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美股70年:1948~2018年美国股市行情复盘
作者 燕翔,战迪,许茹纯,朱成成
出版日期 2020-05-01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21813630
ISBN号
(10位)
7521813634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43.1
约合(US$) 34.05
[ 内容简介 ]

本书系统回顾了1948~2018年美国股市的行情表现特征,分析了行情发生时的历史背景与经济基本面情况,并对行情背后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回顾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展望未来,拥有超过200年历史的美国股票市场,历经风雨、潮起潮落,穿越了许多的经济周期,无疑是*好的历史教科书。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包括《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等大量的一手资料,对1948~2018每一年的美股行情都进行了复盘回顾,告诉读者那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股市为什么会涨为什么会跌。本书内容由两部分构成,*部分纵向以时间为维度,分年份对美国股市行情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横向以板块为维度,对9个行业板块的基本面和超额收益表现进行了探讨。
  
  燕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现任国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与战迪合著有《追寻价值之路:2000~2017年中国股市行情复盘》。战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硕士,曾任国信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许茹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现任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朱成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硕士,现任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
  
  目录
  章1948~1957年:新的开始
   节 大事回顾:“冷战”与新的经济秩序
   一、1948年:“马歇尔计划”
   二、1949年:公平施政
   三、1950年:战时动员
   四、1951年:美联储独立
   五、1952年:总统违宪
   六、1953年:经济衰退
   七、1954年:超越
   八、1955年:总统病了
   九、1956年:苏伊士运河风波
   十、195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次全球衰退
   第二节 经济形势:丰裕社会
   一、经济周期: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
   二、经济结构:制造业的“黄金年代”
   三、上市公司盈利与估值变化回顾
   第三节 行情特征:重工业时代
   一、战争经济与军工板块行情
   二、石油公司大放异彩
   三、高速公路与郊野地产
   四、周期股的风光无限
   五、消费股普遍不行
  
  第二章1958~1968年:黄金岁月
   节 大事回顾:黄金与美元
   一、1958年:货币放水、经济复苏
   二、1959年:尼基塔·赫鲁晓夫访美
   三、1960年:次美元危机
   四、1961年:美国年轻的总统
   五、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六、1963年: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
   七、1964年:向贫困宣战
   八、1965年:法国要搬走黄金
   九、1966年:信用紧缩
   十、1967年:英镑危机
   十一、1968年:黄金危机与双轨制
   第二节 经济形势:“伟大社会”的梦想
   一、经济周期:美元危机频发
   二、经济结构:制造业从传统到高端
   三、上市公司盈利与估值变化回顾
   第三节 行情特征:次科技股“泡沫”
   一、“电子热”
   二、消费电子浪潮
   三、“婴儿潮”下的消费热
   四、纺织业的复兴时代
   五、政策保护下的美国航空业
   六、并购联合体企业集团
  
  第三章1969~1981年:原地踏步
   节 大事回顾:内忧外患、风波不息
   一、1969年:滞胀警钟
   二、1970年:美联储新主席
   三、1971年:新经济政策
   四、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访华、访苏
   五、1973年:次石油危机
   六、1974年: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
   七、1975年:经济曙光 强势上涨
   八、1976年:合众国200周年
   九、1977年:美元危机再现
   十、1978年:美联储接受“双重使命”
   十一、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
   十二、1980年:疯狂的黄金
   十三、1981年:里根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形势:通胀魔咒
   一、经济周期:挥之不去的高通胀
   二、经济结构:去工业化之路慢慢开启
   三、上市公司盈利与估值变化回顾
   第三节 行情特征:通胀下的行业百态
   一、秀的石油股
   二、消费股不抗通胀
   三、可选消费明显跑输大盘
   四、科技股的小票行情
   五、“漂亮50”行情
   六、后“漂亮50”时代风格大逆转
  
  第四章1982~1987年:新的历史高度
   节 大事回顾:大转折
   一、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
   二、1983年:“星球大战计划”
   三、1984年:财政赤字困局
   四、1985年:《广场协议》
   五、1986年:“石油过剩”
   六、1987年:“黑色星期一”
   第二节 经济形势:供给学派的胜利
   一、经济周期:里根经济学
   二、经济结构:从工业到服务业
   三、上市公司盈利与估值变化回顾
   第三节 行情特征:大消费时代
   一、美股的“改革牛”
   二、股市与汇率的关系
   三、消费股进入“黄金时期”
   四、彼得·林奇的汽车股
   五、利率敏感的公用事业
   六、转型中的科技股板块
  
  第五章1988~1994年:蓄势待发
   节 大事回顾:石油与战争
   一、1988年:扭转美元逆境
   二、1989年:垃圾债券信用危机
   三、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机
   四、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
   五、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
   六、1993年:克林顿经济振兴计划
   七、1994年:债市大崩盘
   第二节 经济形势:新的发展阶段
   一、经济周期:危机与复苏
   二、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基本完成
   三、上市公司盈利与估值变化回顾
   第三节 行情特征:新旧转换
   一、沃伦·巴菲特的可口可乐公司与必需消费
   二、走势分化的可选消费
   三、地产大周期时代开启
   四、第二次生物科技“泡沫”
   五、科技股从电子走向计算机时代
   六、“储贷协会危机”中的银行股
  
  第六章1995~2000年:从繁荣到“泡沫”
   节 大事回顾:非理性繁荣
   一、1995年:经济“软着陆”
   二、1996年:格林斯潘的警告
   三、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
   四、1998年:长期资本公司倒塌
   五、1999年:“千年虫”(the Millennium bug)恐惧与贪婪
   六、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
   第二节 经济形势:新经济的繁荣
   一、经济周期:高增长、低通胀
   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高科技
   三、上市公司盈利与估值变化回顾
   第三节 行情特征:“泡沫”
   一、互联网与科技股“泡沫”
   二、第三次生物科技“泡沫”
   三、周期股表现一塌糊涂
   四、消费股表现都一般
   五、金融创新与资产证券化
  
  第七章2001~2008年:苦苦挣扎
   节 大事回顾:“泡沫”与危机
   一、2001年:“9·11事件”与“安然事件”
   二、2002年:会计造假层出不穷
   三、2003年:伊拉克战争
   四、2004年:“互联网泡沫”后首次加息
   五、2005年:八次加息?!
   六、2006年:终于降息了!
   七、2007年:“次贷危机”波及全球
   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第二节 经济形势:成也地产,败亦地产
   一、经济周期:从“危机”到“危机”
   二、经济结构:金融地产独大
   三、上市公司盈利与估值变化回顾
   第三节 行情特征:差的10年
   一、市场信心和估值的修复
   二、周期股的第二次春天
   三、必需消费品的避险属性
   四、可选消费板块大分化
   五、科技股永远有牛股
   六、出人意料的公用事业股
   七、“次贷危机”前后的金融股
  
  第八章2009~2018年:10年慢牛
   节 大事回顾:后危机时代
   一、2009年:强力刺激、绝地反击
   二、2010年:金融监管改革里程碑
   三、2011年:欧美债务危机蔓延
   四、2012年:第三轮与第四轮量化宽松启动
   五、2013年:“千禧年”来涨幅
   六、2014年:美联储位女掌门
   七、2015年:联储近10年来首次加息
   八、2016年:英国脱欧与唐纳德·特朗普当选
   九、2017年:大规模减税计划
   十、2018年:长牛市有调整
   第二节 经济形势:量化宽松与长期停滞
   一、经济周期:走出深度衰退
   二、经济结构:美国的再工业化之路
   三、上市公司盈利与估值变化回顾
   第三节 行情特征:科技巨头
   一、盈利驱动的科技股行情
   二、第4次生物科技浪潮
   三、可选消费与亚马逊公司
   四、必需消费的与相对收益
   五、老骥伏枥的铁路股和军工股
   六、回购出来的美股牛市
  
  第九章 美股必需消费板块行情与基本面回顾
   节 必需消费板块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必需消费板块基本面与估值演化
   一、必需消费板块基本面演化
   二、必需消费板块估值演化
   第三节 必需消费板块行情回顾
   一、必需消费板块行情的四个阶段
   二、行情背后的驱动逻辑探讨
  
  第十章 美股可选消费板块行情与基本面回顾
   节 可选消费板块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可选消费板块基本面与估值演化
   一、可选消费板块基本面演化
   二、可选消费板块估值演化
   第三节 可选消费板块行情历史走势回顾
   一、可选消费板块行情的五个阶段
   二、行情背后的驱动逻辑探讨
  
  第十一章 美股金融板块行情与基本面回顾
   节 金融板块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金融板块基本面与估值演化
   一、金融板块基本面演化
   二、金融板块估值演化
   第三节 金融股板块行情历史走势回顾
   一、金融板块行情的七个阶段
   二、行情背后的驱动逻辑探讨
  
  第十二章 美股信息科技板块行情与基本面回顾
   节 信息科技行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信息科技行业基本面与估值演化
   一、信息科技行业基本面演化
   二、信息科技行业估值演化
   第三节 信息科技行业行情历史走势回顾
   一、信息科技行业行情的六个阶段
   二、行情背后的驱动逻辑探讨
  
  第十三章 美股周期股行情与基本面回顾
   节 周期板块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周期板块基本面与估值演化
   一、原材料行业基本面与估值演化
   二、能源行业基本面与估值演化
   第三节 周期板块行情历史走势回顾
   一、原材料行业行情的六个阶段
   二、能源行业行情的六个阶段
   三、行情背后的驱动逻辑探讨
  
  第十四章 美股公用事业板块行情与基本面回顾
   节 公用事业板块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公用事业板块基本面与估值演化
   一、公用事业板块基本面演化
   二、公用事业板块估值演化
   第三节 公用事业板块行情历史走势回顾
   一、公用事业板块行情的六个阶段
   二、行情背后的驱动逻辑探讨
  
  第十五章 美股工业板块行情与基本面回顾
   节 工业板块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工业板块基本面与估值演化
   一、工业板块基本面演化
   二、工业板块估值演化
   第三节 工业板块行情历史走势回顾
  
  第十六章 美股医疗保健板块行情与基本面回顾
   节 医疗保健板块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医疗保健板块基本面与估值演化
   一、医疗保健板块基本面演化
   二、医疗保健板块估值演化
   第三节 医疗保健板块行情历史走势回顾
  
  主要参考文献
  
  曲线背后的“故事”
  本书系统地回顾了1948~2018年美国股市的行情表现特征(见附图),分析了行情发生时的历史背景与经济基本面情况,并对行情发生背后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
  回顾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展望未来,在股票市场这个领域,好的历史教材无疑就是美国股市。拥有超过200年历史的美国股票市场,历经风雨、潮起潮落,穿越了无数的经济周期,给笔者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数据和历史案例,类似“漂亮50行情”“小票行情”“科技股”“泡沫”“消费股”“黄金时代”“生物科技”“泡沫”“周期股复苏”等。
  股票市场涉及的问题领域其实非常多,包括融资制度、交易制度、监管制度、投资者结构等,而本书的研究聚焦点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股市的行情表现特征。这决定了笔者写这本书有三个任务:描述行情、解释行情、总结规律。这三个工作都不容易做,如果说《追寻价值之路:2000~2017年中国股市行情复盘》所研究的历史超过了笔者的职业生涯年限,那么1948年以来的美国股市(以下简称美股)历史跨度,则完全超出了笔者的生命年限,面对一条条已经久远的股价收益率曲线,要搞清楚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依靠回忆经历等感性认识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笔者在底层的基础资料和数据积累上下了大力气,对这70年的美股行情的每一年都进行了分年回顾,希望这些工作能够给读者带来可供参考的信息。
  
  一、研究框架
  笔者希望运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去解释行情、总结规律,将驱动行情的逻辑归因于一个或者数个与基本面相关的变量,而不是归因于一系列的事件性冲击。因为所有的事件性冲击都是一次性的,无法重复,只有与基本面相关的变量是可以重复进而指导未来的。笔者在写作时深深地感受到,对于任何一段股市行情,要找到外在的事件性原因往往是比较容易的(比如说机构投资者集中抛售),而要弄明白背后与基本面相关的原因则要困难得多(机构投资者为什么集中抛售?)。但回顾历史的价值不就在这些困难的地方吗?将行情归因于一些事件性冲击,是对本来就为数不多的股市行情历史的一种浪费。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本书与《追寻价值之路:2000~2017年中国股市行情复盘》的整体框架方法论是一脉相承的。笔者依然采用“四位一体”的策略分析框架,即宏观经济、企业盈利、利率水平和资产比价,来理解和分析股市行情运行的特征。其中,宏观经济是出发点,决定了企业盈利和利率水平的变化。企业盈利、利率水平是分析股价变化的核心抓手,是重要的两个解释变量。资产比价即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对性价比,会影响着很多结构性行情的出现。
  这“四位一体”中的变量,笔者理解为是“框架内”因素,其他的是“框架外”因素。从复盘美股的历史来看,“框架内”因素可以解释绝大部分的行情特征,但也必须承认的是,股票市场是复杂的人性映射,在有些时间内确实也存在着“框架内”因素无法解释清楚的行情特征。比如,美元汇率与美股走势的关系,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上,市场对于两者之间应该是正向关系还是负向关系,是处在一种说不清楚的境地。但在特定时期内,人们会发现这个“框架外”的因素确实又会成为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且究竟是升值还是贬值利好股市的逻辑还会来回变。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于盈利和利率这两个核心变量,美股和中国A股市场的重心似乎并不一样,美股重利率、中国A股市场重利润。从美股的历史来看,上市公司利润增速的曲线是类似三角函数一样周期性波动的,而利率变化的形态则类似一个正态分布函数,以1982年为“拐点”,之前是趋势性上行后面是趋势性下降。这导致美股投资者相比盈利更加关注利率,因为利率水平的变化是趋势性的,趋势性的利率下行可以带来股市估值系统性的提升,而业绩增速变化是周期性的,随着投资者适应性预期的不断增强,就会越来越对业绩的波动不敏感。与美股相反,中国A股市场的情况是业绩增速是一个趋势性的变化,从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进行转型升级,经济增速下台阶,谁也无法清晰地预期到这个下台阶要到什么时候?什么位置?而中国的利率水平变化形态则是典型的周期性波动,从2002年有数据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就是“上有顶、下有底”,在一个区间内来回震荡。所以笔者看到,至少到目前为止,美股市场中利率下行往往会引发股市一波向上行情的发生,利率下行是美股上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中国A股市场则不是,中国A股市场行情的启动点一般都是出现了盈利“拐点”的信号,而利率下行在多数情况下,往往看到中国A股市场都是下跌的。
  
  二、写作特点
  ,充分挖掘原始数据、以原始资料为准。
  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事情可能只有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研究才能有全面的了解,如果仅仅基于间接资料,对特定行情的理解有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笔者在很多著作中可能会了解到美股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过所谓的“电子热”或者叫做“Tronics泡沫”,多数情况下相关著作会一笔带过,并不会对行情的细节进行展开,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基本上是这些电子股在20世纪60年代涨过一次然后又跌回去了。实际上,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热”是由两波行情构成的,而且这两波行情的特征和上涨个股是完全不一样的。波“电子股”行情在1960年前后,上涨的主要都是名字里带tronics的一些小公司,后来确实很快就跌回去了。而第二波“电子股”行情在1965~1967年发生,背后是有大的基本面逻辑支撑的,上涨的个股主要以大市值公司为主,而且涨完之后并没有大幅回落。
  基于原始数据和原始资料进行研究是笔者写作本书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始数据和原始资料主要包括历年的《巴伦周刊》(Barron’s)、《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美国总统经济报告》(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美联储年报》(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 Annual Report),宏观经济数据、上市公司历史财务数据(Compustat)、上市公司历史股价数据(Center for Research in security Prices,CRSP)等。也正是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笔者才将行情复盘的起点选在了1948年,这主要是基于数据可得性的考虑。
  第二,写作时争取有细节、有“故事”、有画面感。
  券商的卖方研究一般喜欢画出一条条曲线,但细节藏在“魔鬼”中,有些东西都是很奇妙的,非过程细节描述,不足以看懂其内在。比如说,1979年美国股市在加息的过程中上涨,而且越加息越涨,此时经济基本面并不好。主要原因是当时保罗·沃尔克刚上任美联储主席,市场对其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加息被视作是一种政府遏制通货膨胀决心的信号。如果没有细节、光有一条曲线,可能无法体会到当时市场的情绪。
  第三,严谨地阐述事实、开放式观点结论。
  笔者致力于全面地、严谨地描述股市行情的特征,理清许多基本事实。这是一个科学的研究过程,相信在同样的数据和方法下,不同的人不会有不同的结论,基本事实就摆在那里。
  难点在其后,如何去解释这样的基本事实,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本书的看法对于观点和结论,大可抱着开放式的心态去看待。很多问题,笔者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逻辑,但笔者也非常欢迎不同的观点。比如说,笔者认为消费股不具有抗通胀属性,因为累计所得税制度下通胀对居民消费能力损害很大。再比如,笔者认为科技股的行情主要取决于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与利率水平、经济增速等宏观经济环境关系不大。这些都是笔者的一家之言,笔者会给出笔者的理由和证据,不过笔者也相信这绝不是正确的结论,笔者期盼不同逻辑观点的“交锋”。
  
  三、整体架构
  本书的内容大体上由两部分构成:部分,章至第八章,纵向以时间为维度,对美国股市行情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其中,每一章由三部分内容构成,节大事回顾,主要是叙事,对当年影响股市的主要事件和行情变化进行描述;第二节经济形势,自上而下地分析了宏观经济中经济周期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水平的情况。第三节行情特征,分析和讨论股市行情的结构性特征,以及行情背后的驱动力。第二部分,第九章至第十六章,横向以板块为维度,对必需消费、可选消费、金融、信息科技、原材料、能源、公用事业、工业、医疗保健等九个板块基本面变化及行情历史走势进行了回顾。在这一部分,笔者以一个更长周期的视角,来讨论特定板块在历史中的股价超额收益表现情况,以及驱动板块收益率变化背后的基本面原因。
  在撰写本书时,笔者尽努力去查询资料、校对数据,希望能提高可读性给读者提供价值。但股票市场确实过于复杂,美股是一个海外市场,要研究的时间跨度又很长,且笔者水平有限,资历尚浅,预计一些错误在所难免。笔者特别期望读者能不吝赐教,给予更多的批评指正,使笔者能够有更多的改进和提高。
  
  燕 翔
  2019年9月
  于北京市兴盛街六号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5,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