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马振邦武学集·宗师传奇
作者 张力
出版日期 2013-04-01
出版社 世界图书
ISBN号
(13位)
9787510056260
ISBN号
(10位)
7510056268
开本 16
页数 189
装帧 平装
定价(C$) 13.1
约合(US$) 10.35
[ 内容简介 ]

两代习武人的心灵对话
    现在零点整,已经好久没有按时睡觉了。都说习武人最会养生,子午觉必须睡,可是这小半年来,我是想睡时不能睡,该睡时睡不着,今晚,又是一个不眠夜。犹如和平时期的军队,必须通过实战化训练无限逼近实战,活在明窗净几的现代习武人,往往需要以左冲右突的伤害释放余力。安乐,是尚武的荣誉,也成为尚武的大敌。
    对于武术,从有话说到没话说,从说得清到说不清,11岁习武至今,始终逃不出这个怪圈。一直认为,武术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问,古战场的生死搏杀,来不得半点虚假;云里雾里的咿咿呀呀,那是葬礼的颂歌。然而今日的武术,却变成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依然是实践性最强的学问,但实践的不再是英雄好汉,而是文人骚客。
    我今年 33,每周练功两三次,以前所学种种,已简化为体能、柔韧、对抗三种方式,拳法套路只是承载形式。有朋友多次建议:“男人过了 30,体力开始下降,赶紧转练内家吧!”我何尝不知其中阴阳呢?可惜他忘了一件事:30出头的男人,往往半生不熟,如此衣食无忧,精力充沛,何不与自己作对呢?至今练功,我依然享受汗流浃背、身轻如燕的快感,依然坚信功夫是时间加汗水的摔打。我想告诉给我建议的朋友:生活中,我练内家很久了,练功房,就让我重走一回青春吧!
    1991年,在老家汉中,经父亲引荐,随一位军队退伍的首长警卫习练黑虎拳、少林拳。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读书不进,睡觉不香,整天梦游武林。与这位宋师傅首次见面习得一招半式后,次日一早天擦亮,我就一身武装敲起宋师家门。当宋师爱人穿着睡衣开门的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不妙:我不睡,人家还要睡啊!尴尬之际,宋师仿佛会意,在屋内吆喝:“小张,按照昨天教你的,回家练几天再来,别急!”“好的!那我回去练!”大声回应一句,心里踏实了,方才满意离去。那一年,我 11岁。
    这样的情景,在两年后进入职业武馆后,成为被师父夸赞的口头禅。刀枪剑棍、红拳炮捶、形意八卦、散手擒拿,乃至?诠ν履桑际悄歉鍪贝涔莸慕萄谌荨JΩ富ň錾硖常砣趄粤绾橹樱昵崾痹嘲呶涞薄⒎蒙倭郑倘缥湎佬∷抵械男姓撸宦钒菔Γ肴私皇帧V心暌粘晒槔矗菔谕剑沂撬诙茏印4蟾攀?1995年夏天,常有外地拳师上门踢馆。记得有一天,一个消瘦青年,脸色蜡黄,声若游丝,号称修炼内丹多年,可一掌击穿沙袋。没听这位道人多说,馆里一位农村师兄已摆好架势:“试试?”我们小师弟让出一个人圈。只见一动手,这位道人竟打出李小龙的格斗架势,绕着师兄弹跳不已。师兄是个老实人,会啥使啥,立马压低重心,一个抄腿抱摔,将道人连根拔起,扔在旁边的垫子上。赶紧,我们过去扶起道人,道人脸上依旧蜡黄,不过话更多了,他说:我得热身,得先热身……
    这样的踢馆,在后来武馆主办了当地首届武术散打擂台赛后,愈加增多。而我,风雨中踢烂几个靶子后,逐渐成了门板之一。期间,武馆迁址,改名武校,一批批师兄弟南下打工;再后来,武校有了小学、中学,生源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最后竟与市重点中学比肩升学率。社会文明了,学校发展了,但放眼望去,尽是我不熟悉的面孔。
    怀念当年暗夜扎枪,被师哥一枪扎破手指,流血不止,浑然不觉;怀念烛光下,师父为我止疼包扎,接骨推拿后,一句“好了,快去练”的兴奋;怀念一夜师父酒兴归来,   两代习武人的心灵对话
    现在零点整,已经好久没有按时睡觉了。都说习武人最会养生,子午觉必须睡,可是这小半年来,我是想睡时不能睡,该睡时睡不着,今晚,又是一个不眠夜。犹如和平时期的军队,必须通过实战化训练无限逼近实战,活在明窗净几的现代习武人,往往需要以左冲右突的伤害释放余力。安乐,是尚武的荣誉,也成为尚武的大敌。
    对于武术,从有话说到没话说,从说得清到说不清,11岁习武至今,始终逃不出这个怪圈。一直认为,武术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问,古战场的生死搏杀,来不得半点虚假;云里雾里的咿咿呀呀,那是葬礼的颂歌。然而今日的武术,却变成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依然是实践性最强的学问,但实践的不再是英雄好汉,而是文人骚客。
    我今年 33,每周练功两三次,以前所学种种,已简化为体能、柔韧、对抗三种方式,拳法套路只是承载形式。有朋友多次建议:“男人过了 30,体力开始下降,赶紧转练内家吧!”我何尝不知其中阴阳呢?可惜他忘了一件事:30出头的男人,往往半生不熟,如此衣食无忧,精力充沛,何不与自己作对呢?至今练功,我依然享受汗流浃背、身轻如燕的快感,依然坚信功夫是时间加汗水的摔打。我想告诉给我建议的朋友:生活中,我练内家很久了,练功房,就让我重走一回青春吧!
    1991年,在老家汉中,经父亲引荐,随一位军队退伍的首长警卫习练黑虎拳、少林拳。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读书不进,睡觉不香,整天梦游武林。与这位宋师傅首次见面习得一招半式后,次日一早天擦亮,我就一身武装敲起宋师家门。当宋师爱人穿着睡衣开门的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不妙:我不睡,人家还要睡啊!尴尬之际,宋师仿佛会意,在屋内吆喝:“小张,按照昨天教你的,回家练几天再来,别急!”“好的!那我回去练!”大声回应一句,心里踏实了,方才满意离去。那一年,我 11岁。
    这样的情景,在两年后进入职业武馆后,成为被师父夸赞的口头禅。刀枪剑棍、红拳炮捶、形意八卦、散手擒拿,乃至内功吐纳,都是那个时代武馆的教学内容。师父华建军出身铁匠,身若蛟龙,声如洪钟,年轻时曾背包走武当、访少林,犹如武侠小说中的行者,一路拜师,与人交手。中年艺成归来,开馆授徒,我是他第二代弟子。大概是 1995年夏天,常有外地拳师上门踢馆。记得有一天,一个消瘦青年,脸色蜡黄,声若游丝,号称修炼内丹多年,可一掌击穿沙袋。没听这位道人多说,馆里一位农村师兄已摆好架势:“试试?”我们小师弟让出一个人圈。只见一动手,这位道人竟打出李小龙的格斗架势,绕着师兄弹跳不已。师兄是个老实人,会啥使啥,立马压低重心,一个抄腿抱摔,将道人连根拔起,扔在旁边的垫子上。赶紧,我们过去扶起道人,道人脸上依旧蜡黄,不过话更多了,他说:我得热身,得先热身……
    这样的踢馆,在后来武馆主办了当地首届武术散打擂台赛后,愈加增多。而我,风雨中踢烂几个靶子后,逐渐成了门板之一。期间,武馆迁址,改名武校,一批批师兄弟南下打工;再后来,武校有了小学、中学,生源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最后竟与市重点中学比肩升学率。社会文明了,学校发展了,但放眼望去,尽是我不熟悉的面孔。
    怀念当年暗夜扎枪,被师哥一枪扎破手指,流血不止,浑然不觉;怀念烛光下,师父为我止疼包扎,接骨推拿后,一句“好了,快去练”的兴奋;怀念一夜师父酒兴归来,让我们捡来三块红砖,他一拳、一夹、一拍,悉数击碎;怀念那年师父带队翻越秦岭,赴西安比赛,我们虽一路晕车呕吐,但上了赛场便摘金夺银……
    初中毕业,我被送进了省武术散打队。记得第一次交手的是位不善言谈的小伙,矮矮壮壮,在省队已有些年头。几个回合拼打,我靠蛮力,他靠经验,打成平手。后来,我们在擂台互殴成长。3年后,也是我考上大学的一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他获得了世界搏击冠军,成为家乡名噪一时的人物。又过了 4年,是我毕业工作的一年,听师弟们说,他在省城买车买房,过着港片黑社会大哥的生活,但后来也真的像那些大哥一样,命运多舛。
    这,就是令我一生难忘的习武青春。虽然现在的我,已远离家乡,从事着让师门荣光的事业,但我还是喜欢听那首郑智化的老歌《年轻时代》。
    2007年初冬,因拍摄赵长军的纪录片,我带摄制组来到了西安,来到了当年流汗流泪的陕西省体育场。顺利完工后,在赵长军的引领下,我在同一栋楼拜见了他的恩师——马振邦先生。
    应该算不期而遇。之前对马老的印象,只是电影《武当》中的南山道长。初见时,马老一口关中腔,面带慈父式的微笑,请我们吃牛肉泡馍。当时的马老,即将80。我爷爷在我未出生时,就已辞世,见过马老后,我常暗想:我的爷爷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吧!
    也许是注定的缘分,在此后每年回家探亲时,我都抽空去家里拜访马老,从一开始闲谈生活、家庭,到后来与功友王毅一起,扛着摄像机,带着录音笔采访他的武学人生,这个过程历经春夏秋冬。当时的目的只有一个:留存资料,以免遗憾。
    为了真正走进马老一代武术家的精神世界,我开始了解西北传统武术史,开始修习河北派形意拳,开始研究现代武术发展史,而马老也在多次促膝畅谈中逐渐敞开心扉,倾囊相授。交谈中,有论道共鸣的拍案惊喜,也有情到深处的潸然泪下,悲喜交加,时常让我热血沸腾,却又哑口无言。是感激?是感动?我想,当一个人真的登临高山时,才会发现自己只是一粒石子儿。
    武学绵延千年,民族沉沦百年。
    自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兴衰,熔铸了一代代习武人的精神血脉。马老生于 1928年,那是旧中国成立中央国术馆的年份,是中华武术“黄金十年”的开局之年;与他同年的“大龙”,有陈氏太极冯志强、武氏太极吴文瀚、华拳蔡龙云等一批武学宗师,他们这代人,从旧社会走进新社会,从武林江湖走上武术职业,见证并创造了中国传统武术向现代武术的历史转型,经历了习武人在社会变迁中大喜大悲的心路历程,他们身上浓缩了两个时代的潮起潮落。仅此一点,我想这 5年来的研习写作,便值了。
    最近一次见马老是在他家,那是 2012年“十一”。他因病情恶化消瘦20多斤,一辈子形意拳练就的钢铁身板,已撑不起原本合身的中山装。起身要人扶,走路坐轮椅,但他还要远行。那天,省里举办的红拳传承人比赛开幕,邀请他出席。爱人铁玉芳知道犟不过他,就默不作声地为他准备出行衣服。洗脸梳头刮胡子,一身中山装后,行至门口,他突然回头,笑着问我:“你觉得我戴帽子好,还是不戴好?”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一顶回民白帽子。
    “嗯——”,我被问得一时不知说啥。
    “戴上吧,有两个好处,一是表明您是回民;二是外面冷,保暖。”我得意自己瞬间能想出两条理由。
    他笑呵呵点头,对着镜子一点点把帽子扶正,满意地出了家门。
    在后来的新闻中,我看到马老坐在主席台中央,身边多是面容枯槁的年迈拳师,只有他坐如磐钟,神色庄严,白色的回民帽,熠熠生辉。
    一个 85岁身患重症的老人,还能如此坚守自道,这就是那一代习武人的风骨!
    在与病魔抗争的岁月里,马老坚持亲自校文补稿,爱人铁玉芳及家人全力协助张罗,我和王毅分北京、西安两地采编整理。为了真实纪录马老一生,我们选择了尽可能客观的表达方式。尽管事出突然,时间有限,不少素材尚未加入,但也算部分完成了马老“有一口气,点一盏灯”的宏愿。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将其余图文视频整理问世。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说,现在的我们,还在都市中艰难地寻觅着尚武的踪迹,那么,请不要回头,黎明之前,擎炬前行,你就是路!
    张力
    2013年 1月 16日于北京
  

  两代习武人的心灵对话

    现在零点整,已经好久没有按时睡觉了。都说习武人最会养生,子午觉必须睡,可是这小半年来,我是想睡时不能睡,该睡时睡不着,今晚,又是一个不眠夜。犹如和平时期的军队,必须通过实战化训练无限逼近实战,活在明窗净几的现代习武人,往往需要以左冲右突的伤害释放余力。安乐,是尚武的荣誉,也成为尚武的大敌。

  
    对于武术,从有话说到没话说,从说得清到说不清,11岁习武至今,始终逃不出这个怪圈。一直认为,武术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问,古战场的生死搏杀,来不得半点虚假;云里雾里的咿咿呀呀,那是葬礼的颂歌。然而今日的武术,却变成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依然是实践性最强的学问,但实践的不再是英雄好汉,而是文人骚客。

  
    我今年 33,每周练功两三次,以前所学种种,已简化为体能、柔韧、对抗三种方式,拳法套路只是承载形式。有朋友多次建议:“男人过了
  30,体力开始下降,赶紧转练内家吧!”我何尝不知其中阴阳呢?可惜他忘了一件事:30出头的男人,往往半生不熟,如此衣食无忧,精力充沛,何不与自己作对呢?至今练功,我依然享受汗流浃背、身轻如燕的快感,依然坚信功夫是时间加汗水的摔打。我想告诉给我建议的朋友:生活中,我练内家很久了,练功房,就让我重走一回青春吧!

  
    1991年,在老家汉中,经父亲引荐,随一位军队退伍的首长警卫习练黑虎拳、少林拳。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读书不进,睡觉不香,整天梦游武林。与这位宋师傅首次见面习得一招半式后,次日一早天擦亮,我就一身武装敲起宋师家门。当宋师爱人穿着睡衣开门的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不妙:我不睡,人家还要睡啊!尴尬之际,宋师仿佛会意,在屋内吆喝:“小张,按照昨天教你的,回家练几天再来,别急!”“好的!那我回去练!”大声回应一句,心里踏实了,方才满意离去。那一年,我
  11岁。

    这样的情景,在两年后进入职业武馆后,成为被师父夸赞的口头禅。刀枪剑棍、红拳炮捶、形意八卦、散手擒拿,乃至内功吐纳,都是那个时代武馆的教学内容。师父华建军出身铁匠,身若蛟龙,声如洪钟,年轻时曾背包走武当、访少林,犹如武侠小说中的行者,一路拜师,与人交手。中年艺成归来,开馆授徒,我是他第二代弟子。大概是
  1995年夏天,常有外地拳师上门踢馆。记得有一天,一个消瘦青年,脸色蜡黄,声若游丝,号称修炼内丹多年,可一掌击穿沙袋。没听这位道人多说,馆里一位农村师兄已摆好架势:“试试?”我们小师弟让出一个人圈。只见一动手,这位道人竟打出李小龙的格斗架势,绕着师兄弹跳不已。师兄是个老实人,会啥使啥,立马压低重心,一个抄腿抱摔,将道人连根拔起,扔在旁边的垫子上。赶紧,我们过去扶起道人,道人脸上依旧蜡黄,不过话更多了,他说:我得热身,得先热身……

  
    这样的踢馆,在后来武馆主办了当地首届武术散打擂台赛后,愈加增多。而我,风雨中踢烂几个靶子后,逐渐成了门板之一。期间,武馆迁址,改名武校,一批批师兄弟南下打工;再后来,武校有了小学、中学,生源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最后竟与市重点中学比肩升学率。社会文明了,学校发展了,但放眼望去,尽是我不熟悉的面孔。

  
    怀念当年暗夜扎枪,被师哥一枪扎破手指,流血不止,浑然不觉;怀念烛光下,师父为我止疼包扎,接骨推拿后,一句“好了,快去练”的兴奋;怀念一夜师父酒兴归来,让我们捡来三块红砖,他一拳、一夹、一拍,悉数击碎;怀念那年师父带队翻越秦岭,赴西安比赛,我们虽一路晕车呕吐,但上了赛场便摘金夺银……

  
    初中毕业,我被送进了省武术散打队。记得第一次交手的是位不善言谈的小伙,矮矮壮壮,在省队已有些年头。几个回合拼打,我靠蛮力,他靠经验,打成平手。后来,我们在擂台互殴成长。3年后,也是我考上大学的一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他获得了世界搏击冠军,成为家乡名噪一时的人物。又过了
  4年,是我毕业工作的一年,听师弟们说,他在省城买车买房,过着港片黑社会大哥的生活,但后来也真的像那些大哥一样,命运多舛。

    这,就是令我一生难忘的习武青春。虽然现在的我,已远离家乡,从事着让师门荣光的事业,但我还是喜欢听那首郑智化的老歌《年轻时代》。

  
    2007年初冬,因拍摄赵长军的纪录片,我带摄制组来到了西安,来到了当年流汗流泪的陕西省体育场。顺利完工后,在赵长军的引领下,我在同一栋楼拜见了他的恩师——马振邦先生。

  
    应该算不期而遇。之前对马老的印象,只是电影《武当》中的南山道长。初见时,马老一口关中腔,面带慈父式的微笑,请我们吃牛肉泡馍。当时的马老,即将80。我爷爷在我未出生时,就已辞世,见过马老后,我常暗想:我的爷爷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吧!

  
    也许是注定的缘分,在此后每年回家探亲时,我都抽空去家里拜访马老,从一开始闲谈生活、家庭,到后来与功友王毅一起,扛着摄像机,带着录音笔采访他的武学人生,这个过程历经春夏秋冬。当时的目的只有一个:留存资料,以免遗憾。

  
    为了真正走进马老一代武术家的精神世界,我开始了解西北传统武术史,开始修习河北派形意拳,开始研究现代武术发展史,而马老也在多次促膝畅谈中逐渐敞开心扉,倾囊相授。交谈中,有论道共鸣的拍案惊喜,也有情到深处的潸然泪下,悲喜交加,时常让我热血沸腾,却又哑口无言。是感激?是感动?我想,当一个人真的登临高山时,才会发现自己只是一粒石子儿。

  
    武学绵延千年,民族沉沦百年。

    自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兴衰,熔铸了一代代习武人的精神血脉。马老生于
  1928年,那是旧中国成立中央国术馆的年份,是中华武术“黄金十年”的开局之年;与他同年的“大龙”,有陈氏太极冯志强、武氏太极吴文瀚、华拳蔡龙云等一批武学宗师,他们这代人,从旧社会走进新社会,从武林江湖走上武术职业,见证并创造了中国传统武术向现代武术的历史转型,经历了习武人在社会变迁中大喜大悲的心路历程,他们身上浓缩了两个时代的潮起潮落。仅此一点,我想这
  5年来的研习写作,便值了。

    最近一次见马老是在他家,那是
  2012年“十一”。他因病情恶化消瘦20多斤,一辈子形意拳练就的钢铁身板,已撑不起原本合身的中山装。起身要人扶,走路坐轮椅,但他还要远行。那天,省里举办的红拳传承人比赛开幕,邀请他出席。爱人铁玉芳知道犟不过他,就默不作声地为他准备出行衣服。洗脸梳头刮胡子,一身中山装后,行至门口,他突然回头,笑着问我:“你觉得我戴帽子好,还是不戴好?”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一顶回民白帽子。

  
    “嗯——”,我被问得一时不知说啥。

    “戴上吧,有两个好处,一是表明您是回民;二是外面冷,保暖。”我得意自己瞬间能想出两条理由。

    他笑呵呵点头,对着镜子一点点把帽子扶正,满意地出了家门。

    在后来的新闻中,我看到马老坐在主席台中央,身边多是面容枯槁的年迈拳师,只有他坐如磐钟,神色庄严,白色的回民帽,熠熠生辉。

  
    一个 85岁身患重症的老人,还能如此坚守自道,这就是那一代习武人的风骨!

    在与病魔抗争的岁月里,马老坚持亲自校文补稿,爱人铁玉芳及家人全力协助张罗,我和王毅分北京、西安两地采编整理。为了真实纪录马老一生,我们选择了尽可能客观的表达方式。尽管事出突然,时间有限,不少素材尚未加入,但也算部分完成了马老“有一口气,点一盏灯”的宏愿。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将其余图文视频整理问世。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说,现在的我们,还在都市中艰难地寻觅着尚武的踪迹,那么,请不要回头,黎明之前,擎炬前行,你就是路!

  
    张力

    2013年 1月 16日于北京


  显示全部信息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一代武学宗师马振邦先生朴实而传奇的人生。他年少时因体弱多病而踏上习武之路,却从此迷上武术,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他投师众多名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终成一代大师。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赵长军、黄大鹏等著名武术运动员,为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高超的武技和高尚的武德,堪为一代又一代习武之人的楷模。
  
  
  


    本书讲述了一代武学宗师马振邦先生朴实而传奇的人生。他年少时因体弱多病而踏上习武之路,却从此迷上武术,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他投师众多名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终成一代大师。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赵长军、黄大鹏等著名武术运动员,为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高超的武技和高尚的武德,堪为一代又一代习武之人的楷模。

  
  


  作者简介  叶知秋(1940—1996.1)
   原名王改明,陕西韩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长期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曾任《生财与生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论文等文章三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国古典文学译注》(上下卷,合著)、《古代汉语纲要》(合著)、《燃烧的生命》(合著)、《红军女侠》等。
   张力(1980— )
   祖籍陕西,现供职于北京某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南京政治学院文学学士、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
    11岁习武至今,精通红拳、炮锤、长拳、散手等。1999年开始武术文化与影视艺术的研究写作,在《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华武术》等专业刊物发表文章百   叶知秋(1940—1996.1)
    原名王改明,陕西韩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长期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曾任《生财与生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论文等文章三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国古典文学译注》(上下卷,合著)、《古代汉语纲要》(合著)、《燃烧的生命》(合著)、《红军女侠》等。
    张力(1980— )
    祖籍陕西,现供职于北京某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南京政治学院文学学士、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
    11岁习武至今,精通红拳、炮锤、长拳、散手等。1999年开始武术文化与影视艺术的研究写作,在《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华武术》等专业刊物发表文章百余万字。曾参与多部动作电影创作。
    主要代表作:2008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50集大型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总策划、编导;2009年,中国第一本全景展现功夫演员、武术指导的人物传记《打不死的鬼脚七:熊欣欣功夫电影传奇》;2009年5月,中国第一本武侠功夫电影创作专著《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2013年2月,全景展现北京近代传统武术文化的口述历史《京城武林往事》。
  

  叶知秋(1940—1996.1)

  
   原名王改明,陕西韩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长期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曾任《生财与生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论文等文章三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国古典文学译注》(上下卷,合著)、《古代汉语纲要》(合著)、《燃烧的生命》(合著)、《红军女侠》等。

  
    张力(1980— )

  
   祖籍陕西,现供职于北京某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南京政治学院文学学士、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

  
   11岁习武至今,精通红拳、炮锤、长拳、散手等。1999年开始武术文化与影视艺术的研究写作,在《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华武术》等专业刊物发表文章百余万字。曾参与多部动作电影创作。

  
  
   主要代表作:2008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50集大型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总策划、编导;2009年,中国第一本全景展现功夫演员、武术指导的人物传记《打不死的鬼脚七:熊欣欣功夫电影传奇》;2009年5月,中国第一本武侠功夫电影创作专著《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2013年2月,全景展现北京近代传统武术文化的口述历史《京城武林往事》。


  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序一 风雨人生 奋斗无悔 马振邦
  序二 一代武术宗师 雷志敏
  序三 永远的恩师 赵长军
  序四 武者的对话——耄耋与不惑 马文国
  第一章 血泪家世 
  第二章 少年立志 
  第三章 形意传灯 
  第四章 青春之恋 
  第五章 遍访名师 
  第六章 历史选择 
  第七章 九死一生 
  第八章 悲喜爱情 
  第九章 一日为师 
  第十章 东方黎明 
  第十一章 全能弟子  序一 风雨人生 奋斗无悔 马振邦
  序二 一代武术宗师 雷志敏
  序三 永远的恩师 赵长军
  序四 武者的对话——耄耋与不惑 马文国
  第一章 血泪家世 
  第二章 少年立志 
  第三章 形意传灯 
  第四章 青春之恋 
  第五章 遍访名师 
  第六章 历史选择 
  第七章 九死一生 
  第八章 悲喜爱情 
  第九章 一日为师 
  第十章 东方黎明 
  第十一章 全能弟子 
  第十二章 武人风范 
  第十三章 老树新花 
  第十四章 天下武当 
  第十五章 壮志不移 
  第十六章 夕阳余晖 
  附录一 马振邦访谈录:精武人生八十年 
  附录二 马振邦武术生涯大事记 
  附录三 马振邦形意拳传承宗谱 
  附录四 马振邦弟子代表人名录 
  附录五 马振邦家族图 
  后记 两代习武人的心灵对话 
  出版后记
  

序一 风雨人生 奋斗无悔 马振邦

  序二 一代武术宗师 雷志敏

  序三 永远的恩师 赵长军

  序四 武者的对话——耄耋与不惑 马文国


  

第一章 血泪家世 

  第二章 少年立志 

  第三章 形意传灯 

  第四章 青春之恋 

  第五章 遍访名师 

  第六章 历史选择 

  第七章 九死一生 

  第八章 悲喜爱情 

  第九章 一日为师 

  第十章 东方黎明 

  第十一章 全能弟子 

  第十二章 武人风范 

  第十三章 老树新花 

  第十四章 天下武当 

  第十五章 壮志不移 

  第十六章 夕阳余晖 


  

附录一 马振邦访谈录:精武人生八十年 

  附录二 马振邦武术生涯大事记 

  附录三 马振邦形意拳传承宗谱 

  附录四 马振邦弟子代表人名录 

  附录五 马振邦家族图 


  

后记 两代习武人的心灵对话 

  出版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三章(部分)
    王青山说:“是呀!你现在是我在西安收的唯一徒弟,你要树雄心立大志,练好形意拳,成为真正的形意拳正宗传人,如果将来有外国人挑衅,你登上擂台,把他打个一败涂地,夺他几个金牌!”
    马振邦双膝跪在地上,含着泪说:“师傅,我一定记住您的话练好武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马振邦深知师傅的一片苦心,站桩半年后,开始学五行拳,整整练了两年,才练形意十二行,最后练形意拳的套路,整个套路学完竟将练功场地踩出一个大壕坑来。
    王青山教马振邦形意拳时,每个动作只教三遍。他说:“这形意拳,要动静相间,节奏分明,快速整齐,手脚和顺,劲力充实,刚柔相济,完整饱满,一个动作要千遍万遍地练,才能掌握其要领。”有一次,他给马振邦教掌法,说了几次,马振邦就是掌握不了要领,一做就变了形,王青山急了,大喝一声:“来,你进招!”马振邦听后,拼尽全力向老师击去。只见王青山轻轻一闪,顺着马振邦的拳头,猛还一掌。这一掌好厉害呀!正击中他的胸膛,一下把他打到三米之外,连桌子腿都碰断了。王青山问:“你现在明白了没有?”马振邦回忆自
    己如何出拳,老师怎样趁势还击,猛地悟出老师掌法的奥秘,连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王师傅笑着说:“明白了好,看来你这一掌没有白挨!”
    一日夜晚,下着蒙蒙细雨,王师傅把马振邦领到一座小楼练功。王师傅讲完要领,给马振邦做示范,只见他凝神静力,意想内气由头顶百会穴降至上丹田(两眉之间),继而降至中丹田(心窝)、下丹田(脐下),最后降至脚心。马振邦感到,王师傅浑身充满了气。王师傅让马振邦击他的头部、胸部、腹部,马振邦明显地感觉到反弹力,王师傅说:
    “你用力打!”马振邦照王师傅的腹部猛击,哎哟,把自己的手臂震得生疼。“连续进击!”王师傅喊道。马振邦忍着疼痛,又扑上来,说时迟那时快,只听王师傅大“嗨”一声,右脚用力一跺,左脚向前一碰,马振邦应声倒地。跌的好重呀!
    马振邦要师傅重做一遍,师徒二人,同时做功,只听雷霆般“嗨”的一声,两只脚同时跺下,“咔嚓”,楼板坏了,“哗啦啦”楼顶上三根木椽顷刻而倒,顿时瓦片飞落,灰尘弥漫,一股强大的气力,把师徒二人从楼梯震落而下。
    马振邦惊呆了,天啊,气功有这么大的力量!
    
    第四章(部分)
    马振邦到尖扎县不久,那里发生了反革命暴乱。一天,他坐着羊皮筏子到黄河北岸的库儿村打醋,被搜捕叛匪的解放军误认为是特务抓了去,他多次解释,他亲戚也来作证,可是解放军就是不相信。唉,没有办法!
    在尖扎县押了几天,上级决定把他这个“特务”押送到化隆县公安局。押送那天,用绳把他捆起来,系在一个解放军班长的马上。
    解放军班长骑在马上,马振邦跟在马后边走,走了一段路,他感到捆得难受,让那位班长给他解开绳子,那位班长就是不干,班长说:“我一解开,你跑了咋办?”
    马振邦说:“我是好人,不是特务,我跑了干什么?”
    班长说:“你的问题还没调查清楚,是特务不是特务还说不定!”
    马振邦微微一笑说:“好我的同志哩!我如果要跑早就跑了,要打的话,别说你一个,就是再有几个,我也不在话下!”
    那班长说:“你再不必磨牙了,说什么我也不会解开你!”那位班长不理马振邦,骑在马上,挺着胸膛,照马屁股打了一鞭,马儿跑起来,马振邦也只得跟在马屁股后边跑!
    翻过了一个山峁,马振邦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难受极了。他对那年轻的班长说:“你不给我解,我给我解了!”
    那班长说:“好,你有本事你就解吧!”马振邦说:“行!”只见他吸气缩身,身子一抖,那捆得紧紧的绳就脱了下来。那位班长吃惊地跳下马,问:“你的本事怎么这么大?你是玩杂技的还是耍魔术的?”马振邦说:“都不是,我是搞武术的!”那班长听后,吃惊地问:“你的功夫就这么大?”马振邦说:“我的解放军同志哩,我给你说我是好人,不是特务,你还不信!如果我要跑,你再长两条腿也赶不上,如果你要打,恐怕再有几个人也招不住收拾,我一不跑,二也不打,我相信政府不会亏待一个好人!”那位班长也笑了,就这样,他们说说笑笑到了化隆县公安局。
    班长先走进大门,跟在后边的马振邦被挡住了。门卫问:“你是干啥的?”马振邦指着班长说:“你问他”,班长回头说:“他是犯人。”这时,正好碰见部队一位首长,首长很生气,批评年轻的班长警惕性不高。他说:“怎么能这样押送犯人?让犯人走在你的后边,跑了咋办?”班长把路上的情景说了一遍,那位首长笑了,对马振邦说:“好,你放心,只要是好人,我们很快就会释放你!”由于交通不便,去西安调查材料的同志还没有回来,马振邦只好和那些叛匪押在一起。
    一个外号叫“白马将军”的叛匪首领,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杀害了我军民 30多人。被捕后,装聋卖哑,拒不交代自己的罪行。一天晚上,这伙土匪在“白马将军”的操控策划下,准备杀死我公安干部,越狱逃走。马振邦知道后,立即把这消息告诉了公安局的干部。晚上,正当这伙匪徒准备动手时,解放军冲了进来。马振邦朝“白马将军”狠狠一崩拳,一下把这个壮如牛的“魔王”打倒在墙角,他又朝策划叛乱的另一匪徒马如彪的筋骨猛踢一腿,这家伙“哎哟”了一声便躺在地上不动了。
    马振邦协助解放军平息了狱中土匪的“暴乱”,不久,从西安调查的同志回来了,证明他确实不是特务。在他离开化隆县时,公安局的同志对他说:“马振邦同志,对不起你!”他笑着说:“这没有什么,我相信共产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那位押送他的年轻班长,一定要送送他。他开玩笑说:“今天送我绑不绑?”那班长说:“不绑,又有什么作用?”他又问:即使绑,“怕不怕我跑?”那班长说:“不怕,即使你跑,我也不追……”马振邦和那位年轻班长同骑一匹马离开了化隆县公安局,那位班长把他送了好远好远,一直到太阳快落山了,还不忍分别……
    
    第五章(部分)
    申子荣带徒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马振邦一起练功的有徐润存、黄忠仁。每天练功两次,凌晨三点到五点,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时,夜深人静,四方俱寂,申子荣正襟危坐,指点马振邦练“混元益气功”。
    练“磕碰”时,10个部位——小臂内外侧、大臂内外侧、肩膀、背部、胯骨、大腿、小腿、迎面骨和外侧得一一练习。一开始,人同树身碰,马振邦的胳膊肿了,青了,手掌碰得出了血,磨成了厚茧,但申老师说:“人和树碰,只能练出外劲,因为树木本身无气,练不出内劲,只有双方都有气,才能以气催力。”为了使马振邦理解“以气催力”的道理,申老师取出了一条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让他使劲去砸,马振邦咬紧牙关,用力砸下,车胎未砸破,反而把自己的筋骨震得生疼。申老师说:“这下你理解开了,你看你用了那么大劲,如果击木,可以击折,如果击石,可以击碎,如果击人,可以击伤,但你对着充满气的内胎,却无可奈何,反而将你的手震得生疼,人如果练好气功,就如这打足气的内胎,要攻击对方,锐不可当,要防卫对方,坚不可摧,你说是不是?”马振邦点点头说:“师傅说的对,这叫以柔克刚。”
    马振邦练“磕碰”,别的几个部位好练,唯有小腿胫骨磕碰这关难过。申老师要他一开始碰 10下,以后每天增加一下,一月之后,随日加力,百天之后,两人相隔一公尺,拉开腿用尽全力去碰,每碰一下,都如钻心般疼痛,直练到两人碰腿时让门外人听见,如两根木棒相击,“梆梆”响着,才算成功。
    
    第九章(部分)
    当他一来到这“广阔的天地”里,田野、村庄、青山、绿水……这一切都使他感到舒适和亲切。尤其是那些勤劳、朴实、忠厚的农人,并不因为他曾被打成“反革命”、“牛鬼蛇神”而疏远他、歧视他、鄙弃他、憎恨他,当乡人闻知这位精明、干练的中年汉子,原来是赫赫有名的武术家、省武术队的教练时,一个敬仰、热爰、同情的感情油然而生。劳动人民的心里是有一杆秤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从小饱受风霜的马振邦对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不惧怕,对农村艰苦的生活也能造应。白天他和大家一样劳动,晚上坐在一起谈天。有时,他实在难以谢绝乡里的盛情,在田间、地头、禾场上给群众表演几套拳路,讲一讲“养生之道”。冬去春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再也没有朝夕训练的艰辛,再也没有竞赛场上的激烈角逐的焦虑,再也没有胜利的狂欢和失利后的烦恼……这一切,都成为过去,生活变得如此平静而单调,他真的解脱了。
    人,总是处在矛盾之中,旧的矛盾迎刃而解,新的矛盾便应运而生。环境在变,思想也在变。时间长了,马振邦对农村生活也感到厌倦,他依恋眷恋自己的教练生活,向往那武术拼搏的疆场,青睐那一枚枚闪光的金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于运动的生命难以扭转新陈代谢的规律,上帝恩施给自己驰骋在武场上的年华不会太长,如果再这样消磨几年,恐怕自己的武术生涯就要画句号了。每天晚上,经过一整天劳动的人们已进入梦乡,可马振邦躺在炕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想,如果我剩余的年华就这样白白地流走了,那我会死不瞑目的。
    马振邦依然坚持每天早、晚练功,他深知“若要武术练得好,一年三百六十早”、“一日不练,前功尽弃”、“若要精,天天动”的道理,在“牛棚”呆了 3年,他不能按时训练,他的身体素质和劲力都有所下降,他要在农村,尽快地把它恢复起来。无论是内家拳、外家拳,他一套一套拳路练习,“学无止境,艺无封顶”,他要把自己掌握的拳种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天黄昏,收工回来,马振邦和村里的社员一边走一边说着闲话,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大声喊道:“拉住它,拉住它!”马振邦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头大犍牛挣脱了缰绳,拼命地向前奔跑,饲养员张老汉拼命呼喊。马振邦和社员们急忙闪到路旁,可这时,马振邦发现,前边有一群小学生,背着重甸甸的大书包,慢腾腾地走着,若这头大犍牛冲过去,那就要闯下大祸!只见他像只猛虎扑上去,一把抓住牛鼻环子,利用牛的冲力,猛地向左一拐,右手抓住牛的下颚,猛地向上一扭,那头大犍牛“咕噜”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粗气,四蹄乱蹬……
    群众惊呆了,他们哪里能想到,这个看起来身体消瘦的中年人,竟有这么大的力量,他们说:“马教授,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们算服了你的功夫了!”
    马振邦的功夫很快恢复起来。他常常扪心自问:我恢复起来又有什么用呢?在那“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时代,一些有知识、有技术的人统统被斥为“臭老九”,被打到社会的最底层,我即使有一身武艺,哪里是我施展的天地?他又想: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难道我就这样浑浑噩噩了此一生?我的价值和作用不应在这偏僻的乡野播种收割,不应只为那些业余武术爱好者进行启蒙教育,我应该回到武术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武术运动员,为中华武术的振兴而献身,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
    
    第十三章(部分)
    马振邦深深地懂得,塑造一个艺术形象,形似易,神似难。他不是也看过许多电影、电视吗?常常为演员的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而反感,一个人物,如果失去了生活的真实,令人感到是假的,是在演戏,那有什么意义呢?他一方面拜学生为师,一字一句学习说普通话,认真矫正自己的口音、口形,一方面深刻去体会人物的性格,挖掘人物丰富的内涵,他要求自己塑造的南山道长——耿直、秉正、深沉、洒脱,是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马振邦整天陷在思索、探讨、追求之中,他忘记了自己是省武术队的总教练,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像埋名隐姓的南山道长,他时刻告诫自己:“我是农民起义的战士,我是武当正宗传人……”有一次,导演正在屋里给他说戏,一位学生手里拿了一封信跑了进来,连叫了几声“马老师”,他竟不知道是在叫自己,他真的入痴入迷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重拍“雪娇拜师”那场戏时,他一化好妆,登上高耸入云的天柱峰,立刻进入了角色,他演得那样潇洒自如,结果一次成功。导演孙沙高兴地说:“马老师,你是一颗埋在沙土里的珍珠,你选错了职业,如果早走向银幕,怕已成了明星了!”那些徒弟们围住他说:“你这老道,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就变成了南山道长……”
    《武当》中“雪娇告别”是一场很有深情的重场戏。陈雪娇学艺成功,离开武当,下山与日本武士比武,替父报仇雪恨。南山道长怀着深情,送她下山。路上,南山道长给陈雪娇讲她母亲受辱拔剑自刎的苦难家史。当马振邦讲到雪娇母亲遇难的情景,就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一生经历的灾难,母亲被人活活打死的悲惨情景就呈现在眼前,他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可是扮演陈雪娇的林泉只有 19岁,她没有马振邦痛苦的经历和悲惨的遭遇,一时感情进不了戏。“道长”字字血、声声泪诉说着,开始她抿着嘴儿眨着眼晴不动声色地听着,后来竟背过身子偷偷笑哩!林泉心想,这是在拍戏,一切都是假的,马老师怎么动了真情?这个人真怪!“道长”见他的侄女无动于衷,还背过身偷着笑,一时怒火千丈,他一把把陈雪娇拉过来,大声地说:“雪娇,同治七年,捻军大败,洋人闯进你家。剥去你母亲身上的衣服,当时你母亲刚生下你,为了不使武当家族受辱,你母亲拔剑自刎,如今你家仇未报,国恨未雪,伯父给你讲家史,你嬉皮笑脸,你还算不算炎黄子孙,你还有没有一点儿心肝!?”
    林泉吓愣了。她哪知道“南山道长”还这么厉害!她吃惊地望着“伯父”,仿佛“师傅”再一生气,就会一拳把她打到这万丈深渊里……在导演和“师傅”的开导下,林泉入了戏,当正式开拍时,四周肃穆无声,“南山道长”双目含泪,那深沉激愤的声音,在山壑林间回荡……
    
    第十五章(部分)
    《大刀王五》取材于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以王五为首的武林豪杰营救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故事,是一部紧扣时代脉搏的影片。王五,历史上确有其人,真名王正谊(1844—1900),字子斌,回族,排行第五。魁伟有力,善使双钩,能左右进发,人称“双钩王五”。后又从山西董某学单刀,得其刀法,又称“大刀王五”。他以护镖为业,于北京设源顺镖局,为人慷慨,行侠仗义,与谭嗣同交往甚厚,同情维新变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捕杀拳勇,被德军所杀。1984年5月,除女主角由戈春燕(北京)和谭嗣同由姬麒麟(北京)扮演外,其余角色,多由陕西省武术队队员扮演。王晓忠扮大刀王五,赵长军扮猴侠,王发元扮铁拐李。此外,还有马平、寻峰、张仙萍、马金台等强手。可以说,《大刀王五》是陕西省武术队又一次集体亮相。
    《大刀王五》在西安开拍。剧中,这么多武林高手云集一堂,给武打总指挥和武打设计马振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是历史上一场悲剧,如果一般化地冲进法场去解救谭嗣同等人,既不能充分暴露反动腐朽势力的凶残狰狞面目,更表现不出以大刀王五为首的武林豪杰、侠客义士的英雄气质和高超的武功,原脚本没有考到这一点,拍片中才提出这个问题。
    怎么办呢?根据导演的设想和要求,马振邦经过了几夜的琢磨,设计出了一个八卦阵。他想:“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遗产,武打片通过银幕来宣传中华武术的真功夫。因此,武打设计必须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为主题服务,为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气质服务,绝不能为武打而武打。”根据马振邦的设计,清朝反动统治阶级用八卦阵保护法场,而武林豪杰要劫法场救人,就必须先破此阵。一方要保护法场,一方要劫法场,双方必须投入全部的强将高手,使出全身解数,进行殊死搏斗。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气质,就紧围绕着一个“杀”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不仅使影片的主题思想更加突出,并把剧情推向最高潮,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马振邦设计好八卦阵,但要把这一宏伟、壮观的场面再现出来,确非易事。这八卦阵分外圈、内圈、阴阳线,外加八个阵脚。外圈由 200人组成,手持腰刀,身着浅蓝色御林军服,逆时针跑龙形虎步。内圈距外圈 5米,由 150人组成,身穿黑色校尉服,手持大枪,顺时针跑龙形虎步。中间阴阳线由 100人组成,且都得和镖局侠客义士进行对打。如此气势宏大的场面,要演练起来,十分困难。御林军、校尉的扮演者都是从部队请来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不会武术,马振邦只好一遍又一遍地教基本动作和简单功法。天气炎热,稍一运动,就满身大汗。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训练,马教头才把巧设的八卦阵练好。
    《大刀王五》中,马振邦还根据剧情,为其他角色设计了跑板、踩菊花、踢梅花桩等功法,并亲自指导练功。用于连起导演的话说:“马老师设计的武打合情合理,别具一格,使《刀》片以独特的风采展现在银幕。”
  
  

  第三章(部分)

  
   王青山说:“是呀!你现在是我在西安收的唯一徒弟,你要树雄心立大志,练好形意拳,成为真正的形意拳正宗传人,如果将来有外国人挑衅,你登上擂台,把他打个一败涂地,夺他几个金牌!”

  
    马振邦双膝跪在地上,含着泪说:“师傅,我一定记住您的话练好武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马振邦深知师傅的一片苦心,站桩半年后,开始学五行拳,整整练了两年,才练形意十二行,最后练形意拳的套路,整个套路学完竟将练功场地踩出一个大壕坑来。

  
  
   王青山教马振邦形意拳时,每个动作只教三遍。他说:“这形意拳,要动静相间,节奏分明,快速整齐,手脚和顺,劲力充实,刚柔相济,完整饱满,一个动作要千遍万遍地练,才能掌握其要领。”有一次,他给马振邦教掌法,说了几次,马振邦就是掌握不了要领,一做就变了形,王青山急了,大喝一声:“来,你进招!”马振邦听后,拼尽全力向老师击去。只见王青山轻轻一闪,顺着马振邦的拳头,猛还一掌。这一掌好厉害呀!正击中他的胸膛,一下把他打到三米之外,连桌子腿都碰断了。王青山问:“你现在明白了没有?”马振邦回忆自

  
  
   己如何出拳,老师怎样趁势还击,猛地悟出老师掌法的奥秘,连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王师傅笑着说:“明白了好,看来你这一掌没有白挨!”

  
  
   一日夜晚,下着蒙蒙细雨,王师傅把马振邦领到一座小楼练功。王师傅讲完要领,给马振邦做示范,只见他凝神静力,意想内气由头顶百会穴降至上丹田(两眉之间),继而降至中丹田(心窝)、下丹田(脐下),最后降至脚心。马振邦感到,王师傅浑身充满了气。王师傅让马振邦击他的头部、胸部、腹部,马振邦明显地感觉到反弹力,王师傅说:

  
  
   “你用力打!”马振邦照王师傅的腹部猛击,哎哟,把自己的手臂震得生疼。“连续进击!”王师傅喊道。马振邦忍着疼痛,又扑上来,说时迟那时快,只听王师傅大“嗨”一声,右脚用力一跺,左脚向前一碰,马振邦应声倒地。跌的好重呀!

  
  
   马振邦要师傅重做一遍,师徒二人,同时做功,只听雷霆般“嗨”的一声,两只脚同时跺下,“咔嚓”,楼板坏了,“哗啦啦”楼顶上三根木椽顷刻而倒,顿时瓦片飞落,灰尘弥漫,一股强大的气力,把师徒二人从楼梯震落而下。

  
    马振邦惊呆了,天啊,气功有这么大的力量!

    

    第四章(部分)

  
   马振邦到尖扎县不久,那里发生了反革命暴乱。一天,他坐着羊皮筏子到黄河北岸的库儿村打醋,被搜捕叛匪的解放军误认为是特务抓了去,他多次解释,他亲戚也来作证,可是解放军就是不相信。唉,没有办法!

  
  
   在尖扎县押了几天,上级决定把他这个“特务”押送到化隆县公安局。押送那天,用绳把他捆起来,系在一个解放军班长的马上。

  
   解放军班长骑在马上,马振邦跟在马后边走,走了一段路,他感到捆得难受,让那位班长给他解开绳子,那位班长就是不干,班长说:“我一解开,你跑了咋办?”

  
    马振邦说:“我是好人,不是特务,我跑了干什么?”

    班长说:“你的问题还没调查清楚,是特务不是特务还说不定!”

    马振邦微微一笑说:“好我的同志哩!我如果要跑早就跑了,要打的话,别说你一个,就是再有几个,我也不在话下!”

  
   那班长说:“你再不必磨牙了,说什么我也不会解开你!”那位班长不理马振邦,骑在马上,挺着胸膛,照马屁股打了一鞭,马儿跑起来,马振邦也只得跟在马屁股后边跑!

  
    翻过了一个山峁,马振邦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难受极了。他对那年轻的班长说:“你不给我解,我给我解了!”

  
   那班长说:“好,你有本事你就解吧!”马振邦说:“行!”只见他吸气缩身,身子一抖,那捆得紧紧的绳就脱了下来。那位班长吃惊地跳下马,问:“你的本事怎么这么大?你是玩杂技的还是耍魔术的?”马振邦说:“都不是,我是搞武术的!”那班长听后,吃惊地问:“你的功夫就这么大?”马振邦说:“我的解放军同志哩,我给你说我是好人,不是特务,你还不信!如果我要跑,你再长两条腿也赶不上,如果你要打,恐怕再有几个人也招不住收拾,我一不跑,二也不打,我相信政府不会亏待一个好人!”那位班长也笑了,就这样,他们说说笑笑到了化隆县公安局。

  
  
   班长先走进大门,跟在后边的马振邦被挡住了。门卫问:“你是干啥的?”马振邦指着班长说:“你问他”,班长回头说:“他是犯人。”这时,正好碰见部队一位首长,首长很生气,批评年轻的班长警惕性不高。他说:“怎么能这样押送犯人?让犯人走在你的后边,跑了咋办?”班长把路上的情景说了一遍,那位首长笑了,对马振邦说:“好,你放心,只要是好人,我们很快就会释放你!”由于交通不便,去西安调查材料的同志还没有回来,马振邦只好和那些叛匪押在一起。

  
    一个外号叫“白马将军”的叛匪首领,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杀害了我军民
  30多人。被捕后,装聋卖哑,拒不交代自己的罪行。一天晚上,这伙土匪在“白马将军”的操控策划下,准备杀死我公安干部,越狱逃走。马振邦知道后,立即把这消息告诉了公安局的干部。晚上,正当这伙匪徒准备动手时,解放军冲了进来。马振邦朝“白马将军”狠狠一崩拳,一下把这个壮如牛的“魔王”打倒在墙角,他又朝策划叛乱的另一匪徒马如彪的筋骨猛踢一腿,这家伙“哎哟”了一声便躺在地上不动了。

  
  
   马振邦协助解放军平息了狱中土匪的“暴乱”,不久,从西安调查的同志回来了,证明他确实不是特务。在他离开化隆县时,公安局的同志对他说:“马振邦同志,对不起你!”他笑着说:“这没有什么,我相信共产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那位押送他的年轻班长,一定要送送他。他开玩笑说:“今天送我绑不绑?”那班长说:“不绑,又有什么作用?”他又问:即使绑,“怕不怕我跑?”那班长说:“不怕,即使你跑,我也不追……”马振邦和那位年轻班长同骑一匹马离开了化隆县公安局,那位班长把他送了好远好远,一直到太阳快落山了,还不忍分别……

  
    

    第五章(部分)

  
   申子荣带徒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马振邦一起练功的有徐润存、黄忠仁。每天练功两次,凌晨三点到五点,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时,夜深人静,四方俱寂,申子荣正襟危坐,指点马振邦练“混元益气功”。

  
  
   练“磕碰”时,10个部位——小臂内外侧、大臂内外侧、肩膀、背部、胯骨、大腿、小腿、迎面骨和外侧得一一练习。一开始,人同树身碰,马振邦的胳膊肿了,青了,手掌碰得出了血,磨成了厚茧,但申老师说:“人和树碰,只能练出外劲,因为树木本身无气,练不出内劲,只有双方都有气,才能以气催力。”为了使马振邦理解“以气催力”的道理,申老师取出了一条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让他使劲去砸,马振邦咬紧牙关,用力砸下,车胎未砸破,反而把自己的筋骨震得生疼。申老师说:“这下你理解开了,你看你用了那么大劲,如果击木,可以击折,如果击石,可以击碎,如果击人,可以击伤,但你对着充满气的内胎,却无可奈何,反而将你的手震得生疼,人如果练好气功,就如这打足气的内胎,要攻击对方,锐不可当,要防卫对方,坚不可摧,你说是不是?”马振邦点点头说:“师傅说的对,这叫以柔克刚。”

  
    马振邦练“磕碰”,别的几个部位好练,唯有小腿胫骨磕碰这关难过。申老师要他一开始碰
  10下,以后每天增加一下,一月之后,随日加力,百天之后,两人相隔一公尺,拉开腿用尽全力去碰,每碰一下,都如钻心般疼痛,直练到两人碰腿时让门外人听见,如两根木棒相击,“梆梆”响着,才算成功。

  
    

    第九章(部分)

  
   当他一来到这“广阔的天地”里,田野、村庄、青山、绿水……这一切都使他感到舒适和亲切。尤其是那些勤劳、朴实、忠厚的农人,并不因为他曾被打成“反革命”、“牛鬼蛇神”而疏远他、歧视他、鄙弃他、憎恨他,当乡人闻知这位精明、干练的中年汉子,原来是赫赫有名的武术家、省武术队的教练时,一个敬仰、热爰、同情的感情油然而生。劳动人民的心里是有一杆秤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从小饱受风霜的马振邦对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不惧怕,对农村艰苦的生活也能造应。白天他和大家一样劳动,晚上坐在一起谈天。有时,他实在难以谢绝乡里的盛情,在田间、地头、禾场上给群众表演几套拳路,讲一讲“养生之道”。冬去春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再也没有朝夕训练的艰辛,再也没有竞赛场上的激烈角逐的焦虑,再也没有胜利的狂欢和失利后的烦恼……这一切,都成为过去,生活变得如此平静而单调,他真的解脱了。

  
  
   人,总是处在矛盾之中,旧的矛盾迎刃而解,新的矛盾便应运而生。环境在变,思想也在变。时间长了,马振邦对农村生活也感到厌倦,他依恋眷恋自己的教练生活,向往那武术拼搏的疆场,青睐那一枚枚闪光的金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于运动的生命难以扭转新陈代谢的规律,上帝恩施给自己驰骋在武场上的年华不会太长,如果再这样消磨几年,恐怕自己的武术生涯就要画句号了。每天晚上,经过一整天劳动的人们已进入梦乡,可马振邦躺在炕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想,如果我剩余的年华就这样白白地流走了,那我会死不瞑目的。

  
  
   马振邦依然坚持每天早、晚练功,他深知“若要武术练得好,一年三百六十早”、“一日不练,前功尽弃”、“若要精,天天动”的道理,在“牛棚”呆了
  3年,他不能按时训练,他的身体素质和劲力都有所下降,他要在农村,尽快地把它恢复起来。无论是内家拳、外家拳,他一套一套拳路练习,“学无止境,艺无封顶”,他要把自己掌握的拳种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天黄昏,收工回来,马振邦和村里的社员一边走一边说着闲话,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大声喊道:“拉住它,拉住它!”马振邦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头大犍牛挣脱了缰绳,拼命地向前奔跑,饲养员张老汉拼命呼喊。马振邦和社员们急忙闪到路旁,可这时,马振邦发现,前边有一群小学生,背着重甸甸的大书包,慢腾腾地走着,若这头大犍牛冲过去,那就要闯下大祸!只见他像只猛虎扑上去,一把抓住牛鼻环子,利用牛的冲力,猛地向左一拐,右手抓住牛的下颚,猛地向上一扭,那头大犍牛“咕噜”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粗气,四蹄乱蹬……

  
  
   群众惊呆了,他们哪里能想到,这个看起来身体消瘦的中年人,竟有这么大的力量,他们说:“马教授,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们算服了你的功夫了!”

  
  
   马振邦的功夫很快恢复起来。他常常扪心自问:我恢复起来又有什么用呢?在那“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时代,一些有知识、有技术的人统统被斥为“臭老九”,被打到社会的最底层,我即使有一身武艺,哪里是我施展的天地?他又想: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难道我就这样浑浑噩噩了此一生?我的价值和作用不应在这偏僻的乡野播种收割,不应只为那些业余武术爱好者进行启蒙教育,我应该回到武术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武术运动员,为中华武术的振兴而献身,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

  
    

    第十三章(部分)

  
   马振邦深深地懂得,塑造一个艺术形象,形似易,神似难。他不是也看过许多电影、电视吗?常常为演员的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而反感,一个人物,如果失去了生活的真实,令人感到是假的,是在演戏,那有什么意义呢?他一方面拜学生为师,一字一句学习说普通话,认真矫正自己的口音、口形,一方面深刻去体会人物的性格,挖掘人物丰富的内涵,他要求自己塑造的南山道长——耿直、秉正、深沉、洒脱,是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马振邦整天陷在思索、探讨、追求之中,他忘记了自己是省武术队的总教练,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像埋名隐姓的南山道长,他时刻告诫自己:“我是农民起义的战士,我是武当正宗传人……”有一次,导演正在屋里给他说戏,一位学生手里拿了一封信跑了进来,连叫了几声“马老师”,他竟不知道是在叫自己,他真的入痴入迷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重拍“雪娇拜师”那场戏时,他一化好妆,登上高耸入云的天柱峰,立刻进入了角色,他演得那样潇洒自如,结果一次成功。导演孙沙高兴地说:“马老师,你是一颗埋在沙土里的珍珠,你选错了职业,如果早走向银幕,怕已成了明星了!”那些徒弟们围住他说:“你这老道,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就变成了南山道长……”

  
  
   《武当》中“雪娇告别”是一场很有深情的重场戏。陈雪娇学艺成功,离开武当,下山与日本武士比武,替父报仇雪恨。南山道长怀着深情,送她下山。路上,南山道长给陈雪娇讲她母亲受辱拔剑自刎的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