人的偏见,这是我的个人经历和人生观所必然产生的。我在原则上憎恶极权主义的独裁政权,而对于这个独裁政权尤其感到憎恶,因为我曾经经历过、亲眼看到过它对人类精神所做的丑恶的进攻。尽管如此,我在本书中还是努力保持严格的客观态度,让事实自己说话,而仅仅注明每一事实的出处。本书所列举的任何事件、场面或引语,无一出诸作者的想象,全部根据文件、目击者的证词或者我个人的观察。有五六处地方,由于事实阙如,不免有所猜测,但是也做了坦率声明。
  对于我的看法,不少人将会提出异议,我对此毫无怀疑。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为没有一个人的见解是不会出错的。为了使本书的叙述更加清楚和有深度,我冒昧提出的一些看法,不过是我尽力根据事实和根据我的了解和经验得出的东西而已。
  阿道夫·希特勒也许是属于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这一传统的大冒险家兼征服者中后的一个,第三帝国也许是走上以前法国、罗马帝国、马其顿所走过的道路的帝国中后的一个。至少由于氢弹的突然发明,由于弹道导弹和能够击中月球的火箭的突然发明,那一阶段的历史已经闭幕了。
  在我们不断有新的可怕的杀人玩意儿补充原有的杀人玩意儿的新时代中,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如果竟然爆发的话,那么场这样的战争一定是一个自取灭亡的疯子按一下电钮所发动的。这样一场战争不会历时很久,也不会再有后继的战争。这种战争的结果不会有征服者也不会有被征服者,而只有烧成焦炭的尸骨堆在一个渺无人迹的星球上。
  
  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记述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休·特雷弗-罗珀,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们时代的历史*重要的作品之一。——《纽约时报》
  一本使我的人生转折的书。——葛剑雄
  我上大学读的*本书,而且读了三遍。——俞敏洪
  东京创元社出版了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我对这本书入了迷,还有他的《柏林日记》。——村上春树
  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与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同时进入我的视野,他们都揭示了记者型的历史写作的迷人之处——个人经验与历史事件的交融,历史不再是存于布满灰尘的档案中,而是与你一起呼吸、饮酒、恐惧、茫然……——许知远
  《第三帝国兴亡》,虽然不是小说,但它刺激、原味,仍然可以使人通宵达旦地读下去。——二月河
  
  第三帝国诞生的前夕,一种病态的紧张气氛笼罩着柏林。几乎人人都看得很清楚,魏玛共和国即将寿终正寝。一年多以来,它一直在迅速崩溃之中。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将军,像他的前任弗朗茨·冯·巴本一样,一点也不喜欢共和国,更谈不上喜欢共和国的民主了,而且他也像他的前任一样,未经议会授权,是靠总统命令担任总理一职的。在执政57天之后,他就已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地步。
  1933 年1 月28日,星期六,年迈的共和国总统冯·兴登堡元帅突然免去了他的职务。当时,德国的政党纳粹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要求担任他原来立誓要加以摧毁的民主共和国的总理一职。
  在那个命运攸关的冬天的周末,关于未来局势,首都谣诼纷纭,而照后来的情况来看,这些荒诞不经的谣言中令人吃惊的谣言不是一点没有根据的。有的谣言说,施莱谢尔同陆军总司令库尔特·冯·哈默施坦因将军相勾结,打算在波茨坦卫戍部队的支持下举行政变,逮捕总统,建立军人独裁政权。有的谣言说,纳粹党人要举行政变。在警察系统中纳粹党的同情者协助下,柏林冲锋队要占领威廉街,那是总统府和大多数政府部门的所在地。也有谣言说要举行总罢工。1 月29 日,星期日,有10 万名工人拥进了柏林市中心的游乐公园举行示威,反对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他们的领袖之一企图同冯·哈默施坦因将军联系,如果希特勒被任命来领导新政府,陆军和有组织的工人就采取联合行动。以前有过一次,在1920年发生卡普政变时,政府逃出首都以后,曾经发生过总罢工,拯救了共和国。
  从星期日到星期一的那个夜里,希特勒几乎通宵不寐,在距离总理府不远的总理广场上恺撒霍夫饭店的房间中来回踱步。他尽管神经紧张,但是极有自信,深知他的时刻已经来到。将近一个月来,他一直在同巴本和其他保守的右派领袖进行秘密谈判。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他没有办法组织一个清一色的纳粹党政府。不过,他可以担任一个联合政府的总理,虽然这个政府的11 名成员中有8 名不是纳粹党人,但是他们同意他废除民主的魏玛政体。现在似乎只有年迈固执的总统还在作梗。就在1 月26 日,即这个命运攸关的周末前两天,这位老态龙钟的元帅告诉冯·哈默施坦因将军,他“丝毫无意任命那个奥地利下士担任国防部长或国家总理”。
  但是,在他的儿子奥斯卡·冯·兴登堡少校、总统国务秘书奥托·冯·迈斯纳、巴本和总统府其他亲信的影响下,总统终于软化了。他已86岁高龄,精力日益衰退。1月29日星期日那天下午,希特勒正在同戈培尔和其他助手喝咖啡吃蛋糕,纳粹党内地位仅次于希特勒的德国国会议长赫尔曼·戈林突然冲进来明确地告诉他们,明天就要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了。
  1933年1月30日,星期一,午前不久,希特勒驱车前往总理府晋见兴登堡,这次晋见对他本人、对德国、对整个世界来说,后来都证明是一件命运攸关的事情。戈培尔、罗姆和纳粹党的其他头子在恺撒霍夫饭店的窗口,焦急地翘望着总理府的大门,他们的元首不久就要从这扇大门里出来。戈培尔记下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从他脸上可以看出他是否已获成功。”因为即使到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十分把握。
  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内心的各种情绪此起彼伏,有时感到怀疑,有时感到希望,有时欢欣,有时失望。我们过去失望的次数太多了,这使我们不敢真的相信会发生伟大的奇迹。”
  几分钟之后,他们亲眼看到了这个奇迹。那个留着查理·卓别林式的胡子的人,那个年轻时候在维也纳做过一事无成的流浪汉、次世界大战中当过无名小卒的人,那个在战后初那些黯淡的日子里在慕尼黑无人闻问的倒霉蛋,那个啤酒馆政变中有点滑稽的领袖,那个根本不是德国人而是奥地利人的煽动家,而且他才43岁,已经宣誓就任德国总理了。
  他驱车到数百码以外的恺撒霍夫饭店,马上就回到他的老伙伴戈培尔、戈林、罗姆,以及在这条取得政权的崎岖道路上帮助过他的其他褐衫队员中间。戈培尔的日记上写着:“他一言不发,我们也一言不发,可是他的眼中满含着泪水。”
  那天晚上,从黄昏直到午夜过后很久,乐极忘形的纳粹冲锋队员在街头举行盛大的火炬游行,庆祝胜利。他们成千上万的人,排成整齐的队形,从动物园出来,经过勃兰登堡凯旋门,到威廉街,他们的乐队在震天的鼓声伴奏下吹奏着军乐,他们的嘴里高唱着新编的《霍斯特·威塞尔之歌》和其他一些同德国一样古老的歌曲,他们的长统皮靴在马路上咔嚓咔嚓踩出了有力的节奏,他们的火炬高举着,成了一片火海,照亮了夜空,使聚集在人行道上观看的人们的欢呼声变得分外热烈。兴登堡站在他的府邸的一个窗台前,看着下面游行的人群过去,他的手杖随着军事进行曲的拍子击着地板,他显然很高兴,终于选了一个能够按德国传统方式唤起人民的总理。这位老人,在年老昏聩之中,对于他在那一天放出了什么样的凶神恶煞是否有一丝一毫的感觉,这一点是颇可怀疑的。柏林不久就流传一种很可能是靠不住的传说,说在游行进行的中途,他回过头来对一位老将军说:“我没有想到我们逮住了这么多的俄国俘虏。”
  在威廉街另一头只有一箭之遥的地方,阿道夫·希特勒站在总理府一扇打开的窗户前,乐极忘形,手舞足蹈,不断地举起手臂致纳粹党的敬礼,他时而微笑,时而大笑,高兴得眼睛里又充满了泪水。
  有一位外国观察家那天晚上怀着另一种感情观看游行。安德烈·弗朗索瓦—庞赛大使写道:“火海流过了法国大使馆,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和不祥的预感看着它过去。”
  戈培尔那天回家已是凌晨3点了,虽然很疲劳,但是很快活。他就寝前在日记中写道:“这几乎如同梦境一般……如同童话故事一般……新帝国诞生了。十四年的辛勤工作终于得到了胜利的结果。德国革命已经开始了!”
  希特勒吹嘘说,1933 年1 月30 日诞生的第三帝国将历经千年而不衰,在纳粹党的语言中,它常常被称为“千秋帝国”。它一共存在了十二年零四个月,但是在这历史的一瞬之中,它在地球上造成了震撼一切的火山爆发,其强烈程度为前所未有;把德国人民送上权力的,那是他们一千多年以来从来没有达到过的;使他们一度成为从大西洋到伏尔加河、从北角到地中海的欧洲的主人;接着又在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把他们投入毁灭和破坏的深渊。这场世界大战是他们的国家残酷无情地挑起来的,在这场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的国家对被征服的各国人民实行了一种恐怖统治,蓄意屠杀生命和摧残心灵,其程度超过了以前历代所有的野蛮压迫。
  创建第三帝国的那个人,无情地而且有时常常是以一种异乎寻常的精明狡猾手段统治第三帝国的那个人,把它送上这样令人目眩的高度后又把它投入这样可悲的下场的那个人,肯定是个有天才的人,哪怕这种天才是邪恶的天才。不错,他在德国人民——神秘的天意和千年的经历把他们陶冶成当时那个样子——身上找到了一种自然的工具,他能够把它用来实现自己的邪恶目的。然而,如果没有阿道夫·希特勒,那就几乎可以肯定绝不会有第三帝国。因为阿道夫·希特勒有着恶魔般的性格、花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驰骋的奇想以及惊人的判断人和局势的本领。只有到后由于权力和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才做出了不自量力的事情。
  正如著名德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所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在历史生活中,个人具有突出的和不可估计的力量。”在有些德国人看来,而且无疑地,在大多数外国人看来,当时的情况似乎是,一个江湖骗子在柏林取得了政权。但是对大多数德国人来说,希特勒具有或者不久就会具有一个真正天生的领袖的气质。在以后的暴风雨般的十二年中,他们要盲目地追随他,好似他具有出自天授的英明睿断。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