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 余华
出版日期 2024-03-01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30221570
ISBN号
(10位)
7530221574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26
约合(US$) 20.54
[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余华蕞温情的作品,所有主角都活了下来!
  
  -中国百位评论家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十大作品
  
  -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文学奖
  
  -葡萄牙作家协会文学翻译奖
  
  -土耳其连锁书店“艾德菲克斯”年度蕞佳小说
  
  -韩国《中YANG日报》100部BI读书、韩国国家图书馆推荐100部好书
  
  -焕新装帧,封面插画来自中国当代画家张晓刚作品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余华
  
  -读着许三观的故事,我们所受的苦就真的变成没有什么大不了,这也不是观看别人的痛苦所带来的安慰感,而是终于能寻回失落了的人性。——王安忆
  
  
  内容简介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继《活着》之后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丝厂工人许三观的卖血经历。他卖血是为了娶亲,是为了救治重病的儿子,是为了郑重款待贵客,是为了不被饿死,是为了生存。但是蕞终,还是为了爱和生活的尊严。
  
  当初我写完《活着》的时候,我觉得光写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苦熬过来的好像不够,还应该再写他们是怎么生活过来的,所以写了《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作者简介
  余华
  
  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文城》等。其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文学奖(2018年)、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纳文学奖(2018年)、俄罗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2022年)等。
  
  媒体评论
  《许三观卖血记》属于我们现在所能读到的蕞令人激动的叙述作品之一,它和我们读到的欧洲文很不同,没有倒叙、内心独白、心理描写等叙述特点……余华保留了这种对于欧洲读者来说十分陌生的文化,正是这一点使他的作品显得异乎寻常的珍贵。——《法兰克福评论报》
  
  虽然《活着》具有史诗般的气魄,但《许三观卖血记》的故事更为复杂……这部作品是文学史稀有的成就……许三观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西雅图时报》
  
  在线试读
  第一章
  
  
  许三观是城里丝厂的送茧工,这一天他回到村里来看望他的爷爷。他爷爷年老以后眼睛昏花,看不见许三观在门口的脸,就把他叫到面前,看了一会后问他:
  
  “我儿,你的脸在哪里?”
  
  许三观说:“爷爷,我不是你儿,我是你孙子,我的脸在这里……”
  
  许三观把他爷爷的手拿过来,往自己脸上碰了碰,又马上把爷爷的手送了回去。爷爷的手掌就像他们工厂的砂纸。
  
  他爷爷问:“你爹为什么不来看我?”
  
  “我爹早死啦。”
  
  他爷爷点了点头,口水从嘴角流了出来,那张嘴就歪起来吸了两下,将口水吸回去了一些,爷爷说:
  
  “我儿,你身子骨结实吗?”
  
  “结实。”许三观说,“爷爷,我不是你儿……”
  
  他爷爷继续说:“我儿,你也常去卖血?”
  
  许三观摇摇头:“没有,我从来不卖血。”
  
  “我儿……”爷爷说,“你没有卖血,你还说身子骨结实?我儿,你是在骗我。”
  
  “爷爷,你在说些什么?我听不懂,爷爷,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许三观的爷爷摇起了头,许三观说:
  
  “爷爷,我不是你儿,我是你的孙子。”
  
  “我儿……”他爷爷说,“你爹不肯听我的话,他看上了城里那个什么花……”
  
  “金花,那是我妈。”
  
  “你爹来对我说,说他到年纪了,他要到城里去和那个什么花结婚,我说你两个哥哥都还没有结婚,大的没有把女人娶回家,先让小的去娶,在我们这地方没有这规矩……”
  
  
  坐在叔叔的屋顶上,许三观举目四望,天空是从很远处的泥土里升起来的,天空红彤彤的越来越高,把远处的田野也映亮了,使庄稼变得像西红柿那样通红一片,还有横在那里的河流和爬过去的小路,那些树木,那些茅屋和池塘,那些从屋顶歪歪曲曲升上去的炊烟,它们都红了。
  
  许三观的四叔正在下面瓜地里浇粪,有两个女人走过来,一个年纪大了,一个还年轻,许三观的叔叔说:
  
  “桂花越长越像妈了。”
  
  年轻的女人笑了笑,年长的女人看到了屋顶上的许三观,她问:
  
  “你家屋顶上有一个人,他是谁?”
  
  许三观的叔叔说:“是我三哥的儿子。”
  
  下面三个人都抬着头看许三观,许三观嘿嘿笑着去看那个名叫桂花的年轻女人,看得桂花低下了头,年长的女人说:
  
  “和他爹长得一个样子。”
  
  许三观的四叔说:“桂花下个月就要出嫁了吧?”
  
  年长的女人摇着头:“桂花下个月不出嫁,我们退婚了。”
  
  “退婚了?”许三观的四叔放下了手里的粪勺。
  
  年长的女人压低声音说:“那男的身体败掉了,吃饭只能吃这么一碗,我们桂花都能吃两碗……”
  
  许三观的叔叔也压低了声音问:“他身体怎么败的?”
  
  “不知道是怎么败的……”年长的女人说,“我先是听人说,说他快有一年没去城里医院卖血了,我心里就打起了锣鼓,想着他的身体是不是不行了,就托人把他请到家里来吃饭,看他能吃多少,他要是吃两大碗,我就会放心些,他要是吃了三碗,桂花就是他的人了……他吃完了一碗,我要去给他添饭,他说吃饱了,吃不下去了……一个粗粗壮壮的男人,吃不下饭,身体肯定是败掉了……”
  
  许三观的四叔听完以后点起了头,对年长的女人说:
  
  “你这做妈的心细。”
  
  年长的女人说:“做妈的心都细。”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5,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