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作者 邱振中
出版日期 2021-01-01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号
(13位)
9787108069047
ISBN号
(10位)
7108069040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38.7
约合(US$) 30.57
[ 内容简介 ]

167个练习隐含了书法史上的全部技法。训练循序渐进,让历史上的每一种书法技法有迹可循。
  本书畅销多年,深受读者喜爱;本修订版设计简约大气,装帧精良,读者可以180度摊平打开图书,内文纸质平滑。得精装书的妙处,又比精装书多一份轻巧和亲和力。
  作者邱振中为本次出版特别作序,对书中的练习与书法史、技法演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说明。每一个技法训练,都试图让读者接近前人的书写体验。
  
  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但从无一份关于全部技法的清单。这是一本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涵盖了从笔法、字结构、章法到书法创作的基本技法。它是历*全面的一部解说中国书法技法的著作。其中包括一部分已经“失传”的技法——从王羲之到颜真卿的核心笔法。
  全书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人都可以通过训练而掌握。书写技法不再是一些迷信、传
  和个人有限经验的混合物。作者致力于建立传统书法技法与现代视觉艺术之间的联系,注重对想象力的训练,从而为造型艺术家的感觉和技巧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邱振中,1947 年生于南昌。当代艺术家、书法家、诗人、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审查委员会委员,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墨顾问,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座教授。于北京、日内瓦、奈良、香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参加国内外多种重要展览。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教育奖、艺术奖。获第十届“上海文学奖”诗歌奖、韩国全北世界书艺双年展金奖。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神居何所》《书法》《中国书法:167 个练习》和诗集《状态-Ⅳ》《这个世界后的雪》等。
  
  新版前言 . . . 1
  旧版前言 . . . 7
  导 言 . . . 9
  使用说明 . . . 11
  
  第 1 部分 笔 法
  1-1 执笔 . . . 3
  1-2 空中运笔 . . . 4
  1-3 中锋横、竖线 . . . 5
  1-4 藏锋-Ⅰ . . . 6
  1-5 藏锋-Ⅱ . . . 7
  1-6 手腕的灵活运动 . . . 8
  1-7 中锋弧线-Ⅰ . . . 9
  1-8 中锋弧线-Ⅱ . . . 10
  1-9 落笔方向的控制 . . . 11
  1-10 提按 . . . 12
  1-11 提笔位置的控制 . . . 13
  1-12 出锋 . . . 14
  1-42 笔法分析-Ⅲ . . . 48
  1-43 笔法分析-Ⅳ . . . 49
  1-44 笔法分析-Ⅴ . . . 50
  1-45 笔法分析-Ⅵ . . . 51
  1-46 临写拓本的不同笔法 . . . 52
  
  第 2 部分 字结构
  2-1 等距线条 . . . 57
  2-2 线条距离与位置的渐变 . . . 58
  2-3 线条形状的渐变 . . . 59
  2-4 平行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 . . . 60
  2-5 平行渐变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 . . . 61
  2-6 曲线形状的控制-Ⅰ . . . 63
  2-7 曲线形状的控制-Ⅱ . . . 64
  2-8 简单线结构的情调 . . . 65
  2-9 单元图形的情调 . . . 66
  2-10 单元图形的归纳 . . . 68
  2-11 单元图形的临写-Ⅰ . . . 69
  2-12 单元图形的临写-Ⅱ . . . 70
  2-13 单元空间的临画-Ⅰ . . . 71
  2-14 单元空间的临画-Ⅱ . . . 72
  2-15 单元空间的临画-Ⅲ . . . 73
  2-16 单元空间的临画-Ⅳ . . . 74
  2-17 单元空间面积的控制 . . . 75
  2-18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Ⅰ . . . 76
  2-19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Ⅱ . . . 78
  2-20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Ⅲ . . . 79
  2-21 单字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 . . 80
  2-22 单字外接多边形-Ⅰ . . . 82
  2-23 单字外接多边形-Ⅱ . . . 83
  2-24 大尺度笔画 . . . 83
  2-25 不完整字结构 . . . 84
  2-26 书写过程中对字结构的感受 . . . 85
  2-27 预想字形 . . . 86
  2-28 字结构的重心 . . . 87
  2-29 狂草结构的临写 . . . 88
  
  第 3 部分 章 法
  3-1 单字轴线 . . . 91
  3-2 行轴线与轴线图 . . . 92
  3-3 单字的连接-Ⅰ . . . 93
  3-4 单字的连接-Ⅱ . . . 94
  3-5 单字的连接-Ⅲ . . . 95
  3-6 单字的连接-Ⅳ . . . 96
  3-7 单字的连接-Ⅴ . . . 97
  3-8 单字的连接-Ⅵ . . . 98
  3-9 单字的连接-Ⅶ . . . 100
  3-10 单字的连接-Ⅷ . . . 101
  3-11 单字的连接-Ⅸ . . . 102
  3-12 单字的奇异连接-Ⅰ . . . 103
  3-13 单字的奇异连接-Ⅱ . . . 104
  3-14 单字的奇异连接-Ⅲ . . . 105
  3-15 单字轴线位置的控制 . . . 106
  3-16 字结构的随机处理 . . . 107
  3-17 字结构距离的控制 . . . 109
  3-18 行侧廓的控制-Ⅰ . . . 110
  3-19 行侧廓的控制-Ⅱ . . . 111
  3-20 行侧廓的控制-Ⅲ . . . 112
  3-21 行距的控制-Ⅰ . . . 113
  3-22 行距的控制-Ⅱ . . . 114
  3-23 垂向行轴线 . . . 115
  3-24 折线行轴线 . . . 116
  3-25 行轴线对风格的影响 . . . 116
  3-26 行轴线间的关系-Ⅰ . . . 118
  3-27 行轴线间的关系-Ⅱ . . . 119
  3-28 习作轴线图的调整 . . . 120
  3-29 字间空间的包容性 . . . 121
  3-30 分组线连缀-Ⅰ . . . 122
  3-31 分组线连缀-Ⅱ . . . 124
  3-32 分组线连缀-Ⅲ . . . 124
  3-33 分组线连缀-Ⅳ . . . 125
  3-34 分组线连缀中的行间空间 . . . 126
  3-35 影响章法的其他因素 . . . 127
  
  第 4 部分 动力形式
  4-1 点画的动力特征-Ⅰ . . . 131
  4-2 点画的动力特征-Ⅱ . . . 132
  4-3 点画的动力特征-Ⅲ . . . 133
  4-4 点画的动力特征-Ⅳ . . . 134
  4-5 点画的动力特征-Ⅴ . . . 136
  4-6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Ⅰ . . . 137
  4-7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Ⅱ . . . 140
  4-8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Ⅲ . . . 142
  4-9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Ⅳ . . . 144
  4-10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Ⅴ . . . 147
  4-11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Ⅵ . . . 151
  4-12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Ⅶ . . . 154
  4-13 动力形式的习得-Ⅰ . . . 155
  4-14 动力形式的习得-Ⅱ . . . 156
  4-15 动力形式的习得-Ⅲ . . . 158
  4-16 动力形式的习得-Ⅳ . . . 159
  4-17 动力形式的习得-Ⅴ . . . 160
  4-18 动力形式的习得-Ⅵ . . . 161
  4-19 动力形式的习得-Ⅶ . . . 161
  4-20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Ⅰ . . . 162
  4-21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Ⅱ . . . 163
  4-22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Ⅲ . . . 164
  4-23 动力形式的调整-Ⅰ . . . 165
  4-24 动力形式的调整-Ⅱ . . . 166
  4-25 动力形式的调整-Ⅲ . . . 167
  4-26 书法与绘画中的动力形式-Ⅰ . . . 169
  4-27 书法与绘画中的动力形式-Ⅱ . . . 170
  4-28 线条与客观世界的动力形式 . . . 171
  4-29 动力形式的迁移-Ⅰ . . . 172
  4-30 动力形式的迁移-Ⅱ . . . 173
  4-31 动力形式的设计 . . . 173
  
  第 5 部分 汉字构成
  5-1 书法与抽象图形-Ⅰ . . . 177
  5-2 书法与抽象图形-Ⅱ . . . 178
  5-3 书法与抽象图形-Ⅲ . . . 179
  5-4 字结构对空间的分割-Ⅰ . . . 180
  5-5 字结构对空间的分割-Ⅱ . . . 181
  5-6 书法元素的构成-Ⅰ . . . 182
  5-7 书法元素的构成-Ⅱ . . . 183
  5-8 书法元素的构成-Ⅲ . . . 184
  5-9 书法的现代构成-Ⅰ . . . 185
  5-10 书法的现代构成-Ⅱ . . . 186
  5-11 书法的现代构成-Ⅲ . . . 187
  5-12 书法的现代构成-Ⅳ . . . 188
  5-13 书法的现代构成-Ⅴ . . . 189
  5-14 书法的现代构成-Ⅵ . . . 191
  5-15 书法作品的二次构成-Ⅰ . . . 193
  5-16 书法作品的二次构成-Ⅱ . . . 195
  5-17 书法与抽象绘画-Ⅰ . . . 197
  5-18 书法与抽象绘画-Ⅱ . . . 198
  5-19 书法与抽象绘画-Ⅲ . . . 199
  5-20 书法与抽象绘画-Ⅳ . . . 200
  
  第 6 部分 综合练习
  6-1 笔法演变的图像分析 . . . 203
  6-2 作品在笔法史中的位置 . . . 204
  6-3 章法构成的分类 . . . 204
  6-4 成幅临写-Ⅰ . . . 205
  6-5 成幅临写-Ⅱ . . . 205
  6-6 技巧与个性的综合分析 . . . 206
  
  练习答案 . . . 207
  后 记 . . . 209
  附 图 . . . 211
  
  新版前言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从初版到现在已经二十四年了,各种版本印行三十余次。我曾经说到,它包含一个新的训练体系、一种新的书法观念,包含一份全面的技法目录与循序渐进的科学的训练方法,但练习的内容与书法史的关系未曾言及。
  限于体例,书中每个练习的解说都很简短,但它们的意义各不相同,其中有些练习包含书法史上重要的发现,有些练习是从未被揭示过的视角和体验,有些练习使从来无法传达的感觉、经验进入交流。此外还有一些练习,根据今天书法研究的成果,在从未被文献描述过的层面上展开。
  历来都把书法技法划分为笔法、字结构、章法这样三个部分,关于墨法的记述很少。本书亦据此安排前三部分的内容,它们构成全书的基础部分。
  文献与晚近著作中已经论及的技法,我们重新进行了定义和解说,在这之外,练习中还包括一部分已经“失传”的技法。它们以“摆动-Ⅱ”(练习1-17)、“连续转笔-Ⅱ”(练习1-23)、“连续转笔-Ⅲ”(练习1-24)、“点画内笔锋运动轨迹”(练习1-31)、“点画间笔锋运动轨迹”(练习1-33)等五个练习为核心,以“藏锋-Ⅱ”(练习1-5)和“摆动-Ⅱ”等为基础,在“笔法分析-Ⅳ”(练习1-43)中提供了一种逐步接近复杂点画形状的“试错-调整”方法。
  这一部分练习,大体上还原了被认为“失传”的早期书写——包括从王羲之到颜真卿的核心笔法。这些练习,有的动作并不复杂,如“摆动-Ⅰ、Ⅱ”和“藏锋-Ⅱ”,只不过后世的书写习惯改变,忽略了这些关键的特征。它们是那些“失传”的笔法的起点。
  在唐代楷书的影响下,各种书体中都加入了提按、留驻,通行的“藏锋”即为这种书写的产物:用笔尖做一环绕(或按-顿)的动作,把笔锋(笔尖)隐藏在点画内部。这使笔画起端浑厚,但破坏了书写的连续性,特别是行书和草书,受到极大的影响。晋唐行书和草书,大部分落笔后不加任何动作,直接运行,便能做到敦厚、圆浑。仔细观察这些作品,书写时垂直落笔,笔锋落下即被包裹在墨色中。我把它定义为一种新的藏锋方法。这种笔法,有助于打破唐代楷书“留驻”笔法的禁锢,对把握早期行书和草书笔法具有重要意义。很少有人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练习,却是重现“古法”的重要环节。
  再如“摆动”,它几乎是一种出之于本能的简单动作,但是当它发展为“连续摆动”,进而演化为一种复杂的转笔——绞转,便成为隶书成立的关键,成为王羲之系统书写的核心。它造成点画的复杂变化并使其在视觉上具有三维的特征。从摆动到连续摆动,是汉字书写演化中决定性的一步。这条潜在的线索被书体的演变掩盖,从来无人言及。
  本书把这种演变以练习的形式呈现,并且使有关的操作成为一种可以通过训练而掌握的技法。
  “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Ⅲ”(练习1-27)图中的笔画,是整个书法史上形状复杂,也是内部运动复杂的点画。它们全部取自王羲之《丧乱帖》《频有哀祸帖》等传本墨迹。这些点画书写的秘密几乎都包含在“连续转笔-Ⅱ、Ⅲ”的解说与训练中。
  “连续转笔-Ⅱ”图a、b揭示了前期书法史上一个演变的阶段:用手腕的摆动对书写连续不断地进行控制。原理并不复杂,来源也很清楚。图c 《平复帖》(选字)是这种笔法珍贵的遗存。它是笔法演变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书法史很快改变了这种书写方式,把控制笔画形状的操作移到笔画的端点与弯折处。
  “连续转笔-Ⅱ”的运动本质,是一刻不停的逆时针转动与顺时针转动,以及两个方向转动的交替;而“连续转笔-Ⅲ”的运动本质,是顺时针转动与逆时针转动叠合在一起(笔锋按照笔画轨迹做顺时针运动的同时笔毫锥部做逆时针运动),拆解开来,运动的要素一点都没改变,但两个方向的转动组合在一起,使点画的形状变得极为复杂。一些后世书写中绝不会出现的细节(例如图b“受”字末笔长点中部向下方的凸起部分),被人们轻易地放弃。这种忽视,正是书写发生质变的关键。在这里人们舍弃了两点:一是不同方向(顺时针与逆时针)转笔的组合(后世转笔通常只包含一个方向的运动);另一点,是点画推进时不停的转动。
  这两个练习几乎凝缩了早期笔法演变史中核心的内容。
  以上练习,勾勒出一幅书法史上业已失传的书写的图景。其中某些细节虽然从未被记录,但却是一个时代书写的关健特征(如“摆动”和“藏锋-Ⅱ”),是破解失传技法的入口。这是只有从实际操作着手才可能被关注的细节。这里显示出教材特有的价值。
  当然,这些练习并不是以往书写简单的重现,其中还有工具、姿势、书写材料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这些练习使书写前所未有地接近前人的状态。它们提供了一种路径,并使书法史上的书写成为一个有序的链环,而不再是一些迷信、传说和个人有限经验的混合物。那些流传至今的杰作有了接近的途径。今天的书写者,有了体验曾经存在的书写方式的可能。
  字结构和章法部分,亦包含几组重要的练习。它们或者改变了观察的角度,使隐藏的感觉方式有了清晰的表述;或者摘出那些从未被当作技法的构成进行训练,扩展了书法技法的概念,使隐藏的不可言说的书写有了通达的途径。
  字结构部分:“平行渐变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练习2-5)、“单元图形与单元空间”(练习2-9至2-21)、“书写过程中对字结构的感受”(练习2-26)等。
  章法部分:“单字的连接”(练习3-3至3-11)、“单字的奇异连接”(练习3-12至3-14)、“行侧廓的控制”(练习3-18至3-20)、“字间空间的包容性”(练习3-29)等。
  这些练习以系统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持,如笔法史、章法史和字结构技法演变史等。
  还有一类练习,完全从现代理论发展而来,如第四部分“动力形式”。“动力形式”是运动层面之下关于书写的一个概念,它把运动、控制运动的感觉模式和个人习惯糅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一种影响书写的要素。关于“动力形式”的论述,揭示了书写中隐藏的许多问题。
  我们根据“动力形式”的理论,编写出各种练习。它们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技法”,但它们是在对所有技法进行分析以后,在更深入的层面上展开的训练。它们与本书前三部分已讲述的技法密切相关。例如,利用动力形式的概念,对书法史上各种书体的代表作进行分析,以至精选的二三十个笔画,便涵盖了一件作品的全部笔法。
  围绕动力形式概念而进行的构成分析和心理分析,发展出一系列控制笔法、结构和调整书写习惯的方法。
  此外,还有一些练习,源自对书写的观察和体验。
  技法理论是就某一类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它不可能涉及实际书写的所有细节,但教材的编撰出自另一思路:对书写中的所有细节必须做全面的审视。这样,教材关注的往往有论著中未曾涉及的内容,如“书写过程中对字结构的感受”(练习2-26)。
  字结构训练,历来都是对所书写的字结构加以检查、调整,字结构成为基本构成单位。然而,单字的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大部分人已经形成自己的书写习惯,即使练习时有所修正,回到日常应用中依然故我。对完整的字结构进行检查,无法触动既有的书写习惯。必须设法把对结构的审察、感受插入结构构成的过程中。
  这个练习把单字结构看作不断生成的若干部分,在书写的过程中,多次停下审视这个生成中的结构,然后再接着进行书写。一个单字结构的构筑过程,被拆解成若干独立的结构来感受,从而养成在书写中监督结构生成的意识。
  它带来书写心理和观察、感受习惯的改变。它为结构的调整,也为结构的创造带来各种可能。
  教材第5部分“汉字构成”中部分练习源自现代汉字作品中所包含的技法,还有部分练习是参照当代艺术作品,对汉字构成的想象。
  有关技法的拓展,重要的不是风格的累积,而是构成方式的创造。希望当代文字书写不断出现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为教材提供新的内容。
  此书的日文译者前田秀雄博士说,这部教材把所有书写技法的秘密都呈现在人们眼前。揭示与把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真正掌握书写的全部技法是不容易做到的。不过,我们今天有了一窥历史真容的可能。当代书写有可能在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基础上展开。
  本书这一版中,部分练习增添了图版,部分练习更换了图例,文字有修订。
  感谢三联书店,感谢促成出版的诸位友人,感谢编辑黄新萍女士热情、细致的工作,使这部教材能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
  邱振中
  2020年8月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