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
作者 埃米·莫林
出版日期 2020-04-01
出版社 中信出版
ISBN号
(13位)
9787521708226
ISBN号
(10位)
7521708229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21.9
约合(US$) 17.3
[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让孩子内心脆弱的不是困境,而是你面对困境的态度和行动!
  
  全球30多个国家、5000多万人都在实践的强大心理训练法。
  
  
  
  ◎《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杂志》《创业家》《华盛顿邮报》《成功杂志》《Inc.杂志》、亨利·克劳德博士、亨得利·魏辛格博士、俞敏洪、徐小平、郝景芳、画云博士 等诚意推荐,全球30多个国家、5000多万人都在实践的强大心理训练法。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畅销书作家埃米·莫林新作,风靡全球的百万级超级畅销书《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姊妹篇。
  
  ◎科学有效、人人适用的养育指南:内心强大是当今孩子缺失的一课,然而大多数父母并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做到这一点。本书涵盖了13条锻炼孩子内心力量的核心法则,直击当代家庭教育痛点,帮助父母彻底改变教养思维,养育内心强大的孩子。
  
  ◎革命性的新观念:让孩子内心脆弱的不是困境,而是父母面对困境的态度和行动!你的养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科学系统的训练方式:每个主题都精心设计了丰富的案例分析、提问测试、实战技巧和行动指南,帮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塑造强健的内心,使他们成长为更自信、更坚韧、更幸福的成年人。
  
  ◎作者身份专业、经历独特:埃米·莫林本人便是内心强大的*案例。年纪轻轻接连遭受丧母与丧夫之痛,一度堕入绝望深渊。然而她凭借强大的内心和专业的帮助,不仅克服了个人生活的不幸,还帮助上千万人踏上了强大内心力量的幸福之路。
  
  
  内容简介
  锻炼孩子内心力量的13条核心法则
  
  让你的孩子更自信、更坚韧、更幸福
  
  在日趋变幻的当今世界,或许从来没有一代人,像我们现在的孩子这样缺乏应对生活挑战所必需的内心力量。父母都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当下的很多父母却矫枉过正,误以为努力把孩子隔绝在痛苦和现实之外,就能确保他们拥有成功的人生。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获得成长的各项技能,让自己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受害者心态、容易内疚、过度保护……是时候重新审视和改变你的育儿观了!
  
  这是一本全球知名心理治疗师埃米·莫林写给父母的锻炼孩子内心力量的亲子家教书。作者从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出发,阐述了13条锻炼孩子内心力量的核心法则,每一个主题下都包含丰富的案例分析、提问测试、实战技巧和行动指南,帮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从学龄前儿童到青少年——塑造强健的内心,使他们成长为更自信、更坚韧、更幸福的成年人。
  
  作者简介
  埃米·莫林
  
  全球知名心理治疗师、认知行为专家、美国东北大学心理系教授
  
  福布斯网、《今日心理》等诸多知名媒体专栏作家
  
  TEDx超高人气演讲嘉宾
  
  
  
  她被《卫报》奉为“当今心理自助导师”,被《福布斯》称作“思想领袖明星”,被《Inc.》杂志誉为“100位领袖演说家之一”。她在TEDx上所做的演讲,点击量超5000万次!已出版系列作品:《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内心强大的女人不会做的13件事》!
  
  目  录
  ◎第1章 他们绝不姑息受害者心态
  
  怀着受害者心态养育孩子,会制造新的受害者
  
  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孩子,会成长为勇敢奋进的人
  
  
  
  ◎第2章 他们绝不被内疚感操纵
  
  心怀内疚养育孩子,会传递有害信息
  
  理解内疚感的孩子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第3章 他们绝不让孩子成为宇宙中心
  
  一切围着孩子转,会让他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正视自己的地位,才会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4章 他们绝不让恐惧支配自己的选择
  
  基于恐惧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焦虑
  
  勇敢的孩子,长大后会全盘衡量风险
  
  
  
  ◎第5章 他们绝不受孩子控制
  
  给孩子太多权利会扰乱家庭等级秩序
  
  被适当赋权的孩子会成长为内心强大的人
  
  
  
  ◎第6章 他们绝不苛求完美
  
  苛求完美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害
  
  对自己有合理期待的孩子,更能欣赏他人的成功
  
  
  
  ◎第7章 他们绝不允许孩子逃避责任
  
  允许孩子逃避责任,会拖延他们成熟
  
  有责任心的孩子,会成长为坚韧的人
  
  
  
  ◎第8章 他们绝不过度保护孩子
  
  过度保护是在告诉孩子,他们承受不了
  
  经受过磨炼的孩子,长大后不惧风浪
  
  
  
  ◎第9章 他们绝不为孩子的情绪而自责
  
  控制不了情绪的孩子,会努力控制他人
  
  情商高的孩子,敢于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10章 他们绝不防止孩子犯错
  
  防止孩子犯错的潜台词——犯错是可怕的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孩子,会成长为明智的人
  
  
  
  ◎第11章 他们绝不把管教与惩罚混为一谈
  
  混淆管教和惩罚,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
  
  遵守纪律的孩子,会成长为目光长远的人
  
  
  
  ◎第12章 他们绝不偷懒走捷径
  
  父母走捷径,孩子也会走捷径
  
  懂得抵制有害捷径的孩子,会成长为坚韧不拔的人
  
  
  
  ◎第13章 他们绝不忘记自己的价值观
  
  忘记你的价值观,会干扰孩子的道德指针
  
  了解自身价值观的孩子,会成长为拥抱变革的人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埃米·莫林汇总的这些常识背后,有着扎实的研究证据,能帮助父母们及时纠正错误。相信父母们定会从她的作品中获得满满的启发!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埃米·莫林的策略着眼长远,建议有理有据,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推荐阅读!
  
  
  
  亨利·克劳德(Henry Cloud)博士 心理学家,作家
  
  这本书是埃米·莫林送给所有父母的一份大礼——如果父母能够听从她的建议,这礼物对孩子来说则更为珍贵。这13条重要的核心法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亨德利·韦辛格(Hendrie Weisinger)博士,畅销书《高效抗压行动法》作者
  
  心理治疗师埃米·莫林让“13”成了父母们的幸运数字,她解释了如何锻炼孩子的内心力量,以帮助他们过上幸福、成功的生活。书写得很棒,案例丰富,深入浅出,堪称父母养育子女的神兵利器。
  
  
  
  李·伍德拉夫(Lee Woodruff)
  
  这是一本应该放在产科病房,发给每一位新手爸妈的养育手册。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常常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我想其中之一就是内心强大。人生来就是要克服困难的,一个具有强大内心的孩子,会更有勇气面对未来的困境和挑战,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内心强大,或者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徐小平 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
  
  继《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之后,埃米·莫林这次把目光投向了父母。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他们该拥有如何美好又值得期待的未来?《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为我们揭示了养育孩子的13条核心法则,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更自信、更坚韧、更幸福,不妨从打开这本书、改变自己的育儿思维开始。
  
  
  
  郝景芳 “雨果奖”得主,童行学院创始人
  
  父母都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面对日趋变幻的当今世界,很多父母却矫枉过正,误以为努力把孩子隔绝在痛苦和现实之外,就能*限度地确保他们拥有成功的人生。本书列出了13种常见的教养误区,启发父母寻求正确的养育方式,帮助孩子成为足以应对未来世界的内心强大的成年人。
  
  
  
  画云博士 畅销书《好的沟通就是好的教育》作者
  
  埃米·莫林通过案例和研究的结合,引领读者改变思维方式,走出诸多亲子教育的误区。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为孩子注入人生的启示,从而自信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强烈推荐!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
  他们绝不姑息受害者心态
  “科迪有多动症,可学校根本不当回事!”科迪(14岁)的母亲惊呼道,“他的指导老师不去帮他赶上学业,而是建议他接受治疗!”
  
  在个疗程中,科迪和父母都担心老师给他布置了太多功课。科迪在学业上落后了很多,他觉得自己永远也赶不上来了。科迪的父母认为他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但还是如约把他带来了。他们希望我能在学校为科迪说话。
  
  科迪在一年前被诊断为了多动症。从那以后,他的儿科医生一直在给他开药,以此来延长他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缓解症状。他的父亲解释说:“他一直吃药,现在安静多了。如果他忘了吃药,表现明显不一样。”
  
  然而有趣的是,科迪的成绩并没有提高。他还是有好几门课程不及格。他的父母埋怨学校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帮助。
  
  他们签署了必要的文件,以便授权我去与他的老师和儿科医生沟通。于是,治疗结束后,我就打电话给学校,想进一步了解科迪的情况。
  
  科迪的老师们已经做了很多调整,比如让他坐在教室前排来减少分心,以及给他额外的时间来完成考试和课堂作业。此外,老师们还被要求每天在他的作业本上签字,以确保科迪理解他要做哪些家庭作业。还有,老师们还邀请科迪每天放学后留下来加入家庭作业俱乐部,得到老师们的额外帮助。
  
  他所有的老师都说了同样的话——没有效果,因为他一点也不努力。科迪从来都完不成家庭作业,他放学后也从不待在学校。而且在考试时,他从来都不会好好利用他得到的额外时间。
  
  我联系了科迪的儿科医生,他证实,各方面情况都表明,科迪服用的药物是有帮助的。在他开始服药后,他的老师和父母完成了有关他行为的报告,他们都认为科迪变得更安静、更专心了。
  
  一周后,当科迪和父母一起来做治疗时,我把我这些天了解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他们表示认同以下基本事实——药物有效,学校做了调整,科迪放学后有机会留下来获得额外帮助。
  
  “可是这些额外的时间和帮助是不够的,”他的母亲说,“他有多动症。你不能指望他跟其他孩子完成同样多的作业。”
  
  她的这番话说明了一切。科迪的父母认为,多动症可以让科迪理所当然地不做任何作业。而且,他们把这个讯息传达给了科迪,而他也接受了这种观念,认为自己得了多动症就意味着无法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因此也不再努力。
  
  科迪的父母希望他在学校获得更好的表现。然而要想实现这个愿望,这家人必须做一些重大改变。
  
  
  
  真正的问题似乎是:
  
  科迪一家认为,得了多动症就无法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科迪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多动症意味着他无法承受和其他孩子同样的课业负担。
  科迪已经放弃,不再努力做他的功课。科迪不再努力,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跟得上了。
  
  
  我想在治疗中解决三大问题:
  
  科迪的父母必须支持孩子的学业。科迪的父母认为,他们督促学校做出更多改变就是在支持孩子的学业。但是,真正的改变需要从家里做起。
  科迪一家需要加深对多动症的理解。通过了解更多信息,科迪的父母可以学习如何帮助科迪控制他的症状。
  科迪必须认定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科迪需要知道,多动症未必是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他能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接下来,我花了数周时间向这家人解释科迪的病症,以及他们可以采取的帮助科迪获取成功的步骤。
  
  科迪惊讶地得知,大多数患有多动症的学生都能跟得上同龄人。甚至还有好几位音乐家、运动员和著名企业家也曾被诊断出患有多动症。这一点让他和他的父母重新燃起了希望——即便患病,科迪仍然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
  
  他的父母开始大力支持科迪的学业。他们不想让科迪参加放学后的家庭作业俱乐部——因为他们认为,科迪已经在学校里憋了一整天,放了学就应该活动身体。于是他们决定,科迪放学后直接回家,先练习投篮或者骑自行车,然后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作业。他的父母每天都要检查他的作业本,并且随时监控他的成绩变化。
  
  自从父母要求科迪对他的学业负起责任以来,科迪每天晚上都能完成作业。没过几个星期,他的学习成绩就有了提高。老师们也注意到,科迪在学校有了不同的表现。他不再感到自己被落下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是能更加主动、更加自如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必须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不能把科迪当作多动症和被老师忽视的受害者,他们必须看到,科迪有能力面对多动症。
  
  怀着受害者心态养育孩子,会制造新的受害者
  科迪的父母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他就不可能成功了。在他们眼中,科迪是冷漠的教育体系的受害者,而不是一个充满潜能的孩子。他们越是认为科迪跟不上课堂进度,他就会落得越远。
  
  虽然教孩子维护自身利益和帮助弱者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你要确保你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把自己看作一个倒霉的受害者。认为孩子不可能成功,将是孩子发展的障碍,远甚于任何艰难险阻、身体残疾或天资不足。
  
  当孩子自认为是受害者时,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影响。一个感到绝望的孩子可能会想:“我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结果,他很可能放弃努力。
  
  我经常在我治疗过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看到这种情况。不管是成绩不好,还是跟同学相处不融洽,他们都不主动想办法,任凭问题越来越严重。研究者把这一现象称作“习得性无助”。
  
  1967年,马丁·塞利格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所做的研究是该领域著名的研究之一。在实验的个阶段,塞利格曼让狗承受电击,但其中一组狗可以通过压下一根杠杆来让电击停止,而另一组狗则无法停止电击。
  
  在实验的第二个阶段,所有的狗都被放在同一个实验箱里电击。实验箱中间有一块较低的隔板,把箱子平分为两个部分。狗可以通过跳过隔板来躲避电击。在上一阶段实验中能够停止电击的狗会跳过隔板避免电击,而无法停止电击的狗却没有这样做。相反,它们干脆卧了下来,悉听尊便。
  
  哪怕提供食物作为奖励,它们也不为所动。研究者只好让别的狗来演示如何逃脱电击。然而,那些狗还是不愿尝试。好像它们已经认定,他们注定要承受痛苦。
  
  虽然有些残忍,但这一实验显示了习得性无助为何会如此普遍。如果孩子学到的是“我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她就不会去改善自己的处境,她的痛苦也就只能持续下去。而且,这些信念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改变。
  
  如何教孩子认识自身的力量
  在科迪的案例中,解决他学业问题的办法是改变一家人的观念。当父母开始肯定他的能力时,科迪就会认为,他能提高自己的成绩。教孩子相信自己,他就会努力实现他的潜能。
  
  帮助孩子关注他能改变的事
  无论你的婚姻正在解体,还是孩子讨厌上学,你都很容易把孩子看成是无助的受害者。但事实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孩子都有一些他能改变的事情。即使他不能改变外部世界,至少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努力和心态。
  
  当孩子抱怨时,问他这样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事情是你能够改变的?
  你现在想改变哪些事情?
  你想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做出改变?
  
  
  区分悲观想法和真实想法
  孩子需要认识到,他的想法并不一定符合事实。如果他有一天运气不好或心情很差,想法就可能过于负面。而持有这些负面想法不仅会使他的心情变得更坏,还会强化他是一个受害者的心态。
  
  虽然人有很多思维误区,但BLUE(悲观)这个首字母缩写词十分有助于孩子辨别消极心态下的失真想法。BLUE是Practice Wise公司开发的实用工具,常用于帮助接受心理治疗的儿童对抗消极想法。留意以下“蓝色”想法:
  
  
  
  责备他人(Blaming everyone else)。孩子可能会想:“我的老师从来都不告诉我们哪些是考试要考的内容,所以我的成绩总是很差。”这种想法会妨碍孩子反省怎样做才能在将来的考试中提高成绩。虽然你不想让孩子承担额外的责任(如同说一支球队输球都是因为它自己),但你也不能让他怪罪他人和外部环境。
  支招:谈责任。跟孩子聊聊如何为事情的结果承担他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你可以这样问他:“这真的都是老师的错吗?”
  
  
  
  寻找坏消息(Looking for the bad news)。怀有受害者心态的孩子会屏蔽掉所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好事,而只关注他们所遭遇的坏事。所以,游泳本来很好玩,可把自己当作受害者的孩子却可能这样说:“太糟糕了!天上开始下雨,我们只好提前回家!”
  支招:指出积极面。如果孩子坚持认为没碰到任何好事,你就花点时间,指出积极的一面。你可以这样问他:“你在下雨前玩得高兴吗?”帮你的孩子认识到,哪怕是糟糕的日子,生活中也还是会有好事发生。
  
  
  
  凡事都往坏处想(Unhappy guessing)。受害者心态导致孩子做出非常悲观的预测。像“我明天考试会不及格”之类的想法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即便学习也无济于事。
  支招:鼓励孩子行动起来。当你的孩子预言坏事会发生时,不要让她成为被动的受害者。问这样的问题:“你怎样做才能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呢?”如果结果无法控制(比如她预测要下雨),那就帮她想想,遇到问题该怎么办。
  
  
  
  消极(Exaggeratedly negative)。孩子们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想象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在他们深感沮丧的时候。与两个小伙伴吵了一架后,自认为是受害者的孩子可能会这样说:“学校里的所有人都跟我做对!”
  支招:寻找例外。如果孩子坚持认为,事情永远不顺利,或者她总是遇到麻烦,那就帮她找到例外的情形。你可以这样说:“哦,有一件事情确实很顺利,那是什么事呢?”
  
  
  
  当你的孩子开始自哀自怜时,你要问他:“你这是悲观想法还是真实想法?”引导他识别被夸大了的消极想法,这些想法会强化他的受害者心态。提醒孩子,有些东西虽然感觉起来像是真的,但感觉并不总是准确的。帮助他理解,夸大事实不会有什么好处,哪怕只是在心里想一想。然后,帮助他用更加贴近现实的想法代替内心的胡思乱想。
  
  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孩子,会成长为勇敢奋进的人
  吉姆·阿博特出生时没有右手。但他的父母下定决心不让这一缺陷阻挡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小阿博特宣布他要打棒球时,他的父母回应道:“为什么不呢?”随后就给他报名加入了少年棒球联盟。
  
  他只用一只手学会了投球。这意味着他必须把手套放在右臂上,投球,然后左手迅速戴上手套,这样他就可以接球了。当球冲他飞过来时,他必须先接住球,然后脱下手套,再用左手传球给一垒手。但不管怎样,这么做奏效了。
  
  他在高中时是一名出色的投手,后来进入大学继续打球,并获得了许多奖项。21岁时,他甚至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赢得了一枚金牌。他的球技引起了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注意。虽然他从未在职业棒球小联盟中打过一场比赛,但加州天使队选中了他。他在大联盟打了10年,赢得了87场比赛,其中包括一场戏剧性的无安打比赛。
  
  阿博特的父母承认,没有右手的阿博特确实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但他们告诉孩子,他能够克服那些困难。阿博特说,在他出生时,父亲刚满18岁,但他做了所有其他父亲都对儿子做的事。他们一起钓鱼,骑自行车,一起打球。“当我走到外面的世界,感觉自己处处被排斥而退缩时,我父亲会让我转过身去,然后他打开家门,重新把我送回到外面。”他在他的自传《不可思议的人生》一书中解释道。
  
  如果一个孩子拒绝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他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怨自艾上。相反,他会积极行动起来,让自己有能力让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个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孩子,会成长为勇于奋进的成年人。
  
  内心强大的人不会顾影自怜。如果你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拒绝自怜的强者,你就一定不要姑息受害者心态。放手让你的孩子直面生活中的挑战,而不是坚持认为他是无助的受害者。
  
  生活并不总是那么轻松,让孩子知道这一点是有益的。不过你也要说清楚,尽管生活艰难,但你却更坚强。教给孩子创造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培养他在奋
  
  斗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信心。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5,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