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张其成全解太乙金华宗旨
作者 张其成
出版日期 2018-04-01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08093031
ISBN号
(10位)
7508093038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19.8
约合(US$) 15.64
[ 内容简介 ]

《太乙金华宗旨》是道家修身养性的书,教人清心寡欲,做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它在养生心法理上强调心神的修炼,因此受到西方心理学家的青睐,称该书集中了“东方智慧”。
  国学大家张其成教授在三十年易道、医道、丹道的研究基础上,对《太乙金华宗旨》进行注释、语译,对每一章的养生原理和方法做了评述,同时对卫礼贤、荣格有关金丹养生的主要观点做了介绍。
  读《太乙金华宗旨》,让你领悟传统道教的养生之学。
   读《太乙金华宗旨》,让你获得如何达到精足、气满和神旺的方法。
   读《太乙金华宗旨》,让你清心寡欲,做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内容简介
  《太乙金华宗旨》一书,是道家修炼养生的宝典,也是道教仙人吕洞宾长生不老之道的秘笈。道教内丹修炼的一部奇书,不仅阐述了金丹道养生的原理,而且还介绍了金丹道养生的方法。“太乙”是至高无上的称谓,即指“太乙真?拧薄9湃嗽啤疤液妫煲簧保说靡辉蛏б辉蛩溃蝗宋?旁蛩溃憷胨蛲觥!敖鸹本褪恰敖鸹ā薄敖鸸狻薄鸹ㄖ幸刈殴猓飧龉饩褪窍忍焯艺?牛切蘖督鸬ご蟮来锏降?境界的验证、“宗旨”这里指修炼的主要目的和根本原则。
  
  作者简介
  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学院课程特邀教授、北京中易国学院院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子道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医药学会分会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等有关栏目主讲人。
  出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家庭, 其父李济仁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师从易学泰斗朱伯昆。1992年主编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1994年主编我国第一部《易经应用大百科》;1997年首创“易道主干”说,以“易”融贯儒道佛医;1999年主编《易学文化丛书》;2003年最早在北大为企业家讲授国学,研发“修心开智管理系统”;2004年建立第一个个人国学网站,主编第一部*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开设第一期企业家国学修炼营;2005年建立第一个导师制书院,首次创建“国学心智管理模式”、“五行识人用人系统”;2006年倡导“国学养生”,创立“三宝五心养生法”;2008年主编第一部*研究生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创建全国唯一的师带徒式国学院,被誉为“国学修心第一人”。主要著作:《张其成讲读周易》系列《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张其成讲读老子》《修心养生》《五行识人》等。
  目  录
  上 篇 太乙金华宗旨
  
  第一章 天心 003
  天心:炼内丹最玄妙最紧要的关窍
  太乙金华:人的先天真?湃缤鸹ㄖ鈂r 回光:逆向注想天心的方法
  第二章 元神识神 016
  元神:人的“本来面目”,长生的本源
  识神:人生下来后逐渐积累的“知识”
  魂魄:元神和识神的体现
  第三章 回光守中 024
  回光:金丹功法的秘旨
  守中:意念集中在天心
  观鼻法:实用而简单的回光守中之法
  第四章 回光调息 034
  调息:克服妄念、系住心意的好方法
  数息法:拴住心猿意马
  听息法:听心,防止心念外驰
  静心:调息的目的
  第五章 回光差谬 040
  不用心:放不下杂念,放任其自流
  多用心:过分克制自己而失其自然
  第六章 回光证验 043
  入静之初——金华乍吐
  入静之中——金华正放
  入静之深——金华大凝
  第七章 回光活法 048
  “随时随地随事”修炼法:回光修炼的灵活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修炼,不废弃正业
  第八章 逍遥诀 050
  无为而为:大道的要领
  顿法:高层次的金丹功法
  两眼:炼养的枢机
  第九章 百日筑基 064
  筑基:内丹修炼的准备阶段
  炼己:筑基的关键
  炼己的方法:断除声色,使耳目归于清净
  第十章 性光识光 067
  性光:先天之光,修炼回光功夫的目的
  识光:后天之光,需要返还
  第十一章 坎离交媾 072
  坎离交媾:内丹三关修炼的第一关
  坎离交媾的目的:炼精化气
  坎离交媾的方法:贯通任督二脉,打通小周天
  坎离交媾的修炼要求:收回视听、自然虚空
  第十二章 周天 074
  小周天:坎离交媾的有为阶段
  大周天:从乾坤交媾的有为过渡到无为阶段
  活子时:小周天中一阳随时而生之时
  正子时:大周天中金丹大药将生之时
  第十三章 劝世歌 080
  金华大道的理论基础:《易经》和《老子》
  金丹养生的关键:忘却意识
  珍惜光阴、坚持不懈,金华大丹自成
  
  下 篇 内丹养生大法
  第十四章 万古丹经王 087
  魏伯阳与《周易参同契》:丹经之祖,炼丹修仙大法
  炼丹的三大基本要素:炉鼎、药物、火候
  第十五章 内丹修炼的门派 101
  内丹养生学说的形成
  钟吕——内丹学的开山祖师
  内丹学的各大门派:“五派”与“三元”
  第十六章 内丹修炼的原理 116
  性命双修:从有限的自我返回无限的道体
  逆转阴阳:返本还源“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致虚守静:身心合一,逆转阴阳的唯一途径
  第十七章 内丹修炼的程序 123
  百日筑基:内丹修炼的准备阶段
  炼精化气:小周天,内丹修炼的第二阶段
  炼气化神:大周天,内丹修炼的第三阶段
  炼神还虚:上关,内丹修炼的第四阶段
  第十八章 内丹修炼的层次 133
  法有三成(乘),修持在人,功成随分
  正道、旁门与邪法:自然无为是养生的根本
  旁门九品:中国古代养生方法分类大全
  第十九章 内丹修炼与止观双修 138
  
  附 录
  卫礼贤论金丹养生 143
  荣格论金丹养生 151
  《周易参同契》原文 165
  《太乙金华宗旨》序跋 183
  《太乙金华宗旨》阐幽问答 190
  柳华阳《慧命经》节选 216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序言(朱高正)
  
   2002年7月上旬,我有幸与华新丽华集团创办人焦廷标先生同游香江,三天之中相谈甚欢。意犹未尽之际,也约定了返台之后必定再次见面。8月中旬,我依约前往拜会焦老,蒙他送我《太乙金华宗旨》一书。
   《太乙金华宗旨》乃是一本道教丹鼎学的经典,相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著,它也是炼气之人必读之作。焦老以奇书相赠,除了意在结交知音外,也与一桩发生在他身上的特殊因缘有关。有一回,木栅指南宫董事长高忠信先生向我透露,焦老与他的两位公子早年皆苦于癌症缠身,在四处求医无效后,因缘际会来到指南宫,在虔诚参拜吕祖后,身体病痛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焦老感念吕祖恩泽,于是捐了数千万的善款来修缮指南宫。另外,也将他得自大陆的《太乙金华宗旨》简体字版翻印为数万册的繁体字版当作善书,致赠有缘人。
  焦老认为我对《易经》有所研究,希望我针对这本繁体字版的《太乙金华宗旨》提些意见。其实,我与《易经》结缘可以回溯到三十多年前当我还在念高二的时候。尔后在我负笈德国求学期间,因读了《易经》德文版的全译本,才对《易经》有了比较贴切的了解。事实上,焦老这本《太乙金华宗旨》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该书早在1929年便在德国由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译成德文出版,并在稍后风行整个欧洲,而卫礼贤正是《易经》德文版全译本的作者。我在德国念书时,这部德文本《易经》已经再版不下70次,足见该书受欢迎的程度。
  
  汉学家卫礼贤翻成德文 心理学大师荣格为之作序
   卫礼贤是国际知名的汉学家,他于1899年来到中国传教,早先一年(1898年)德国出兵强占山东半岛胶州湾的一处小渔村——青岛,并在稍后将整个山东半岛纳入其势力范围。
  身负教会派遣至远东地区传教的重任,卫礼贤相当尽心地扮演好传递福音的角色,也热心地在青岛办新式学校,至今卫礼贤小学依然矗立在青岛市的旧城区。对于卫氏来说,要传播中国人完全不熟悉的基督教是件极其辛苦的工作。不过,在他尝试融入当地风土民情之后,他也有了机会饱览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905年卫礼贤前往北京,并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教授德文。稍后,在一批中国学者的协助下,卫氏得以有系统地将《易经》与《太乙金华宗旨》翻译成德文,而简体字版的《太乙金华真经》并非译自中文原典,而是经卫礼贤的德文版重重转译,致书名与内容皆已失真。
   卫礼贤有心为欧洲人介绍中国传统的道教经典。他在1922年返回德国,将《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于1929年出版,并请20世纪最负盛名的心理学大师荣格(Carl
  Gustav Jung,1975—1961)专文推荐。日后,其他识货的外国人将之再转译为英文,甚至日文,而中文简体字版的《太乙金华真经》则转译自日文版。
   值得一提的是,卫礼贤有了继承衣钵,其子Helmut Wilhelm稍后也在北京大学任教,后移居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主要是讲授《易经》与中国哲学,于20世纪80年代末蒙主恩召。
  原简体字版颇多错误 今日重译再现经典风华
   卫礼贤翻译的这本《太乙金华宗旨》不只是丹道之学,书中所讲述的奥义更是中国传统道教的养生之学,与当今预防医学的理路相当一致。
   其实,《周易参同契》是有关中国炼丹术最早的理论著作,它是对以前炼丹经验与理论的总结。《周易参同契》是指将易学、黄老、炉火三者合而为一。该书依据易经阴阳变化的原理,对中国早期的炼丹术做了理论解释,它确立的概念及含义、丹药反应的原理和火候的掌握方法一直被后人奉为圭臬。
   按照《周易参同契》的理论,炼丹炉内自有天地,上为乾,下为坤,代表天上地下之象,其中以坎、离为药材。炼丹十分讲究火候,《易经》的十二消息卦分别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份:五月是?ィǎ┴裕灰跎泶诱飧鲈驴家醭ぱ粝涣率嵌荩ǎ┴裕黄咴率欠瘢ǎ┴裕斓夭唤唬蛭锊簧褪撬壮频摹肮碓隆保话嗽率枪郏ǎ┴裕痪旁率前ǎ┴裕皇率抢ぃǎ┴裕谴恳踟裕皇辉率歉矗ǎ┴裕谎衾锤矗诱飧鲈驴佳舫ひ跸皇率橇伲ǎ┴裕灰辉率翘ǎ┴裕艨斓亟唬蛭锷欢率谴笞常ǎ┴裕蝗率?ǎ┴裕凰脑率乔ǎ┴裕谴垦糌浴6⒇砸泊硪惶斓氖鍪背剑鹤邮笔歉簇裕硎狙羝跎缓笠来死嗤啤A兜な钡幕鸷蚓鸵勒帐鲈禄蚴鍪背降囊跹粝だ吹鹘凇r 过去很多帝王为求长生,纷纷请道士来为他们炼丹,不过却常因铅中毒而暴毙。宋朝时养生之道分成两路:一是加强中草药的研究;二就是炼内丹,借着炼气来达到长生的目的。
   依道教的说法,胎儿在母胎内充塞着先天气,自剪断脐带,呱呱落地,离开母体后,便逐渐失去“先天气”。婴儿的脸色红润,手足暖和,呼吸细微而深长,总是吸多吐少,因而能够不断成长。不过,随着年龄增长,人在25岁后,反而是吸少吐多逐渐衰老。到了古稀之年,呼吸转为短促,到只吐不吸时,就寿终正寝了。这正说明道教何以重视“吐纳之术”的原因。
   道教教人吐纳,在于以人的身体为炉鼎,炉鼎自成天地。炉鼎上方为乾卦,象征天,下方为坤卦,象征地,而以人的精、气、神为炼丹的药材,相当坎与离。坎()为水,代表阴中有阳的元精、元气;离()为火,代表阳中有阴的元神。依道教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顺则凡,逆则仙”。亦即成仙之道在于返璞归真,以人体为炉鼎,以生命的三个基本元素精、气、神为药材。先以气运精,炼精化气,则“三”变为“二”,再炼气化神,则“二”合为“一”,再炼神化虚,则“一”化为“道”,与“道”相合,虚则成仙,这就是“逆则仙”的意涵。因此,人若能借着炼气让呼吸和缓深长、吸多吐少,则能抽坎()填离(),以至纯阳(),同时达到精足、气满、神旺,而青春永驻,长生不老。
   焦老送我翻印自简体字版的《太乙金华宗旨》,经我细加研读后,发现其中错误颇多,除因繁简互换而出现漏、错字外,从原书的译序中,也可发现该书的简体字版实际上是来自日文版,而日文版又如前述,则又是转译自1929年卫礼贤的德文版。另外,在中文版译注的过程中,译者也未能悉心考究,书中文句多有偏离原典,甚至将大名鼎鼎的“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翻译成不伦不类的“韦尔黑尔穆”。因此,在向焦老翔实禀报后,焦老嘱咐我重新解释《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俾国人能有机会一览原典奥义。
   我身为“国际易学研究基金”董事长,正好借助“国际易学研究院”高手如云之便,找来大陆易学泰斗朱伯?教授的入室弟子、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张其成教授重新翻译、解释,不仅有注、有译,还有新解。
   《太乙金华宗旨》近百年来在中国并不受重视,如同宝玉蒙尘,被人弃置,还要靠日文版的翻译本来重新认识其价值。而今借着本书的出版,希望这本出口转内销的书能重新散发属于中国人的光彩。《太乙金华宗旨》之所以能够再现原典风华,除了必须感谢张其成教授以及《中国通》编辑部全体同仁外,尤赖焦老的督促勖勉,才能顺利出版。
  
   (作者为台湾著名政治活动家、易学家)
  媒体评论
  朱高正: 《太乙金华宗旨》近百年来在中国并不受重视,如同宝玉蒙尘,被人弃置,还要靠日文版的翻译本来重新认识其价值。而今借着本书的出版,希望这本出口转内销的书能重新散发属于中国人的光彩。
  免费在线读
  第四章 回光调息
   吕帝曰:宗旨只要纯心行去,不求验而验自至。大约初机病痛,昏沉、散乱,二种尽之。却此有机窍,无过寄心于息。息者,自心也。自心为息,心一动,而却有气,气本心之化也。吾人念至速,霎顷一妄念,即一呼吸应之。故内呼吸与外呼吸,如声响之相随,一日有几万息,即有几万妄念。神明漏尽,如木槁灰死矣。然则欲无念乎?不能无念也;欲无息乎?不能无息也。莫若即其病而为药,则心息相依是已。
   故回光必兼之调息,此法全用耳光。一是目光,一是耳光。目光者,外日月交光也;耳光者,内日月交精也。然精即光之凝定处,同出而异名也。故聪明总一灵光而已。
  坐时用目垂帘后,定个准则便放下。然竟放下,又恐不能,即存心于听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闻,听惟听其无声也。一有声,便粗浮而不入细,即耐心轻轻微微些,愈放愈微,愈微愈静,久之,忽然微者遽断,此则真息现前,而心体可识矣。盖心细则息细,心一则动?乓玻幌⑾冈蛐南福?乓辉蚨囊病6ㄐ谋叵戎?耪撸嘁孕奈薮θ胧郑试?盼四撸酱?胖匾瞐。
   子辈不明动字,动者以线索牵动言,即制b字之别名也。即可以奔趋使之动,独不可以纯静使之宁乎?此大圣人视心?胖唬屏⒎奖悖曰莺笕艘病r 丹书云:“鸡能抱卵心常听。”此要妙诀也。盖鸡之所以能生卵者,以暖气也。暖气止能温其壳,不能入其中,则以心引?湃搿F涮玻恍淖⒀伞P娜朐蚱耄门印9誓讣λ溆惺背鐾猓W鞑喽疲涫又⑽闯I偌湟病I裰⑽闯⑸偌洌磁嘀缫刮藜洌窕钜印I窕钫撸善湫闹人酪病H四芩佬模窦椿睢K佬姆强蓍轮剑俗ㄒ徊环种揭病7鹪疲骸爸眯囊淮Γ奘虏话臁!毙囊鬃撸匆?糯恐?乓状郑匆孕南钢H绱硕难捎胁欢ㄕ吆酰縗r 大约昏沉、散乱二病,只要静功,日日无间,自有大休息处。若不静坐时,虽有散乱,亦不自知。既知散乱,即是却散乱之机也。昏沉而不知,与昏昏沉而知,相去奚啻千里!不知之昏沉,真昏沉也;知之昏沉,非全昏沉也,清明在是矣。
   散乱者,神驰也;昏沉者,神未清也。散乱易治,昏沉难医。譬之病焉,有痛有痒者,药之可也。昏沉,则麻木不仁之症也。散者可以收之,乱者可以整之,若昏沉,则蠢蠢焉,冥冥焉。散乱尚有方所,至昏沉全是魄用事也。散乱尚有魂在,至昏沉则纯阴为主矣。
   静坐时欲睡去,便是昏沉。却昏沉,只在调息。息即口鼻出入之息,虽非真息,而真息之出入,亦于此寄焉。凡坐须要静心纯?拧P暮我跃玻坑迷谙⑸稀O⒅鋈耄┬淖灾豢墒苟拧2晃旁蛳福冈蚯澹晃旁蚱郑衷蜃牵窃蚧璩炼匀恢硪病K淙恍挠迷谙⑸希忠苹嵊茫嗍遣挥弥茫灰⑽⒄仗啥4司溆形⒁濉:挝秸眨考囱酃庾哉眨课┠谑佣煌馐印2煌馐佣嗜徽撸茨谑右玻鞘涤心谑印:挝教考炊庾蕴┠谔煌馓2煌馓嗜徽撸茨谔玻鞘涤心谔L咛湮奚诱呤悠湮扌巍D坎煌馐樱煌馓虮斩诔邸N┠谑幽谔蚣炔煌庾撸植荒诔郏胁淮沓烈樱思慈赵陆痪还庖病r 昏沉欲睡,即起散步,神清再坐。清晨有暇,坐一炷香为妙。过午人事多扰,易落昏沉,然亦不必限定一炷香,只要诸缘放下,静坐片时,久久便有入头,不落昏沉睡矣c。
  
  【译文】
   吕祖说:只要按照《宗旨》专心去修行,不要刻意追求效验,效验自然会到来。大概初学这种功法时,最容易犯的毛病不外乎昏沉和散乱两种。补救的方法也有诀窍,那就是将心念集中在“息”上。“息”由“自”和“心”两个字组成,所以说息(呼吸)来源于心。心一动就立即有了气,气本来是由心所化生的。我们的念头来得非常快,一刹那间就会生出一个妄念,就有一次呼吸与它相应。所以内呼吸(心动)和外呼吸(息)就像声音和回响一样相互呼应,一天之中有几万次呼吸,就有几万个妄念。人的神明一旦耗尽,最终就会成为槁木死灰。既然如此,那么可以干脆不产生念头吗?那是不可能的。可以干脆不去呼吸吗?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如对症下药,将心和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起来。
   所以在回光时,必须要兼顾调息,调息功法全用耳光。回光之法,一是眼光,一是耳光。眼光在外,相当于日月交光;耳光在内,相当于日月交精。而精就是光的凝定状态,两者实际上是同一起源,只是名称不同。所以耳聪和目明,都是同一个灵光的作用而已。
   静坐时,先垂下眼帘,用眼睛定个准则,然后就将它放下。但要把它全部放下,恐怕也做不到,那就专心听呼吸。但不能让耳朵听到呼吸的出入之声,只是去听呼吸的无声状态。一旦有了声,那就说明气息太粗太浮,还没有入细,必须耐心地把呼吸放轻放微,越放轻就越微,越微就越静,久而久之,忽然连那细微的气息也陡然不见了。这时,真息就出现在面前,心的本来面目就能识别了。因为心一细,气息也会跟着细,心念专一就可以调动真气;气息一细,心也会跟着细,气息专一就可以调动心神。在定心之前首先要养气,也就是要从无心处入手,所以调气就成为定心的开端,这就叫作“纯气之守”。
   后辈往往不理解“动”的含义,如果拿线索牵动来做比喻,“动”就是“掣”的别名。既然可以用线索拉着它奔跑,使它动起来,为什么就不可以用纯静来使它安定下来呢?这是大圣人观察到心与气的交互作用,从而总结出这一简便法门,用以惠赐后人。
   丹书上说:“鸡能抱卵心常听。”这是一句妙诀。母鸡之所以能孵蛋,是因为用的是暖气。但是,暖气只能去暖蛋壳而不能进入蛋中,只能用心念把暖气引进去。母鸡抱蛋时专心倾听,实际上就是集中心念。心念进入了,气也随着进入了,蛋得到了暖气,于是生育出小鸡。母鸡孵蛋时期,虽然有时也出来走走,但却经常做侧耳倾听的姿势,可见母鸡专注于神是一刻也没有间断的。正因为神一刻也没有间断,所以昼夜之间暖气也一刻没有停止,这样神就活了。神活是由于心先死了。如果人真能先死其心,元神也就活了。这里所讲的死心,不是使心枯槁而死,而是使心专一不二。佛家常说:“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心容易动,就用气来使它安定;气容易粗,就用心来使它微细。这样炼下去,心难道还会定不下来吗?
   大体上昏沉和散乱这两种毛病,只要静坐功夫每天不间断,自然会有大的改变。如果不去静坐,即使有散乱毛病,自己也不知道。意识到自己有散乱毛病,那恰是克服散乱的开始了。昏沉而不自知与昏沉而能自知,两者相比,相差何止千里!不自知的昏沉,是真正的昏沉;自知的昏沉,还不是完全昏沉,还有几分清楚在里边。
   散乱,是神的外驰;昏沉,是神不清明。散乱易治,昏沉难医。这好比生病一样,散乱就好比有痛、有痒的病症,只要用药物就可以治好,而昏沉,好比是一种麻木不仁的病症,不大好治。散者可以收拢,乱者可以去整理,而昏沉,则是蠢蠢冥冥、浑浑噩噩。散乱还有个下手之处,而昏沉则全是魄在那里操纵。散乱时,魂还在起作用;昏沉时,则纯是阴气(魄)在起主导作用。
   静坐时昏昏欲睡,那就是昏沉的表现。克服昏沉的办法就是调息。息,就是从口鼻呼吸出入之气,虽然不是真息,但真息的出入,却寄托在这一呼一吸之中。静坐时,一定要静心纯气。心怎样静?就是要在息上下功夫。息的出入,只有心知道,不能让耳朵听见。耳朵听不见,就表明息细了,息一细,气就清了;耳朵听得见,息就粗了,息一粗,气就浊了,气浊了,当然就会昏沉而想睡,这是很自然的道理。虽然把心用在息上,但还要善用会用。善用是一种不用之用,不要过于执着,只要微微照听就可以了。这句话里有微言大义。怎样去照?就是眼光自照,两眼只向内视而不向外视。眼睛不外视而惺然清明,那就是内视了,而不是真的向里面看。怎样去听?就是耳光自听,两耳只向内听而不向外听。耳朵不外听而惺然清明,那就是内听了,而不是真的向里面听。听是听其无声,视是视其无形。如果只是目不外视,耳不外听,那么心神还会闭塞而欲望内驰。只有做到内视、内听,才能既不外泄,又不内驰,中又不昏沉了。这就是所谓的日月交精和交光。
  昏沉欲睡时,就应当起来散散步,等到神清之后再静坐。清晨如有空暇,最好能静坐一炷香的工夫。中午以后,人事纷繁扰乱,容易昏沉,不一定非得坐一炷香的时间不可,只要把各种杂念尘缘放下,专心静坐片刻,久而久之就会有所收获,就不会昏沉欲睡了。
  
  【注释】
   a闵一得注:“调息用耳光,秘法也。然有耳聋一辈,息之粗细不得闻,奈何?是当体之以觉。盖以气由心化,心无形,其粗其细,不易觉。气则无质而尚有迹,可体觉也。迹粗则加静其心,心静则迹自细,而息已微矣。迹造至无,则息已造真息矣。较用耳光,得调更速。故古有调息不若调心之妙用也。年老耳聋之人,舍是体觉一诀,此步功夫,终难入够也。况觉乃性精,迹乃命末,是亦有性命相顾之义。先师太虚翁曾为高海留言之,谨采以补祖示之所未及。”
   b制:《道藏续编》本作“掣”。
   c慧本注:“此章大义:言回光之要,在于调息。盖工夫进一步,道理深一层,学者当回光时,便心息相依,以防昏沉散乱之患。原祖师恐初学之人坐时,才一垂帘,妄念纷纭,心驰难治,故教人须用调息工夫,系住心意,以杜神气外驰。因息从心生,息之不调,皆由心浮。法宜先使一呼一吸,微微出入,不使耳闻,心中默识息数,若心忘其息之出入数目,即是心外驰矣,即提住此心。使耳不专听,或是眼不顾鼻梁间,亦是心外驰矣。或是睡觉至也,此即为境入昏沉,即当整理精神。垂帘顾鼻,使口不含住,牙不咬紧,亦是心外驰也,急急含住、咬着。此为五官听于心。而神又须依乎气,方是心息相依。如此不过旬余日工夫,则心息自然相忘相翕,不必数而息自调矣。息调,则昏沉散乱之病自稀矣。”
  
  【解读】
   本章重点论述了调息法。回光的关键在于调息,因为在炼“回光”功时,最容易犯昏沉和散乱的毛病,而克服这两种毛病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调息。初炼此法的人,开始静坐时,虽然一心想放下杂念妄念,可是刚垂下眼帘,各种妄念就纷纭而来,心神外驰难以驾驭,这时调息就是一种克服妄念、系住心意的好方法。因为“息”与“心”有密切的关系,息是从心所生的,“息”字从“自”从“心”,“自”就是“鼻”,心一动就有气,气从鼻出就是息,因此调息就可以克服心气浮动。
   调息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数息法,一种是听息法。数息法就是静坐时,心中默默数着呼吸的次数,如果忘了呼吸的次数,就说明心念外驰了,这时需要重新提起精神,默数呼吸。
  一呼一吸为一息,心随着呼吸数息,可以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地数,也可以从一开始一直数下去。这样的数息法,能拴住“心猿意马”。神不外驰,气不粗,心宁静,达到心息相依、心息和谐的境界。听息法表面上看是让耳朵听自己的呼吸,实际上是使呼吸微微出入,不让耳朵听到呼吸的声音,如果听到呼吸的声音,那就说明心念外驰了,所以听息实际上是听心。无论是数息还是听息,都是使心神不外驰、不散乱的方法。本章调息主要采用后者。调息还有其他五官要求,如眼帘下垂(以看到鼻尖为度),口唇闭拢,牙关咬紧,舌舐上腭。否则也是心神外驰的表现。五官皆听命于心,反之,五官的调整也可收敛心神。如此修炼,则不但可以治心神散乱之病,而且也可以治心神昏沉之病。
   闵一得说:“调息用耳光,秘法也。然有耳聋一辈,息之粗细不得闻,奈何?是当体之以觉……年老耳聋之人,舍是体觉一诀,此步功夫,终难入够也。”这是对听息法的心得体会,可见所谓听息并不是用耳朵去听呼吸的声音,而是要用心去觉察、去体悟。因为心无形,不能觉察是粗是细,但由心所化生的气息,虽无质而尚有迹,可以去体悟觉察。一旦发现迹粗就要使心清净,心清静则迹就细微,息也就自然细微了。所以古人有“调息不若调心”的妙用。“觉”是性的精髓,“迹”是命的表现,兼顾了“觉”和“迹”,也就兼顾了性和命。这也是性命双修的方法之一。
   由此可见,调息只是一种手段,静心才是目的。
   本章第四段中“即可以奔趋使之动,独不可以纯静使之宁乎?”这两句话是一正一反,一说动,一说静。吕祖比喻拉绳索:“用线索拉着它奔跑,使它动起来,为什么就不可以用纯静来使它安定下来呢?”前面说动,后面说静是相对而言。但日本译者的译文中与此相反,说“不能停止其动的”,把问号当作句号译出了。在此次“今译”中已改正过来。
  照听——回光返照,就是守中抱一。回光返照有两说,有的主张守两眼间,有的主张守下丹田。我认为不能太拘泥,要活用,初可守下丹田,?派Γ墒匦亍?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5,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