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中国茶事[精装大本]
作者 郑国建
出版日期 2016-02-01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18407750
ISBN号
(10位)
7518407752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73.9
约合(US$) 58.38
[ 内容简介 ]

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国家一级评茶师——郑国建主持编写。
  
  
  
  涵盖中国茶事的方方面面,对茶叶分类、中国名茶、饮茶器具、茶道之法、茶养生与茶美食、茶历史与茶文化等都有详细讲解。
  
  
  
  本书对茶文化圈时下正流行的白茶等诸多名茶都给出了评鉴方法,对传统的潮汕茶道等也进行了规范演示。
  
  
  
  本书图片大多为专门拍摄,虚实结合,意境悠远,有一些茶具还出自名家之手,为茶人所珍视。
  
  
  
  本书硬皮精装,全铜版纸彩印,风格端庄、厚重、大气,契合茶文化气质,实为馈赠、典藏之佳品。
  
   《中国茶事》是一本信息全面的茶叶图书,除了介绍基础知识外,还会介绍一些跟市场贴近的茶具茶叶信息,如近期在圈子里炒的很热的老铁壶、老锡器、老白茶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一些很实用的收藏鉴别方法,告诉读者喝茶不但要喝,还要会品,更要讲究味道和文化。
  
  
  
  本书内容全面,涵盖了饮茶方法及中国茶文化的方方面面。总体来说,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1.中国各种名茶的特色、品鉴,与鉴茶相关的工艺和产区;2.各种茶的冲泡技法和讲究;3.茶具的选购和茶具使用、紫砂壶的挑选使用和保养;4.养生茶饮和茶疗。5.简明扼要的茶文化、历史,关于茶的奇闻轶事。
  
  
  
  书中图片均由专业摄影师拍摄,虚实恰当,风格淡雅,版式方面也颇为文艺,以与中国茶文化的清新、淡雅、隽永的特色相契合,让读者在阅读中即能体会到茶文化的那种独特韵味。
  
  郑国建
  
  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技术研究,质量管理、质量检测和标准化工作。主持或参加制定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茶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茶叶生产*审查细则》等多项全国性的技术法规,还主持承担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抽查等工作。 现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国家认可委实验室评审技术专家,两岸斗茶组委会技术主任等职,《中国茶叶加工》杂志主编,”陆羽奖”第四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
  
   第1篇 名茶志
  
   第1章 中国茶叶地图
  
   18 中国古代茶叶种植
  
   20 中国现代茶叶地图
  
   21 江北茶区
  
   21 江南茶区
  
   23 西南茶区
  
   23 华南茶区
  
  
  
   第2章 从树叶到茶叶
  
   30 茶树的原产地、进化和传播
  
   30 发现—茶树原产于中国
  
   30 茶树的进化
  
   30 茶树的传播
  
   32 从龙团凤饼到蓬松散茶
  
   32 唐宋时期的龙团、凤饼
  
   33 明代兴散茶
  
   33 现代茶业的分类方法
  
   36 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
  
   36 茶的深加工产品
  
   40 多姿多彩的外形
  
   42 五颜六色的茶汤
  
  
  
   第3章 名茶鉴赏
  
   46 白毫银针
  
   48 白牡丹
  
   50 寿眉
  
   52 普洱茶
  
   56 千两茶
  
   58 清心明目助消化
  
   60 四川边茶
  
   62 铁观音
  
   64 大红袍
  
   66 冻顶乌龙
  
   68 铁罗汉
  
   70 白鸡冠
  
   72 水金龟
  
   74 黄金桂
  
   76 肉桂
  
   78 永春佛手
  
   80 白毫乌龙
  
   82 凤凰单枞
  
   84 祁门工夫红茶
  
   86 滇红工夫茶
  
   88 坦洋工夫红茶
  
   90 正山小种
  
   92 红碎茶
  
   94 宜红工夫茶
  
   96 西湖龙井茶
  
   98 洞庭碧螺春
  
   100 黄山毛峰
  
   102 竹叶青
  
   104 安吉白茶
  
   106 恩施玉露
  
   108 太平猴魁
  
   110 六安瓜片
  
   112 信阳毛尖
  
   114 都匀毛尖
  
   116 蒙顶甘露
  
   118 婺源茗眉
  
   120 舒城兰花
  
   122 君山银针
  
   124 蒙顶黄芽
  
   126 霍山黄芽
  
   128 碧潭飘雪
  
  
  
   第二篇 茶之器
  
   第1章 泡茶器具的前世今生
  
   134 唐代《茶经》中的茶具
  
   136 宋代审安老人的“十二先生”
  
   139 明代紫砂壶和景德镇瓷茶具
  
   140 清代茶具和烹茶四宝
  
  
  
   第2章 老茶器之韵
  
   144 老铁壶
  
   148 老锡器
  
   149 茶托
  
   152 壶承·茶盘
  
   154 老瓷杯
  
  
  
   第3章 现代经典茶具
  
   160 紫砂茶具
  
   160 经典壶形
  
   170 泥与色
  
   172 制壶
  
   174 瓷茶具
  
   176 青花茶具
  
   178 白瓷茶具
  
   181 建盏
  
   184 仿汝窑茶具
  
   186 龙泉窑茶具
  
   188 陶茶具
  
   192 玻璃茶具
  
  
  
   第4章 茶具各司其职
  
   196 煮水器
  
   196 煮水茶、炉
  
   197 泡饮器
  
   198 壶、杯
  
   199 匀杯、过滤网
  
   200 洁具
  
   200 水盂、建水
  
   201 壶垫
  
   202 茶盘、壶承
  
   204 茶托
  
   205 茶巾
  
   206 辅具
  
   206 茶道六用
  
   208 茶荷、茶则
  
   210 盖置
  
   211 茶刀
  
   212 小茶秤
  
   213 收纳工具
  
   213 茶棚
  
  
  
   第三篇 茶之饮
  
   第1章 泡茶方法的演变
  
   218 生食茶叶
  
   218 煮饮茶叶
  
   219 煎茶
  
   220 点茶
  
   220 泡茶
  
   221 现代饮茶
  
  
  
   第2章 泡茶的要点
  
   224 冲泡要点
  
   224 泡茶前温烫茶具
  
   224 投茶法
  
   225 冲水法
  
   226 泡茶法
  
   226 水温
  
   226 投茶量
  
   226 浸泡时间
  
   227 润茶还是不润
  
   227 浸泡的时间
  
   227 冲泡次数
  
   230 泡茶之水
  
   230 茶人自古痴迷鉴水
  
   231 古人鉴水
  
   232 现代宜茶之水
  
  
  
   第3章 茶礼、茶席
  
   236 茶桌礼仪
  
   235 泡茶者礼仪
  
   237 品茶者礼仪
  
   238 茶席和环境
  
   238 插花
  
   238 字画
  
   239 焚香
  
   240 音乐
  
   241 茶器
  
   241 茶宠
  
   242 茶席之美
  
  
  
   第4章 基本泡茶法
  
   252 潮汕功夫茶泡法
  
   256 铁壶煮饮老白茶
  
   259 瓷壶冲泡六堡茶
  
   262 碗泡安吉白茶
  
   264 盖碗冲泡铁观音
  
   267 野外冲泡红茶
  
   270 紫砂壶冲泡大红袍
  
  
  
   第四篇 茶养生与茶美食
  
   第1章 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和保健作用
  
   276 茶叶中的有益成分
  
   276 茶多酚
  
   276 氨基酸
  
   276 蛋白质
  
   277 矿质元素
  
   277 咖啡碱
  
   277 维生素
  
   277 不同茶类的特色及其有益成分
  
   277 白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7 绿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8 乌龙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8 红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8 黄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8 黑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8 花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9 茶叶的保健作用
  
  
  
   第2章 茶食制作
  
   284 特色茶食
  
   286 茶香料理
  
   289 保健茶饮
  
   290 常用保健茶疗方
  
   290 感冒、头痛茶疗方
  
   291 解暑清热茶疗方
  
   292 益肝解毒茶疗方
  
   293 理胃消食茶疗方
  
   293 润肺止咳茶疗方
  
   294 心脑血管疾病茶疗方
  
   295 利尿茶疗方
  
   296 止痢茶疗方
  
   297 皮肤病茶疗方
  
   298 调经茶疗方
  
   299 饮茶禁忌
  
  
  
   附 录 茶历史与茶文化
  
   306 魏晋南北朝及以前茶情
  
   306 茶情茶事
  
   305 名茶人
  
   307 隋唐时期茶情
  
   307 茶产地
  
   308 茶政策
  
   308 名茶和贡茶
  
   308 制茶
  
   308 名茶人
  
   309 名茶书及其作者
  
   312 名茶诗歌及其作者
  
   313 宋元时期茶情
  
   313 茶产地
  
   313 茶政策
  
   314 名茶和贡茶
  
   314 制茶
  
   314 名茶人
  
   316 名茶书及其作者
  
   319 名茶诗歌及其作者
  
   321 明清时期茶情
  
   321 茶产地
  
   321 茶政策
  
   321 名茶、贡茶及茶类
  
   322 制茶
  
   323 名茶人
  
   324 名茶书及其作者
  
   326 名茶诗歌及其作者
  
  茶海撷英
  
  
  
  茶叶生长在茶树枝头时,它仅是地球上绿色植物汪洋世界中的一片绿叶。被奉为华夏祖先的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与众不同,自此,茶叶被华夏儿女捧在掌心,用温暖的手轻轻揉捻、用火的热唤醒它的香甜,探索它的无限可能,越来越珍爱它。百姓爱它有滋有味,能清火克食,公卿贵胄爱它清雅恬淡,令人神思悠远。
  
  
  
  唐代痴爱茶饮的陆羽在走千里茶路读万卷茶书之后,总结前人关于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记载,加上自己爱茶、学茶、作为皇家御用茶师对泡茶、饮茶的精到体验,对泡茶方法、器具、鉴水等做了次归总,写成旷古茶书《茶经》,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茶文化的大繁荣,其影响力不仅持续至今,甚至远播海外。
  
  
  
  自唐代陆羽以降,各代文人茶士赋予茶近乎神圣的意义和无上的美感,对它推崇备至,留下无数的诗歌文字记录它、赞颂它。时至21世纪,茶文化已经形成一个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大领域,涉及历史、文化、艺术与种植、制作工艺、生物化学、开发利用和市场经济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文化体系。国泰民安,人们对茶有了绿色、有机等新关注,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加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茶学资讯更是浩如烟海。
  
  
  
  我们一群爱茶人以茶为圣洁之物,怀着满腔热忱,从茶学浩瀚海洋中细心甄选,撷取朵朵美丽的浪花,认真编写成本书,以期与同道共同学习,努力推动茶文化传播。我们立志传播科学的信息和正向的能量,共同推动茶文化更加丰厚优雅,并走向世界。
  
  
  
  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是与时下的茶情结合,力图贴近生活,体现茶——这一永恒时尚的时代律动。但茶文化太过博大精深,取舍间纠结重重。因本书篇幅要求,我们只能选取有限的信息,且各位编写者虽竭尽努力却仍各有自身局限。因此,书中错漏难免,敬请读者与我们沟通、赐教!先致谢!
  
  
  
  茶海浩瀚,愿与您携手畅游!
  
  
  
  本书编委会
  
  二零一五年季冬
  
  白 茶
  
  白毫银针——茶中美人
  
  白毫银针茶芽肥壮,茸毛密披,银光闪闪,宛如身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分外诱人。“茶王”“美女”都是人们对白毫银针的赞誉。
  
  白毫银针也叫“白毫”“银针”“银针白毫”,创制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它的故乡是福建福鼎、政和,使用的原料是福鼎特有的茶树
  
  “菜茶”,一般采用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只取一芽一叶,用料可谓高端,难怪欧洲人讲究在泡饮红茶时加入一些白毫银针,以彰显茶品档次。
  
  ◎ 福鼎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闽浙之间的重要城镇。
  
  ◎ 2010 年,福鼎市申报的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
  
  ◎ 著名的“仙境”太姥山就位于福鼎市正南方向,距市区45千米。
  
  政和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锥栗之乡、全国的白茶基地,茶叶基地县、茉莉花基地县。
  
  ◎ 政和工夫红茶,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名贵的品种,也是级别的白茶品种。
  
  白毫银针制作时不炒也不揉,只是晒晾至八九成干,再以焙笼文火焙干。正是因为白茶这种少人为加工,具有接近茶叶自然、本真的滋味和香气的特色,追求返璞归真的都市现代人对其越来越趋之若鹜,使白茶渐趋流行。同时,也是由于白茶的这种制作工艺,冲泡白茶时茶汁不易浸出,一般要用稍稍凉过的沸水冲泡,之后静静地等待,5分钟左右茶芽始从水面陆续沉落,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才好品饮。如果用玻璃杯冲泡,泡好的白毫银针条条挺立,如陈枪列戟,轻轻晃动杯子,微吹啜饮,看芽叶升升降降、飘飘摇摇,心旌随之摇曳,自己恍如方外之人,何止是享受!
  
  
  
  芽头肥壮、色白,茸毛厚,满披白毫,挺直如针。
  
  汤 汤色浅杏黄。
  
  香 香气清芬。
  
  味 清鲜爽口。
  
  奇 有型有款,银白肥壮。白毫银针同其他白茶一样,有退热、降火解毒之功。
  
  
  
  老白茶
  
  对老白茶的喜好正在狂热的茶友中快速蔓延。跟老普洱一样,老白茶是指存放了多年的白茶,经过岁月的淘洗,白茶在沉睡中变化,原本的浅绿、灰色慢慢地变深,逐渐变得褐红,茶汤颜色也随着茶叶存放时间渐长而渐深,滋味在清鲜爽口略带清甜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类似红茶的香甜圆熟,愈加温婉怡人,难怪人们喜欢老白茶。
  
  冲泡老白茶需要注意老白茶的品种,注意水温,如果是原料粗老的寿眉、贡眉等,水温宜稍高些,用铁壶或陶壶煮水后冲泡很合适。如果是银针,或者白牡丹,铁壶里的水应先晾一下,即使这样,水温也要比随手泡泡茶时要高、晾过的水温,能更好地激发茶的韵味。
  
  另外,“老白茶”是相对当年新茶而言。有一种名为“新白茶”的白茶,全名为“新工艺白茶”,研制于1969年,是产于福建福鼎的半条形白叶茶(白茶还按原料分为芽茶和叶茶)。新白茶的原料与制法同“贡眉”,与传统工艺的白茶不同,其加入了轻度揉捻这一工艺,使茶叶略有卷褶,呈半卷条形,暗绿带褐,香清味浓,冲泡后汤色橙红,汤味似绿茶而无青气,似红茶而不涩,浓醇清甘,也很好喝。
  
  
  
  白牡丹——“红妆素裹”
  
  白牡丹有“红妆素裹”的美誉。因其绿叶夹着银色,白毫芽形酷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而得名。
  
  白牡丹为福建省的特产,目前主产区分布于政和、建阳、福鼎、松溪等地。
  
  白牡丹的产地之一建阳,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1922 年左右,白牡丹首次创制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1922 年政和县亦开始制作。
  
  ◎建阳是福建省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
  
  ◎建阳属于南平市,是福建的“北大门”。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省。
  
  ◎建阳是朱熹、蔡元定、刘爚、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等“七贤过化”之乡。
  
  ◎建阳是“理学之乡”。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此处,并与蔡元定等人创立“考亭学派”。
  
  白牡丹是白茶中的代表,其原叶选用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稍的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制成。干茶肥厚,不成条索,叶缘向叶背卷曲,形成不规则的叶片,显毫,叶背布满茸毛。
  
  
  
  茶 叶片肥壮,不成条索,叶缘向叶背卷曲,形成不规则的叶片,显毫,叶背布满茸毛。
  
  汤 汤色杏黄或淡黄色。
  
  香 香气浓郁,口齿留香。
  
  味 茶味鲜爽,回味甘甜。
  
  奇 具有形似兰花的芽叶,叶白脉翠的独特品质。
  
  
  
  清代茶具和烹茶四宝
  
  清代沿用明代茶具,只是种类更齐全。著名的潮汕工夫茶茶具便产生、完善于清代。
  
  《清代述异》中记载:“工夫茶器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磁居多,内外写出山水人物,极工致……”这里说的,就是潮汕工夫茶具。闽南、潮汕地区嗜饮工夫茶,泡饮器具从初的十多件简化为的四件,由罐(玉书碨,煮水壶)、壶(孟臣壶,泡茶壶)、杯(若琛瓯,茶杯)、炉(潮汕风炉)组成,合称“烹茶四宝”,器物多为陶、瓷质地,造型古朴风雅。清代袁枚《随园食单》:“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说的就是工夫茶具。
  
  
  
  汕头风炉
  
   汕头风炉又叫“潮汕风炉”“潮汕烘炉”,用黏土烧制,《清代述异》中说汕头风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还有红泥小火炉,外形如鼎或筒,高二三十厘米,内膛小,有炉门,有些炉上刻画有文字或图画。 在没有电炉的年代,正宗的茶炉非汕头风炉莫属。即使是电炉大行其道的现代,汕头风炉仍旧存在,急火烹煮着即将令茶浴火重生的水。
  
  
  
  玉书
  
  “玉书”是“玉书 ”的简称,是与汕头风炉搭配使用的煮水器具,砖红色,扁形,容积200多毫升,以产于广东潮安的有名,能耐冷热急变,便于观察煮水的变化,至今也是煮水利器。“玉书”名字的来源一般说法有二,一是壶的设计制造者名玉书;二是沸水倾出如玉液输出,又因“输”字不吉,换为“书”字,故名“玉书”。
  
  
  
  孟臣壶
  
  孟臣壶又叫“孟臣罐”“孟公壶”,器底多刻有“孟臣”钤记。孟臣壶尚“小、浅、齐、老”:壶小,容量少;壶不可高;壶嘴、口、把三点一线为齐,这是对做工的精细要求;老则指壶以老旧为贵。孟臣壶得名于创作者—宜兴的惠孟臣。孟臣善制小壶,孟臣壶小如香橼,容水约50毫升,至今泡饮乌龙茶仍首推孟臣小壶。
  
  
  
  若琛瓯
  
  若琛瓯又叫“若琛杯”,白瓷小杯,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说潮汕茶具:“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若琛杯就是其中的胡桃小杯。相传为清代江西景德镇烧瓷名匠若琛所作,为白色翻口小杯,杯底书“若琛珍藏”款。俗语“茶三酒四玩二”,潮汕工夫茶一壶茶经巡城、点兵分成三杯,也合了三口为“品”之说。
  
  
  
  老茶器之韵
  
   岁月会给美丽的器物增添韵 味。拿起一个老物件,你会感受到它散发出的那难以言表的沉稳气韵,想象它曾在哪个时空,曾被怎样的把玩……在和这件器物的沟通之中,人往往心生喜悦,安宁平和。茶台上的老茶具带着岁月积累的宁心静气,与茶和人那么相合,聊聊这件茶具的年代、窑口,心随之神游。难怪它们深受茶痴们的喜爱和追捧。
  
  
  
  老铁壶
  
  日本老铁壶引起注意,是因铁壶煮水水温高,能激发普洱茶的香气,其特殊的铁质还能软化水质。更多的人喜欢老铁壶,是因为老铁壶粗糙的铁质铸造的质感,饱满的器形,浮雕或错金错银的装饰,营造又熟悉又陌生的美感。一把老铁壶放在那就是态度,是茶人的名片。它气场强大,定力十足,宠辱不惊,会让你时间注意到它。
  
  日本老铁壶肌理粗砾,被明火烧燎的壶底真实的凹凸和不同于壶腹的质感,立即撩动人们对逝去的年代的遐想,令人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古拙的器形、乌沉沉的色泽,线条回转中无处不透出细节的精巧与美感。粗糙与精美精妙地结合,令铁壶整体散发着平衡、安静、古朴、恬静的意蕴,沉甸甸,盛满了流走的时间。
  
  老铁壶是很多嗜茶者案头的爱物与紫砂壶相类,因为国人酷爱有年份的器物,且老铁壶堪称烧水利器,无法不令茶人心驰神往。
  
  日本铁壶脱胎自中国唐宋时期煮茶用的铁釜。四百多年前,日本茶人为铁釜安上把柄和壶流,制成铁壶。烧水泡茶,沿用至今。铁壶是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用具,以日本南部铁壶和京都铁壶为有名。日本南部有砂铁、岩铁等良质铁矿,铁器使用比较流行,制作的铁壶壶身和壶盖通体铸铁,实用质朴;京都铁壶则典雅华丽,铜质的盖,精美的摘(盖子上的钮)和多样的提梁都是京都铁壶的标签,工艺精湛,装饰考究。
  
  很多茶痴都想拥有一把喜欢的日本老铁壶,如果没有合适的机缘,不妨精选一把由日本“人间国宝”匠人制作的新铁壶,用它半辈子,和它一起慢慢变老。
  
  
  
  老锡器
  
  老锡器美在岁月与泡茶共生的痕迹,美在年轮赋予的润泽,美在与现代器物不同的造型和工艺,这些特质令它在茶席上非常抢眼,有一种沉稳安宁、岁月静好之美。明清制作的锡茶具“经年之久,锈花赤斑,纷然点出,古色可掬”,使用的痕迹,光滑柔腻的手感和内敛的光泽令人感到沉静,有些锡器还生出了美丽的斑纹。乌沉沉的锡器虽是金属制品,却没有铁、铜器带给人的那种坚硬和不安全感,与陶瓷茶具更亲和融洽,在茶桌上是低调,散发着柔和、恬静和隐隐的光泽,想不吸引人的目光都难。
  
  锡器有纯锡、锡银合金等。有的纯锡器物历经岁月之后,表面会出现美丽的斑纹,锡银合金器具则焕发出不同于银器的深沉而又贵气的光泽。
  
  锡无味,氧化慢;坚固柔韧,可塑性强,虽为金属,但器物并不坚硬铿锵,极适合与坚硬而易碎的陶瓷茶器共用。常见的老锡茶器有茶仓、茶托、建水和茶盘等。潮汕工夫茶的双层茶盘也有用锡制成的。
  
  
  
  茶托
  
  茶托为重要的茶具之一,有茶杯就应有杯托与之相配。除了与瓷杯配套制作的盏托以外,现在金属茶托也较多见,如铜、锡、铁、银等材质。其中,锡茶托,尤其是老锡茶托更吸引眼球。
  
  锡茶托是日本煎茶道常用的茶道具之一,不少老锡茶托是“中国制造”后漂洋过海,到日本被称为“唐物”,现在又到故里,成为很多骨灰级茶客茶席上低调、含蓄的静美焦点。无论光素茶托、元宝形、花瓣形还是有刻画的老锡茶托,虽然低低地隐身在茶杯下,怀拥一瓯茶汤,虽然灰色,并不华美闪亮,但却将安静雅致表现到极致,无法不成为茶席上的亮点。
  
  
  
  壶承、茶盘
  
  壶承又被称为“急须台”或“茶盘”,有方有圆,圆形的直径一拃左右,大小和器形适合泡茶,在干泡盛行的当下,可加上一小片丝瓜藤做隔垫用以承托茶壶,简洁、舒适,安静而素雅,非常实用。潮汕工夫茶盘,原来是用于承托3个胡桃小杯,另用茶盘(瓷或红泥)盛放茶壶,沸水冲入茶壶后,提起,在锡茶盘上方向3个小杯中“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均匀分茶使用,旁落的茶汁就被收集到下面的身桶中。也找一片小巧精美、有一定年头的锡茶盘,盛放茶壶,做泡茶盘使用,也相当惬意。
  
  
  
  老瓷杯
  
  泥土养育了茶树,人们采下茶树的叶子制成了茶;泥土又被人手团和揉捏成坯,在火中炼成身骨硬朗的茶具;茶叶放入茶具中,冲入水,茶与泥土以这种方式相拥、缠绵……陶瓷与茶相契合,因为它们都从泥土中生发。
  
  老瓷茶杯是茶桌上的极奢器物,尤其是那些釉色润洁如玉,制作于中国陶瓷史上熠熠闪光时代的茶杯。使用这样器物的人,往往嗜茶,也爱古物。唐代玉一样莹润的瓷茶盏、宋代的黑釉建盏都曾在那遥远的年代里独领风骚,但离我们太远了……中国人现代的饮茶方式始于明代散茶大兴之时,明清茶器无疑比兔毫建盏等唐宋茶器更令我们感到亲切。白瓷、青花、斗彩、粉彩、颜色釉……一个小小的老茶杯推在手中,比任何器物都更能引发人们怀古的幽思,令我们有穿越感——茶汤在你心中安睡了几多春秋?曾经有谁把你这样擎在手心?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