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王大可,研究100种动物性行为,带你领略动物世界多姿多彩的性与爱! 公鸭的丁丁是逆螺旋状的,而母鸭的阴道却是顺螺旋的;倭黑猩猩热衷于性爱外交,做爱无需理由;丁丁界的土豪海蛤蝓,每根丁丁只用一次,用完就扔;流苏鹬是一种奇特的水鸟,有些雄性酷爱男扮女装,伺机行不轨之事…… 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同性恋、无性恋……情爱的世界何其丰富斑斓。 忠诚与出轨,诚实与作弊,温柔与残暴;美丑、阶层、江湖、宫斗、无私、同理心……动物的世界,与人类世界无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 作者将经典和前沿的研究成果融于生动白描,呈现出一本有趣又好读的“动物爱经”。 姿势虽然搞笑,观点却非常硬核,让你在大笑和恍然大悟间收获满满。 人类的月经是不是个Bug?“妈宝”有科学道理?选择“大叔”还是“小鲜肉”?性选择会影响智商演化吗?一夫一妻制与多配制,哪种形式下的个体智商更高? ★ 笔下虽是动物的世界,却处处流露对人类世界的关照。通篇不谈人,却通篇皆是人。 正如尹烨所说,这本书,其实写的也是“咱们的性”。 “这本书不是猎奇的各种动物‘性癖’的展示,也非大咖学理的一脉相承,我只是赤裸裸地展现了我的思考过程。” 为什么自然界充斥着谎言,“正义”的规则背后遍是漏洞?当资源分配极其不公平时,弱者如何生存和逆袭?为什么两性之爱不能和美,永远在无止境地争夺?一夫一妻制是进化中的少数派,为什么会成为如今大多数人类社会的选择? ★ 收录18幅欧洲博物画家绘制的博物画彩插,十分优美,为你打开一场绘声绘色的感官之旅。 ★ 收录10幅特别创作的设计师原创手绘插画,展现超强画面感场景,点睛之笔让人一秒get到笑点。 显示部分信息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姿势搞笑、观点硬核的动物性科普。 梦想变性的鱼、热衷性爱外交的倭黑猩猩、浪漫且持久的刺舌蝇、容易被不爱的母鸭卡住的公鸭。牛津博士王大可用幽默笔调呈现105种动物千奇百怪的性与爱,反思人类该如何爱、如何活! 你会看到,在动物世界里忠贞可能很少见,出轨和偷情才是常态;宏观规则并不正义,弱势动物们就进化出种种见机行事的行为策略;动物并非“无性不欢”,不渴望交配的大多数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强迫性行为很常见,可雌性也进化出了N种反抗性骚扰的方式……这些故事,通篇不谈人,却通篇皆是人。 “为什么‘正义’的规则背后遍是漏洞?为什么雌性在人类叙述中长期屈居弱势?当20%的雄性垄断80%的资源时,弱者该如何逆袭?” 王大可藉由动物故事,让我们在大笑和恍然大悟间,以另一种视角思考了人类社会。 别忘了,人也是一种动物。 作者简介 王大可 本名王云珂,牛津大学动物学系Edward Grey鸟类研究所(EGI)博士。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原鸡在不同社交环境下的性行为策略、精子分配策略与认知决策机制。 现于中国科学院深圳研究所工作,研究小鼠性行为策略的认知基础。大象公会专栏《动物性》作者。 目 录 序言 1 第一章 虎口夺食 一、求偶难题:美、暴力与欺骗 9 二、弱者的求偶策略 11 三、动物们也渴望公平 13 四、警惕恋爱中的骗局 14 五、什么样的对象才是优秀的? 17 六、性魅力虚假宣传 19 第二章 窃听风云 一、无孔不入的窃听者 27 二、跟风择偶 30 三、偷窥香艳场面 32 四、为什么要偷窥? 35 第三章 丛林法则 一、森严的社会等级 41 二、强者制定的规则 48 三、社会等级也能世袭? 51 四、颜值即正义? 53 五、一往情深还是喜新厌旧 58 第四章 推翻丛林法则 一、精子竞争 67 二、竞争使它们更卓越 69 三、千奇百怪的丁丁 72 四、丁丁的神奇演化 76 五、自慰的非洲地松鼠 81 六、情欲还是生殖,什么是雄性的渴求? 85 第五章 雌性不是“性资源” 一、雌性的浪漫选择 99 二、失误的雌性选择 101 三、雌性选择的落败 105 四、你强迫了她,便伤害了她 110 第六章 雄性的反抗 一、地位高的雄性,睾丸更小? 115 二、大叔的精子好,还是小鲜肉的好? 121 三、照顾了容貌,却影响了性生活 124 四、年轻鸡不会做,中年鸡不想做 130 五、生殖还是生存,这是个难题 135 第七章 雌性的反抗 一、如果性别是流动的 143 二、月经可能是个bug ? 145 三、雌性对雄性的操纵——权力的反转 151 四、对强迫说“No” 155 五、女性在晚上排卵,母鸡在早上下蛋? 159 第八章 母权社会下的新压迫 一、母权社会的性与爱 173 二、极端的“母权” 178 三、为爱献出生命的雄性 181 四、交欢了,却没有我的DNA 182 五、公象如此粗糙,怎能不分居 186 六、同居家庭的难言烦恼 189 第九章 作为弱者的孩子 一、动物都会照料子女吗? 197 二、残忍的杀婴现象 204 三、喜欢她,才生下它 207 四、孩子与父母的战争 209 五、青春期是作死的年纪 213 第十章 爱与和平 一、有博弈,也相互需要 221 二、即使可以自交,也需要雄性 223 三、精子的世界里,不止有竞争 225 四、公平交易,要爱不要暴力 228 五、聪明是新的性感吗? 229 六、一夫一妻制,是妥协还是共赢? 235 七、生育——当妈的贬值,当爹的升值? 242 八、动物世界的真爱 245 九、为什么爱,为什么活着 247 结语 253 后记 259 附录 272 参考文献 275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看着像小书的大书。小书是指你可以把它当成介绍动物性行为的科普读物,但是,你分明又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关于生物、人类、繁育、权力、秩序的不断上升的思考,读到篇末,不知不觉已有了大河的模样,这是大书。我希望将“动物性”专栏系列变成一本书时,曾有个奇怪的动机:我非常关心那只编号M17的公鸡,可惜它再无下文,但它带来的惊奇感越是往后便越是强烈。这种惊奇感在于,即便你开始只是对动物性行为好奇一下,但之后一定会忍不住合上书对人类社会一切理所当然产生怀疑和动摇。 —— 媒体人 黄章晋 《它们的性》充满了自然科学的妙趣与规律,作者还试图对将这些要素提升到哲学高度,造就了非常愉悦、不失激荡的阅读体验。 —— 古生物学者 邢立达 其实世上本来没有性,只是物种多了,演化得更高等了,也就演化出来了性。我们对于性的理解大部分是基于人类这个层面考虑的。如果想更多了解为什么会有性,以及动物们为了“性”这个特征而采取的从分子层面到行为层面五花八门的冷知识,不妨翻翻这位科普新锐“五年磨一剑”的作品。这本上写了一句很根本的话:“别忘了,人类也是一种动物”。所以,这本书实际说的是:咱们的性。 —— 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华大集团CEO 尹烨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 序言 很多人问我,大可,你为什么要研究“性”? 说这话的时候,男生通常低眉颔首、眼神迷离、双颊微红,羞涩地揉搓着双手,头稍侧向左边,双唇使劲抿住,陷入想笑不能笑的困境。 女生就直接得多了,整个人像弹簧一样咯咯笑个不停,吃饭的时候,一排脑袋波浪似的起伏。 经历多次数不清的交谈,我发现这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楚的,迅速从泥潭抽身的法子就是回答:“为了研究怎么找对象。”毕竟大可是一个在高中就暗中观察,在女生的姨妈期和非姨妈期,男生发起聊天的频率是否有显著差别的奇女子,拥有八年“如何找对象”的理论研究背景,虽然被硬生生地拖过了可以早恋的年纪,但仍旧多年如一日地给我那些母胎solo的闺蜜灌输“如何站在达尔文的肩膀上找对象”,纵然目前战绩为零,仍然屡败屡战。 然而紧接着下一个问题就来了:“那该怎么找对象呢?”从朋友们汹涌的追击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如今的少男少女在面对情感问题时的焦虑,不禁瑟瑟发抖,脑子里闪过长长一串名单。临行去牛津前,老妈几十年未见的闺蜜们纷纷加上我的微信,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为她们的女儿留意对象。 遇到这种问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详细地从进化论讲到自私的基因,从无性繁殖讲到有性繁殖,直到提问者昏昏欲睡,垂死梦中惊坐起:“打住,so what?” 这个时候只能拿出老中医的传统良方:“要不我给你设计一个量表,你们回家做做看?” 卒。 而之所以, “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 “你为什么选这个大学?” “你为什么选这个国家?”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很难回答。这是因为,在尘埃落定之前,你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出现在哪,你能做的就是给未来预留很多可能性。 而我选择的第一步,是读了生物,因为我想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则。排除了智商准入门槛很高的学科后,我认为生物学的切入点简单粗暴,不就是争取“活得长、生得多”嘛。于是就入坑了。 选择的第二步,就是遇到现在的导师。来牛津之前,我都不认为“性研究”是严肃的科学。大四申请季,犹豫着转行,我实在不想做一个宏大框架下重复旋转的小齿轮,收着一管管DNA,养着一瓶瓶细胞。课余时间,怀着对爱情的浪漫憧憬,自个儿研究忠贞的不二法门,却写出了令人心碎的鸟类出轨报告。我从一篇婚外情综述的参考文献中挖出我的导师,一拍即合。虽然至今不知道他看上我哪一点,也许这就是—— 你蠢我会夸,我丑配你瞎。 又有人会问了:“这和理解世界有什么关系?”对我而言,理解世界的最好切入点是生命,了解生命有两个角度——个体和群体,维持一个群体的核心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就是性关系。 性关系绝不仅仅指性伴侣关系,最主要的性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它既是生育的结果,又是爱的原因,具有极度的排他性和不可更改性,是信任滋生的稳固平台,是部落形成的前提。第二重要的性关系才是性伴侣关系,绝大部分生物都没有固定配偶,雄性是精子的“搬运工”,雌性是基因的“交换器”。在有固定配偶的群体中,性关系是连接两个没有亲缘关系个体的强有力的纽带,让他们没有猜忌(或猜忌较少)地为共同目标努力。其他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是建构在这二者之上的二级关系,比如,合作关系。 那么研究“性”对于寻找生命的意义有什么帮助呢? 从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角度看,生物有两个任务——第一,对自己,活得长、过得好;第二,对后代,生得多、孩子好。然而对一个个体而言,繁衍的代价远大于收益,求偶、生殖、育雏,无一不是耗能巨大,可回报又是什么呢?生命易朽,基因长存。基因像不灭的灵魂,寄居在寿命有限的肉体上,在一代代生物的身体中,流动、变异、扩增,它不介意哪一具身体在进化道路上碰得支离破碎,就像我们手上蹭破一块皮,新的细胞依然会长起来。 如果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让基因更好地存在,那么基因为什么要复制、为什么要突变、基因进化的方向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存在比不存在要好吗?一个简单的活法是,按照基因告诉我们的那样活下去,做它虔诚的奴隶,臣服于巨大的不可知。寿终正寝,儿孙满堂。基因驯化生物,就和人类驯化狗一样。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基因会给予你奖励——快乐。做了错误的事情,基因会给予你惩罚——痛苦。 但生物不能只追求一时的快感,而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快感。如果在群体里分工合作获得的快乐大于单打独斗,就应该合作共赢,对基因而言,群体的快乐总和也有增加。因为是基因忠实的仆人,快乐将成为唯一的衡量业绩的标准。一切井然有序,就和正在发生的一样。但若我们活着只是为了基因的利益,那么我们的生命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就是荒谬的——因为活着没有意义。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坦然接受基因的奴役,丁克、同性恋情、甚至结束生命是不是一种反抗? 人,究竟该如何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