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图解武当赵堡太极拳秘笈
作者 何俊龙 著
出版日期 2008-04-01
出版社 华夏出版
ISBN号
(13位)
9787508046174
ISBN号
(10位)
750804617X
开本 32
页数 183
装帧 平装
定价(C$) 19.8
约合(US$) 15.64
[ 内容简介 ]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由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是我国太极拳中最优秀的拳种。武当赵堡太极拳又称尺寸架,其要旨在走弧、转圈、滚圆时所生的“匀”。本书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何俊龙先生倾情奉献!290余幅彩色照片图解武当赵堡太极拳75式拳架,100余幅彩色照片图解武当赵堡太极拳技击奥秘,附带75式拳架分解视频教学光盘。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何俊龙先生倾情奉献,290余幅彩色照片图解武当赵堡太极拳75式拳架,100余幅彩色照片图解武当赵堡太极拳技击奥秘,附带75式拳架分解视频教学光盘。
  
   内容简介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由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是我国太极拳中最优秀的拳种。武当赵堡太极拳又称尺寸架,其要旨在走弧、转圈、滚圆时所生的“匀”。如若在运动中全身各部分能产生“匀”的感觉,则到了特定的位置,否则,就没有达到所要求的“尺寸”,据此,习拳者便可自我检查、纠正、深研。“尺寸”是运动自检或他检的标准,老少皆宜。
  本书对武当赵堡太极拳的七十五式拳架,用标准的动作图解做示范,真正体现出武当赵堡太极拳“尺寸架”的独特风格。同时,在拳架中又增加了实战的技击图解,更加形象化地展现了武当赵堡太极拳每招每势的用法与神奇的技击效果。
  为了继承与发扬武当赵堡太极拳这一优秀的拳种,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何俊龙先生特开设个人的太极博客(www.chinafeat.com),与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探讨这门“武林绝学”,并希望更多的人从习练武当赵堡太极拳中受益。
  
   作者简介
  何俊龙,1967年9月30日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医学世家,自幼喜好武术,中国武术六段,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
  现任中国中联行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武林联盟副主席,中华绝技艺术学院院长,文化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2007年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和谐中华迎奥运系列大型活动”总策划等。
  1994年毕业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03~2005年在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进修,2008年继续攻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牛欣教授和山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前进教授的亲自指导下专题研究“天人相应与太极养生”方面的课题,立志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太极文化”发扬光大。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一 张三丰秘诀精选
  二 张三丰列传
  三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
  四 预备要领
  1. 服装要求
  2. 环境要求
  3. 心态要求
  五 静止要领
  1. 虚领顶劲
  2. 含胸拔背
  3. 沉肩坠肘
  4. 正腰落胯
  5. 松膝吊裆
  6. 收腹
  六 运动要领
  1. 心与意合
  2. 姿势缓慢
  3. 动作松匀
  4. 不撇不停
  5. 势断意连
  6. 上下相连
  7. 保持三直
  8. 五顺相随
  9. 随势借势
  10. 遵循轨迹
  七 呼吸要领
  1. 自然呼吸阶段
  2. 顺呼吸阶段
  3. 逆呼吸阶段
  4. 潜呼吸阶段
  八 拳架要领
  1. 整体形
  2. 阴阳动
  3. 三节明
  4. 六合融
  5. 六进整
  6. 身法精
  九 二十五劲要领
  1. 沾粘劲
  2. 听劲
  3. 收劲
  4. 走劲
  5. 化劲
  6. 引劲
  7. 拿劲
  8. 发劲
  9. 借劲
  10. 开劲
  11. 合劲
  12. 提劲
  13. 沉劲
  14. 拥劲
  15. 捋劲
  16. 挤劲
  17. 按劲
  18. 采劲
  19. 捌劲
  20. 肘劲
  21. 靠劲
  22. 长劲
  23. 截劲
  24. 钻劲
  25. 凌空劲
  十 疑问解答
  1. 太极拳为何取名为“太极豢”
  2. 太极拳在疲倦时习练为何越练越不疲倦
  3. 武当赵堡太极拳功深的人为什么在夏天习练时越练越凉爽
  4. 武当赵堡太极拳功深的人为什么能不知不觉把人跌出数丈远
  5. 太极拳四正、四隅是怎么理解
  第二章 拳论选录
  张三丰太极拳论
  王宗岳太极拳论
  郑悟清太极拳论
  第三章 拳架
  第一式 预备式(无极式)
  第二式 金刚三大对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右白鹤亮翅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斜金刚三大对
  第七式 左白鹤亮翅
  第八式 斜形
  第九式 高探马
  第十式 摇步
  第十一式 斜形
  第十二式 高探马
  第十三式 摇步
  第十四式 金刚三大对
  第十五式 伏虎
  第十六式 擒拿
  第十七式 串捶
  第十八式 肘底藏捶
  第十九式 倒碾肱
  第二十式 左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 斜形
  第二十二式 闪通背
  第二十三式 右白鹤亮翅
  第二十四式 单鞭
  第二十五式 云手
  第二十六式 左高探马
  第二十七式 右插脚
  第二十八式 右高探马
  第二十九式 左插脚
  第三十式 左卷脚蹬跟
  第三十一式 摇步
  第三十二式 青龙探海
  第三十三式 二起插脚
  第三十四式 分门桩抱膝
  第三十五式 右卷脚蹬跟
  第三十六式 分马掌
  第三十七式 掩手捶
  第三十八式 抱头推山
  第三十九式 右白鹤亮翅
  第四十式 单鞭
  第四十一式 前后照
  第四十二式 野马分鬃
  第四十三式 玉女穿梭
  第四十四式 右白鹤亮翅
  第四十五式 单鞭
  第四十六式 云手
  第四十七式 童子拜观音
  第四十八式 扫堂腿
  第四十九式 左金鸡独立
  第五十式 右金鸡独立
  第五十一式 双跌脚
  第五十二式 倒碾肱
  第五十三式 左白鹤亮翅
  第五十四式 斜形
  第五十五式 闪通背
  第五十六式 右白鹤亮翅
  第五十七式 单鞭
  第五十八式 云手
  第五十九式 高探马
  第六十式 十字单摆脚
  第六十一式 吊打指裆捶
  第六十二式 金刚三大对
  第六十三式 懒扎衣
  第六十四式 右砸七星
  第六十五式 擒拿
  第六十六式 回头看画
  第六十七式 右白鹤亮翅
  第六十八式 单鞭
  第六十九式 左砸七星
  第七十式 擒拿
  第七十一式 跨虎
  第七十二式 双摆脚
  第七十三式 弯弓射虎
  第七十四式 金刚三大对
  第七十五式 收式(合太极)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概述
    九二十五劲要领
    1. 沾粘劲
    沾粘,粘住甩不掉。沾粘劲就是粘住、粘住往前进,不丢的意思,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内劲,是从太极推手中演化而来的。初练时两手就像木棍一样没有什么感觉。时间长了就开始有感觉了,先是从手到手臂,再到胸、背,乃至全身皮毛都有感觉。有感觉才可沾粘,有了沾粘才可将对方吸住、粘住,使对方想甩都甩不掉。这种沾粘必须有名师指点引领。就像给蓄电池充电的过程,名师就像是发电机,学生就像是一块蓄电池,引领就像给蓄电池充电的过程。引领成功就像给蓄电池充满了电,自身带了电,俗称:带功、给功。所以,在练习沾粘劲到一定程度后,皮肤上有一种似云似雾的气,一遇到敌手就如胶似漆,不丢不离。不但手是这种感觉,练到一定程度全身都是这种感觉。功夫越高气越厚,沾粘的面积就越大。但这种气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能感觉到,或者是高手相遇相互是可以感觉到的。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在太极推手时,行家感受对手的功夫深浅程度,在于彼此沾粘圆圈的面积大小。这种沾粘劲非常重要,初学者一定要练习沾粘劲,否则,研究其他的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 听劲
    听劲,感觉用皮毛。就是用全身的皮毛感觉去听,并不是用耳朵去听。所以在没有练习听劲之前。必须先练习沾粘劲。若不明白沾粘劲,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听劲。听劲就像说话一样,不能够听懂对方说的什么就不知道对方的来意,这样肯定不可能达到收发自如。所以,要先将自身的呆力、滞力抛掉,放松全身,凭借全身的皮毛听对方的劲。如果不听就不可能收;不收就不可能走;不走就不可能化;不化就不可能发。由此可见,太极拳中的听劲极为重要。
    3. 收劲
    收劲,退合进开意。懂得了听劲,就可以运用收劲了。初学者有时只能收一小部分,不能够全收。所以,收劲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收劲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必须有名师指点。在太极推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在收劲之前,易犯顶、偏、丢、抗等病,所以,在收劲后又不能全收,往往容易犯断、结、俯、仰等病。真正的收劲是能懂得闪、还、了、转、换、进、退,行动自然,随心所欲,能够达到屈、伸、动、静之妙,开、合、升、降之效。就是指见入则开,见出则合,看来则让,就去即升的高境界。
    太极拳论中这样说:“收劲后,愈练愈精”,此之谓也。在未收劲之前,不要先追求尺、寸、分、毫。必须在收劲后才能明白,自然可以量尺、量寸、量分、量毫。能量,然后能节、拿、抓、闭。到这种境界,又分为自己收劲与为人收劲两种。自己收劲,能够反探自己身中的阳中之阴。俗谓:“阳得其阴,水火既济,乾坤交汞,性命保真矣。”此乃修道中要诀。若为人收劲,能反探对方身中的阴中之阳。自得太极之妙。此即技击中之要纲。上述两种收劲,是太极拳之大成。所以,习练太极拳者,必须懂得收劲,如果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只有太极拳习练者才能感受得到。
    4. 走劲
    走劲。落空避重力。走劲就是不顶劲,主后退。由收劲而来的,不收劲如何能走劲呢?比如对方来势,或高或低,或横或直,或左或右,或长或短。原本没有一定标准。如果不收其势,怎么能走。走劲,就是避对方的重力,不与对方相抵。所以,在太极推手时,手部一感觉到对方有重力之意,立即变为虚,泻去对方的力,使其处处落空,不能得力。
    这就是拳经所说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然初学者往往是遇到大劲才走,带有抵抗的意思,走劲的关键全在于腰腿。腰腿无功,走劲无用。
    5. 化劲
    化劲。腰腿顺势变。化劲是由粘劲与走劲而来的。不丢不顶,随感随化,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相济不离。化劲的要点在于我顺人背。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对方就是有千斤之力,也没有任何用。所以,化劲在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然而,化劲在使用中略含搠劲,没有拥劲就没有化劲。化劲全用腰腿化,而不是用手或肩化,如果用手或肩化劲,实际上是硬拨,而不是太极拳真正的化劲。
    化劲就是顺人之势,不管对方是高低、左右、上下、横直的来势,应随机应变,使对方的劲路变更方向。必须要注意的是进退须有转换,使对方不知道自己的劲路,直到对方势背为止,这才是真正的化劲。化后可拿可发。要注意的是化劲千万不可化尽,劲如果化尽自己的沾粘劲容易断,但又不能化不到位,不到位就不能前进。至于化劲后发劲必须在对方劲将出而没有全出时发劲,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至于化劲时化的圈的大小,功夫越高的人化的圈越小,反之,就越大。艺高的人化劲后即前进,看上去上身好像往后化退,但下身步伐同时已经前进了,奥妙无穷。反之,初学者大多是以退步为后化,实际上这是在逃避,不是真正的化劲。功夫练到上层时出现外柔内刚,自然增长了内劲,真正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神效。
    6. 引劲
    引劲,彼动引入圈。就是对方不动的时候,引对方动,并使其进人自己的路线。等对方的来势不能顺自己的心意时,就必须用引劲。引劲必须在对方来势之劲没有尽时才可引之,假如对方是高手时,又必须用假引的办法了。比如引高打低,引直打横,或者故意出一虚拳引之,使对方重心不稳,出其不备先拿后发,在引之前一定要有化,先化后引。
    这种引劲并不是初学者可以运用自如的,必须经过多年的习练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因为引劲并不是单一用手引,同时也必须用身法、腰法、步法等。把对方引得越长,在发劲时就越得力。太极拳论中说:“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就是这个意思。引劲时始终不离沾、粘二字,且不可忘记。
    7. 拿劲
    拿劲。低拿活节抓。拿劲比引劲、化劲更难学,并且在太极拳中极其重要。不能拿就不能发,能拿才可发。先拿后发,不能拿准就不能发中。拿到对方发呆顿时立即发劲,没有不中的。一定要动作轻灵,拿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拿劲如果动作笨重则容易被人发觉。拿人必须拿其活节,如腕、肘、肩等处,否则容易被人脱去。双手拿人,必须稳定自己的重心,尾闾中正,顶悬步稳。正所谓:“拿人不过膝,过膝不拿人。”拿人并非单一用手拿、用力拿,关键要用腰腿,步法、身法、方向也同样重要,这点是要言传身教的。功夫深的人拿人,一搭手对方就身不由己,随其所欲,制服对方后拿而不发也是君子之道,不要置人于死地。拿又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者,拿的圈越小,其功夫越深;反之,拿的圈越大其功夫越浅。无形者,在两人皮肤相粘各自旋引劲、拿劲时,往往功夫浅者的圆圈被功夫深者的圆圈遮蔽。这种奇妙的用法有名师指点才可有所体会。
    8. 发劲
    发劲。断根势机打。在太极拳技击中想击倒对手必须发劲,不懂得发劲怎么能击倒人呢?对于太极拳养生的人来说发劲只需要了解而已。但是,如果想防身也必须知道怎么发劲。因为太极拳只知道化劲而不知道发劲的人也就是只知道防守而不知道攻击。必须知道化劲中不能每次都能够化得全部成功。就是说一旦有失手就会牵连到全身。进一步说就是哪怕不取胜也不能一败涂地。所以,必须学到一守一攻才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手不能全力对自己发劲,同时对手也必须顾及自己的防守。武林高手发人有“出手见红”的说法,就是指已出手必须彻底制服对手,绝对不能使对手还有反击之力再攻击自己。
    太极拳中的发劲。分有截劲、长劲、沉劲、钻劲、寸劲、分劲、冷劲、断劲、抖跳劲等。其中截劲比长劲猛,钻劲比沉劲厉害,分劲比寸劲狠。分劲发人能使人双脚离地腾空飞出。如果分劲发人不能使人双脚离地而拖泥带水,表明功夫还是没有练到家或技巧掌握得不好。至于冷劲就更加厉害,可以发人于不知不觉。一般高手不会轻易使用冷劲发人,有损于君子之道。什么是断劲呢?断劲是引人得势后使自己的内劲稍断蓄全身的力量直发于人,这种断劲发人非常猛烈异常,用于不懂得太极劲或对太极劲一知半解的人最为灵验。
    发劲中除借劲、钻劲外,其他的各种劲在未发之前一定要先化劲、引劲、拿劲。一旦拿住对方立即使用发劲,不然的话发也没有什么效果。初学的人觉得很困难,然而一旦精通一种劲后其他的劲也自然明白,这叫一通百通。一定要懂得人身的根、枝、叶三部分在哪儿?人的全身足为根、身为枝、头为叶;人的上身肩为根、肘为枝、手为叶;人的下身腿为根、膝为枝、足为叶。所以,拿人发人必须出其不意断其根。发人的三要点:(1)机势;(2)方向;(3)时间。机势,是指对方重心偏移自己顺势的时候接势:方向。不管是前后、左右、上下必须向对方背势的方向发劲:时间,必须是在对方旧劲已用完,新劲还没有蓄成时或后退之时发劲最为佳,三者缺一不可,不可早发劲也不可晚发劲。只知道机势而不知道方向容易犯落空或与对手相顶的毛病。然而,知道机势与方向而不知道时间也容易犯顶抗,只有三者同时掌握好时机才可使用得得心应手,无往不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就是与对手的距离,距离过远劲不能发到位,距离过近劲又不能发出。至于发劲的高低、上下也有关系,人高我高,人低我低。人过低我发其上部,人过高我发其中部或下部。总之,虚虚实实,先使对方意气散乱,稳固自己的重心,破坏对方的平衡,随机运用。功夫高的人自己的漏洞很小,而会引出对方很多漏洞,借机在一刹那间随引随发。发劲时必须做到周身一致,发人于不知不觉。发劲就像射箭一样曲中求直完全吐出,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发劲中的内气运用有两种:一是气沉丹田,再由丹田逼出贯于四肢:一是气贴脊臂,再由脊臂而出贯于四肢。发劲就像抛物一样,千万不要有抛不抛的疑虑,如果有疑虑意气必断发人必败。所以,在发人时一定要敛气凝神,一定不要看地面,往地下看则劲也往下,太极拳中所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低”就是这个意思。必须知道眼神的重要性,眼到手到,手到意到,意到气到。虽然劲已发出,但意气依然不断。俗称:“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太极拳高手能够随化随发,其中只需要一个小圆圈,功夫越深圆圈越小,半圈化就能半圈发。因此。高手出手不见手,有道是“无形无象,全体投空。不招不架,只是一下”。这些都是上层功夫发劲的奇妙之处。
    9. 借劲
    借劲,四两拨千斤。借劲是太极拳中非常奥妙的一种劲法,艺浅的人是不能应用的。因为借劲发人的用法根本没有用引劲与拿劲,只用了少许的化劲而已。其速度快如闪电,乘人之势随到随发,不假思索,高来高往,低临低去。发人于不知不觉。更出奇的是对方来势越大,借力打力对方被击得就越凶猛。在太极拳打手歌中说的“牵动四两拨千斤”就是指借劲的意思。能够借劲就能够以小力挫大力,弱者击强者。如果能够运用自如,则人的任何部位都可借力:同时,自己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可发力。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发力时要做到腰腿一致、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用意气发出。尤其要注意的是时间要恰如其分,就是在对方的劲将发出又没有全部发出,或者是对方的劲将要到又没有全部到时的一刹那发劲才是最有效的。就像人进门的时候,一脚刚踏进门时门突然关闭,使人不但不能人内反而被门卡住:或者是在人正要开口说话时嘴被捂住而不能将话说出。由此可见、借劲的时机掌握是何等的关键,并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10. 开劲
    开劲,彼力难进身。就是见人劲来时将其化开的意思。开劲的用法非常凶猛,用时手、眼、身法、步同时到位,有开展的意思。开劲的距离不能太远。距离太远不好运用。开劲在使用时要用腰腿劲,同时也要全神贯注,用意气,并不是只用手臂。如果只用手臂硬开,就会出现呆钝。开劲使用的程度要恰到好处,不宜太过,太过劲容易断,就失去了开劲的效果。开劲不足就很容易被对方反制。总之,必须开到己顺人背时为止。
    如果开得得势就会逼得对方不知所措。但是,艺高的人往往故意打开自己的门,引对方进入。乘时机反制对方。开劲不但可以化人又可以发,开劲在发人时有拥劲的存在。所以,开劲后必须发劲,如果不发劲就失去开劲得来的良机了。
    11. 合劲
    合劲。敌退闪电发。开劲的反意为合劲。开为阳,合为阴。有开必有合,有合必有开。所以,开合两个字有着连带关系。在使用上要使用腰腿劲,必须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贴脊背,乘对方在收或退时,立即用合劲。合为圆劲,合劲在太极拳中极为重要,发劲时一定要一鼓作气,聚焦发劲点。太极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道:“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就是指发劲时周身的气聚集到一点,一下发出去,就像九珠合而为一。
    12. 提劲
    提劲,借势连根拔。提,是指提升拔高的意思,把对方连根拔起,使对方重心偏移。这种用法要注意的是对方比自己体重要轻者可以使用。否则就会受制于人。提劲是一种很巧妙的用法,就是乘人不备时使用腰腿劲向上沾提,使人不知不觉间重心倾斜。沾提的要点全在腰腿,并不是用手提。手提时自己重心不稳,容易被人发觉。所以,使用提劲时必须气沉丹田,自己的下盘一定要稳,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要有拔山提岭的气势。此时,手、眼、身法、步要一步到位,运用者还要随机应变。提劲得势后要加以后引,这时,无论什么劲都可以发出。在打手歌中说的“引进落空合即出”就是这个意思。提劲初学者不可轻易用,不然会弄巧成拙。
    13. 沉劲
    沉劲,意气丹田出。沉与重好多人以为是一回事,实际上区别很大的。重是有形的,而沉是无形的,重力比较呆滞,沉劲比较灵活,有似松非松、似紧非紧的形态,与重是绝对不同的。初学者在太极推手时,对于沉、重、轻、浮大部分都不了解,所以,很容易误人歧途。鉴于此,特将“沉重轻浮”四个字陈述如下,以供大家研究:(1)双沉不是病,双沉能够灵活多变:(2)双重则是病,双重在使用上气闭力呆;(3)双轻不是病,双轻能够自然灵活:(4)双浮则是病,双浮身体飘渺下盘不稳。要注意的是半轻半重不是病,但偏轻偏重就是病了。因为半轻半重是有着落的,然而偏轻偏重是没着落的,在使用中有着落就是有方圆,没着落就是没方圆。另外,半沉半浮与偏沉偏浮都是病,在使用中容易太过或不及而失去重心处于被动。半轻偏重与半浮偏沉也是病,很容易虚实部分阴阳颠倒。拳经中说:“双轻不进于浮,是乃轻灵。双沉不进于重,是乃离虚。此二者,斯为最佳也。”
    总之,必须做到内轻灵外清明。发劲如果能沉,气从丹田发出通过背臂到手,意气集于一身,发出一定能使对方腾空跃出。就像打篮球一样,打得越急球就升得越高。沉劲在发劲中非常重要,一定要慎重使用。
    太极拳论中说的:“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抛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就是上述的意思,初学者不可不注意。
    14. 搠劲
    棚劲,犹如水浮舟。在水中的舟再重,水也可以将其浮起。拥劲在太极推手中极为重要。推手中如果没有拥劲,一搭手就被对方压瘪,没有办法与其相抵抗。最重要的是'蚓⒉⒉皇侵挥檬直郏丶且靡馄热マ鳎苟苑讲荒芄还ト耍馐欠朗氐姆椒āH绻敕⒕⑹保匦朐诿挥杏抵韧笠⒂盏级苑浇耄缓蟪没枇Ψ⒕ⅰS稻⒌奈恢靡谌颂宓幕罱诨虬枷荽ψ詈茫庋苟苑讲蝗菀谆眩骶⒃谑实笔被匦敕⒕ⅲ被莆詹缓枚荒芊⒕⒃蜣骶褪チ艘庖濉S稻⒃诜⑷耸保匦胱龅侥采瘢凵褚欢ㄒ⑹佣苑剑虿灰鞫游鳎裨蚓兔挥行Ч恕r   15. 捋劲
    捋劲。引导舟行走。就像水中的舟用捋劲引导舟在往前进的感觉,一只手沾在对方的手腕部,另一只手粘住对方的臂,将对方捋到自己的身后,捋劲是补充其他发劲的不足。其他的发劲对方一般都是向后跌出。捋劲就是用引劲使对方前倾或对方自己重心偏移而前倾时,即刻用引劲顺势将对方向前捋倒自己的后方。如果不懂得用沾粘劲是不可以用捋劲的,如果用得不得当就会被对方乘虚而入使自己陷于被动。就是懂得使用沾粘劲而捋劲用得不得法,也是不容易制服对方的。想要比较容易地制服对方,需要懂得两点:
    一是要懂得引进落空。就是在没有用捋劲之前一定要先用'蚓ⅲ?蚓⒍苑奖厝挥械挚咕ⅲ馐本涂梢越枇Ψ⑥劬ⅰr   ……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