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通背拳
作者 崔虎刚
出版日期 2018-01-01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30491515
ISBN号
(10位)
7530491512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29
约合(US$) 22.91
[ 内容简介 ]

本谱首次公开出版,揭示武学界颠覆性发现
  
  ? 1.此谱与陈王庭、洪洞通背拳属于同一传系,来自山西文水地区。
  
  ? 2.与清代于嘛古氏等合撰《通背拳壹本》拳谱谱名写法一致,内容互补。
  
  ?3. 陈家沟的《拳经总歌》与洪洞的《拳经总论》与本谱 “拳势论”内容相似。
  
  ? 4.为研究“十三枪”提供了新的版本。
  
  ? 5.该谱意外记载了姬氏武学重要文献及评价。
  
  内容简介
  
  通臂(通背)拳,是中华名拳,历史悠久,早于明末清初山西蒲州姬氏武学的出现,曾威震武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康熙生人的升霄道人许青云在其古稀之年,整理了《少林真传》,收集记录了据说是宋代少林福居禅师所传的拳谱,其中有“太祖的长拳起首、韩通的通臂为母”的说法。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为*”一句。后来其子黄百家(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学萁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书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
  
  本谱有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拳谱,与陈王庭、洪洞通背拳属同一传系,来自山西文水地区。另一部分为“春点”,即江湖专用术语。此外,本谱还意外记载了姬氏武学的重要文献及评价。
  作者简介
  
  点校者:崔虎刚
  
  笔名胡刚,1963年生于山西太原,祖籍山西晋城;硕士,师承武学大家太原朱华先生。著名武史考证家,长期致力于中华武学的挖掘、抢救、研究、翻译、校注及宣传等工作。在民间武学发掘考证方面,取得许多重大成果。在《武魂》《中华武术》《搏击》《少林与太极》《武谈》及安徽、山西等地报刊上,发表过大量学术论文。
  
  抢救和搜集到大量民间珍贵武学抄本,已校注出版《武术古籍珍本文库》(含十种民间抄本)。
  目  录
  
  拳势论
  
  枪法论
  
  枪用十二字
  
  六合梨花枪敬
  
  二十四枪歌
  
  十三枪歌
  
  硬功拾手功
  
  长兵短用说篇论
  
  拳论拾法敌要
  
  壹曰三节
  
  贰曰四稍
  
  叁曰五行
  
  肆曰身法
  
  伍曰步法
  
  陆曰手法足法
  
  柒曰上法进法
  
  捌曰顾法、开法、截法、进退法者
  
  玖曰三性
  
  拾曰内觔
  
  禅语门,十二时辰丸为药方
  
  打血救命丹
  
  骡垛子标
  
  水路上标
  
  寸点
  
  太平刀歌
  
  秦穷双炼歌
  
  贰拾捌宿梅花棍
  显示部分信息
  免费在线读
  
  【前言】
  
   中华武学是一座历史文化艺术宝库,门派林立,引人入胜,魅力无穷,待探求之景数不胜数,通臂(通背)拳即在其列。
  
    一、通臂(通背)的出现
  
  通臂(通背)拳,是中华名拳,历史悠久,早于明末清初山西蒲州姬氏武学的出现。曾威震武林,在清末民初本该风靡中华大地,不料却被太极形意八卦等拳种占先,是何历史原因?值得学界深思探求。
  
  通臂早于通背,两者在清代就都有出现,在民国以后出现混用现象。有的题目用通臂,内文用通背;有的古谱是通臂,传人用通背;有的同一抄本两种名称都有使用,情况复杂。这些客观存在都是通臂(通背)历史悠久的真实反映。
  
  姬氏武学历史上包含许多分支,有历史上的儒人、虎捕、姬可拳;有前后六势的六合拳、岳王拳、少林心意把;有十大形内容的双鹤老祖传下的心一拳、河南马学礼心意拳、山西戴氏心意拳;有十二形内容的河北李洛能的形意拳、行意拳,以及金家功夫、终南派形意拳、意拳(大成拳),等等,各显其时。  
  
  与姬氏武学一样,通背拳也是中国武林的一个大家族。如果说姬氏武学以其名称数量之多(四五十个)称首,那么通背当以其分支众多居冠。
  
  通臂(通背)拳历史上曾有韩通通臂、陈王庭长拳、佑神通臂、免张通臂(通背);至今活跃的更有洪洞通背(太极通背)、峨嵋通臂、祁氏通背、五行通背、白猿通背、通臂猿拳、通背劈挂拳、通背猿猴拳、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五猴通臂、少林通臂、细寿面张通背(■)捶、猿仙通臂、活叶通背、通背太极、山西柴氏通背(备)缠拳、无极通背缠拳、通背缠拳、合一通臂、金丝合叶通背、二十四式通背、四面八方通臂、关中通臂、八门通臂拳、通臂螳螂拳、通臂六合拳、通臂掌等等,同名异拳,同拳异名,眼花缭乱。
  
    二、通臂(通背)的文献
  
  (一)零散记载通臂(通背)文字的明清文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康熙生人的升霄道人许青云在其古稀之年,整理了《 少林真传 》,收集记录了据说是宋代少林福居禅师所传的拳谱,其中有“太祖的长拳起首、韩通的通臂为母”的说法。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在《 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 》的《 六路歌诀 》中有“佑神通臂为最高”一句。后来其子黄百家(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学萁初稿·王征南先生传 》一书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
  
  究竟此“六路”就是“通臂拳”,还是如升霄道人许青云整理谱那样吸收了通臂拳的技术,学界一直有不同看法。
  
  博爱县(原怀庆府境内),唐村李氏李元善在康熙末年的家谱(1945年以后重抄本)中有“通臂功”三字。
  
  山东冷氏太祖拳中套路“一进”的别名是“通臂捶”。另外民间技法中有“扇通背”“闪通背”等。
  
  清代或民国《 单打粗论》抄本中有《 猿猴通臂 》《 单打白猿 》两节内容。
  
  (二)源流失缺,但技术较系统的明清文献
  
  此类有明末陈王庭《 拳经总歌》谱(洪洞通背拳谱与此基本吻合),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于嘛古氏等合撰《 通背拳壹本 》拳谱,洪洞通背传人吉书升道光甲午(1834年)谱,及咸丰癸日(1853年)年间菊轩氏、许知远咸丰谱。
  
  清同治七年(1868)仪?殖尽?通背拳要论 》二册(含器械内容)、无名氏《拳势总论 》、宣统民国期间燕长明(字月亭)注册及杨村梁某所画《通背拳 》、无名氏民间抄本、河南通背抄本、乙亥(1925年)张(言善)《 通背图书》、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河南武存礼藏《 通背拳谱》、笔者南京武友藏有含姬氏枪法的通背谱等。与上述其他传谱不同的是,这些传谱是一个传系。这一传系多以通背名之,在清代留下许多拳谱,尚有不少民间藏本还未披露。
  
  此外,还有结合姬氏武学《 原序 》等内容的清代顾道长传广平县卢氏传《 陆合通背拳 》、河南巩县竹林二路通背(细寿面张通背■捶)、河南巩县小相村李景川《 拳法统宗 》中的免张通背、释永文先生藏本中的的寿春免张通背。
  
  (三)源流有记载,技术较系统的文献
  
  明末至清康熙时期周淮颖著《 通臂拳谱 》、上海图书馆藏相同谱,康乾时期《 少林一部集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拳谱壹卷 》抄本、焦作许氏20世纪90年代回忆整理谱。
  
  (四)其余民间抄本
  
  民国初年,刘月亭(张策师兄弟)撰《 祁门通背拳 》拳谱;武田熙的师父贺振芳先生民国时期抄本;1931年刘宝铭《 通臂猿猴拳术》(张文典先生已按1931年刘宝铭所传拳谱整理出版);1933年,近代五行通背拳创始人修剑痴,撰《 五行通背拳谱 》;1934年,陈永善(王占春— 张殿明—陈永善)整理的《 通臂猿心猿门拳法 》;1938年,侯成鼐的《 峨嵋通背心猿家拳谱 》。
  
  另外今传人传抄本有:王启成《 通背杂谈 》、张贵增《 行拳通背猿猴拳谱》《 通背拳谱 》(黑将雪三版)、《 通背拳谱 》(良乡版)、《 通背拳谱 》(王贵祥版)及《 峨眉通臂心猿家拳谱 》《 通臂猿猴拳谱 》《通臂拳旧谱 》《 心聚六合软手通臂拳谱 》等。
  
  宏观上,通臂与通背是有联系的两个传系谱。
  
  (五)民国以降,通臂(通背)拳
  
  1934年强增闳(又名强云门)著《通背拳浅说 》、张殿华(字翰臣,张策弟子)1934年著《 通臂拳浅释 》、1935年李国久在《 技术月刊 》刊登《 通臂六合拳 》、1936年樊一魁(洪洞通臂拳传人)拳谱出版《忠义拳图稿本 》,1937年日本^斡裣厝宋涮镂酰ū本┖卣穹枷壬茏樱┯诙接∈楣莩霭妗?通背拳法 》、民国时期沧县郭寿臣等参与校阅于天津大公报社出版的《 通背拳法 》。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谓是通臂(通背)拳的黄金时期,有许多内部整理资料和六七十种出版物。
  
    三、通臂(通背)武学的研究
  
  (一)存在的难题
  
  尽管有大量著作在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陆续出版,文献不断披露,依旧有许多武学课题难解、待解。其中拳法门派创始人、发源地等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焦点。
  
  特别集中于以下拳种:
  
  山西洪洞通背。由于涉及陈家沟陈王庭拳论,因而与太极拳、太极拳论的王宗岳、戚继光拳经的关系错综复杂。
  
  黄百家的佑神通臂。迄今为止不见此佑神通臂的传人,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白猿通背。流传最广,传承记载详细,但时间跨度很大,如白猿始祖,从战国、宋代到明代有多种说法,而且清代以前的人物多是道教著名人物。
  
  还有董成的通臂拳。目前学界只知道周淮颖这个传系的一个古本、焦作许氏传系,20世纪90年代回忆民国旧谱整理本。周淮颖本中的“六路、十段锦”又与黄百家的记载名称相吻合。
  
  (二)学术进展
  
  1. 通背与太极、通臂、戚继光拳经及内家拳的关系疑案
  
  由于山西洪洞通背与陈家沟《 拳经总歌 》等长拳拳谱为相同传系谱,因此,自民国开始就有学人不断探讨其间关系,如上海武术家顾留馨先生在所著的《简化太极拳 》一书中说:“长拳108式于乾隆年间由河南镖师郭永福传入山西洪洞县贺家庄,1936年樊一魁著《 忠义拳图稿本》(洪洞荣仪堂石印)共8册。将此拳逐势绘图,势名与歌词与《 陈氏拳械谱 》所载相同,惟别字较多,虽已改名为通背拳,实为陈王庭所创在陈家沟失传之长拳一百八势。”后来许多学人包括陈国锁先生、岳剑峰先生等都持此看法。
  
  在1997年第一期《 上海武术 》上,刊载了金仁霖先生文章《几个有关太极拳历史考证问题的科学探讨 》,认为《太极拳歌诀总歌 》出自《 洪洞通背拳图谱 》。
  
  许多学人也为此两种情况举证。
  
  由于戚氏《 拳经三十二式》中二十九式与太极拳套路相关,因此,通背拳又涉及太极及戚继光拳经的关系问题、太极拳的来历等重大问题。
  
  黄百家等提到内家拳与通臂的关系,因此近代五行通背名家修剑痴在总结通背拳理论时,也提出“通背与内家、太极都是同一原始母拳衍化”的观点。
  
  近年,修氏再传本溪传人韩宝轩先生明确提出黄百家记载的“‘六路、十段锦’是派生通背拳的原始母拳”,而具体路径是由“戚继光与众官兵得以接触民间十六家拳法,其中,有武当拳名师张松溪率徒众等,以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和武当六步拳(又称六路、十段锦、内家拳、通背拳)等主势母劲的筑基功法,训练戚家军,使官兵久训自成体系,武林颂称:‘戚家拳’(又称:戚家长拳,始传32势,后发展为108势)”(《 真实的通背拳历史源流 》,韩宝轩)。
  
  2013年,由沈阳体育学院武术院院长赵秋菊率韩宝轩等7人课题组,完成了中国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管课题《 通背拳的传承脉络与技法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
  
  同年,赵锡金先生在研究庄河县志中发现了“失传”的通背原始母拳在庄河地区流传的佐证:“然而我在庄河县志中发现,距黄百家后200多年的1884年,山东拳师张开元来到庄河,在教拳时传授徒弟通背原始母拳的35字歌诀:‘斫削斜磕靠,掠逼抹芟敲,摇摆撒镰嚣,兜搭剪分挑,绾冲钩勒跃,兑换括起倒,压发插删钩。’这与200年前黄百家在《 内家拳谱》中记载的‘六路’和‘十段锦’的35种手法完全相同,由此可以证明当时张开元传授的就是通背原始母拳,这在黄百家后国内文字记载中是首次发现。”(《 失传300年,通背母拳惊现庄河 》,隋勇,《 新商报 》2012.11.05)
  
  四川学者唐昶先生则提出,通臂拳当是来自戚继光等记载的猴拳。
  
  这个学术课题,确实深入了许多。
  
  2. 费大环疑案
  
  通背学界的另一疑案是创始人费大环。
  
  马明达先生曾著文披露,一般人至今仍然看不到当年民间所献出的珍贵文献:
  
  
  
  1989年元月,受武术院领导徐才先生和理论处处长夏柏华先生之托,我曾经用了近十天的时间,系统审读了80年代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所获得的全部文献资料,即总计约四百多个编号的武术古籍和稿本、抄本等……有编号为264的一本拳谱抄本,名叫《 通臂拳谱》,其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 通臂拳谱》,后半部分是《 弹弓谱 》,谱内钤有“林道生藏”的印记。后来我才知道,这本拳谱是大连市通背拳家林道生先生捐献的,是林先生所捐多种拳谱中的一种……《 通臂拳谱 》前面有一篇短序,其云:
  
  “费大环,乃大明万历年人,其祖翰林出身,道德高重,胸藏万卷。其时,天下大乱,流寇四起,人民涂炭,由于无力抵抗,恻然心伤。故创治此拳,……我平生所见拳谱之类不算少了,大都以某个历史名人或神话小说人物为创始者,附会假托之迹昭然。费大环名不见经传,并无依托附会的价值,这是此谱来源可信的一个佐证。序称费大环因猿猴的敏捷灵巧而创制通臂拳谱法之说,与我前面所谈‘通臂’一词的来源黯然相合,因此,更使我相信这本拳谱所记述的史事和技术都是渊源有自的东西,不是晚近以来浅学浮慕之徒胡编滥造的假古董。”
  
  
  
  最近,天津学人在《 猿猴通臂拳源流初探》一文中披露:“张建华在津期间曾臆创费大环为通臂拳创始人……这位历史人物着实让武术家马明达先生伤透脑筋,而真实的‘费大环’,又是张建华先生虚构通臂拳创始人中的另一版本的假古董(注:其他版本为鬼谷子、孙膑、达摩、张三丰等名人)。过去,天津老城里有个大费家胡同,这里居住的费姓人家乃名门望族,其祖费胜,世袭武术,在天津影响很大。张建华由此三点取‘费’家之姓。创‘大环’之名,虚构出‘费大环’为通臂拳门创始人。这就是马明达先生查找无果的原因。据说有‘费大环’为通臂拳门创始人的这本老谱在1985年全国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还获得了全国的三个一等奖的‘雄狮奖’”。
  
  而1931年刘宝铭《 通臂猿猴拳术 》中通背四门说法“心猿、心意、心极、心劲”中已有“乃明朝费大恒所传”的记载。此时,张先生十一二岁,真是谜上加谜。
  
  笔者综合抄本特点得出,民间拳谱中的“费大环”与“费大恒”,当是“费大桓”之误。
  
  后见北京孙立信老先生出版的《 武当通背心圆拳法 》里收藏其恩师留下的拳谱,其中便是“费大桓”。
  
  就通背四门,牛街传人张信斌又有《 三支一脉演白猿——牛街白猿通背拳传承史话 》,认为心猿、心意与心极“三支一脉演白猿”,马国兴先生则认为“心猿、心意、心极、心劲”,是对功夫的不同阶段的描述。可谓百家争鸣。
  
  3. 免张通背疑案  
  
  河南巩县有文献记载一种拳叫“免张通背”。
  
  清代巩县小相村人李景川《 拳法统宗 》与巩县竹林古拳细寿面张(二路通背拳)为同一传系,不同版本。
  
  免张通背之免张,究竟是何人?
  
  释永文先生披露是“寿春免张”。李紫剑先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细寿面张实际上就是“神手绵掌通背捶”。“竹林古拳的主要内容是张阳拳、通背拳,而通背拳的创始人,便是内家拳鼻祖张三丰。内家拳的创始人是宋元时期的张三丰,内家拳的内容是六路通背(后称二路通背)、十段锦、十三式长拳、张三丰继承的佛门拳法,为岳氏武技心意拳。慈云寺心意为岳氏所传……”与其他张三丰不同,此张三丰“本名张阳,字三凤,宋元时候人。中岳武当山道士,中岳慈云寺佛徒。反抗元朝残酷统治的民族英雄。嵩山北麓竹林隐士,内家拳创始人。有张阳拳和二路通背拳传世。生卒年不详”。
  
  因文献身稀少,故免张有待深入考证。
  
  4. 祁太昌换艺之谜
  
  晚清祁信、祁太昌父子对通背的贡献巨大。通背学人提出,对于“石祁换艺”,杨起顺传的拳谱上记载:“石鸿胜以通背散手换祁太昌的老十二杆,后称祁家通背,又叫京南手。”石鸿胜觉得祁太昌的大枪好,祁太昌认为石鸿胜的白猿通背好,于是石鸿胜用白猿通背的部分单操手,共一百○八手,换取祁太昌的“断门枪”(又称“老十二杆”,装上枪头叫十二连枪,正名叫“断门枪”)。单长文先生编著的《祁家通背拳 》一书,重点介绍的就是这“祁家通背一百○八单操手”。祁家通背就是由此而来的。这一点在单长文先生编著的《祁家通背拳 》一书中,说得比其他各种讲法都准确,只是该书将身居北京的石鸿胜,说成了不知名的江南的郄师傅了”。但原因何在?
  
  由于郄为多音字,其一为xì,古同“郤”,姓。石鸿胜在北京广安门外,属于京南。
  
  因方言口音及几代口传的问题,将“京(jīng)南石(shí)”,误会为“江(ji ā ng)南郄”。这是中国国情所致。
  
  至于祁信籍贯,学界有浙江、河南、河北等不同说法。与六合拳、心意拳都有某种渊源。许多课题有待研究。
  
  5. 董成传系疑案
  
  周全,字淮颖,于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成书、康熙二年(1663年)重抄的《通臂拳谱 》,为学界注入新的活力。
  
  《 通臂拳谱 》中《 通臂拳历代先师姓号目次 》:“祖师猿仙亲授与始师董(讳成,字子生,怀庆府籍);传与周藩荆山王(仝汴梁)、张大斌,字明甫,别号廋张(汴梁籍),传与徐行八,字三那(陈州卫辉使),传与王氏?..津(徽州籍),传与李继,字后泉(河南太康籍),传与周全,字淮颖(河南大梁籍),传与男,讳久明,字惟谦,余加爵,字建亭(江南寿春籍),庠友陈国祯,字盛业,买奇,字君平校阅。”
  
  源流清晰,技术完备,但直接传系迄今只有河南焦作许氏一支被发现。许氏在该支官方网站披露其先祖是在乾隆年间遇到董成。然而按文献周全是董成第五代弟子,康熙时已届古稀之年。另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抄本《 拳谱壹卷》证实,许氏确有其传,乾隆年间学于何人,此谜待解。
  
  周氏该谱,对其子避讳而对周全不避讳、用生僻古字描述人体部位的写法与用大白话描述技术的文风不统一,文义未完却有“终”字等等都有待研究。
  
  6. 白猿文化对通背的影响
  
  通臂(通背)拳是中国优秀名拳之一,它与白猿关系十分密切。一些拳谱记载其始祖就是白猿老祖。白猿老祖的生存时代有春秋战国、宋代、明代等不同说法。究其历史,当是受到白猿文化的影响所致。
  
  白猿与武学扯上关系,目前已知最早的文献见于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曰:‘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箊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越女问剑是中国对武学影响最大的早期文献之一,此白猿公也不例外。
  
  刨去迷信的说法,可理解为袁公的身法、轻功了得,道旁树林密布,袁公闪开之后,越女眼前一花,不见袁公,而远处只见有一白猿在树上。尤其“袁”本身同“猿”音,可以理解为其本初是“猿”。所谓能人背后有能人。
  
  实际上从此,白猿老祖影响了中国文武两学界:
  
  北周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图;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后来,唐代开国初年由高祖李渊下令编修、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 》也有此记载。唐李白《 中丞宋公军次寻阳 》诗作:“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结客少年场行 》有:“少年学剑术,凌铄白猿公”,唐杜牧《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写道:“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
  
  再后,明代王世贞所撰《 剑侠传》、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演义 》中亦有记载。
  
  明代抗倭寇名将唐顺之在《 荆川先生文集 》中作《 峨眉道人拳歌 》:“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与此“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
  
  日本也有白猿授术传说。爱洲移香斋(あいしゅう いかさい),原名爱洲久忠(あいしゅう ひさただ)(1452-1538年),是日本剑道流派“阴流(又称爱洲阴流)”的开山之祖,自称白神猿所授剑术。其流技是:“猿之太刀”“猿飞”“猿回”“虎龙”“山阴”。
  
  在明代小说中,“白猿”变得更加神通广大。在《 封神演义 》中,袁洪是精通八九玄功、有千年道行的白猿成精变成的。
  
  《 封神榜 》第九十二回《 杨戬哪吒收七怪 》:“堪笑白猿多惹事,千年道行等闲倾”“只见袁洪谓杨显曰:‘似此露出本相,成何体面!把吾辈在梅山千年道术,一代英名,俱成画饼,岂不愧哉!誓不与姜尚干休!’”。
  
  《 西游记 》将猿猴与通臂联系起来。第五十八回写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罗贯中在《 平妖传》中将白猿与通臂直接合一:
  
  
  
  原来处女不是凡人,正是九天玄女化身,因吴王无道,玉帝遣玄女临凡,助越亡吴。那袁公是楚国中多年修道的一个通臂白猿,因楚共王校猎荆山,他连接了共王一十八枝御箭,共王大怒,宣楚国第一善射有名百步穿杨之手,唤做养由基,前来射他。白猿知养由基是个神箭,躲闪不及,一熘烟走了。共王教大小三军围住山头,搜寻无迹,把一山树木放火都烧了,至今传说楚国亡猿,祸延林木,为此也。那白猿从此躲入云梦山白云洞中,潜心修道,今日明知玄女下降,故意变作袁公,试他的剑术。后来处女见了越王,教练成了六千君子军,也不回复范蠡,也不拜辞越王,迳自飘然而去。有诗为证:玄女神机岂妄投,六千君子只凡流;要知天上些须妙,已是人间第一筹。
  
  
  
  这里袁公直接化为了楚国多年修道的一只“通臂白猿”。
  
  这些无疑对通臂拳传人有影响。北京牛街等地白猿通背拳传人的拳谱便将《 西游记 》中的上述内容直接纳入其中,来描述四支传人:以北京张贵增先生保存的拳谱为例,通背有“四猴混世”:通背心猿,即白猿通背,又称“通背猿猴”,乃宋朝陈抟老祖所传,称“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靡弄乾坤”;通背心极,即少林通背,又称“赤尻马猴”,乃少林寺慧可所传,称“会人事,晓阴阳,喜出入,避死延生”;通背心意,即劈挂通背,又称“天产石猴”,乃明朝费大恒所传,称“通变化,识天时,知地理,移星换斗”;通背心劲,即串拳通背,又称“六耳猕猴”,乃明朝司徒空所传,称“善灵犀,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北京东方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武田熙著《 通背拳法 》一书中有:“通背门,为战国时白猿者所传,至今已两千余年。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古时称通背门,曰心机门,后改为白猿门。今有称通背猿门,普通称通背门,清真教人练通背门者,称行门、行拳或长拳。白猿传艺时,只传三友:一、王道,二、李义,三、韩成。”
  
  牛街学人有:“据老谱记载,通背拳始自宋陈抟老祖(字图南,亳州真源人,赐号希夷)相传,后又传司徒名玄空道号白猿老人。明万历年间,司徒玄空传白玉峰、贺春连……”
  
  受上述各种影响民国时期民间拳谱中关于白猿祖师(司徒玄空)有春秋战国、宋代、明代三种基本说法。
  
  白猿文化也影响到包括明代的董成一系,在《 通臂拳谱 》的《 通臂拳谱自叙 》中记载:
  
  
  
  然另有一家拳法,人世所未经见者,名曰通臂猿拳,乃劈拳之斧斤缚拳之绳索也,与前各家大不相同,真切玄妙,一一明晰,着着奇巧,而胜太祖及各家多多矣。吾子欲精艺欲敌人其惟斯拳乎,此拳始师姓董讳成,身体长大力举千钧,常在山中牧羊,见群猿聚饮山泉,戏以大石复盖泉上使猿不得其饮。已而群猿皆去,董师兀坐无聊,乃独演武于山场。顷见一老人,身体短悍,貌类猴狲,至前拱而言曰:“予渴甚,向见山泉可以慰渴,何为其不也?”董师曰:“噫吾用石已盖之矣。”老人曰:“适见公演武,将以用武勘乱济世,今盖斯泉使人绝饮,何其不济人之甚耶?雄勇非仁者之勇也,乞移石解我渴,当以武报。”董师藐视猿仙,料此衰残老叟,纵有奇能亦不能胜吾之力,乃曰:“尔即言以武相报,敢与吾比试耶?如胜吾当取石以水相报。”老人曰:“可予无他技,惟有家炼拳法,聊与公比试数着,望公勿哂。”遂推拳相武,其身法步势皆董师所未经见者,连致败北数次,始为敬服,遂揭其石而与之饮,仍具山果以为之?E。老人感其意诚,遂许教之以拳法,相从日日演习久页得之。
  
  一日老人曰:“公具形体不凡,得予拳艺已精,甚勿株守山林徒老岩穴已,也当行艺于天下,广传济世保身之术,使公英明功德并垂于后世可也。吾非神非人,乃向聚饮泉上群猿之祖也,感公厚德,故以拳报,勿得轻视,以坠吾望。”董师低首致谢。俄而不见具惊且讶,遂自忆曰此乃通臂老猿仙也,故取名拳曰“通臂”。随促行装出山,遍访奇人,相为授受……
  
  
  
  故事情节与越女所遇的袁公雷同,异人身法了得,当时树林密布,但有了新的情节:有水源之地。
  
  如果真有其事,董成得异人传授通臂拳,那么故事应该是:此异人模仿群猿已多年,或者毕生,乃至神情容貌都变化,接近猴狲。功夫自然非凡,与猿猴认同一体,融为一体,回归自然,自认非神非人。异人在人迹罕至的森林里遇到人才董成而传艺,让他带出去发扬光大。
  
  其他门派,如《 岳武穆王拳谱》姬氏武学等,吸收了越女问剑中的高论,通臂(通背)拳更吸收了白猿老祖的事迹。
  
  盛名之下,上述各支,大致可归为三类:
  
  (1)戚继光拳法、陈王庭长拳、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于嘛古氏等《 通背拳壹本 》、洪洞通背、山西文水郭氏《 通背拳谱 》、无名氏《 拳势总论 》谱所载、同治七年(1868年)仪?殖尽?通背拳要论》、博爱《 通背拳谱 》等为密切相关的一类,这一类原本就写作“通背”。
  
  (2)黄宗羲、黄百家父子记载的《 佑神通臂 》、董成通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抄本《 拳谱壹卷 》、焦作猿仙通臂为密切相关的一类;董成不是发明者,是传承改进者。
  
  (3)北京白猿通背(臂)、祁家通背等为一类;据文献,这一类原本就写作“通臂”。
  
  有学者披露武田熙答问:(武田熙)通背拳的“通背”二字是怎么来的?关于这一点,武田熙说:“醉鬼张三不用通背这个名称,而用通臂门、通臂拳。贺振芳先生特别强调他的拳同醉鬼张三这一派的不同,所以称为通背或行门,以示区别。”
  
  其他有韩通通臂、免张通臂、通臂六合、河北广平卢氏六合通臂拳等等。相互之间应有某种联系。
  
    四、该谱的特点及其价值
  
  (一)通臂(通背)与姬氏武学
  
  资料缺乏,民间抄本或散落民间,或武人各自秘藏,是中国武学研究的主要困难。  
  
  该谱来自民间,是几个重要发现之一,是首次公开出版。虽然该谱没有记载源流及传承,但从其内容可知,此谱属于通臂(通背)大家族中的重要的一支,与陈王庭、洪洞通背拳属于同一传系,考其出处,来自山西文水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此谱不仅与本溪学者介绍的清代于嘛古氏等合撰《 通背拳壹本 》拳谱谱名写法一致,而且内容互补。
  
  该谱虽然未能就源流提供直接帮助,却有我们求之不得的内容,对武学界许多重要课题如①陈王庭《拳经总歌 》来历问题;②太极拳出处问题;③十三枪版本;{4}清代姬氏武学与其他门派交流等问题。提供直接帮助,将推动对通背、太极、王宗岳枪法、姬氏武学等的研究。
  
  众所周知,陈家沟太极拳的来历事关重大。陈王庭名下的陈家沟的早期文献《 拳经总歌 》,以往只有洪洞通背拳传人藏谱一处的文献可对比研究,反之亦然。含《 拳经总歌 》内容的其他拳谱,一直未被发现。
  
  因此,以往学界探讨陈家沟太极起源时,或按照戚继光拳经—陈王廷拳法—洪洞通背拳,即洪洞通背拳是陈王廷创造出的长拳,只是改变了拳名这个思路研究,或按照陈家沟拳谱来自洪洞通背拳的思路得出结论。
  
  通过该谱与上述文献的对照,发现陈家沟的《 拳经总歌 》与洪洞的《 拳经总论》,从名称上看,已经是属于“高大上”的品位,而该谱相同内容的名称却是“拳势论”,后者仍然保留了修润之前的模样。其实陈家沟其他藏谱,徐哲东1934年9月在南京从陈子明处借来抄录下来的两仪堂本《 拳械丛集 》中的《 拳势总歌 》、文修堂本《 拳械谱 》中的《 拳势总歌一百单八势 》保留了《 拳势论 》当初的主要面貌。
  
  我们收藏到的另一个该谱的姊妹篇,名称作《 拳势总论 》,似能看出其演变过程。由“拳势”发展为高大上的“拳经”。
  
  因此,陈家沟的太极拳经《 拳经总歌 》应该就是通背拳,只是名称后来做了变化。未必是从洪洞抄袭而来,而是另有一个源头。这样出现了新的可能性,为研究陈王廷拳法、戚继光拳经、通背拳的相互关系,太极拳的诞生,提供了新的思路。不仅不再局限于陈家沟与洪洞两者之间的传承可能性,而且将这一课题往前推进了一步,引向戚继光与古通背拳或其前身的关系问题。
  
  如前文所言,本溪学者、四川学者已经分别提出古通背拳来自戚继光记载的猴拳,或黄百家记载的佑通通臂六路和十段锦。
  
  又如,中华大家庭里的各门枪法与拳法一样,也息息相关。而且各门各名称的“十三枪”的研究,也是学界一个重要课题,学人已有《太极十三枪谱注 》、“太极十三杆”考等成果。
  
  其实,三皇炮锤的赵云勇战枪、赵云十三枪、子路枪,河南李氏枪法、南阳黄龙枪、河北广平六合通背枪法等,都同出一源。
  
  该谱为研究“十三枪”提供了新的版本文献。其他如“二十四枪”“三十六枪”与李景川《拳法统宗 》及各门“二十四枪”“三十六枪”等,又可作对比研究。
  
  该谱意外记载了姬氏武学重要文献及评价。
  
  本书是拳谱的版本校注,目的是为学界提供一个研究文献。期望武学学人,特别是通背拳学人、行家里手,能够对其进一步详细研究并公开。
  
  该谱意外记载了姬氏武学的重要文献及评价。早期姬氏武学可分为三大类。岳武穆王古传文献、姬氏脱枪为拳原序文献、姬氏弟子及再传整理文献。枪法变拳法、姬龙凤替代岳武穆,是这三类文献的分水岭。本次校对的这本通背拳谱中记载了姬氏武学的重要文献。这是通背门文献中记录并称赞另一门派武学的一个历史证据,透露出许多历史信息。
  
    五、校注说明
  
  有些特殊情况,特此说明。
  
  “觔”,这里倾向于“内劲”的意思;也可能理解为“内筋”,内筋带出内劲。一语双关,故此项依影印件录为“觔”。
  
  药方部分,每味药下注有剂量,以中医惯用的特殊符号标出,对应文字如下表。
  
  
  
  
  
  常用处方剂量书写法
  
  五分——   一钱——   一钱半——    二钱——
  
  三钱——   四钱——   五 钱——    六钱——
  
  八钱——   一两——   二 两——    三两——
  
  四两——   五两——   十 两——    一斤——
  
  古代十分等于一钱,十钱等一两,十六两等于一斤,如果按一斤等于500克计算,那么一钱等于500克除以16再除以10等3.125克,一分则等于0.3125克。原文仍按旧制标出。另,书中所载药方请读者切勿自行服用。
  
  
  
  崔虎刚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探微斋  
  
  
  
  
  
  【书摘】
  
  长兵短用说篇论
  
  
  
  夫长器短用,何则?长枪架手易老,若不知短用之法,一发不中,或中不在吃紧处,被他短兵一入,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即与赤手同矣,须是兼身步齐进。其单手一枪,此谓之孤注,此杨家枪之弊也,学者为所误甚多。其短用法,须手步俱要合一,一发不中,缓则用步法退出,急则用手法缩出枪杆。彼器不得交在我枪身内,彼自不敢轻进,我手枪就退至一尺余,尚可戮人,与短兵功用同矣,此同用长以短之秘也。至若弓箭火器,皆长兵也,力可至百步者,五十步而后发。力可至五十步,二十五步而发,此亦长兵短用之法也。长则谓之势而险,短则谓之势而节,长短万殊一理矣。
  
  长兵短用,短兵长用,讲理明洽,艺必越俗,非门外者所可道也。
  
  
  
  按:戚纪本卷十《 长兵短用说篇》开篇有:“夫长器必短用,何则?长枪架手易老,若不知短用之法,一发不中,或中不在吃紧处,被他短兵一入,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即与赤手同矣,须是兼身步齐进。其单手一枪,此谓之孤注,此杨家枪之弊也,学者为所误甚多。其短用法,须手步俱要合一,一发不中,缓则用步法退出,急则用手法缩出枪捍。彼器不得交在我枪身内,彼自不敢轻进;我手中枪就退至一尺余,尚可戳人,与短兵功用同矣,此用长以短之秘也。至若弓箭火器,皆长兵也,力可至百步者,五十步而后发;力可至五十步者,二十五步而后发,此亦长兵短用之法也。长则谓之势险,短则谓之节短,万殊一理。”这里布局上,与戚纪本也不同。
  
  “长兵短用”有两层意思:一是泛言长兵器用于近战的方法。二是专言枪法中近敌短用的方法。明清枪家言之者甚多,唯戚继光讲述最详,也最重视此法。
  
  戚纪本影响巨大,各门多有吸收。如戴良栋抄本内容即是,20世纪捐赠于祁县图书馆,今人命名之为《 戴良栋拳谱 》。“此墨本拳谱,是自写教与学本用的,仅属一部分枪剑箭等法,但亦弥足珍贵了。原本藏戴鸿慈先生家,于一九五六年献文化馆。已年久腐烂不堪展阅,又生谨粘存之以资保藏云。1957年旦志[王圣印](图章)。”
  
  少林六合枪作:
  
  六合枪秘诀:六合枪法最称雄,扎来如箭绞如龙。步下枪花十八路,马上枪法加倍功。传人传法不传诀,得其秘诀妙无穷。八句歌语须切记,走尽天涯占上风。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