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古人这样过日子
作者 国家人文历史 著;星文文化 出品
出版日期 2022-09-01
出版社 四川人民
ISBN号
(13位)
9787220127311
ISBN号
(10位)
7220127316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38.7
约合(US$) 30.57
[ 内容简介 ]

1.300万粉丝、新榜ZUI具收藏价值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人气文章精选。
  (1)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新媒体中心打造的文史研究和交流的新媒体平台,发表的众多历史专家、热门作者作品,史料严谨,视角独特,鞭辟入里,语言幽默,被《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瞭望智库、Vista看天下等大号转载。
  (2)本书收录多篇爆款文章,全网读者口碑认证。
  
  2.余世存、郭建龙、侯虹斌鼎力推荐!
  
  3.穿越必读的硬核古代生存指南,走进古人雅致而不失烟火味的小日子,一本书读懂古人的生活之道。
  (1)古人该怎么把钱安全地藏起来?古代没有商场,人们都会去哪儿逛街?
  (2)古人送礼都有哪些讲究?古人想要打光棍,为何偏偏办不到?
  (3)古人都吃什么肉?没有保健品的时代,古人吃哪些食物养生?
  (4)古人“带货”也能带出爆款“断货王”?古代书商如何玩转“流量密码”?
  (5)在古代基层当捕快,会是一种什么体验?……
   从消费购物到起居饮食,从风土人情到民俗习惯,从休闲娱乐到保健养生,从婚姻家庭到职场生活, 41个深入古人生活细节的有趣话题,以古观今,以今推古,以大量详实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全景勾勒古人烟火与诗意并存的生活图卷,在古人的喜怒哀乐间解构古人的生存之道。
  
  4.溯源东方生活美学,沉浸式体验古代中国的社会百态和人文万象,从古人的小日子里,寻找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根脉。
  (1)从“胡辣汤”到水泡茶,古人喝茶的仪式感从何而来?明知不能长生不老,古人为何还是痴迷丹药?
  (2)古乐器中的天籁清音有多美妙?古人离不开又随处可见的“奢侈品”是什么?
  (3)“情人节”的花式暴击,回到古代会躲开吗?你的职业在古代都叫什么?……
   古人的日常生活,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也浸润着中国文化沉淀数千年的形、神、韵。
  
  5.145幅精美插图,四色全彩印制,线装裸脊可平摊,完美呈现你想象不到的古代风貌!随书附赠“行乐图”精美藏书票一套。
  
  (1)古代没有商场,人们都会去哪儿逛街?
  (2)古人“带货”也能带出爆款“断货王”?
  (3)古代书商如何玩转“流量密码”,打造畅销小说?
  (4)古诗中消失的食物,为何吃着吃着就没了?
  (5)古人明知无法长生,为何还是痴迷丹药?
  (6)古人想要打光棍,为何偏偏办不到?
  (7)古代大家庭中,正妻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8)古人找工作到底有多难?累得想辞职,也只能说说!
  ……
  古人的日子里,藏着生动鲜活的历史、原汁原味的风俗文化和沉淀千年的东方美学。
  本书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公众号的精华结集,聚焦古人购物、饮食、习俗、娱乐、养生、婚姻、职场7个方面,精选了41个有趣而有代表性的话题,打造硬核古代生存指南。
  全书以诙谐风趣的语言、古今兼顾的视野,深入历史典籍和文物遗迹中,参考大量历史研究的文献资料,还原古人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带领读者走进古人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沉浸式体验古代中国的生活百态和人文万象。
  
  《国家人文历史》
   《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荣获“中国最美期刊”、国家记忆“年度历史文化品牌”、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等荣誉。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新媒体中心主办,致力于传播“真相、趣味、良知”的核心价值,以新闻为切入,以历史为深度,凭借深入独到的专业解读打造独家原创好文,为读者创建了一个触摸历史体温、发现历史真相的新平台,稳居中国微信月榜500强,连续多年入选“新榜ZUI具收藏价值公众号”。
  
  壹·古人也爱买买买
  没有花式购物节的时代,古人会不会疯狂买买买?
  古代没有商场,人们都会去哪儿逛街?
  歪戴帽子、脚蹬公屐:古代名人“带货”能力哪家强?
  古代银子怎么花?
  古人该怎么把钱安全地藏起来?
  在遍地高利贷的古代,老百姓怎样能安全借到钱?
  贰·生活满满仪式感
  古人送礼都有哪些讲究?
  古代文人的高奢定制
  我们的合餐习惯,就是从这儿来的
  古人过寿为什么仪式感那么强?
  从“胡辣汤”到水泡茶:还原古人喝茶的仪式感
  古人离不开又随处可见的“奢侈品”是什么?
  乡野中诞生的戏曲,为何又成为奢靡排场的代表?
  叁·古人也爱吃吃吃
  看看古人是怎么吃肉的吧!
  “太湖吃糖圈”:哪个城市最能吃甜?
  中国式下午茶:由唐开始,一发不可收
  吃着吃着就没了:古诗中消失的食物
  中国哪里人最能吃臭?
  中国餐桌上的“四大下酒菜”都有谁?
  肆·古人闲暇“城会玩”
  超想跟苏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古代没有音响设备,观众如何听到戏台上的声音?
  跟随古人“云聚会”:他们都会玩些什么?
  丝竹和鸣,雅俗共赏:古乐器中的天籁清音
  晚明书商的“流量密码”:什么样的小说最畅销?
  伍·古人养生很拼的
  明知道不可能长生不老,古人为何还是痴迷丹药?
  没有保健品的古代,古人通过哪些食物来养生?
  热水不止用来喝:中国人为何那么喜欢泡脚?
  古代冬季取暖的N 种方法
  躺着“挺尸”,侧着“卧佛”:古人觉得怎么睡才睡得香?
  陆·古人的婚里婚外
  想说“古风”版浪漫情话,起码得先学点诗词歌赋
  “情人节”的花式暴击,回到古代会躲开吗?
  古代大家庭中,正妻的权力有多大?
  古代女子的嫁妆,丈夫能动吗?
  小户的妻还是大户的妾,古代女子怎么做这道单选题?
  作为“最强赘婿”的驸马,地位为何高开低走?
  柒·古人的职场生活
  驾部郎、潜火军、五坊使……你的职业在古代叫什么?
  古代官职标题党:这些听起来很厉害的称呼实际情况如何?
  回到古代,在基层当捕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白银时代的工资标准:普通雇工和官吏的收入差多少?
  古人如何找工作:累得想辞职,也只能说说而已
  三十多年不工作,徐霞客为何能一辈子都在旅行?
  
  《古人这样过日子》是一部古人过日子的导游指南。本书从大量文献中梳理古人的生活,带着读者观光古人购物、社交联谊、饮食、养生、婚姻、职场等方方面面的“小确幸”,满满的生活细节。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到古今之变,又能看出古今同构。值得到此一游!
  —— 著名文化学者、作家 余世存
  
  学多了中国历史,总以为古代的人民总是生活在苦难和被剥削之中,吃不饱穿不暖。但这一本书却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时代,战乱和斗争其实只是历史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时间里,古代人民和现代人一样,生活中充满了乐趣。他们也爱购物、吃喝和游山玩水,他们在工作和婚姻中既有繁文缛节,也有快乐享受。真正的历史不应该仅仅有仇恨和暴力,更应该有快乐和优雅。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历史,我们才会更珍惜眼前的和平,警惕任何的暴力喧嚣。
  ——著名作家、社会观察家 郭建龙
  
  想要尽快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完全可以看看《古人这样过日子》。除了有描述古人怎样买买买、古人如何吃吃吃的生活场景以外,最有意思的就是里面写到的婚姻制度,“正妻的权力有多大”“丈夫能不能动女子的嫁妆”“是当小户的妻还是大户的妾”……古今婚俗制度虽不相同,但人情世故,仍然相通。书中既有世俗市井的烟火气,也有文人雅客的风雅情趣。掩卷而思,恨不能身往。
  ——作家、资深媒体人 侯虹斌
  
  从“胡辣汤”到水泡茶:还原古人喝茶的仪式感
  
  现在的人喝茶,只需要放一个茶包,开水一冲就好了,简单迅速。讲究一些的,就备一套茶具,过几道水,引得围观的人拍掌叫好。
  但是,和古人喝茶相比,我们这些“茶道”逊色太多了。古代人对茶的讲究与重视,大大超过现在。
  那么,古代人喝茶到底有多讲究?
  
  魏晋南北朝,喝茶就是“胡辣汤”
  据说,中国茶的历史从神农时期就已经开始,战国时期的《尔雅》中,便有关于茶的记载,其《释木》一篇,讲到“槚,苦荼”,“荼”古音正是ch¨¢。但是中国茶史真正的起源,到目前为止仍然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则是在两晋南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西汉时期,饮茶之风已逐渐兴起,士人王褒在《僮约》中,就写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同时代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只竹笥在其标签牌上写有“槚笥”二字,该物件正是一件盛茶叶的器具。西汉还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今天的湖南茶陵。不过,秦汉时期,茶并非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更多是因为其药用效果出现在人们的病床旁。
  东汉华佗的《食论》中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说,记录了茶的药用价值。这跟可口可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口可乐一开始也是作为治疗头痛的药物出现,后来才逐渐演变为饮料。
  后来,民间出现了煎茶的雏形,即粥茶。根据三国时期魏国人张辑的《广雅》记述,四川人采摘某种树叶,将老叶子制成饼的形状,再放上浓稠的米浆。饮用时先用米汤浸泡,再用无焰炭火炙烤,将其烘干变红,再捣成碎末放入瓷壶,注入沸水饮用;也有的再加入葱姜、橘子,以调和苦涩味。
  这种茶和我们现在喝的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胡辣汤之类的食物,喜欢喝的人会觉得味道相当“酸爽”,不喜欢喝的人便觉得难以下咽。唐代茶圣陆羽便吐槽这种“胡辣汤”:“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也,而习俗不已!”
  六朝时期,粥茶成为南方人的流行饮品,吴主孙皓曾在宴会上以茶代酒,桓温也曾用茶宴客。但是面对粥茶,南北朝时期北方来的客人实在是无法接受,都普遍饮用牛乳类饮料,并嘲讽茶为“酪奴”。
  
  唐朝的煎茶法
  唐朝时期,中国人开始用煎茶法饮茶。因为煎茶法的出现,饮茶之风方才盛极大江南北,“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中唐以后,茶已经进入民间,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
  而茶叶命运的改变,要归功于茶圣陆羽。“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陆羽著有《茶经》三卷,对茶道论述详尽。他提倡饮用以茶饼碾碎而成的末茶,茶末以米粒大小为宜。首先,煎茶前先烤茶,将饼茶用高温“持以逼火”,并且经常翻动,“屡其翻正”,否则会“炎凉不均”,烤到饼茶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
  与此同时,将鲜活山水放在茶釜中煮,当烧到水有“鱼目”气泡,“微有声”,即“一沸”时,加适量的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否则“饮之则其味不正”。
  接着继续烧到水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二沸”时,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再用竹策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
  如此烧到釜中的茶汤气泡如“腾波鼓浪”,即“三沸”时,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这样茶汤才算煎好了,可以舀出饮用。
  为什么说《茶经》的问世标志中国茶道的诞生?因为煎茶法使茶道中最早的艺术品饮得以形成。煎茶时,除了要注意“火候”,还要讲究煎水煎到什么程度为宜的“汤候”。辨别汤候,一是看水沸时的沸泡多少和大小,二是听水沸的声响。
  水既要煮沸,又不宜过老,否则会破坏上等泉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不然用此等“老汤”泡茶,会使茶汤颜色不鲜明、味道不醇厚而有滞钝之感。有的高级绿茶则更忌泡茶的水过烫,过烫会将细嫩茶芽泡熟,而破坏茶中的有益成分,不利于饮茶的功效和口感。
  而用水温过低的水泡茶,使之过嫩,又会使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分解得不快、不完全,用此种“嫩汤”所泡的茶,味淡薄,汤色差。
  陆羽还主张,饮茶要趁热连饮,因为“重浊凝其下,精华浮其上”,茶一旦冷了,“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另外,饮茶时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称为“隽永”,以后依次递减,到第四五碗以后,茶味就已经没有了。《红楼梦》里就讲,“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三杯便是饮牛”。
  陆羽之后,煎茶法继续被发扬光大,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庭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乘势发展,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茶艺具备了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固定环节。如今,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国煎茶道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宋朝的点茶法
  晚唐时,唐人又发明了一种“点茶法”,即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一边冲入滚水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点出来的茶汤,上面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以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最佳。看煮出来的茶,就能评价煮茶人茶艺的高低。点茶法能发挥末茶的特点,加上注水时要注意对水流、水量、落水点的掌控,有颇多讲究炫技之处。
  不过,“点茶法”在宋朝时才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
  宋朝人特别讲究茶饼,味道上追求“香甘重滑”,不喜茶中苦涩原味,并以茶色“纯白为上真”。为了制作理想的茶饼,他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首先精选原料,只选取茶叶的茶心一处,用泉水浸渍,然后上锅蒸,再用小榨榨去水分、大榨榨去茶汁,以求色白味甘;榨过之后,将茶放在盆里研磨,好的茶饼一般要研磨一天以上,等到盆中膏状物匀滑细腻后,再加入龙脑等香料,和上香米熬成的薄粥,一并揉成茶饼。
  费了这么多功夫制成的茶饼,因为有淀粉,样似牛乳,因掺有香料,口味甘香,与之前粥茶法下的咸汤茶味道截然不同。
  茶道大师制作的茶饼,价格堪比如今的学区房。宋仁宗时蔡襄制作的“小龙团”一斤售黄金二两,还极难买到,时人称“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徽宗时,郑可简用“银丝水芽”制成“龙团胜雪”,每饼不但售价四万钱,还需要限售摇号。
  当时的人对于点茶也非常讲究。首先,要将茶饼烤干、捶碎,再用茶碾细细碾成茶末,茶末碾得越细越好。随后将茶末倒入筛茶的茶罗中,筛取细碎茶末放在茶罐中,以备饮用。接着,先将茶盏烤热,这是为了避免开水注入冷茶盏降温影响口感。茶盏烤热后,用长柄小茶勺从茶罐中舀茶末置于盏中,倒入一点开水将茶末调匀,再用长嘴茶壶注水,同时以筷子、长柄勺或是筅(圆形竹刷)搅匀。搅匀之后,再注入更多的水,水的标准是“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初沸之水。
  最后一步是调茶,须得“先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达到“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直到茶面上银光翻涌,才算是点好了一盏茶。
  由于点茶手法太过讲究,是个名副其实的技术活,所以宋朝有钱有闲的人常以“斗茶”为乐,比试高下,规则是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主要考量茶和水的融合程度,搅动茶水转动,先在茶盏上留下痕迹的算输。茶色纯白,比斗时盛在黑盏中最为明显,所以福建建阳的建窑所出产的黑色茶盏最受当时的人欢迎。苏轼、苏辙兄弟就喜欢跟人斗茶,还专门写过斗茶的诗词。
  
  元明不再讲究泡茶法
  到了元朝,随着饮茶群体扩大,国人不太讲究茶道了,毕竟煮茶实在太耗费时间和精力,真不如把茶叶直接用水泡着喝。从那时起,中国人便在采茶后将茶叶焙干,直接在茶壶里沏茶喝,茶叶不再掺淀粉、香料,也不再制饼、碾末。随末茶一起消失的,还有用来制作末茶的一系列复杂茶具,只有装开水的长嘴茶瓶摇身变为茶壶,继续被人们使用。
  明代皇帝喜欢泡茶喝。洪武年间,朝廷提倡节俭,下令禁止制作高阶茶饼,由此,散茶基本上一统“江湖”。既然大家都泡茶喝,那么茶壶的工艺便与时俱进。由于紫砂的透气性适合泡茶,新的茶文化开始流行,从此,紫砂在明代崛起,从皇帝到百姓都喜欢。这种壶也便于携带,一直流行到如今。
  由粥茶、煎茶、点茶到泡茶,饮茶方式的小小转变折射的是古人生活方式的转型。不过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人坚持用煎茶、点茶等古法饮茶。
  
  结语
  其实,茶道就是生活,从一叶茶到一个杯、一张桌,再到一个房间、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茶已融入人类的生活。
  喝茶这件事,古人把它玩得风生水起,只是如今,我们追求简单和效率,步伐匆匆之间,我们得到了很多,却也失去了很多。
  但愿每个人都留一点时光给自己去品茶、去书画或是做一些讲究的小事,把内心对精致的向往找回来。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