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启发
作者 罗振宇 著; 得到图书 出品
出版日期 2022-12-08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13350716
ISBN号
(10位)
751335071X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43.6
约合(US$) 34.44
[ 内容简介 ]

一本帮你打开思路的启发词典
  
  “有启发”的前提,往往是内心已经有了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书中的523条“启发”,不是给你灌输某种思想,而是向你展示,如何在寻常事物中获得新视角、打开新思路,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启发。
  
  一份给成年人的社会生存指南
  
  作者在与不同人、事、物、理碰撞的过程中,通过词条拆解的方式,剖析了很多学校里不教、职场里不说、不经实践难以领悟的社会生存规则,如“优秀的人的核心是什么”“最有效的求职策略是什么”“如何衡量一个人是不是靠谱”“怎样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等等。
  
  一个快节奏生活的能量充电站
  
  本书词条按字母顺序排列,无需按顺序阅读,你可以从目录中挑选最感兴趣的词条任意翻阅;每个词条占一页篇幅,每篇都有高亮金句,阅读轻松无负担,用刷短视频的时间收获高纬度认知。
  
  一篇“我有一个启发”的写作模版
  
  本书结尾附上一篇“我有一个启发”的写作模版,帮你降低记录自己受启发的门槛。“我有一个启发”不仅是一种写作工具,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唯有让知识穿过身体,不断和真实的世界撞击,才能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成为自己。
  
  什么是人格、情绪、放空、个人课题?
  
  什么是闭环、实力、未来、长期主义?
  
  什么是人脉、成熟、冲突、社交货币?
  
  什么是信息、消费、忘他、网络效应?
  
  什么是好专业、好老师、好产品、好公司?
  
  ……
  
  我们都理解这些词语的字面意思,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些词语背后的要义是什么?
  
  本书精选523个词语,通过词典的形式,为你详细解读每一个词语在当今社会语境下的要义。作者从一个个细小的问题出发,在与外界一切可连接的人、事、物、理中获得启发,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视角、直指人心的思考和面对现实难题的解药。
  
  本书内容精选自作者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罗胖60秒”栏目中的分享。自2012年12月21日起,作者每天早上六点半,都会在“罗胖60秒”栏目发送一条60秒语音,十年如一日,日日精进,陪伴几千万读者终身学习。
  
  本书精选出那些在当下依然能够为读者带来启发,帮助读者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工作方法和沉淀人生智慧的内容,为读者绘制出一幅十年认知成长地图,也奉上一场跨越十年的思维盛宴。
  
  罗振宇
  
  罗振宇,得到创始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罗辑思维”节目主讲人,著有畅销书《阅读的方法》等。
  
  序
  
  
  
  我把所有的内容形式分成三种:故事、观点、启发。
  
  “故事”,是把别人邀请进自己布置的世界里;“观点”,是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别人的世界里。这都是单向的互动过程。
  
  而“启发”则要复杂得多,它至少包含了四个部分:
  
  第一, 我自己有一个挑战性问题;
  
  第二, 我在其他领域偶然遇到了一个新信息;
  
  第三, 这个新信息让我的问题有了一个新答案;
  
  第四, 这个新答案,还能扩展成一个新思路,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这四个心理过程同时发生了,才能称之为一个“启发”。
  
  “故事”和“观点”也许另有所图。唯有“启发”,指向自己的成长。
  
  过去10年,我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每天发送一条60秒语音,这样的“启发”,我写了3652条。这本书选择了其中一些,编成一个一个词条,分享给你。
  
  每当你遇到挑战或心有困惑时,找到相关的词条,读上一页,新的想法没准儿就会冒出来。你也可以随机翻开一页,读上几条,那些点亮我的启发,也许也能点亮你。
  
  
  
  人生阅历与感悟不同,理解词条的敏感度、深度、维度都有差异,罗胖的这本书给了你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于奉会
  
  这是一本“启发词典”,随便翻开一页,都是小而美的启发,读起来颇有被点亮的感觉,而且毫无负担。——尹博
  
  认知的百科全书,思维的搜索引擎。——宁作我
  
  一篇篇简短的文章,却充满了人生的大智慧。读完很快,但是用完,却需要一生。——云上晴朗
  
  我是罗老师“60秒”的忠实拥趸。但这本书读下来,怀疑自己之前是不是没仔细听过“60秒”,许多文章,像是第一次见到,可能这就是“常读常新”吧。这本书里的许多观点,今天再次看到,依然有启发,依然有新的启发。——翁炫
  
  这本书来源于对真实世界的思考,是罗振宇老师个人得到的启发,同样可能让其他人受到启发,获得类似的“啊哈”时刻,也可能点燃每个人不一样的思考。——狗狗爱自己
  
  有这么一句话:“你怎么爱你自己,就是在教别人怎么爱你。”
  
  你整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别人才会想方设法夸你好看或者帅气。你爱读书爱思考,别人才会送你书,或者认真对待你的见解。你爱美食,而且有精深的研究,别人才会请你吃美食,送你好食材。别人爱你的方式,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个很颠覆的观点。因为我们是在父爱、母爱里成长起来的。父母之爱的特点是,你缺什么,就给你补什么。而我们进入社会之后,情况就变了。在成人的世界里,自己没有的东西,别人也不会给。即使环境充满了善意、资源、工具,甚至爱,也是如此。这些东西,其实都只是“自我的放大器”。
  
  所以你看,所谓的缺爱,其实就是我们对自己还不够好。
  
  
  
  闭环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有一个主张。他说,作为一位校长,在学校里看到孩子违规违纪了,得绕着走。
  
  奇怪,一般的校长看见了,肯定得叫住学生批评教育一下,为什么李希贵校长这么说呢?他的道理是这样的:教育是一个闭环过程。孩子犯了错,要经历“批评—表扬—激励—改进—巩固—养成”的完整过程,这样教育活动才算完成。如果校长看见问题,就当面指出,表面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就没有机会完成这个过程了。
  
  那应该怎么做?正确的做法是,让离这个违纪的孩子最近的那位老师,比如班主任、年级主任,去处理这件事,这样才有机会完成整个教育的闭环。
  
  你看,在观念世界里,一个观点说出来了,这件事就完了。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闭环,就等于什么都没做。
  
  
  
  不确定
  
  很多人都说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不确定”这三个字后面,其实藏了一座命运的分水岭。
  
  有人遇事就会想,这件事不确定性太大,就算了吧。你看,人类的理性和预测能力在起作用了,但真实世界的故事往往是怎么发生的呢?
  
  比如说,一个人干了一件事,虽然事情本身没成,但是他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了解到了一个新机会。他尝试了新机会,也没成,但是掌握了一些新资源。他想用这些资源去干点什么,也不顺利,但是顺手掌握了一些新知识。看起来这个人很鲁莽,到处撞南墙,但每一次“撞”,总有一些意外收获。这些意外收获最后让他拼出了一条路。
  
  所以, “不确定时代” ,就是用来吓唬那些高度理性,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不行动的人的。而对于行动者来说,本来就不需要什么确定性——他们的成功是用意外收获拼起来的。
  
  
  
  称职
  
  我说过,一个职场白领,尤其是管理者,是不是称职,就看他能不能随时随地搞清楚三个问题:第一,我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我准备怎么来达成这个目标?第三,我需要找谁、让他给我什么支持?
  
  有人听了,就觉得有点慌:要是搞不清楚该怎么办?
  
  这好办。第一,搞不清楚目标,就去找自己的领导聊。实在聊不清楚,就让领导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第二,搞不清楚方法,就去同事那里找,去同行那里找,去书本那里找。找来的方法不完全适用,没关系,先僵化地学,再根据效果去优化。第三,搞不清楚该找谁、让他给什么支持怎么办?刚才那两条,不就是找人、找支持吗?
  
  所以,所谓工作能力强,不是什么都会干,而是每时每刻都能分清主次。不管大事小事,都能从目标到方法再到资源,按照这个次序去思考。
  
  
  
  成熟
  
  有一次和朋友讨论,什么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准。朋友说,很简单,就是老话说的那两句,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你别看这两句话很简单,其实它们包含了三层复杂的意思。
  
  第一,能分清事情的真假,这就已经不简单了。很多人岁数挺大,但基本的是非还搞不清楚。所以,这是一个人智力成熟的标志。第二,假话全不讲,这意味着一个人有底线,有持守,有担当,不过线。这是一个人在伦理、节操上成熟的标志。第三,真话不全讲,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该讲,这个分寸的拿捏是极难的。所以,这是一个人在情商上成熟的标志。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有智商、有操守、有情商,如果再加上一点教养,这个人就可以说是成熟了。
  
  
  
  个人课题
  
  1914年8月2日,作家卡夫卡在日记上写了两行字,第一行是“德国向俄国宣战”,第二行是“下午我要去学游泳”。
  
  你看,在个人的视角里,世界大战爆发和个人学游泳这两个课题居然是可以并列的。
  
  宏大世界有它的主题,而这并不耽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独特课题。就像不管盛唐时代来不来,玄奘都会去天竺求取佛法;不管第一次世界大战谁胜谁负,都不耽误爱因斯坦在此期间提出广义相对论。
  
  回头一看,构成人类文明史最灿烂部分的,是一连串个人课题结出的果实,而不是那些当时的大事。
  
  
  
  好专业
  
  有一个戏说的帖子,叫《报考医学院的四大理由》。
  
  第一个理由,学了医你将来可以转行从事其他行业,但是想倒过来就费劲了。第二个理由,医学院同学的感情都会处得特别好,大家虽然在不同科室,上至父母重病,下至孩子拉稀,不出同学的微信群就可以远程会诊。第三个理由,医生不会失业,既可以奋斗成顶级名医,也可以平躺成普通大夫。第四个理由,医学生不会嫉妒比自己优秀的同学。为什么?因为同学越优秀,自己生病的时候就越安全。
  
  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说法。不过,你发现没有?这个帖子其实也说出了大学好专业的四个特点:第一,能学点硬功夫; 第二,有能帮到别人的本事;第三,有很多阶梯,你可以任意停在一个自己感觉舒适的台阶上;第四,所有人都乐于看到你的进步。
  
  
  
  理想
  
  我认识一个旅行品牌的老板。他的品牌很“高大上”,会让你联想到什么背包客、远方、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等。可是做这些事的人毕竟是少数,只做这些人的生意,公司不就赔了吗?
  
  那位老板跟我说,资深旅行者对他们业务的贡献不到10%,其他90%其实都是没有什么时间去旅行,但是有旅行理想的人贡献的。说白了,他们买这些产品不是为了旅行,而是为了买一个理想、买一个符号。
  
  但这不是没有用。就像我,大批大批地买书,其实真正能读的可能也就是10%,剩下的只是翻翻而已。那些翻翻而已的书会成为我求知路上的路标,我也许永远都不会走近它们,但它们让我的求知欲获得了方向感和位置感。
  
  理想有时候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让我们现在做的事变得更有意义。
  
  
  
  情感账户
  
  有一个概念,叫“情感账户”,它能解释很多现象,但是又经常被人忘记。举个例子。如果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唠叨他的内容无非就是要用功读书,不要熬夜,少打游戏,等等。
  
  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听,有的孩子不听呢?跟这些话本身的对错没什么关系,关键是看父母平时存在孩子“情感账户”里的储蓄有多少。只有情感账户里的储蓄足够充裕时,孩子才有可能接受父母的建议。
  
  同样的道理,在公司里经常有人说:“这件事我当时就说了应该那么做,但是没人听我的,你看现在失败了吧!”就算他说的是事实,但真相仍然是,这个人存在同事情感账户里的储蓄太少了,所以才没人听他的。这也和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没什么关系。
  
  你看,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和我们的直觉不太一样。是非对错只是表面,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情感才是底层。
  
  
  
  时间杠杆
  
  怎样节省时间?本能的办法,就是挤娱乐休闲的时间去干活。这其实忽略了时间杠杆的巨大作用。
  
  什么是时间杠杆?我的体会有两种。一种是“可积累杠杆”。比如说,在职场上,我每件事情都自己干,那就不如多协同周边的人一起干。这样,一份努力就可以变成很多人的能力。你放心,不会出现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事,反而会积累出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资源。时间一长,很多事自己就不用干了,时间就省下来了。
  
  还有一种时间杠杆,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杠杆”。简单地说,就是把一些经常要做的事自动化。比如,每天在固定时间浏览固定的资讯,或者在固定时间、固定量地健身。你可能会说,这怎么会省时间呢?当然啊,单独启动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和心力是巨大的,而把它们自动化了之后,就节省了一大块启动决策的时间。
  
  真正能节省大块时间的方法,都是在时间杠杆上想办法。
  
  
  
  消费
  
  英国才子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这本书里面写了一段话:“要想停止注意某件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将它购买到手——就如同要想停止欣赏某个人,最快的方法可能就是与其结婚。”
  
  后半句话,当然有玩笑的成分。但是前半句,还是透露了一个真相:一样东西的绝大部分价值,在我们决定买它、下单支付、收货完成的那一刻,就已经消失了。
  
  就像许知远说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其实不是物质匮乏,而是意义匮乏。绝大部份消费,其实是意义消费和身份消费。很多人买书不看,其实也是这个原因。比如关注到一本书,好喜欢这个书名,于是买了;拿到了,占有这个书名的意义感就满足了,对这本书的关注也就结束了。
  
  占有本身,就是意义的实现,这可能是消费时代的最大秘密。
  
  
  
  未来
  
  在总结自己过去一年的认知变化时,我说了特别重要的一句话:“现在就是未来。”
  
  什么意思呢?过去我总觉得,未来是未来,现在是现在。未来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它变得和现在不一样。所以,未来是想象和规划出来的。但是,后来,我有个新的感受,说白了就是,未来是什么样子,跟规划的关系不大,它更多是通过做好手头的事来实现的。
  
  比如,一位导演,拍好手头这一部电影,有了票房,有了业界的口碑,下一部的片约和机会也就来了。再比如,你在公司做好一件小事,哪怕只是接待一位客人,流程严谨,礼貌周到,也会被看成工作能力强的表现,下一个机会也就随之来了。
  
  所以,未来是什么?未来只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中某个因素的展开。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5,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