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福报: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
作者 星云大师
出版日期 2012-03-01
出版社 线装书局
ISBN号
(13位)
9787512005099
ISBN号
(10位)
7512005091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16.7
约合(US$) 13.19
[ 内容简介 ]

星云大师开释人生,点亮福报之源
  《宽心》生活,《舍得》经营,《厚道》为人
  结善缘,修福田,实现财富人生
  
  这是一本教大家如何修得福报的心灵励志书。在书中,星云大师通过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应该怎样通过结善缘,修福田来实现财富人生。在星云大师看来,财富并不只限于金钱,还包括好的人缘、生活的智慧、勤劳、慈悲等,大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人生经历,启发大家,怎样才会与福报、财富结缘,让自己的人生圆满、富足。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剃度出家,21岁时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和佛教学院,培育佛教人才,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著有《觉悟的生活》《宽心》《舍得》《厚道》《包容的智慧》《迷悟之间》《人间万事》《当代人心思潮》等。
  
  代序 世间财富知多少 / 001
  辑
  生命中的拥有
  在佛教看来,世间并没有穷人。有时间的人,用时间去帮助别人,他不就是时间的富者吗?他善于言辞,用语言来赞美、鼓励别人,他不就是一个语言的富者吗?他用微笑、欢喜、礼敬待人,他不就是一个内心充实的富者吗?他用力气帮助别人、服务他人,这不也是有力的富者吗?所以,贪心不足的人永远是贫穷的,乐于助人的人则永远都是富有的。
  
  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财富 / 004
  人生的财富 / 009
  世间并没有穷人 / 012
  罚他做个大富翁 / 015
  淡有淡的味道 / 021
  生活的品味 / 024
  贫与富不过是一种价值认同 / 028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心香一瓣 / 037
  都不是你的,又都是你的 / 043
  利和同均 / 045
  “我”一辈子的成就 / 049
  
  第二辑
  可贵的无形
  现在是地球村的时代,国与国之间关系密切,甚至全体人类都是“同体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世界上富人太多,穷人不会放过你;穷人太多,富人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所以贫富要均衡,国家政治要为贫苦大众争取福利,让大家都能富足安乐地生存在地球上,而不只是富人发财就好。
  
  民生的命脉 / 060
  “拼”经济 / 064
  经济凭什么复苏 / 066
  财富战争 / 071
  谈钱不俗 / 073
  究竟的财富 / 077
  
  第三辑
  智慧之财
  人生世间,不能不工作赚钱。要工作赚钱,才能生活。有的人用劳力赚钱,有的人用时间计薪;有的人出卖身体谋取所需,有的人靠语言赚钱营生。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论以何种方法赚取生活所需,重要的是要合乎正当性。正当的财富,就是要将本求利,勤劳赚取,无论是农牧收成,还是经商贸易、企业经营、投资生息所得等,都是佛教所认可的经济营生。
  
  “高级”赚钱术 / 088
  钱要让它自然来 / 091
  可靠的经商之道 / 093
  善财七法 / 095
  投资 / 098
  克难 / 100
  钱品 / 106
  我们的财神爷 / 110
  才与财 / 115
  有钱是福报 / 118
  君子爱财 / 121
  说薪水 / 123
  
  第四辑
  财富锦囊
  河水要流动,才能涓涓长流;空气要流动,才能生意盎然。我们的财物既然取之于大众,必也用之于大众,才合乎自然之道。一心想要“拥有”,不如提倡“用有”。像冯?散财于民,让孟尝君拥有人心,只算是懂得“用有”的初步,更高一层应如爱迪生将发明创造所得的专利用于为众生谋福,松下幸之助将企业所有盈余用于教育文化上,让社会蒙利。这是“用有”,不是“拥有”。
  怎样用钱 / 128
  财务十分法 / 131
  人生的预算多少合适 / 133
  理财十事 / 136
  开源节流 / 138
  家里的“摇钱树” / 142
  关于私房钱的烦恼 / 144
  从拥有到用有 / 146
  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 148
  布施之道 / 157
  
  第五辑
  另类的财富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万事万物都是财富,我们的耳朵听到的万事万物都是财富。我们的嘴巴能说好话、赞美人、讲道理,这是财富;我们的双手能劳动服务、创造财富,双手也是财富;我们的头脑能够思考,也是财富。但我们的财富,还是心。心如同储存财富的银行,是一片净土世界,里面有着慈悲、欢喜、思想。心宽大如世界,包容万物。
  金钱不是 / 164
  世间的财富不止一种 / 166
  真正的财富 / 169
  财富不一定从外而来 / 172
  大家都是“富贵”人 / 174
  学会管理自己就是财富 / 177
  人间到处是财富 / 181
  心中安稳才是救济 / 186
  男人光赚钱还不够 / 188
  给人吃饭 / 193
  慈悲行之永恒 / 196
  彻底的慈善事业 / 198
  出家人要钱做什么 / 202
  创造财富靠的是内心 / 205
  人间的义工 / 211
  第六辑
  喜舍人生
  生命在哪里?在家庭里面,生命没有了;在吃饭穿衣里面,生命也没有了;在看电视、自我娱乐里面,生命就没有了。大家要记得,即使是一点的生命,都是我们的本钱,各位要好好利用。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服务、在于工作、在于走出去。
  学会“给” / 220
  爱的扩大 / 222
  人生的四个“客人” / 225
  “人我调换”的智慧 / 228
  欲望流 / 231
  有生就有死 / 234
  不变随缘 / 237
  多福多寿 / 241
  福寿的缺陷 / 243
  生命在哪里 / 251
  抢“救”地球就是救自己 / 257
  人间万事 / 277
  代后记 财富的二三事 / 281
  
  世间财富知多少
  一个出家人讲财富,好像太社会化,太世俗化。我想,佛教的名相不容易懂,我还是用通俗一点的方式来说,人需要财富,财富与般若有着重要的关系。
  父母生养我们之后,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世间万事万物,也都是财富,都与我们有点关系。天气寒冷,我们可以晒太阳;心里烦闷,可以游山玩水;花红柳绿,哪一样东西不能增加我们的希望?所以我觉得,有了眼睛,人就有了财富。
  耳朵也是我们的财富,听老师讲话,听朋友诉说,听父母教诲,听世界上美好的声音,这一切也是我们的财富。
  嘴巴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说好话,会有功德;我们赞美人,人家欢喜;我们可以讲出很多道理,与大家分享,所以嘴巴也是财富。
  双手也是我们的财富,双手,可以做很多研究、劳动、服务,也可以替我们赚不少财富。甚至我们的头脑,也是我们的财富。
  的财富在哪里?不是在银行里,也不是在世间的任何一个地方。财富多的地方是在我们的心里。心好像一个工厂,只要我们的“工厂”不坏、“工人”不罢工,它就是一个有财富的银行,就是一个清净的净土世界,就是我们的宝藏。我们开山、采矿,获取金银财宝,那些都是有形、有限的财富。在我们内心的财富,是慈悲、欢喜、思想,是无形、无限的。心宽大,心中有世界,心有多大,就能包容多少财富。
  因此,财富处处求,不一定只向钱看。钱,只是财富中的一种。金钱也不一定是好的东西,好像拳头,假如我用拳头打人,他可以到派出所告我,我就犯罪了;假如我用拳头替你捶背,你觉得很舒服,还会连声道谢。因此,同样是财富,我们可以把有罪过的、不清净的财富变成善财、净财。其实,把财富扩大开来看,在金钱之外,对我们来说,平安、安全就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一个婴儿,从母亲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他需要的就是安全。冷了会哭,肚子饿了会哭,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他需要安全。所以我们各位年轻的朋友,你们要保重自己,健康应该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的人格、道德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有了这许多财富,我们的亲人、父母、老师,都会为我们欢喜。我们有智慧、学问,这就是财富;我们勤劳,勤能致富,黄金随着流水流下来,也要起早把它捞起来。葡萄架下面埋了黄金,你也要去开垦才能拥有财富。所以我觉得财富到处都有,就看我们是用智慧、慈悲,还是劳动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财富。
  财富不一定就指钱。很多财富,我想好是享有比拥有更好。比方说,你有钱,你建大楼。我穷,我没有钱,我建不起大楼,但下雨的时候,我可以到你建的大楼下躲雨;你有钱,你建百货公司,你开商店,我建不起百货公司,不过我可以来买东西;有人捐钱建学校,我可以来听讲演;你建公园,我可以到公园散步;你有钱买电视,我可以站在旁边看一看。虽然公园不是我的,大楼不是我的,电视机不是我的,但是我不一定要占有,我可以享有。桌上的这盆花,多么美丽,是我们种的吗?是我们栽的吗?不是,是别人种的,别人栽的,是别人的花,但是我们可以欣赏它的美。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世间的一切,都是属于人世间的财富。
  说到财富,我们把它扩大开来说,有前世的财富、今生的财富,还有来世的财富。
  有许多青年朋友、学生,很会读书,那是天才,不需要怎么努力学就会了。什么叫天才?意味着他在过去一生中,就有这种基因,就有这种成分,他把过去余下的财富带来了,所以今生有智慧,有好的因缘。前世的财富到今生,今生的财富到未来,意思是说,我们的财富用不尽。我们的财富,等于银行的存款,要慢慢地用。有人说,一个好人,他非常善良,但是很贫穷,为什么老天爷不保护这种好人呢?或者说一个坏人,无恶不作,欺世盗名,但是他发大财,老天爷怎么不惩罚他呢?或者说,怎么没有因果呢?怎么没有报应呢?不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这明明就不太公平。
  要知道,这就是因果报应。你的银行里没有存款,不能说你很善良,银行的经理就要支钱给你用,这个不可以。你无恶不作,你是坏人,不过你在银行里的存款很多,法令也没有办法说不允许你用自己的钱。所以,这就是因果,如是因才招感如是果。你要想有钱,你必须勤劳,你必须会经营,你必须讲究情义,你必须具备很多能力、学问,才能慢慢赚到财富。如果你没有这许多能力,光是说我有好心,我有道德,这是不够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一朵花之所以盛开,不能只有土壤,也不能只有种子,必须把种子种到土壤里,加上水分、阳光、空气、肥料等很多因缘,花才会慢慢地成长。
  因果中的“缘分”很重要,所以你光是有好心,没有缘也不行。因此要结很多的好缘,才会有好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广结善缘”。
  因果是人生的法则,是管理自己良心道德的一个标准,一个警觉,我们不要错乱了因果。什么是错乱因果?比方说这个人死了,你说:“看他修身养性,对宗教那么虔诚,可是他的命运不好,佛祖都不保护他。”不能这么说的,你不能要求宗教做保险业务。你要想身体好,就必须要营养均衡,注意保健,多做运动,这才是身体好的因果。你不能说我念佛、拜佛,身体就会好,这是错乱因果。
  你要发财,也不能说求神、拜神,神明就会帮助你发财,这也是错乱因果。神明又不是你的经纪人,他怎么能帮助你发财?这是不当的祈求。
  人生在世,许多事情都需要管理,好像学校有学校的管理,图书馆有图书馆的管理,财富也要有财富的管理。有财富是福报,会用财富才是智慧。
  管理财富比较容易,因为财富不会讲话,随你所用,不管用得对不对,结果好不好,钱财都不会讲话。管理事情也容易,桌子、椅子、图书也很好管理,因为它们也不会讲话。管人就比较麻烦,因为人有意见、有看法,你要合乎他的需要。其实只要你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服务、给人利益,他会比较容易接受你的管理。
  管理当中,不容易管理的是自己的心。有时候我们常听到有人说:“唉,你不听我的话。”但是我们自己有听自己的话吗?不听话的,其实就是自己。学会管理自己就是财富,这也是一套观念。我们从过去世到今生、来世,未来是有财富的。有财富的人生是保持正确的观念,保持生活的基本水平,太多的财富、暴利,用不了,你也不需要。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颜回,他很贫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见贫穷也不一定能打倒一个人。印度有一位特蕾莎修女,她有一句名言:“我一生以贫穷为荣耀。”可见有人还以贫穷为享受。
  过去说人为财死,财富也不一定就那么可怕,财富要会应用,应用才是有智能的。财富怎么来?有因缘,财富自然会来,你不要特意去找它,它自然会来找你的。怎样储蓄未来的财富?你说一句好话,你做一件善事,一个好的念头,这些都会储存起来,未来你可以把它拿出来使用。
  问题是现阶段的财富是什么?我觉得享受不一定是财富,银行的存款很多,穿得好、吃得好、有多少架势,也不一定是财富。我想很多时候,没有架势,很淡泊,很正派,那就是人生的财富。
  讲到人生的财富,今生应该拥有多少钱才是富足的?陈光标先生高调行善,网络上有很多人批评他,说他不对,说他高调行善是为了好名才去做好事。不过这个也不值得批评,大家想想,我们要批评他,我们自己呢?我们没有行善,他好名行善,他还比我们好一点,我们不够资格批评他,所以批评他就是不公平。
  现在我们的人生说要拥有财富,除了金钱之外,要有好的因缘。人缘就是我们的财富,所以要“给人接受”,像现在的年轻人常常怪国家、社会对不起他们,就业的机会太少,失业就怪国家、怪社会、怪别人,我觉得这样也不公平,应该要想想自己。比如说:“我的条件准备好了没有?我的本领准备好了没有?”条件不好,本领不够,人家自然不接受。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学校的,现在大概重要的,是研究自己将来怎样才能被人接受,让人家要你。我学有所长,人家当然要我;我非常勤劳,人家当然要我;我诚实忠心,人家也会要我;我做事一丝不苟、很认真,人家也会要我;我很正派,人家会要我。总之,人家说十八般武艺,你都自我健全起来,这就是你的财富。你自己有财富,人家才会接受你。比方我们看到有钱的人,到哪里都受人家尊重。没有钱财、贫穷,到哪里都很落寞。当然,我不一定要千千万万,假如我们本身有智慧、有能力、有品德,给人接受,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所以财富除了金钱以外,我们要能往别的方面去看。
  财富,有有形的财富,还有无形的财富。有形的财富,例如我要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就是物质,等到物质的财富你都拥有了,你不会满足,你还需要有精神的财富。所谓精神的财富,就是我要读书,我要爱情,我要精神愉快,我要欢喜,我要快乐。当精神的财富也有了,你还是不满足,你还会要求更高的艺术生活。所谓的艺术生活,像我要音乐,我要绘画,我要花,我要美感,有了艺术的时候,生活的质量和价值也会提升。
  艺术的生活实现了,你就满足了吗?不满足,人会要求比艺术更高的、更能超越现有的生活。例如,我要比你更好一点,比你更高一点,比你更美一点。
  人就是慢慢地要求更高的生命价值。人生的价值与财富如何成比例呢?
  过去有一位出家的师父,他有一个弟子,常常问他一个问题:“人生的价值是多少?”
  师父从不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太泛论了,人生的价值要怎么说?每个人都不一样。正因为师父从不回答,于是徒弟就常常问。终于有一天,师父拿了一块石头,跟徒弟说:“徒弟啊,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大马路旁,凡是有人路过,你就说,这块晶莹剔透的石头,卖给你们,有人要买吗?多少钱?让人出个价就好,不要真的卖了。”
  徒弟拿着漂亮的石头,走到大马路旁,跟过往的人说:“来看哦,你看这石头好漂亮,卖给你们,出个价吧。”
  有一个人看一看,说:“五块钱。”徒弟说五块钱太少了,不卖。
  旁边又有一个人说:“十块。”不卖。“二十块”“三十块”“四十块”“五十块”,都不卖。没有人再出价了。
  徒弟把石头拿回来跟师父说:“师父,不得了,今天在路上,这一块石头,人家出到五十块。”师父只是点头,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师父又跟徒弟说:“这一块石头,你再拿到百货公司去卖,看人家出多少钱,不能卖,知道价码就好了。”
  徒弟到百货公司,看到的都是衣着摩登的男女。徒弟说:“先生们、女士们,你们看看这一块晶莹剔透,像钻石一样的石头,你们出个价,卖给你们。”
  有人一看:“哟,是不错,一百块。”不卖。“两百块”“三百块”“五百块”“两千块”,还是不卖。
  徒弟回来告诉师父:“师父,不得了!竟然有人出到两千块买这块石头。”
  师父还是没有说什么。
  过了几天,这个地方举行珠宝博览会,就像广东有名的广交会一样,各地人士都聚集到这个地方买珠宝。师父又跟徒弟说:“徒弟,把这块石头拿到珠宝博览会去卖卖看,看人家出价多少钱,当然也不是真的要卖啊。”
  徒弟来到珠宝博览会,看到的都是高贵的先生女士们,他就说:“先生们、女士们,你看这块跟钻石一样的宝石,谁买了它,会有好运的啊,来出个价钱吧。”
  大家走近来看。有人看了以后说:“两千块。”不卖。“五千”“一万”“十万”“二十万”“五十万”“一百万!”还是不卖。
  徒弟把石头拿回去,惊讶地说:“哇!师父!真是不得了!有人出到一百万啊!”
  师父这时候说了:“徒弟啊,你常问我,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人生的价值是多少?这块石头,在我们的大路旁,值五块、五十块钱。同样是这块石头,到了百货公司,值两千块。到了珠宝博览会,在专家的眼光里,它值一百万。同样的石头,在不同的地方,价值就有所不同。”
  我们现在有好的福德因缘,所以我们要衡量自己,在社会上要怎么生活?对于自己要如何要求?我们要知道自己不是一根木头,一块顽石,可以让他人任意出价,而是一粒钻石,值一二百万的。
  我们从有形、有限的物质财富,谈到无形、无限的财富。
  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两只眼睛,一张脸,两只手?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给人家带来快乐?不论到什么地方,都月薪几万,年薪几十万、几百万。但有的人,却要苦苦地要求一个职业,年薪可能才几千块。所以说,我们要让人家感觉到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条件,在佛教里就是说我们的“缘”值多少。这个缘,不必去要求神明,要求佛祖,凡事要求自己,好与不好,都不是哪一个外力能赏赐给我们的,都是我们自己招感的。佛教讲业力,业也不一定不好,你造业,可以造善业,不一定造恶业的。
  善的业,像我在台湾提倡的“三好运动”,身、口、意叫做三业,这三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成为业力,因此,我们的身体要做好事,口头要说好话,心里要存好念,身口意都存有善业,我们自己就会慢慢培养善业。人生如一块田地,我怎样播种,播什么种,就收获什么东西。你想要什么样的收成,就必须怎么样栽种。财富也是一样,我们也要播撒“种子”。
  我们从现世的财富,讲到未来的财富。从私有的财富,讲到公有的财富。财富不是我个人拥有的,例如你说你有钱买房子,但是如果人家没有建房子,你到哪里买呢?你有钱可以购物,但是如果没有商店,你能买什么?我要买汽车,没有汽车行怎么行?因此,财富是大家共有的。
  要爱护我们的敌人,有对手才会有自己,等于有一面镜子,有一个竞争力,不要以为财富通通都要给我,这是不行的,要分给大家。
  今天在这里跟各位讲财富,我自己深深地体会到,像我,一个出家人,一个和尚,基本上是没有钱的,再说,我也不需要钱。但事实上,不是说我没有办法,没有钱不代表没有办法,我在世界上建了几百座寺庙,建寺庙都是从买土地开始,再慢慢建房子。钱从哪里来?我有时候自己也搞不清楚,我没偷,也没有抢,所以我也不用管。但我也办了好多所大学,办报纸,办电台,为什么?我要让我的教团贫穷,因为贫穷,大家才肯努力,富有容易使人堕落。
  过去,有一个富翁建了大楼以后要请客,便请所有瓦匠、木匠、工人坐在正厅主要的席位,然后让他的子孙们通通在下面吃饭。有人就说,这样不当,他们都是公子小姐,今天大楼落成,应该让他们坐在正厅上首才对。这位老主人说:“不是的,我感谢这许多工人帮我建大楼,所以他们应该坐在正厅吃饭。我那许多子孙,将来他们都是替我卖这栋大楼的,他们没有资格坐在上面,他们坐在下面就好。”
  这位老主人看事看得远,也懂得饮水思源,这番话实在没有错。建楼的人有功劳啊,卖楼的人怎么能很好地享受呢?我就想到,在这个世界上,不要看一时。我在做校长的时候,一些前辈、学长常常耻笑我,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也从来不生气。我就想,你们笑我,说我没有办法,没有出息,问题是现在就能决定吗?我还小啊。我现在不行,再过二十年,我们再来看。只要我有志气,只要我用功,只要我努力向上,我必然有办法。
  中华文化固然很好,但是不好的地方也很多,尤其残杀、不和、斗争,每一次战争就死伤不知多少人。像2011年日本大地震,造成海啸、核能外泄等危机,然而天灾还是有限的,人祸是无限的。我们中国过去的人祸、死伤,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太大。因此现在提出社会和谐,实在是为中华文化树立千秋万世的标杆。和谐也不一定是大家都在一起,大家都一样,而是读书的读书,教书的教书,经商的经商,士农工商各有分工。等于眼睛管看,耳朵管听,嘴巴说话,各司其用。人世间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不一定都要一样。眼睛、鼻子、嘴巴和谐,人就长得俊美;肠胃和谐,就是健康;我们穿的衣服颜色不同,和谐就很美;唱歌跳舞,跳法、姿势不同,和谐就很好看。
  财富不是我拥有,而别人没有,应该要分配和谐。我们帮助穷人,让穷富平均,看到别人富有,我就欢喜,看到别人有因缘,我也欢喜,我们应该给社会、国家一些因缘。所以今后,我们说我是学生,我是年轻人,青年是未来国家的栋梁,要把自己的心力、为国为民的热忱,奋起飞扬,表现出来,为了中国,让中国在世界上成为富强的国家,这是一定有希望的。
  我们每个人说要有财富,简单来说,一定要勤劳,不勤劳,也要有慈悲,要结缘。你没有缘分,煮熟的鸭子都会飞走;我有因缘,我不去求,鸟语花香,自然我会听到声音,我会闻到香味,春花秋月,我自然感受得到。你有缘分,世界都是你的。没有缘分,就算财富流到你的面前,都会擦身而过。
  慈悲、正直、勤劳、努力,说来说去都是要说“正派”,人生要正派,要有信誉,要有道德。希望大家不要光看有形的财富,还要看到无形的财富;不要只看到人家的财富,还要想到自己心里有无限的财富;你不要只看到一时的财富,更要看到我们未来的财富;你也不一定要拥有多少财富,而要能享有无限的财富。
  
  生活的品味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宽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
  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够用就好”也是不错的生活态度。
  摘引自《 哲理故事三百篇 》
  
  人,每天都要生活,生活起码的需求就是衣食住行等资生日用。但是,同样的物质生活,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有的人吃要吃山珍海味,住要住高楼大厦,穿要穿绫罗绸缎,出门非进口轿车不坐。有的人则是粗茶淡饭、布衣粗服,生活却过得欢喜自在,所以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应该享有多少才能快乐,并没有一定的标准。
  佛教对于日常生活的资用之道,并没有要求每一个信徒一定要苦修,当吃,要吃得饱;当穿,要穿得暖。只是除了生活所需,在饮食、服饰、日用等各方面,不应该过分奢侈浪费。因为物质容易引起人的欲望,让我们生起贪恋的心。物质是有穷尽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一旦被物质引诱,则苦海越陷越深。所以,佛教的学道者一向生活朴素淡泊,平时所拥有的衣物合计不过二斤半重,游方僧侣随身携带杨柳枝、澡豆、水瓶、坐具、锡杖、香炉、滤水囊等“头陀十八物”及“三衣钵具”,就可云游天下。
  钵是出家人的食器,又名“应量器”,也就是饮食要知节量,勿生过分贪欲之心。如《 释氏要览 》中说:“《 梵摩难国王经》云:‘夫欲食,譬如人身病服药,趣令其愈,不得贪着。’”《 杂阿含经 》说:“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佛遗教经 》说:“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
  此外,进食时,心存五观,更是一种健康饮食的方法。即: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摘自《敕修百丈清规 》 )。
  在物质上不贪心执著,精神生活自能升华扩大。佛陀日食麻麦充饥、大迦叶尊者居住冢间、鸟窠禅师巢居树上、大梅法常荷衣松食、六祖大师吃肉边菜、游方僧方便吃三净肉等。他们山崖水边,日中一食,衣钵以外别无长物,而其解脱自在的心胸,你能说他是一个穷者吗?
  佛教虽然不太重视资用生活,但世间还是要借物质来呈现庄严。一座寺庙里,大雄宝殿如果不是巍峨堂皇,怎么会有人来参拜?佛像如果不庄严宏伟,怎么会有人尊敬?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富丽堂皇,所以才能接引众生,欣然往生其国。
  淡泊物质,是自我要求,但不能用此标准来要求别人。佛门虽然讲究个人的生活要简单朴素,但对大众则建广单,接纳十方大众挂单。正如杜甫所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佛教虽然呵斥物欲,反对过分沉迷于物质享受,但在普通社会里,适度地拥有物质文明的享受是合乎道德的。不过对于一些实践苦行的人,希望借着淡泊物欲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也是为人所称道的。例如,丛林里的生活,师父往生了,衣单用物又再传给弟子,一件衣服即可传递数代,就是我自己几年的丛林生活也莫不如此。假如我们对物质有远离的看法,就能不受物役,就能不为形累。所以《金刚经 》叫人不可住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上。因为五欲六尘中缺陷很多、苦恼很多,一旦身陷其中,则不容易超脱,所以《大宝积经 》云:“财宝色欲及王位,无常迅速须臾顷;智者于斯不欣乐,勤求上妙佛菩提。”《 华严经》也说:“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如果我们能淡泊物欲、勤求法乐,能够欢喜柔和忍辱、拥有慈悲喜舍,这才是吾人生活之道。
  社会上一般人的生活,物质占去了主要的部分。试想生活里的衣食住行、行住坐卧,哪一项能少得了物质?哪一项能不与物质发生关联?因为生活缺少不了物质,所以人类就甘愿做物质的奴隶。其实,人生不必只追求享乐、富有。我们也不要做金钱的奴隶,应该增加生活的情趣、提高生活的品味。例如住家环境的整洁美化,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每日勤于打扫庭院,把家里整理得窗明几净、舒适,院中亦可莳花植草,以增进生活意趣。乃至偶尔与三五好友到郊外游山玩水,也会提升生活的品位。尤其能把自我融入工作或大自然之中,如花朵般给人欢喜,如山水般给人欣赏,如桥梁般供人沟通,如树荫般让人乘凉,如甘泉般解人饥渴。能够自我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才是吾人所应该追求的生活品位。
  总之,人要生活,猪、马、牛、羊也要生活,即使昆虫、动物,都需要生活。但是,生活的品味,各有不同。现代人追求时尚的品牌服饰、流行的妆容,甚至时兴瘦身、美容等“改造”的功夫。其实真正的美丽是一种从内在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仪、庄严、安详、自在,所以《法句譬喻经》说:“慧而无恚,是谓端正。”能够用心改造一下自己的个性、习惯、观念、人际关系,把不好的改好,把不善的改善,把不正的改正,把不美的改美,这才是人生基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间佛教的生活观,主张生活必须佛法化,也就是除了金钱、爱情以外,在生活里还要增加一些慈悲、结缘、惜福、感恩的观念,甚至于明理、忍辱的佛法,生活里有了佛法,比拥有金钱、爱情更为充实。
  人大都是为钱而生活,但钱是无限的,所以够用就好。人生要有计划,不要一味为钱而赚钱。印度人将人的一生安排为——
  二十岁以前是读书充实期。
  四十岁以前是事业服务期。
  六十岁以前是游学传道期。
  八十岁以前是修行法乐期。
  为了教育子女而没有时间学佛。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意见是,身为主妇要以教育子女为先,学佛要在不影响家庭的前提下为之,甚至学佛要增加家庭的和乐与幸福!
  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如快乐、技能、学问、智慧、般若、寂静……人生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
  命运应该不是定型的,只要自己努力向上,命运会为你效劳。
   ■ 贫与富不过是一种价值认同
  很久以前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大蒜,一路跋涉到了阿拉伯地区,便把所带的蒜全部给了当地人,那里的人从没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商人,临别时还送给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那位商人回来后把他的经历告诉了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他的朋友不禁为之心动,他想:“大葱的味道不是也很好吗!”于是,他就带着满满两袋大葱来到了那个地方,也把带来的大葱全部分给了当地人,那里的人同样没见过大葱,他们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更好。当地人更加盛情款待了这个商人,在为商人送行时,这里的人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讨,决定赠给这位朋友他们喜爱的东西——两袋大蒜。
  摘引自《 小故事 大启示 》
  我初入丛林古寺参学时,发现有些人以穿褴褛衣衫为标榜,有些人以吃馊饭剩菜为修行,有些人装穷卖傻,扬言金钱名利是毒蛇猛兽,故以贫穷为清高。有一天,我听到一位在客堂服务的知客师大实法师痛切地说道:“贫穷!贫穷!大家都崇尚贫穷,极乐净土的七宝楼阁、黄金铺地的庄严世界,由谁来完成呢?实际上,贫穷就是罪恶啊!”
  这番剀切的指陈,如雷击顶般穿过我的耳际,我开始反复思考。当年,战祸连绵,国势维艰,民间建设固然百废待兴,寺院经济更是萧条不振。贫穷,已是举国普遍的现象。那时,家师志开上人担任栖霞山寺监院,他不但从不喊穷,也不叫苦,反而从开源节流上着手,设置果菜农场,实践自耕自食;创建炭窑纸坊,提倡劳动生产,对于寺内经济的自给自足可以说贡献至大!而栖霞律学院、私立宗仰中学也因此而能办成。我们每日勤苦作务,以稀粥、杂粮、豆渣果腹,却将豆腐菜肴留起来供给信徒施主。仔细想来,这不就是以行动告诉大家:真正的贫穷是坐以待毙,是心内能源的枯竭堕落?佛教要有钱才能办事业,要有钱才能和大众结缘。我恍然大悟:贫穷,怎么不是罪恶的渊薮呢?
  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能够很快地契悟“贫穷就是罪恶”的道理,与我童年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记得小时家境清寒,我曾经沿街叫卖,贴补家计,也曾经以牧牛、拾荒维生,我从不因为贫穷而感到自卑,因为我自觉有能力去帮助父母分忧解难,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为了取悦经年卧病的母亲,我还常常为她讲述一些七言俚语故事,古人寒窗苦读、忠孝节义的事迹,却也因此而深深地印入我小小的心灵,成为我日后行事的准绳。从小我就体悟到:贫与富,对个人而言,只不过是自己心理上的价值认同而已,但如果国家社会大众贫穷冻馁,将会引发无穷的罪恶问题。
  十二岁,我剃发出家后,在佛教里,我发现了更宽广的世界。原来寰宇之大,不仅是天地君亲师而已,我们所生长的地球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小宇宙,除了此生此世以外,我们已经在娑婆世界轮回流转不止千生万世了。六道众生也无非是我们过去生中的父母亲朋,诸佛菩萨的旷劫精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多少个傍晚,余晖斜映,彩霞满天,我在焦山的江边踱步,默念着经典上“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真理,感到自己在无限的时空里,真是渺小又富有。
  尽管丛林物质生活十分缺乏,平日还要接受师长们无理的要求、无情的打骂,我却没有丝毫怨尤。我反而感谢老师们引导我进入真理的领域,我感恩常住给我一个安身的道场,我感激十方信施滋润我的色身,我感念芸芸众生供给我生活所需。虽然大殿里的佛祖没有和我讲过一句话,为我剃度的恩师也未曾给予我好言安慰,我仍然感激佛陀摄我以正法,家师赐我以慧命。每于晨昏自想,自己何功何德,而能承受种种供养?于是,我发愤读书,勤于作务,我立誓要将全副身心奉献尘刹,也因此,我在参学期间,过得分外法喜。我深深觉得,我们不必要求形相上的物质,也毋庸企盼别人施与温情,只要我们懂得知足、感恩、奉献、结缘,一切的荣华富贵都在自己的方寸之间。
  离开祖庭白塔山大觉寺,来到华藏寺担任监寺时,我才二十二岁。那时,国难方殷,财政瓦解,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往往扛了一大袋钞票出去,才换回一瓶油、一包盐。一日三餐,我们都以?粥糊口,还要费尽气力与保守的旧僧周旋。虽是贫乏至极,我们并不感到灰心,因为我们以佛教的兴衰为己任,所以我们每天都活得很充实,而我们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与抱负,就是心中那不灭的能源,它鼓舞着我们为法忘躯,为教牺牲,在所不惜。
  1949年,我赤手空拳从大陆来到台湾,可以说是一贫如洗。我的一双木屐穿了两年,连底都见地了。身上仅有的一件短褂,也缝缝补补地穿了三年。同参道友纷纷出去赶法会,做佛事,回来又是?钱,又是礼品,大家围成一团,彼此炫耀自己的收获,热闹非凡。我却连拥有一支笔、一张纸都万分困难。有些信徒怜悯我贫穷,劝我放弃撰文投稿,随着寺众去赶经忏,做法会,但我未曾动心,因为我时时刻刻都觉得天地万物与我同在,身外的财富虽然短缺,我更应该开拓心中的能源。清晨时分,当我独自拖着板车,到几公里外的市集去买菜时,天上的孤星残月、路旁的花草树木,都成为我的法侣道友;当我在庭院洒扫扒粪时,我默默祈祷芸芸众生皆能扫除烦恼尘垢;当我到寺外帮忙收租时,我感谢山河大地供我驰骋遨游;当我看护病人、掩埋死尸时,无常的信息使我警惕自己,要在佛道上精进不懈。我感到自己非常的富裕,因为宇宙的森罗万象都是我心中的禅悦法喜,而写作发表则是为了让别人分享自己所体验到的无上法乐。
  虽然我很能随缘度日,但我并非是一个因循茍且、得过且过的人。当因缘成熟时,我毅然告别初挂单的寺院,开始为我的志向——振兴佛教,努力奋斗。于是我昼夜六时接引佛子,栉风沐雨,弘法利生。回想我当时身无长物,却能为佛教开展出一片新的契机,其理无他,只在于我不忍见佛教贫穷若此,所以我发愿要力争上游,为佛教和众生创造美好而富有的世界。我在此奉劝天下的年轻人,自己可以不积聚外财,但不能不开发心内的智慧宝藏。自己可以无财无势,但不能不立志为国家、社会开创富强安乐。
  多年来,我虽然忙于说法度众,但从未离开佛教文化的工作岗位。后来,我以著述所得,也蒙信徒赞助,购买了一栋精巧的普门精舍,住在里面,读书写作倒也逍遥自在,然而为了能为佛教多贡献心力,我还是将房子卖了,买下佛光山,创办佛学院,为佛教育英才。虽然我耗财费力,不曾拥有什么,但是我享有一切努力的成果。为了创建佛光山,虽然我负债累累,却从不感到贫穷,因为我时时心甘情愿地将身心献予十方尘刹。
  四十年前,佛光山原是一片竹林密布的荒山,当时,有人曾经怪我,为什么好好的都市不住,却要到穷乡僻壤来拓地垦荒?但一股信心支持着我弘法兴学。多年来,我们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披荆斩棘,与洪水搏斗,与悍民周旋,终于开辟出佛光山这座道场来。天下无难事,一切的空无贫乏不是阻力,信心、诚心、耐力、毅力,就是宝贵的财富。等待、拖延、犹豫、无恒,才是贫穷的根源。庄严富丽的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秉持四十八愿,于无量阿僧祇劫中完成的,我们要在人间建设富裕安详的净土,当然也不能坐等诸佛菩萨的加持现身,而应该效法他们的慈心悲愿,认真地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起初决意创办佛学院时,我身无分文,但我以为,信心就是我的财富。因此,我力排众议,着手办学,果然,一间间佛学院就这样办起来了。当上山来的信徒日增时,为了安顿他们的心灵,我计划建设佛殿。那时,我手无寸银,然而自念,社会大众就是我的财富,于是,靠着“十方来,十方去”的理念,一座座的殿堂也建立起来了。后来,朝山礼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由于不忍看到他们食宿不便,我又打算兴建朝山会馆。虽然掌管财务的杨慈满居士一再向我报告,已经借贷无门,我还是择善固执,因为我确信,我的人格信用和信徒的发心净财就是财富啊!现在,不是又增加了一栋栋的殿堂、一间间别分院来为信众服务吗?贫穷不是借口,只要我们心中有佛法、有慈悲、有智慧、有愿力、有社会、有信徒,“真空”就能生出“妙有”来。
  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没有读过师范学校,怎么会办教育呢?你也没有学过建筑,怎么会建房子呢?”不错,我既没有读过师范,也没有学过建筑,但过去当我还在佛教学院求学时,我就想过,将来如果我办教育,我要如何计划教学,我要如何实践理想?我从大陆来到台湾,又弘法到国外,我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房子,每去一处,我都很留意当地建筑的结构、样式、格局、环境,并且设身处地地思量,如果我是工程师,应该如何设计这栋房子?应该如何规划这块土地?由于平日的用心,一旦机缘成熟,不论筹办学校,还是创建道场,一切构想早已成竹在胸,自能水到渠成。如果你问我有什么秘诀,我只能说,自己比别人会利用零碎时间,多留心万事万物而已。天地万物,一切现成,只看我们有没有巧思慧心,将宇宙万物化为自己的财富罢了。而心里贫穷的人,只知不劳而获,向外贪求现成,结果越贪越穷。几曾见过贪婪悭吝的人能发财呢?能“舍”才能“得”啊!
  几十年来,我陆陆续续地看到,年幼的一些同道在生活艰难的压力下,纷纷另做打算,有些人则被金钱名利埋葬,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惋惜之余,我不禁为自己感到庆幸,当年在困苦的环境下,如果我自怜自艾,不能在心内挖掘宝藏,成为自己的动力。或者短视近利,只贪图眼前现实的利益,又怎能坚守佛教的信念与心中的抱负呢?直到现在,我一直认为,物质上的空无,正是生命历程中的试金石。
  然而,这个社会上有些人却矫枉过正,歌颂贫穷,诅咒富有。事实上,有许多人是因为勤奋努力而得到应有的财富。如果社会上一味地贬抑富有,只怕长此以往,蔚为风气,徒然造成社会进步的阻力罢了。
  金钱固然是烦恼祸患的根源,但净财也是学佛修道的资粮,是弘法事业的基础。人间的佛陀其实正是富贵人生的提倡者,他固然以毒蛇来比喻黄金,但也主张赚取净财,拥有适当的物质生活。在《六方礼经 》中,他指导善生如何运用金钱。在《 弥陀经 》《 药师经》等宝典中,他描绘诸佛的净土都是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可见佛教并不排斥清净的富有。
  秉持着佛陀的遗教,我倡导“储财于信徒”的理念,对于十方的供养,我取之有道,我不敢受太大的信施,而要求信众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况下量力布施,因为我觉得正信佛法的弟子要重视自己的家庭以及事业的需要。我也兴建现代化的各种硬设备,使佛教弟子们都能在清净舒适的环境里修行学道,事半功倍。我认为对于财富珍宝,乃至其他五欲,能做到不贪不拒,才是佛陀所说的“中道”生活。
  我曾经游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参访过各个名山古刹。多年来的阅历,使我深深感慨,佛教界和任何团体一样,财产不在患寡,而患不均。对于钱财的处理运用,不在有无多少,而在概念的正不正确,以及会不会用钱。有钱而不会用钱,和贫穷一样匮乏。所以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
  有钱,要为佛教和社会用了,不可储存。很多人看到佛光山一栋栋金碧辉煌的建筑,但很少有人知道佛光山经常无隔宿之粮,甚至一直举债度日。我兴的倒不是将十方信施净财用于建设道场,我欢喜的事是将钱财培养了人才。一千多个僧众,他们弘教说法,长于解除信徒疑难;他们住持道场,善于行政法务;他们在世界各地参学,通晓各国语言;他们把佛教带向人间化、现代化、生活化、国际化,这是对信徒布施净财的回馈。此外,他们还编印《 佛教大藏经 》《 佛学辞典 》,发行杂志书刊,兴办养老育幼、施诊医疗等种种公益慈善事业,就更不在话下了。
  社会上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他们无视于佛光山对佛教发展以及社会教化的贡献,批评佛光山商业化,指佛光山很有钱。其实,佛光山不是很有钱,而是很会用钱,今年的钱用出去了,明年乃至后年的钱也用出去了。在日日难过日日过的生活下,我们将每一分净财都用在培养人才、弘法利生的佛教事业上。佛光山不矫情,视金钱为罪恶,也不滥用金钱,积聚金钱,使金钱成为罪恶的渊薮。我们的信念是要借着佛教的力量,把苦难的娑婆世界建设成富乐的人间净土。
  有人曾对我说:“真可惜你出家了!要不然你会和王永庆一样有钱。”王永庆先生是杰出的大企业家,他的财富,我怎能比?所以,对于这些话,我始终不以为意,但是我们出家人,出家无家,只要我们安于八正道、六波罗蜜,无住而住,正可以处处无家,处处为家。三千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都在我的心中。我富有三千,王永庆先生又怎能与我相比?出家无子,只要我们拥有天下父母心,天下人都是我们的儿女。出家无财,只要我们运用般若智慧,秉持慈心悲愿,到处都是自家的宝藏。因此,我深深感谢有这份福德因缘得以出家为僧。
  1993年年初,我返乡探亲,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赠我一偈,其中的一句是:“富有三千界,贵为人天师。”这可说是我出家七十多年以来,心境上自我期许的写照了!
  在佛门,有些人总认为贫穷才是有道行,谈“钱”就认为很粗俗。除非一个人不做事,要做事就离不开钱,金钱是学道资粮,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如何将信众布施的善财、净财、圣财,好好用在佛化事业上,才是值得关心的事。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5,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