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军事里的中国史
作者 冷兵器研究所
出版日期 2022-02-01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10473777
ISBN号
(10位)
7510473772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26.3
约合(US$) 20.78
[ 内容简介 ]

1、专业作者重磅新作:本书作者冷兵器研究所创立于2014年,是深耕古代军事历史研究的专业团队,全网粉丝超500万,是相当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历史作者团队。
  
  
  
  2、以军事视角剖析历史,角度新奇: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内核与逻辑;
  
  将略、兵制、地形等军事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现在的文明程度与社会形态。而以往的历史书大多只将军事视为历史的众多维度之一,而本书则分析军事对于历史本身的塑造,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全面考察历史。
  
  
  
  3、只有深入了解军事,才能真正了解历史:个人荣辱、家族兴衰、政权更替,往往就是一两场战争决定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背后的暗线其实都是军事史。历史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军事因素的塑造,只有深入了解军事,才能真正理解历史。
  
  
  
  4、立足于军事技术的细节:本书不做流水账式的史料复读机,也不搞虚无主义的“玄学”归因,而是立足军事技术的细节,从君臣、名将、战例、地理等板块,以军事史的眼光去探究历史上的争议性话题,讲解四千年的烽火如何淬炼、锻造出如今的中国。
  
  内容简介
  
  李广难封,究竟是天命还是人事?
  
  桓温灭蜀时,是怎样用步兵打出闪电战的
  
  汴京之围,大宋固若金汤的都城是如何沦陷的?
  
  巴掌大的大小金川为什么能烧掉乾隆几千万白银的军费?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史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军事因素的塑造,只有深入了解军事,才能真正理解历史。
  
  
  
  本书不做流水账式的史料复读机,也不搞虚无主义的“玄学”归因,而是立足军事技术的细节,从君臣、名将、战例、地理等板块,以军事史的眼光去探究历史上的争议性话题,讲解四千年的烽火如何淬炼、锻造出如今的中国。
  作者简介
  
  冷兵器研究所,创立于2014年,全网500万粉丝的专业军事历史自媒体。深耕古代军事与历史,曾荣获2017年度微博潜力历史大v等诸多荣誉。
  
  
  
  
  目  录
  
  章 君臣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战神天子李世民:十八上战场,二十四定天下
  
  与北宋苦斗:南唐后主不只会作词
  
  文人“三苏”的军事头脑如何
  
  南宋权臣贾似道:是奸相还是大宋后的希望
  
  第二章 名将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老将廉颇:其实是少年得志
  
  李广难封,所谓“天意”其实是骑兵战术革命
  
  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为何后来一蹶不振
  
  岳飞与蓝玉到底谁更强
  
  让金人开出一两骨头一两金的耶律留哥
  
  古代有哪些草根出身的猛将
  
  古代有哪些福将
  
  第三章 烽火篇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火烧乌巢中的劫粮道策略为何被称为“奇谋”
  
  白狼山之战:曹操说输赢不在战场
  
  灭川蜀克前秦:没马也能打闪电战
  
  澶渊之盟:宋朝为何成了“送朝”
  
  澶渊之盟中萧太后的心机
  
  黄天荡之战:本可大破金军,却被内奸所误
  
  屯门海战:让坚船利炮的葡萄牙人只得靠风暴逃生
  
  萨尔浒之战,十万明军为何仓促出兵
  
  第四章 江湖篇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为何侠客都是“仗剑天涯”而不仗刀
  
  古代武林人士的谋生手段
  
  中国古代的著名刺杀事件
  
  古代这么多死士都是从哪儿来的
  
  走镖的学问:靠面子还是靠武功
  
  为什么《天龙八部》中的武林高手不爱用兵器
  
  第五章 制度篇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都是改革先驱,吴起比商鞅差在哪儿
  
  是暴秦还是跨时代的高福利国家
  
  无当飞军:令魏军吓破胆的蜀汉精锐
  
  藩镇之乱,为何在西晋提前上演
  
  古代也有“绿卡兵”:东晋军户如何更新换代
  
  中国古代如何阅兵
  
  中国古代如何犒赏军队
  
  中国古代军校都有哪些课程
  
  一提打仗,太子就喊没钱,明朝的钱哪儿去了
  
  从良家子到赤佬,古代军人地位演变
  
  崇祯皇帝该不该让“快递小哥”李自成下岗
  
  第六章 形胜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四千年前的“鹰巢城”——石峁古城
  
  楚汉成败的关键因素——东西对峙的地缘政治
  
  为何唐朝处心积虑要扫平淮西
  
  大宋“汴京之围”为何惨败
  
  为何中国西南地区易攻却难经略
  
  三个月众筹修座城:明代上海老城墙传奇
  
  四任总兵战死,辽东为何变大明心头痛
  
  明末潼关到底有多险
  
  烧掉乾隆几千万两银子的大小金川为何那么难打
  
  第七章 衣食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古代节约粮食的措施有哪些
  
  古代战场上也有“方便面”吃
  
  怕热不怕冷:酷暑高温的特殊军事作用
  
  古代冬天打仗有多困难
  
  古代君王为何都是围猎“发烧友”
  
  第八章 演义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既有二郎神,大郎何在:杨戬的真实身份
  
  哪吒的火尖枪:从宋代飞火枪到明代梨花枪
  
  《姜子牙》的背后:武王伐纣真没那么简单
  
  人中吕布:“勇而无计”的三国武将
  
  吕布辕门射戟难度有多高:一箭射出奥运冠军水平
  
  演义小说中的武将单挑真能决定战争胜负吗?
  
  大意失荆州?关二爷:这都是阴谋
  
  把水泊梁山杀得七零八落的方腊军队有多强
  
  梁山好汉的武功排名主要看兵器
  
  第九章 真相篇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烽火戏诸侯:西周亡国的真相
  
  元代的马弓手埋没了多少“关羽”
  
  诸葛亮八阵图到底有多先进
  
  古代打仗真有“天助我也”吗?
  
  古代打仗真能靠神机妙算克敌制胜吗?
  
  十步杀一人:诗仙李白的另一身份
  
  杨家将传说中佘太君的历史原型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真相如何?
  
  第十章 趣闻篇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楚国何以沦为秦国的经验包
  
  古代儒将标配不是“羽扇纶巾”而是痒痒挠
  
  沧海横流间至死不退:他们曾为汉家孤守西域
  
  《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背后的安史之乱
  
  南宋御林军:战斗力连农民都不如的“精锐”
  
  “达官贵人”一词的来历
  
  中国古代的毒药战
  
  万历皇帝的千万白银借条
  
  火攻记录370次:中国古代打仗有多爱玩火
  
  古代盔甲为何多是黑色和红色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西晋武将张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兵之利钝是常。”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将这句话改为“胜负兵家之常”,这也就是那句“胜败乃兵家之常 事”俗语的初源头。但其实,“战争与军事也乃历史之常事”。
  
  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这期间有璀璨的文化、繁荣的经济,自然也有鼓角争鸣和狼烟烽火。从上古的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开始,从成汤讨夏桀、武王伐纣,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清军入关,战争史与军事史一直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息息相关。因此,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有着五千年的军事史。
  
  这里面有君臣佳话,有名将风采,有战场烽火,有江湖险恶,更有军事制度、地理形胜、衣食住行、演义传奇,甚至有埋藏于古籍中的真相与趣闻。
  
  但遗憾的是,虽然古人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史料与记载,往往喜欢宣扬“仁义道德”的作用,却把求真务实视为“奇技淫巧”。这种情况在军事史领域尤为明显,史籍对于军事与战争的描写,大多局限在讲述英雄个人事迹,偏重于主观的价值传达,而缺乏理性与客观的分析与还原。
  
  比如漠北之战。这场战役由汉武帝发动,帝国双璧卫青、霍去病指挥,十万骑兵、数十万步兵横跨大漠,终击断了以“天之骄子”自视的“草原巨狼”匈奴的脊梁。而在一直拥有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赞誉的《史记》中,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只不过寥寥数百字而已,甚至还是分散于不同人的传记当中。
  
  而反观西方史家笔下的军事历史专著,有色诺芬描述一万名希腊雇佣军远征波斯的《远征记》,有修昔底德记录让古希腊奴隶社会由盛转衰之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阿里安再现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伟业的《亚历山大远征记》,还有古罗马统帅恺撒记录自己征服事业的《高卢战
  
  记》等,不可胜数。
  
  之所以能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其实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战争观有着重大的关系。“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即战争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的势力,平定混乱的社会局面,铲除艰难险阻,拯救国家危亡的。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认为,战争是圣人用来治理天下的一种工
  
  具,而这种工具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因此,大家只要记住关键的战略与决策就好,具体的战术细节只是细枝末节,由专业的军事人员掌握就可以,没必要广为流传。
  
  这种心理与观念就导致了这样一个后果:后世哪怕是专门的历史研究者,也容易因为原始史料的缺乏,以至于对某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军事事件只能“知其然”,却无法“知其所以然”。比如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吴起在魏国的改革,文人们往往将魏国崛起的根源,归功于吴起肯为士兵吸脓疮的小恩小惠,而忽视了其在练军阵、编武卒等诸多方面的努力,以及为保证魏武卒战斗力而给予其免税特权、土地和耕牛等的背后制度。
  
  其实,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我们已经知道,战争的胜负与军事历史的走向,绝不是一条所谓的锦囊妙计就可以左右的。它是装备、训练、战略、战术、后勤甚至经济的综合体现。
  
  因此,在这本书中,我们将努力依托具体历史记载,透过实证视角,以考古发掘、专家考证、 复原介绍的形式,来去伪存真,从君臣、名将、战场、江湖、制度、地理、衣食等诸多方面,找出传说与演义故事背后的真实历史脉络。我们希望让广大读者读懂,那些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军事战争事件,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内核与逻辑;又是哪种规律决定了我们现在的文明程度与社会形态。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作者在浩瀚的史料中搜抉扒梳,辑录为集,上溯远古,下及近世,宏论屡发,无论是石峁古城的山川形胜,还是万历皇帝的借条轶闻,都写得那么引人入胜,趣味盎然。
  
  ——叶平(南开大学哲学博士)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我发现这本《军事里的中国史》既有“萝卜”,又有“白菜”。人们可以从中各取所需,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佳肴。
  
  ——孙丹林(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百家讲坛》主讲人)
  
  
  
  军政关系、军事领导人的战争艺术、军事制度、兵器和战守土木工程技术、军事后勤的组织调度工作和具体内容等,正是历史嬗变的指针和标志物。
  
  ——许天成(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理论博士后)
  
  
  
  很多人学习历史就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应付一场场考试,而本书则从更加丰满、立体的角度讲述历史,历史原本就很有趣。这本书是广大历史爱好者们的读物之一。
  
  ——看鉴(历史文化地理类互联网头部品牌)
  
  
  
  战争同样是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的体现……所以,刨根问底从多方面考察我们中华民族自己过去的军事现象,用唯物的视角深入分析,合理推理,可以看到诗词歌赋里看不到的真实历史。
  
  ——思维实验室(泛科普视频知名创作者)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
  
  李广难封,所谓“天意”其实是骑兵战术革命
  
  
  
  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活跃在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然而三人的生前际遇却判若云泥,卫、霍二人平步青云,封侯拜将,李广一生征战却徒留难封之叹。世人常将此归咎于天意,但此事背后的所谓“天意”,其实是一场长期被世人忽视的骑兵技术革命。
  
  
  
  汉帝国骑兵直接传承于秦骑兵,由秦将李必、骆甲辅佐灌婴建立。直至汉武帝早期,汉骑兵在战术上依然以学习匈奴战术为主,如韩嫣就因熟悉匈奴战术受到重用;兵源上则以与游牧民族有长期接触的边民即六郡良家子为主,并大量招募楼烦等北方游牧部族为辅。因为历史传承和长期高密度的信息交流,此一时期的中原和匈奴骑兵可视为一体进行讨论,且可相互印证。我们以《六韬》为基础进行讨论,此书早见于临沂银雀山汉墓,普遍认为至少在西汉前期已广泛流传,因此可通过此书来研究先秦至西汉前期的骑兵技术。
  
  
  
  书中给骑兵的战术定位是“军之伺候”,即典型的轻骑兵。攻击手段上则强调“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即以骑射为主。战场运用方面,指近战的“陷”在书中仅出现过两次,其中一次还是协同车兵冲锋。主要战法则是“薄”和“翼”,即贴近射击。总而言之,此一时期的中原骑兵为一支骑射为主的轻骑兵部队。匈奴骑兵据《史记》记载:“士力能毌弓 ,尽为甲骑”“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需要指出是:这里的“甲骑”应当是(轻)骑兵的泛指,而不是像后世那样常用来指代重骑兵。对此我们除了可结合《史记》原文中对匈奴骑射能力的强调来推测以外,还可引晁错的《言兵事疏》为证:“且驰且射”为“匈奴之长技”,而“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坚甲利刃,长短相杂”“下马地
  
  斗,剑戟相接”则都是汉家长技。可见,在汉代人的认识中,匈奴骑兵是一支擅长骑射而不擅长正面冲突和近距离格斗且甲胄上处于劣势的轻骑兵部队,绝非重骑兵。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大体可认为先秦至西汉早期的中原和草原骑兵是一支以弓箭远程打击为主,只配备一些短兵器,较少进行近距离格斗的轻骑兵部队。
  
  
  
  而飞将军李广则可以说是当时骑兵将领的代表。他出身于当时的骑兵世家:“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世世受射”。自身天赋异禀:“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个人武力值爆表:既有单杀三个匈奴射雕者的名震当世的战绩,也有“醉没石棱”的千古风流佳话。将略方面:“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虽然部队纪律性不强,但却能充分发挥骑兵的侦察作用,且能用个人魅力代替纪律,使士卒勇于战斗。对于这一用兵特点,学者一般认为是李广个人性格决定的。但这也很可能是因为,此一时期中原骑兵基本是在模仿草原骑兵,因而也受到了他们缺乏纪律等习惯的影响。只是在李广这样一个近似于草原英雄形象的将领手中,这样的军队特点彰显得更加鲜明。
  
  
  
  然而,在这种极度依赖士兵单兵素质的传统轻骑兵作战模式下,纵使李广本人才气天下无双,中原骑兵终究弱于“射猎禽兽为生业”的匈奴骑兵。依托城市和车步兵打打防御战尚可,一旦主动进攻则难免失败。元光六年(前129年)的龙城之役即是以李广为代表的老式将领为主导,结果遭遇惨败,四万大
  
  军折损两万。
  
  
  
  为了扭转颓势,汉武帝大胆起用龙城之役中小胜的卫青等年轻将领,开始了一场大胆的骑兵改革,将步兵注重纪律的传统引入骑兵并大规模使用近战冲击战术代替传统骑射战术,从而一举扭转了战争局势。
  
  
  
  这一变革在史料上也有所体现,以《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为例,据统计,凡是涉及战斗细节的描写,均出现有“斩”“诛”“合短兵”“纷挐”等指代近战格斗的字词,明显不同于《匈奴列传》与《李将军列传》中对骑射的侧重描写。如此遣词不应视为偶然,当是太史公有意为之。
  
  
  
  从出土文物上看,秦骑兵俑的手部均呈横握姿势,这一姿势被认为是用来持短兵器的,而汉俑手部则发现有竖握的姿势。汉代骑兵具体使用的兵器是骑戟,虽然“骑戟”一词早要到东汉孙家村汉简上才出现,但盱眙东阳西汉墓和临淄西汉齐王墓中已分别有全长2.49米和全长2.9米的马戟实物出土,长度短
  
  于同时代全长3~5米的步戟,但远长于匈奴骑兵1.5米的铤,适合马上冲击作战。孙家寨等汉墓出土的石画像中则绘有中原骑兵执戟击杀匈奴骑兵的图样,说明在东汉时,持戟冲击骑兵和骑射骑兵已成为中原骑兵和游牧骑兵的代表性符号,进而说明在东汉之前冲击战术已在中原骑兵中有大规模长时间的运用。这也侧面印证了上述变革。
  
  
  
  冲击骑兵取胜的奥秘,可以分两个层面来讨论。
  
  
  
  从宏观层面来说,战斗胜负的本质就是能否向对方进行更多的有效能量输出。放到现代来说就是火力强精度高的一方取胜,而对于古代来说,比的就是能量输出的有效率,在冷兵器时代,近战兵种要优于远程,所谓“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
  
  
  
  具体到汉匈战争上,常理而言,在没有马镫的加持下,一旦进入相持格斗,理应是马术更好的匈奴更占优势,但实际却是汉军取胜,那么汉军是如何取胜的呢?
  
  
  
  其一在于组织纪律。迫使士兵进行残酷的近战格斗需要更严格的纪律,因为生产资料的可移动性,游牧帝国首领对于可以用脚投票的部属难以形成皇帝式的权威。而即使是在占据西域绿洲经济区的全盛期,匈奴单于也只能“斩首虏赐一卮酒”,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约束部众。因此,可以合理推测,面对汉军骑兵的列队冲锋,匈奴骑兵往往是出于本能转身逃跑,《史记》中也有对于匈奴“不羞遁走”的作战习惯的记载,因此汉军骑兵往往是进行追击作战,从而能打出漂亮的战损比。
  
  
  
  其二在于冶金技术的发展,这一点更为重要。我国古代独有的竖炉炼铁法,是由春秋战国时的地炉法发展而来,至汉朝冶金技术已取得了对于块炼法的优势。汉武帝时期,全国设铁官49处,仅古荥镇一处高炉,积铁每块质量即达20吨以上。而巨大的铁产量则为优质铸铁脱碳钢的生产提供了保障。古罗马作家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记载有“铁的种类多而又多,但没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媲美”。汉帝国有能力为其骑兵大规模装备铁甲和性能超过匈奴短剑的环首刀铁甲,这就扭转了在近战缠斗时双方的战力对比。
  
  
  
  如果排除以上两个因素,在匈奴人作战意志比较坚决,装备又比较精良的情况下,则双方“杀伤大当”,如漠北决战卫青与匈奴本部的会战。这从反面印证了此观点。
  
  
  
  在历史的变革关头,卫青和霍去病这样起自寒微、没有背景传承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没有传承,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包袱和束缚。像霍去病,更是明确拒绝学习“孙吴兵法”,不拘泥于传统,反而散发出了更耀眼的光芒。而骑将世家出身的李广,纵然才气天下无双,达到了传统骑兵将领的水准,但因错过历史潮流,只能无奈成为时代的眼泪。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