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教授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2015年时逢陈教授八十寿诞,商务印书馆特推出 “陈鼓应道典诠释书系(珍藏版)”以为贺。 全套丛书共五种(六册),布面精装。 读者对象: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藏书者 《庄子》是道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元典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研究道家学说有年,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完成了这部今注今译。本书依据王孝鱼校点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进行注译,每一篇先解题,而后是原文,注释和今译。陈鼓应先生在注释上下足了功夫,为表明今注有所根据,又附上前人的注解,即达到解释原句难懂的目的,又可把历代各家注《庄》的成绩列示出来。本书面向的读者既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大众。本书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首次印刷,80年代中华书局曾引进出版,在内地产生了很大反响。后来台湾又出版了两次修订版。本版为再次修订的*新版。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及《耶稣画像》等书。 上册 前 言…………………………………………………………… 1 内 篇 逍遥游…………………………………………………………… 5 齐物论…………………………………………………………… 41 养生主………………………………………………………… 111 人间世………………………………………………………… 127 德充符………………………………………………………… 169 大宗师………………………………………………………… 197 应帝王………………………………………………………… 245 外 篇 骈 拇………………………………………………………… 271 马 蹄………………………………………………………… 287 紸 箧………………………………………………………… 297 在 宥………………………………………………………… 315 天 地………………………………………………………… 345 天 道………………………………………………………… 391 天 运………………………………………………………… 419 刻 意………………………………………………………… 455 缮 性………………………………………………………… 465 秋 水………………………………………………………… 475 至 乐………………………………………………………… 517 下册 外 篇 达生……………………………………………………… 541 山木……………………………………………………… 577 田子方…………………………………………………… 611 知北游…………………………………………………… 643 杂 篇 庚桑楚…………………………………………………… 683 徐无鬼…………………………………………………… 721 则阳……………………………………………………… 767 外物……………………………………………………… 805 寓言……………………………………………………… 835 让王……………………………………………………… 853 盗跖……………………………………………………… 889 说剑……………………………………………………… 923 渔父……………………………………………………… 935 列御寇…………………………………………………… 951 天下……………………………………………… 979 本书主要参考书…………………………………………… 1042 二十多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到庄子的哲学和智慧的可贵,进入庄子的世界,赞叹与他的思想视野的开阔、精神空间的宽广……中国哲学的主体部分为宇宙论和人生哲学,其建构者主要是道家,……在人生哲学方面,庄子的成就是空前的,在后代也是无人可及的。(修订版序II-III) 陈鼓应认为庄子的自由思想、齐物思想和安时处顺思想是成系统的、贯通的,这是他理解庄子思想的一大特色。 《庄子今注今译(套装上下册)(珍藏版)/陈鼓应道典诠释书系(珍藏版)》: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屑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砉然无然,奏力骁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音》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合导大窍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未尝微碍,而况大軏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惋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谍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书,得养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