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素,一种提供幸福感的神经传递物质。血清素指标下降,抑郁症风险上升。这是个抑郁的时代,我们为什么都不开心了?是因为太过丰盈的物质反而引发了内心的空虚?在抛弃了信仰之后,我们该何去何从?维勒贝克继加缪之后,给出了他振聋发聩的回答:“我的信仰是有限的,但愈发强烈。我相信有限国度中的可能性。我相信爱。” 抑郁症,现代社会的瘟疫。 我,46岁,农业高级顾问,致力于扶持法国本土农业,高薪厚禄,还有一个人人艳羡的日籍女友。我没有抑郁的理由,但我知道,生活在分崩离析。女友不爱我,工作没意义。四十多年来,我努力地按部就班地恪守中产准则,却发现一切变得荒谬可笑。其实,幸福曾近在咫尺,但我还是无可救药地毁了它。于是,我玩起了消失,开始了追寻自我的旅途。 这是一部关于个人对抗抑郁,个人对抗社会瓦解的故事,以悲伤对抗悲伤,以堕落讥笑堕落。 米歇尔•维勒贝克,法国小说家、诗人、电影导演。凭借《基本粒子》崭露头角,销量在法国超过40万册,而《地图与疆域》使他斩获法国文学奖项——龚古尔文学奖。如今他已是世界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加缪之后重要的法国作家,也是诚实质问生存意义的思想家。他的作品“独一无二地反映了时代精神”,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于全球发行。 1)米歇尔·维勒贝克似乎拥有洞悉社会涌动的暗流、预言即将发生的社会冲突的第六感。他笔下的人物常常阴暗、抑郁、沮丧。《血清素》探讨引发黄背心运动的那种长期累积的民怨,对那些筋疲力尽的绝望的农民深表同情。 ——法新社 2)《血清素》证实了维勒贝克作为一个富有远见的作家的地位,也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人民小说家。 ——《费加罗报》 3)维勒贝克再次将手指戳进了法国和西方社会的伤口里面,并把它戳痛…… ——《经济学人》 4)维勒贝克的每一本书都能掀起惊涛骇浪,《血清素》也不例外……这是一本凄凉、毫不妥协的小说。 ——《星期日邮报》 5)《血清素》是对整个西方文明衰落的另一种极为悲观的沉思。 ——《时代杂志》 这是一种白色的、椭圆形的、可从中间掰断的小药片。 它既不创造,也不改善什么;它诠释。决定性的东西,它让它转瞬即逝;不可避免的东西,它让它变得无关紧要。它给生命提供了一种新的诠释——不那么丰富,更加人工,而且显得有些僵化。它不带来任何形式的快乐,甚至也不能让你的痛苦得到真正缓解,它的作用在另外一个层次:把生活变成一系列程序,它允许你欺骗自己。然而,它能帮助人们活下去,或至少不死——在一段时间之内。 但是,死亡终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分子的盔甲发生破裂,分解的进程在继续进行。对于那些从未属于过这个世界,从未憧憬过生活、从未爱和被爱的人,可能发生得更快;还有那些一直都知道生活并不属于他们能够触手可及的东西的人。那些人人数众多,而且就像人们所说的,无怨无悔;我不属于那种情形。 我本来可以让一个女人过上幸福生活。不对,是两个,我说过的那两个。一切都很清楚,从一开始就非常非常清楚,但我们没有重视。我们是否向个人自由、开放生活和无限可能的幻想屈服了?有这个可能,这些想法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一部分;我们没有形成那些想法,我们没有那样的兴趣;我们只是顺从了它们,任由自己被它们摧毁;然后,天长日久地遭受痛苦的折磨。 上帝确实在关心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惦记着我们,给我们传达一些常常非常明确的指令。那些涌入我们的胸膛让我们喘不过气的爱情冲动,那些灵光乍现,那些心醉神迷——从我们的生物本性、我们作为简单的灵长类动物的角度来看都是些不可思议之物——都是极其明显的迹象。 那么今天,我明白了基督的心思,他在世人的心灵变得冷酷无情之时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出的恼怒:所有这些事情都是他给出的迹象,但世人并没有加以重视。我真的要额外地为这帮可怜虫献出我的生命吗?真的非要把话说得那么直白,直白到那种程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