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名联鉴赏辞典(新一版)
作者 苏渊雷
出版日期 2019-11-01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32654130
ISBN号
(10位)
7532654133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43.1
约合(US$) 34.05
[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1.知识性、影响力兼具。《名联鉴赏辞典》原系上海楹联学会的集体创作,经两次修订和增补,现规模约百万字,保持了良好的延续性。
  
   2.精选历代名联,详解文化内涵。《名联鉴赏辞典(新一版)》按名胜、文学、题赠、喜庆、哀挽、行业、谐巧等类收录名联约2000副(许多联目为本书首载),并逐联赏析。
  
   3.除为对联创作者、爱好者提供参考外,对普通读者了解对联作品价值、欣赏对联创作艺术大有裨益。
  
  
  内容简介
   楹联,又称联句、对联、对子,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学形式。其篇幅虽小,内涵却极为丰富,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宗教、任务、山川、名胜、斋堂、市肆等等,可谓无所不包。且汉字外形的整齐和内在的节奏,又很自然地构成中国联语形式上的对称美与抑扬律。历代撰联大家若郑板桥、林则徐、俞樾、康有为、孙中山、郭沫若等皆为其中大家。千百年来产生了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大量优秀楹联作品,蔚然挺立于文学之林,受到大众的喜爱。
  
   《名联鉴赏辞典(新一版)》精选名联约2000副,据内容分为名胜类、文学类、题赠类、喜庆类、哀挽类、行业类、谐巧类七个部分。每联之后附一篇简要赏析文字,长短不拘,或解疑难字词,或明历史典故,或介绍人物事件背景,或鉴赏对联创作艺术,明白显豁,雅俗共赏。书所选对联作者,除以字行者外,一律署本名。应对联只署答联者之名。对于疑难词语及有关典故,在赏析文字中串讲或注释,难读字用汉语拼音注音。本书使用简化字,可能产生歧义时酌情使用繁体字或异体字。书后另附《对联知识介绍》《名联作者简介》,可资对联创作学习和研究者进一步参考。
  
  作者简介
  主编苏渊雷(1908~1995),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所编辑、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国文讲席等职。他眼明手快,援笔成文,出口成章,专治文史哲研究。主要著作有《名联鉴赏辞典》《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余事书画,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
  
  蒋竹荪、陈以鸿、施绍文、顾延培等60余位对联鉴赏者,来自上海楹联学会,均为中国当代对联创作、研究专家。
  
  沈树华(1941~ ),江苏苏州人。幼承家学,性喜绘画诗文,从画家、美术理论家汪声远教授研习中国画和画史画论,从著名掌故作家郑逸梅演习古典诗文。历任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上海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席等职。精书画,擅诗联,悉心研究中国画、画史画论及古典诗文。出版专著《中国画题款艺术》《楹联丛谈》,编撰《绝妙好联赏析辞典》《历代名联赏析辞典》等。
  
  目  录
  总目
  
  序一 苏渊雷 / 1—3
  
  序二 陈以鸿 / 1—4
  
  凡例 1
  
  目录 1—40
  
  正文 1-1056
  
   名胜类
  
   文学类
  
   题赠类
  
   喜庆类
  
   哀挽类
  
   行业类
  
   谐巧类
  
  附录
  
   对联知识介绍
  
   名联作者简介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序一
  
   楹联,亦称楹帖、联语、联句、对联,俗称对子,乃我国特有之民族、民俗文学形式。中国文字,单音独立,平仄抑扬,四声俱备。如所谓“天子圣哲”“灯盏柄曲”者是。且正以其为单音也,齿而列之,可使一一相对,不必五雀六燕铢两始称也。联语声调之高下抑扬、对仗之妃青配白,庶几符合我国文字语言之特性,蔚为东方美学之典型。此即《文心雕龙·声律》所谓:“同声相应谓之韵,异音相从谓之和。”亦其《丽辞》所谓:“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汉字外形的整齐和内在的节奏,很自然地构成中国联语形式上的对称美与抑扬律。
  
   通常认为楹联始于五代。《蜀梼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清人梁章钜亦从此说,其《楹联丛话·自序》云:“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古也。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然亦有人将楹联之始上移四百年,认为楹联始于南朝梁代。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学篇》云:“考宋(按应为梁)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似诗,而语皆骈俪,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
  
  不过此乃独自成联,并非上下联语的续对,而是诗句的续联,故尚非纯正的对联,可视为联语发展过程中之一环。任何事物之产生,均有其萌发、演变之过程,楹联当亦不例外。孟昶“余庆”“长春”联出现之前,楹联这一文艺形式当已经过其发展之阶段,吸取了我国古典诗文中“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之对偶修辞手法,从而脱胎演化而成我国民族文学之独特文体。而楹联又属于民俗的,是中国民族文学与中国民俗相结合的产物。王安石《元日》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说新年换桃符,即与楹联直接有关之民俗。陶宗仪《说郛》引马鉴《续事始》云:“《玉烛宝典》曰: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即今之桃符也。其上书神荼、郁垒之字。”
  
   神荼、郁垒乃驱邪之神。应劭《风俗通义》云:“《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荆楚岁时记》引《括地志》云:“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
  
   古时以桃符板画“神荼”“郁垒”之像或书“神荼”“郁垒”之字于除夕或元旦于门的习俗,即后之春联之雏形。楹联这一文艺形式,可谓是以我国古典诗文为内涵,以民间习俗为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古者幼学入门,必授以声律属对,故学童多能属对。《独醒杂志》卷一云:“汪圣锡幼年与群儿聚学,有谒其师,因问能属对者,师指圣锡。客因举对云:‘马蹄踏破青青草。’圣锡应对曰:‘龙爪拏开淡淡云。’客大惊曰:‘此子有魁天下之志。’圣锡年未冠,果廷试。”
  
   近人陈寅恪氏尝致书刘叔雅教授,力主大学入学国文考试要“对对子”。意谓:①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②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③对子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④对子可以测验其思想条理。尝举一例云: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谓“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因拟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实欲应试者对以“胡适之”耳。盖猢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与音韵皆可相对。此虽陈先生一时故作狡狯,实有深意存焉。楹联篇幅虽短小,然其内含却极为深宏,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宗教、人物、山川、名胜、斋堂、市肆,可谓无所不包。历代撰联大家若郑板桥、林则徐、俞曲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郁达夫、郭沫若皆一代俊彦,但遗憾的是,历来各种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均未给楹联以一席之地,此实我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之一大缺憾。
  
   作联之大法,不外乎三。其一为集前人诗文成句而成联;其二从前人诗文脱化而成联;其三为新拟,即创作。随着楹联艺术的成熟发展,其艺术手法亦日益增多。如其内容构成的逻辑关系即有并列、转折、递进、连贯、因果、选择、假设等。其组句技巧即有串组、换位、重言、两兼、连珠、拆词、回文、顶针、绘态、歧义等。其修辞手法又有比喻、借代、双关、衬托、隐切、假称等。其用字手法又有析字、隐字、嵌字、同旁、同韵、叠字、飞白、拟声等。嵌字又分鹤顶、燕颔、鹿颈、蜂腰、鹤膝、凫颈、雁足、魁斗、蝉联、云泥、鼎峙、碎锦、晦明等十三格。可见撰联艺术手法之多。
  
   楹联之传播,与书法艺术更有不解之缘,文采灿然之联文,借助隽美秀逸之书法,可谓珠联璧合。楹联与书法合璧之专集,如俞曲园《樊敏碑集字联》,罗振玉《集殷虚文字楹帖》,经颐渊《爨宝子碑古诗集联》等皆是。
  
   楹联专著,自梁章钜创编《楹联丛话》,继出《续话》《三话》,风行一时,其子恭辰复续出《四话》。但丛话体例,略分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哀挽、集句、杂缀十大类,不无时代局限。今本辞典之编辑,已经舍滥留纯,下了一番洗练工夫,当可适应社会各界赏鉴、酬应之参考。唯因出于众手,限于水平,难免疏漏讹误,则有待于读者之指正。上海辞书出版社大力鼎助,使辞典得以问世,其功绩实不能泯没也。略赘数言,斯为序云。
  
  
  
   苏渊雷仲翔
  
   时年八十有五
  
  
  
  序二
  
   楹联以春联为古。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应用文体。因为大都是左右分悬在楹柱上(楹,厅堂前的柱子。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所以习称楹联。初比较简单,限于五、七言,上下联各只一句,相当于律诗中成对的两句。后来吸收词和骈文等句法,不仅上下联各一句的不再限于五、七言,而且可将各种类型的句子按不同方式组织起来,使楹联兼备诗词和骈文之长而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尽管它不论篇幅长短都只有字数相同的一个上联和一个下联,在创作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借助于对偶手段和平仄格律,千百年来产生了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大量优秀楹联作品,蔚然挺立于文学之林,受到大众的喜爱。
  
   楹联的特征是上下联相对,所谓相对,包括三层意思,就是字数相同,内容相称,平仄相反。字数相同指的是不仅整个上联与整个下联字数相同,而且相应句的字数也必须相同,如果整个上联与下联字数相同,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分句,使对应句左右不齐,是不合格的。内容相称就是平常说的对仗,既要句型一致,又要词意匹配。楹联的对仗与诗歌和骈文的对仗原理一样,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不过比起诗歌和骈文来,楹联的对仗有时要求宽些。同时楹联创作中常用一种上下联各有自行成对部分的手法,这些部分左右对仗可以不如前后对仗来得工整,因为把前后成对的部分放在上下联相应的位置,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对称。平仄相反也和诗歌骈文一样,并不要求上下联中对应位置的字一一相反,但是关键性的字必须相反。楹联的平仄,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仄声,下联末字平声。偶有例外,上联末字平声,下联末字仄声,这是由内容决定,无法调换之故。但是决不可以上下联末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末字都平或都仄的,对得再工也不能算作楹联。在满足这个起码要求的基础上,为达到音调和谐、抑扬有致的目的,一方面根据所采用的诗文句法,分别遵循诗文的平仄格律。另一方面,当上下联各在两句以上时,有一条楹联本身固有的规律,决定着每句的末字平仄,除特殊情况外,这条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下面按由简到繁的次序加以说明。
  
   上下联各两句的,前后句末字平仄相反,即上联前句末字平,后句末字仄,下联前句末字仄,后句末字平。如成都武侯祠联楹联照例不断句,本文加上标点是为了便于理解和分析。:
  
   能攻心○平|则反侧○仄|自消○平,从古○仄|知兵○平|非○平好○仄战○仄;
  
  〔〕〔〕不审势○仄|即宽严○平|皆误○仄,后来○平|治蜀○仄|要○仄深○平思○平。
  
   为了帮助欣赏,加强诵读的效果,除句末外,其余关键性的字也一并标出平仄(注意这里和以后标明的平仄都是上下联相反的),并用一竖表示句中节奏停顿处。
  
   上下联各三句的,句末平仄依这三句如何分段而定。如果是三个单句,则前二句末字平仄都与末句相反,即上联句末平、平、仄,下联句末仄、仄、平。如郁达夫挽兄郁华(字曼陀)联:
  
   天壤○仄|薄○仄王○平郎○平,节见○仄|穷时○平,各有○仄|清名○平|扬○平海○仄内○仄;
  
   乾坤○平|扶○平正○仄气○仄,神伤○平|雨夜○仄,好凭○平|血债○仄|索○仄辽○平东○平。
  
   三句依次用五言、四言、七言句法,上联一路仄起,下联一路平起,这是楹联的常用格式之一。
  
   如果三句分成两段,即前一句后二句或前二句后一句,则前后段末字平仄相反,同一段中的前后句末字平仄又相反。前一后二的如杭州平湖秋月联,上联句末平、平、仄,下联句末仄、仄、平:
  
   凭栏○平|看|云影○仄|波光○平,(好是|红蓼○仄|花疏○平,白○平|秋老○仄);
  
   把酒○仄|对|琼楼○平|玉宇○仄,(莫辜负|天心○平|月到○仄,水面○仄|风来○平)。
  
   这似乎与三个单句一样,但它们的结构是不同的。括弧表示二句合成一段。前二后一的如今人秦瘦鸥所著小说《秋海棠》中一副集宋词联,上联句末仄、平、仄,下联句末平、仄、平:
  
   (海棠○平|开后○仄,燕子○仄|来时○平),黄昏○平|庭院○仄;
  
  (红粉○仄|墙头○平,秋千○平|影里○仄),临水○仄|人家○平。
  
   同是四字句,前二句复,后一句单。括弧内的二句在本联中是前后自行成对的。
  
  上下联各四句以上时,情形更加复杂,但规律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上下联各分成若干段,每段或者一句,或者二句以上,其中前面每一段与后一段末字平仄相反。含二句以上的段再进一步分段,仍旧是其中前面每段与后段末字平仄相反。这样下去,直到每句末字平仄都确定为止。下面先举另一副挽郁曼陀联为例,作者是郁的友人:
  
   (夏哭|潘君○平|而病○仄,冬又○仄|哭公○平),余生○平|后死○仄|忆○仄前○平尘○平,落落○仄|曙○仄星○平稀○平,叹|腹痛○仄|黄垆○平,古北平|廿年○平|一梦○仄;
  
  (母殉|邑治○仄|以亡○平,子今○平|殉职○仄),两世○仄|双忠○平|完○平大○仄节○仄,漫漫○平|长○平夜○仄旦○仄,看|名标○平|青史○仄,富春江|万古○仄|千秋○平。
  
  这联的特点是句法多变,有文句有诗句,六个句式各不相同,参差错落,转换自然。上下联除首二句外都是单句,因此上联中间接连四句末字平声,下联中间接连四句末字仄声,节节铺垫,分别引向末句高潮。用笔从容而有力,可称声情并茂之作。
  
  再以清人孙髯翁所作脍炙人口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例,分析如下:
  
  {〔五百里○仄|滇池○平,奔来○平|眼底○仄〕,〔披襟○平|岸帻○仄,喜茫茫○平|空阔○仄|无边○平〕},{〔(看|东骧○平|神骏○仄,西翥○仄|灵仪○平),(北走○仄|蜿蜒○平,南翔○平|缟素○仄)〕,〔高人○平|韵士○仄,何妨○平|选胜○仄|登临○平〕},{〔趁|蟹屿○仄|螺洲○平,梳裹就|风鬟○平|雾鬓○仄〕,〔更|天○平|苇地○仄,点缀些|翠羽○仄|丹霞○平〕},{〔莫孤负|四围○平|香稻○仄,万顷○仄|晴沙○平〕,〔九夏○仄|芙蓉○平,三春○平|杨柳○仄〕};
  
  {〔数千年○平|往事○仄,注到○仄|心头○平〕,〔把酒○仄|凌虚○平,叹滚滚○仄|英雄○平|谁在○仄〕},{〔(想|汉习○仄|楼船○平,唐标○平|铁柱○仄),(宋挥○平|玉斧○仄,元跨○仄|革囊○平)〕,〔伟烈○仄|丰功○平,费尽○仄|移山○平|心力○仄〕},{〔尽|珠帘○平|画栋○仄,卷不及|暮雨○仄|朝云○平〕,〔便|断碣○仄|残碑○平,都付与|苍烟○平|落照○仄〕},{〔只赢得|几杵○仄|疏钟○平,半江○平|渔火○仄〕,〔两行○平|秋雁○仄,一枕○仄|清霜○平〕}。
  
   这联的特点是全部复句,无一单句,全部文句,无一诗句(指五、七言诗),而且段中有段,层层包裹,如大中小括弧所示。大观楼面临昆明池,气象雄伟,这副长联确实足以相称。取材既有横的景物,又有纵的历史,再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交织成一幅绚丽的图画。全联长达一百八十字,除了由于疏忽而重复一个“心”字外,选字极精,平仄更是丝毫不苟,读起来有摇曳生姿之感。对仗虽然稍差,但因为多用前后各自成对的手法,弥补了不足。尤其是上联的“看”“莫孤负”,下联的“想”“只赢得”,都连绾四句,写得酣畅淋漓。它能为古今游人和读者啧啧称赞,绝不是偶然的。
  
   现在,由上海楹联学会参与编写的这部《名联鉴赏辞典》,已交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本书选联精粹,收联较丰富多彩,许多联目为本书首载,内容分名胜、文学、题赠、喜庆、哀挽、行业、谐巧七部分,释文雅俗共赏,注意通俗化,对普通读者了解对联作品价值大有裨益。本书告成,非一日之功,其间经过反复审读,后杀青。因缀数语,以为引。
  
  
  
   陈以鸿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
  巧对
  
   偏旁(一)
  
   张玉书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张玉书,为清代名臣。有一次,张到一家酒楼饮酒,要歌姬侑酒,不料,壶中酒尽,倒酒时只滴了几点,歌姬见此情景,便出了这个上联。联语前三字的偏旁,正好是后面的“一点两点三点”,(冰异体“氷”)。张玉书正在绞尽脑汁思考时,恰巧楼下传来了卖花人的叫卖声,张随口对出了下联。下联开头的“丁香花”三个字,分别是“百”字、“千”字、“萬”字的头,与上联配合对应贴切、工稳。此联运用偏旁作联,甚得妙趣。(叶美云)
  
   偏旁(二)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迁迷道,速迴莲逕遂逍遥
  
   据《坚瓠补集》载,上联是袁炜之父所出。原文为“宦官寄寓穷家,寒窗寂寞”,后经衍化修改,遂成此上联。对联选择部首相同的字,立意造句,务求奇巧,属对十分困难。有一士人苦思冥想,才对出了下联。上联就眼前处境,写出了一位寒士漂泊、孤独、凄清的遭遇与心情。下联全是带“辵”(chuò)的字,同上联一样,也是省去主语。由于“远迁迷道”,未免有失去方向之虞。“莲逕”(逕,今作径)可达“莲邦”(西方极乐世界),带有禅味,劝人迷途知返,回头是岸,才能逍遥自在。对句比出句的内涵丰富得多,且平仄基本协调,对仗也很工稳。(张迈)
  
   偏旁(三)
  
   宋希轼
  
   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一竹个个,笛笋箫管笙篁
  
   宋希轼,字小坡,清江苏太仓人,晚年在沪卖字为生。此联为偏旁巧对,相传一位粤人给他出了上联,六个木字,便成两个“森”字,接着便罗列出六个“木”字旁的字“松”“柏”“梧”“桐”“杨”“柳”。这位广东人原想为难宋希轼,但宋希轼随即对出下联,一“竹”有两个“个”字,接着也罗列出六个“竹”字头的字“笛”“笋”“箫”“管”“笙”“篁”。这位广东人听后,非常赞赏宋希轼的才华。(佟今)
  
   四方
  
   纪昀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据说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南巡时到了顺天之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曾出上联,令侍臣属对。河北通县与江苏南通,分称南、北通州,而“南北”又指方向,“通”为动词,把上句文意连在一起,意思十分显豁。出句中的方位词有六个,其实只有“南”“北”二字,都是重复使用,这就增加了属对的难度,所以众官一时对不出来,而纪昀却信手拈来,出口成对。“东当铺”“西当铺”,说明当铺甚多。“东西”指物件,已不作原来的方位词用了。联语对仗工稳,立意巧妙,堪称的对。(延培)
  
   四季四方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上联以冬、夏、春、秋四季立意遣词。“夏侯”复姓,系作者假定的姓氏,“读春秋传”是假定的情节(《春秋》是五经之一,有《左氏》《公羊》《穀梁》三传)。这样巧嵌“冬”“夏”“春”“秋”四字,给属对者设置了障碍,增加了难度。下联从“东”“南”“北”“西”入手,敷演成句。“南京人”系假定人物,“唱北西厢”,系假定情节。《西厢》,元杂剧剧本,是元人王实甫据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编的一个杂剧。后来,明代的李日华又改编为《南西厢记》。所以有《董西厢》、《北西厢》(即王西厢)、《南西厢》之别。联语以时对地,以读对唱,对仗基本工整,特别是嵌以四季、四方之词,可谓巧思,但略嫌穿凿,是为不足之处。(延培)
  
   四色四方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传说,某财主好联对。一天,乌云压顶,家里一团漆黑,他随口念了上联。住在隔壁的一个穷秀才恰好推门进来,顺口答了下联。财主说:“借点东西不难,只要你对出下联。”秀才说:“我不是已对了吗?”财主才恍然大悟。像这样的联叫“顺口对”,也是对联的一种。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载,一次帝见解缙说:“色难。”令其对,缙说:“容易。”过了一会,帝说:“怎么还未对出?”缙说:“不是对了吗?”帝始悟。因“色”指脸色,“容”指面容,“色”“容”相对,“难”和“易”也相对,亦属这种对子。顺口对,很能显示人的才华。你问我答,对答如流,顷刻而成,虽曰“顺口”,实亦煞费苦心。(黄毓钟)
  
   比喻(一)
  
   王尔烈
  
   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
  
   据说王尔烈少年时与老师同学郊游,面对黄花盛开的原野,老师随口吟了这句上联,要求学生应对。王尔烈对出了下联。上联前一个“钉”字是名词,后一个“钉”字是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郊外黄花满地的美景。下联前一个“钻”字是名词,后一个“钻”字也是动词。城内白塔为圆锥状建筑,说它如玉钻钻天,工巧自然。联语就地取材,都是写眼前景物,比喻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延培)
  
   比喻(二)
  
   李东阳
  
   东风吹倒玉瓶梅,落花流水
  
   朔雪压翻苍劲竹,带叶拖泥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明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正德七年(1512)告归。此联写梅、竹。上联写插了梅花的玉瓶,被一阵风吹倒,弄得落花流水。下联写苍劲的翠竹被朔雪压翻,竹枝带叶拖泥,秀色全无。带叶拖泥,从拖泥带水演变而成。此联立意精巧,遣词通俗,与生活息息相关。(沈树华)
  
   比喻(三)
  
   顾鼎臣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锦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顾鼎臣,字九和,号未斋,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以善写青词获宠。官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上联意谓柳丝如线,啼莺穿梭其间,织成一幅江南三月的锦缎。下联意谓天上的云作笺纸,雁阵排成了字,从北方传出深秋时节的凉意。此联对仗工稳,平仄协调,遣词文雅,极具诗意。(沈树华)
  
   比喻(四)
  
   杨士云
  
   日吞夹金绞银饭
  
   夜饮龙须虎眼汤
  
   杨士云,字从龙,号弘山,明云南太和(今大理)人,白族,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因朝政腐败,托病归里。一日,朝廷派钦差召他回朝为官,他婉言谢绝。钦差不解,就问他:“在这山野之间,你贪恋些什么?”杨士云笑而不答,提笔写下此联。钦差说:“你天天吃山珍海味,怎不拿来招待我?”杨士云端来一饭一汤,说:“这就是我写的那副对联了,请吧!”原来是一碗苞谷面做的饭,一碗海菜螺蛳汤。钦差只得勉强吃下去。一位官员,情愿在乡间吃粗茶淡饭,也不愿入朝为官,足见他是一位甘守清贫的廉洁之士。(沈树华)
  
  ……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