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美国真相
作者 约瑟夫
出版日期 2022-04-15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111656890
ISBN号
(10位)
711165689X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30.4
约合(US$) 24.02
[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自由市场真相:市场并非,自由放任酿成悲剧
  ★“贸易战”真相:逆差源起自身,贸易保护适得其反
  ★民主选举真相:金钱操纵选举,政客优先服务资本
  ★权利平等真相:公平有如神话,种族歧视有增无减
  ★言论自由真相:资本裹挟舆论,民粹言论割裂社会
  ★“美国梦”真相:中产正在消亡,阶级固化成为常态
  内容简介
  美国社会长期陷入了迷失,社会矛盾激化。游说集团操控政府监管;美国的全球化政策有利于资本而不是工人;媒体无法让人信任;美国在向全世界输出不平等与通货膨胀;美式民主日渐沦为寡头间的秀场。
  美国经济表面上繁荣,但是却是像镀金时代与19世纪20年代奔腾年代一样,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正在美国社会肆虐,政府在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资本的力量,而不是普通民众的福祉,美股在高歌猛进,可贫困阶层百姓的人均寿命却在逐年下降,中产阶层在消费主义与无尽的贷款中挣扎,甚至走向消亡,而*富裕的那些美国人却越来越富裕。更为深刻而严峻的是,这些富裕者的财富并不是源于科技与生产力的增长,而是源于对普通大众的盘剥,所以未来,美国经济这块饼会越来越小,而且分饼的机制会越来越不公。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在其*新著作中描绘了美国的这幅悲观图景。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让美国重回正轨的方法,希望这一议程能够让“资本主义避免自我毁灭”。
  在本书中,斯蒂格利茨再次对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做了无情的批判,并对国家干预市场提出了强有力的辩护。重点讨论了美国应该如何在不牺牲增长的情况下,利用国家力量抑制资本的垄断与剥削,构建一个更公平的社会。
  作者简介
  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全球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2001年,他因对信息经济学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此之前,他还获得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斯蒂格利茨教授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是的经济学教育家之一。
  
  他还曾担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目  录
  前言
  部分
  迷  途
  第1章 概述 / 2
  国富论 / 7
  敌对者的反扑 / 13
  另一种国富论 / 21
  第2章 经济发展走向低迷 / 32
  增速放缓 / 35
  日益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 37
  结论 / 45
  第3章 剥削与市场势力 / 47
  整体概况 / 49
  如何解释市场势力和利润的增长 / 55
  经济增长与市场势力 / 63
  “工人”的市场势力被削弱 / 65
  抑制市场势力的扩张:21世纪反垄断法的更迭 / 69
  结论 / 78
  第4章 美国在全球化上的内斗 / 81
  全球化带来的痛楚 / 84
  21世纪的贸易协定 / 89
  保护主义并不是出路 / 91
  21世纪的全球合作 / 94
  调整我们的全球化 / 97
  第5章 金融与美国危机 / 101
  阻止金融部门危害社会 / 103
  功能紊乱的金融机构和经济体系 / 105
  从传统银行到功能紊乱的金融系统 / 109
  结论 / 113
  第6章 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 117
  高科技时代的零失业现象 / 118
  市场势力与人工智能 / 123
  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化 / 134
  结论 / 135
  第7章 为什么需要政府 / 137
  集体行动的必要性 / 139
  法规与编写游戏规则 / 142
  政府失灵 / 148
  对政府的需求日益增加 / 152
  结论 / 154
  第二部分
  重建美国的政治与经济:未来之路
  第8章 恢复美国的民主 / 158
  选举改革与政治进程 / 159
  防止政治权力滥用:维护权力制衡机制 / 163
  金钱的力量 / 166
  如何降低金钱的政治影响力 / 169
  进步运动的必要性 / 172
  遏制财富对美国民主的影响 / 175
  第9章 重拾经济活力,为所有人创造就业和机遇 / 178
  经济增长和生产率 / 180
  促进向后工业化世界的过渡 / 184
  社会保障 / 187
  有良好工作条件的体面工作 / 190
  恢复机会平等和社会公正 / 196
  歧视 / 199
  跨越世代的公正复兴 / 201
  税收 / 203
  结论 / 205
  第10章 人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 207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 210
  退休 / 211
  房屋所有权 / 213
  教育 / 216
  结论 / 218
  第11章 美国的复兴 / 219
  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 / 220
  美国人的价值观 / 226
  当代的焦虑 / 228
  特朗普的糖衣政策 / 233
  美国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 235
  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今天的绝望事态 / 238
  提高公共福利 / 239
  致谢 / 245
  注释 / 252
  译者后记 / 326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我是在印第安纳州密歇根湖南岸的加里市长大的。彼时正值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我却对此无知无觉,因为那时我眼中的世界并不像后来传闻中的那样“熠熠生辉”—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随处可见,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劳资纠纷难以解决,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时而出现。人们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坐视这一切发生。我儿时的同学及整座城市都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加里市是美国工业化和去工业化历史的缩影。这座城市建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 的综合性钢铁厂的所在地,以美国钢铁企业创始人及董事长埃尔伯特·亨利·加里的名字来命名。可以说,这是一座彻头彻尾的“企业城”。2015年,当我重返故乡,参加第55次高中同学聚会时,特朗普还没有成为美国政界的常客。但那时社会形势已经明显趋于紧张状态,而出现这种形势也并非毫无缘由。加里市早已追随着美国踏入去工业化的深渊,现在其居住人口只有我小时候的一半。整座城市千疮百孔,甚至成了好莱坞电影的拍摄基地,而这些电影通常以战乱纷争或者世界末日作为主题。我的一些同学成了老师,有几个则做了医生和律师,还有许多人选择了做秘书。然而这次重聚中 令人揪心的故事来自那些本希望去工厂做工却未能如愿的同学—他们毕业时正值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因而不得已入伍从军,从此大多成了警察。我一边默念着那些已经不在人世的老同学的名单,一边看看那些虽健在却身体状况不佳的朋友,一切都昭示着这个国家在预期寿命和国民健康状况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平等问题。聚会上,两位同学爆发了激烈的争执,一名退役警察对政府的不作为心怀怨怼,而另一名退休教师指出,这位退役警察所依赖的社会保障和伤残补助,正是来自被他诋毁的那个政府。
  1960年,当我离开加里市,前往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学院学习时,又有谁能预料到历史将如何演进,而我的故乡和同学又会被它改变成什么模样?是这座城市塑造了今天的我,我的回忆里总是充斥着人们在苦难和不公中挣扎求生的情景,它们折磨着我,也改变了我,促使我放弃了曾经热爱的理论物理学,将一腔热血投向经济学领域。我想知道美国的经济体制为何一败涂地,而美国人又能对此做出怎样的补救。正当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关于市场失灵的研究时,美国的社会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社会不平等程度依然在加剧,这在我年轻的时候是难以想象的。多年以后,当我在1993年作为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CEA)的一名成员(后来我成为委员会主席)进入比尔·克林顿政府时,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才刚刚开始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20世纪70年代中期(也可能是80年代初),社会不平等问题急剧升温。1993年,事态已经比我先前所见的任何一次都要严重得多。
  多年来对经济学的研究经验告诉我,许多保守主义者的意识形态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单纯依靠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便可以驱动经济(健康)运行—这种如信仰宗教一般对于市场力量强大程度的笃信,并没有任何理论基础或科学依据作为支撑。而难点不仅在于说服其他人同样
  相信保守主义者是错误的,更在于制订相关的计划与政策,以解决在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里根领导下开展的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危险的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加剧及潜在的不稳定性。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对市场体制本身的盲信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蔓延,当时我的一批同事也受到影响,着手推动金融自由化运动,而这项运动 终由克林顿本人加以落实。1
  我在克林顿政府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期间,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加剧,我的担忧也与日俱增。自2000年以来,这个问题越演越烈,其严峻形势更是到了间不容发的地步。自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以来,美国富人阶级所拥有的财富从未在国民总收入中占据如此高的比例。2
  在进入克林顿政府的25年之后,我不由开始反思:美国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美国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美国人到底能做些什么来扭转乾坤?以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美国会有今天的处境并不太让人意外,这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可以归咎于美国经济体制的失败。美国没能处理好从制造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没能驯化和统筹金融领域,也没能妥善应对经济全球化及其造成的影响。 重要的是,在面对日益严重的公平缺失问题时,美国似乎正逐步演变为一个1%的国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只为那1%的人而存在,也被那1%的人操纵着。3过去的经验和研究都清楚地表明,经济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美国这种“金钱至上”的政治体制。因此,虽然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聚焦在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上,但如果完全抛开政治讨论经济,那所有讨论都将是不客观的。
  到目前为止,对于美国社会症结所在的“诊断”早已为人所熟知,这其中包括过度的金融化、对全球化的应对失当以及不断增强的市场势力。我将在下文解释它们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它们可以用来解释经济
  增长乏力的原因,以及它们如何致使美国以如此不公平的方式分配由有限增长带来的成果。
  不过,本书所做的不只有“诊断”,也将为这些病症开出一帖药方,其中包括美国人能够做些什么,以及美国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如果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先理解国家财富真正的来源,将“创造财富”与“榨取财富”区分开来。后者指通过某种剥削形式从他人手中夺取财富的过程,而前者才是一国致富的真正动力,即人民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以及两者之间高效的相互促进作用。财富的创造取决于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教会了人们如何发现隐藏在自然界之中的真理,并利用它们来推动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财富的创造仰赖于人类对社会组织的理解程度。通过“理性论述”的过程,人类发现并创造了社会组织,一系列具备完善法律法规、法律程序、制衡体系的社会机构也由此诞生。我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更具参考价值的替代方案,与现在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所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方案是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思想在21世纪融合的产物。其核心主张是,只要遵循正确的改革机制,美国的经济就会突飞猛进, 终实现全民共同繁荣,让大多数美国人向往的生活不再只是黄粱美梦。简而言之,一旦美国国民真正理解国家的实际财富从何而来,一个更加活跃的、共同繁荣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就不难实现了,而这样的社会对美国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发挥的作用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这个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化的21世纪,美国已经无法再回避采取集体行动的必要性。事实上,有一套十分“实惠”的政策可以带领美国重返中产阶级社会的辉煌,这样理想的生活方式在20世纪中期曾经是一种常态,而现在离美国越来越遥远。
  里根经济学、特朗普经济学,以及它们对民主发起的攻击
  在反思美国当下的处境时,人们往往会回忆起大约在40年前,右翼似乎再度从大选中胜出的时候。与现在的唐纳德·特朗普时代相同的是,在当时似乎也有一场由国家的领导者—美国的里根和英国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发起的全球性运动。供给经济学,一种主张放松管制和减免税款将会解放和激励经济动能,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从而提高全民收入的经济理论,取代了原本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凯恩斯主义恰恰强调了政府的功能,主张一国政府需要通过作用于社会总需求(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保证充分就业。
  似曾相识的套路:巫毒经济学
  供给经济学在里根时代并未发挥作用,在特朗普时代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共和党人编造了一套用来自欺欺人的说辞,宣称特朗普的减税措施将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减税所带来的损失将比之前怀疑论者所估计的要少得多。这就是供给学派的观点,而众所周知之的是,这种观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里根在1981年所采取的减税政策为美国开启了一个黑暗时代,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经济增长趋于迟缓,社会公平问题日益恶化。特朗普在2017年提出的税收法案中增加了更多与之相似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并非基于科学,而是源于里根时代的自私和迷信。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简称老布什)曾经将里根所推行的供给经济学称为巫毒经济学,而特朗普的经济学是打了兴奋剂的巫毒经济学。
  特朗普的部分支持者承认,他所颁布的政策远非完美无缺,但他们紧接着辩护道:至少特朗普正在关注那些长期以来受到忽视的劳苦大众,至少他倾听了群众的心声,给予了他们应得的尊重。对此我想换一种说法:特朗普实在足够精明,他已经精明到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人们不满的情绪,顺势煽风点火,然后无情地加以利用。他意图剥夺1300万美国人的医疗保障费用,让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变得更糟。在一个预期寿命不断下降的国家,特朗普的一系列举措都清楚地表明了他根本不尊重人民,甚至可以说,他对民众的态度称得上蔑视。特朗普向富人阶级提供的税收优待也是如此,因为这项政策实际上加重了大多数中产阶级公民的税收负担。4
  在那些经历过里根时代的人看来,特朗普和里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和特朗普一样,里根也擅长煽动和利用人们的恐惧与偏执,他可以说是一位“福利女王”,蛮横地抢走了日夜辛勤工作的美国人(非裔美国人)的财富。面对穷人,他也毫无同情心可言。里根曾经将芥末和番茄酱重新归类在营养学校午餐的蔬菜清单里,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在,倒是一件能惹人发笑的趣闻。他同样是个伪君子,打着自由市场的幌子,实则推行强有力的保护主义政策,以“自愿出口限制”之类的委婉说辞掩饰其虚伪的本质,使得日本只能选择“自愿”削减对美出口,或者被迫减少出口。特朗普的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40年前曾经在里根政府时期接受过美国贸易代表的培训,现在想来他的出任也许并非偶然。
  除此之外,里根和特朗普还有其他相似之处。他们都毫不掩饰自己维护企业利益的意图。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与这些企业是利益共同体。里根精心策划了一场自然资源的“大甩卖”,让大型石油企业以微不足道的代价将美国丰富的石油资源收入囊中。特朗普曾扬言要“抽干腐败的沼泽”,要为那些长期被位居华盛顿权力中心的政治掮客边缘化的民众而发声。而自他上任以来,这片污浊的沼泽更是泥泞不堪。
  尽管里根与特朗普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也存在一些较深的分歧,这些分歧加深了共和党派内部元老之间的裂痕。正如人们所预想的那样,里根的身边环绕着一群为他和他的党派服务的“文人墨客”,但他的麾下也聚集着一批杰出的公务员,这些公务员通常占据重要的职位。例如,乔治·舒尔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5,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