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酷爱西方古典音乐,数十年来,每日必听,乐此不疲。现将心得与读者分享,并将自认为可听性*强的作品推荐给入门者。 内容推荐 本书有如下特点:对象为西方古典音乐的业余爱好者。音乐家的生平、逸事从简,以作品的分析评价为重点。不堆砌术语。不罗列、不比较版本。将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欣赏习惯考虑在内,不盲从专家的看法。曲目外文标注准确、齐全,便于入门者网上查寻。 作者简介 郝澎,1950年出生,曾就读于北京35中。1968年到内蒙插队务农,三年后转到煤矿务工。1982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吉林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年赴美国进修,研究美国文学与文化。自1987年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系,从事英语教学、翻译、英美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工作。爱听西方古典音乐,每日必听,已近四十年。虽不求甚解,但从业余的视角审视西方古典音乐,别有一番门外汉的心得。 目录 第一章 了解西方古典音乐 1.打开西方古典音乐的宝库 2.音乐基本常识 3.西方古典音乐的类型 第二章 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第三章 巴洛克时期 维瓦尔第 巴赫 亨德尔 第四章 古典主义时期 格鲁克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第五章 早期浪漫主义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了解西方古典音乐 1.打开西方古典音乐的宝库 你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乐理;你对“和声”、“调式”等一知半解;对“曲式”、“配器”、“织体”等几乎一无所知。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你成为西方古典音乐的乐迷。工作之余,听一曲巴赫,一曲莫扎特,或一曲肖邦,一身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遗世 ]独立、羽化登仙之感油然而生。大师们的乐曲是你给自己最大的酬劳,使你觉得有幸领略如此妙不可言的东西,可谓不虚此生。有人说,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是上帝给人类的最慷慨的馈赠,这话一点儿都不过分。正如美国小说家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瓦格纳作品音乐会》中,女主人公对侄子所说:“亲爱的孩子,祈祷吧,无论你将牺牲什么,但愿那不是音乐。” 行家们说,不懂乐理,不懂技法,欣赏只能停留在感性共鸣阶段,不可能全面、深入、理性地欣赏音乐,也无法鉴别音乐中的上品与下品。此话一半说得不错。不懂乐理和技法,音乐中细微的妙处不易体味出来。但为什么一定要“全面、深入、理性地欣赏音乐”?以此高度要求听众,必会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关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宝库之外。有入主张“啃”音乐,丫啃”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啃”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如果你听音乐不是为了考级、发表论文、增加收入等功利目的,为什么要“啃”那些音乐的“硬骨头”?西方古典音乐有无数曲子可以打动你的心弦,使你百听不厌。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足矣。至于鉴别音乐中的上品与下品,你可以这样为自己辩解:何为上品,何为下品,专家们也未必能达成一致。酸甜苦辣咸,人各有所好;你喜欢山珍海味,我喜欢萝卜白菜。 音乐行家们的口味,特别是西方音乐行家们的口味,常常会令西方古典音乐业余爱好者感到困惑。他们极口夸赞的作品,业余爱好者们有时觉得很一般,,很无趣,很平淡。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分歧,想来可能有如下几种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