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爱与生的苦恼
作者 【德】叔本华 著,【台】陈晓楠 译
出版日期 2015-04-01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548420408
ISBN号
(10位)
7548420404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14.1
约合(US$) 11.14
[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爱与生的苦恼》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知识读物。本书精心选取了九篇叔本华**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翻译。叔本华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经常的,幸福是暂时的。
  
    全书围绕“爱”与“生”两方面,阐述人生中的真理与矛盾。叔本华在书中对人生存在的很多现象提出异议,对两性关系也持悲观看法,但他所说的也都存在于现实之中。在当今社会,对于越来越缺少幸福感的人们来说,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个指南针,指引读者审视自身,帮助读者从欲望之中解脱出来。
  
    《爱与生的苦恼》是叔本华论文集中**分量的作品,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当代欧美的哲学思想。在叔本华对爱情、意志、性格、遗传、生死、厌世等观念的阐述中,人们能清晰地了解到生命问题核心的内容以及对宇宙现象根本的解答。虽然叔本华的观点有些悲观,但我们不能因为悲观,就选择逃避。我们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积极地解决它们。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爱与生的苦恼》让广大读者朋友在阅读中了解到人的思想、爱的意义及生命的奥秘,引领读者对自身问题进行审视,从而改正。
  作者简介
  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目  录
  叔本华其人与本书/001
  
  
  
  一 性爱的哲理/001
  
  生存意志的核心——性欲/003
  
  恋爱的激情/005
  
  爱与憎/007
  
  恋爱结婚与凭媒撮合/012
  
  恋爱是人生解脱的叛徒/014
  
  二 漫谈男性性倒错/019
  
  《性爱的形而上学》补述/021
  
  三 谈禁欲/031
  
  禁欲的礼赞/033
  
  禁欲的进阶/037
  
  圣者们/039
  
  基督教的道德观/040
  
  印度人的道德观/043
  
  心灵的喜悦境界/044
  
  圣人的心灵挣扎/045
  
  痛苦的解脱/046
  
  四 生命的理念/049
  
  五 素质与遗传/061
  
  六 人生的空虚与烦恼/087
  
  一/089
  
  二/092
  
  三/104
  
  四/110
  
  五/114
  
  七 求生意志的肯定/141
  
  八 谈死亡/149
  
  
  
  叔本华年谱/195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1788年2月22日,叔本华诞生于格但斯克。他的先祖原是荷兰人,到他的曾祖父时才移居此地。他们一家,世代经商,素来就是地方上的富绅,俄皇彼得大帝游幸格但斯克时,就以他们家为招待所。到他的祖父时,又挣得许多产业,财势更加浩大。他的父亲海因里希长袖善舞,具有商业头脑,并以暴躁的脾气、独立的个性,及对自由的热爱而知名于时。
    1793年,格但斯克(改称为但泽)被普鲁士吞并,人们失去自由,叔本华一家迁往汉堡。叔本华的父亲企图把叔本华教育成“世界公民”,然后继承自己的衣钵,所以,少年时期的叔本华,除接受私塾教育和商业教育外,就是“阅读”活生生的现实,游历、旅行是他的家常便饭。
    1797年,他随父母游历,途经法国时,他父亲将他托付给一个住在巴黎近郊叫作古列佛埃尔的商业朋友,他在这里受了两年的私塾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法文基础。这段时间,也是叔本华一生中快意、值得回忆的欢乐时光。
    1803年(十五岁)时,他获得了一次周游欧洲各国的机会,历时长达两年,游踪遍及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国。他这一番丰富的阅历,使初度与他订交的歌德惊叹不已,也许,他父亲的做法正与叔本华“先有直观而后形成概念”的教育观不谋而合;也许是叔本华对男人比较宽容,所以,尽管他父亲曾刻意安排他从事自己厌恶的商业活动,叔本华对父亲却不曾有怨恨之心,相反只有尊敬和感谢。
    1805年,他父亲忽然去世了,尸体在谷仓旁的运河里浮出,是不慎失足还是跳河自杀无法查实,风评认为是跳河自杀。附带说明,叔本华的祖母死于疯癫;二叔在四十岁时死于结核病;三叔天生白痴;幺叔因行为放荡不检,被驱逐离家,在半疯狂状态中潦倒而亡。
    叔本华说:“性格或意志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的母亲约翰娜确有智慧,未婚时就是酷爱文学的伶俐活泼的少女,夫亡移居魏玛后,更成为风靡一时的名作家(歌德的提携,功莫大焉)。但她与海因里希的结合,并无爱情,年龄不相衬(相差十九岁),个性也格格不入。据《叔本华评传》作者梅维斯所述,她对叔本华只有“义务”母爱,欠缺那种充满母性光辉的亲情。这个孤独傲岸、性格暴躁的天才在庭院深广幽清、缺乏温馨的大宅邸中成长,他对“母爱”产生半是半非的真理:
    不论人或动物,原始的母爱,纯粹属于本能,若子女在肉体上无须援助时,它就立刻消失,此后,所表现的,则是以习惯和理性为基础的母爱。但这种爱情,往往也不再出现,尤其当母亲不爱父亲的时候。
    (《论女人》)
    孀居后的约翰娜携带一笔为数不少的钱财,移居魏玛(1806年),沉迷于奢华放浪的酬酢生活,一个有钱的“名女人”,且是寡妇的身份,恐怕难免于此。1813年以后,她和一个名叫冯·葛斯塔贝格的男人同居生活。十八九岁的叔本华耳闻目睹母亲的浮华轻佻,不满之心与日俱增,如同汉姆雷特对母亲再婚常感羞耻烦恼一样。
    所以,他大为死去的父亲抱不平:
    丈夫长期辛勤劳苦所获得的财产,一落入女人之手,在极短的时间中,就会浪费殆尽。
    丈夫一生中千辛万苦所挣得的产业,死后却被其遗孀与其情夫,共同荡尽,岂非……
    (《论女人》)
    母子之间的不和,更成了定局。
    1813年,叔本华出版他的处女作《论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深获歌德的欣赏,并告诉他母亲说她的儿子将来必大大出名。但这位母亲却不相信在同一个家庭中会有两个天才,反而以不屑的口吻讥诮他的博士论文。叔本华也不甘示弱地反唇相讥:“等到哪都找不到您的作品时,还有人会去读我的书。”他母亲则说:“也许如此!但到那时候,你的著作仍是摆在书店里的初版。”
    彼此针锋相对,愈吵愈烈,后,他母亲气愤地把他推下楼梯。这是他们母子俩后的会面,从此,叔本华未曾回到魏玛,虽然他母亲此后又活了二十四年。直到他母亲晚年时,彼此才恢复通信。临别时他尖刻地对他母亲说:“您只会因我而留名后世。”这些话果然都应验了。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
  谈禁欲
    禁欲的礼赞
    当个体化原理的摩耶1面纱高举在一个人的眼前时,此人就没有“人我”之别,对别人的痛苦亦如自己的痛苦一样关心,他不但会尽自己的力量协助别人,并且,为解救大多数人甚至可以牺牲一己。循此以进,若一个人认识内在的真正自我,他必然愿意以一身承担生存以及全世界的痛苦。
    对他而言,一切灾难痛苦并不是旁人的事,他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人苦恼而无动于衷,只要他间接得知,不,只要认为别人有苦恼的可能,对他的精神就会产生相同的作用。因为他已洞察个体化原理,所以对一切都有息息相关的感觉,不像被利己心所束缚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的幸与不幸。他能认识全体并把握其本质;他更能看穿一切都是不停的流转。
    人生是苦恼和纷争的连续,人类只是延续毫无意义的努力。他所看到的只有:苦恼的人类、受痛苦摆布的动物和没落的世界。这一切,是那么切近地摆在他眼前,这种人如何会肯定不断被意志行为所操纵的生存?如何会常被这种生存所束缚、受它太深的桎梏呢?
    被利己心所俘虏的人,只认识个别事物,只了解它们与自己的关系,而且它们还是出奇翻新的,经常成为欲望的动机。反之,若认识整体的物象及其本质的人,则可为制止一切欲望开拓一条途径,将意志摆脱,进而达到以自由意志为基础的谛念、谛观和完全无意志的境地。当然,被摩耶面纱所隐蔽的人,本身或许也曾遭遇深刻的苦恼,或者曾接触他人的痛苦而感觉到生存的无意义和痛苦,此时他们也许希望永久而彻底地断绝一切欲望,折断欲望的根源,封闭流入痛苦的门扉,使自己纯化净化。
    尽管他们这样努力,仍然很难避免受偶然和迷妄的诱惑,诸种动机又使意志重新活动。所以,他们永远无法解脱,即使他们是生存在痛苦之中,但偶然和迷妄时时利用机会展现各种期待,使人觉得现状并非理想的,享乐和幸福正在招手,于是他们再度堕入它的圈套中,又戴上新的手铐脚镣。所以,耶稣说:“富人进天国比绳子穿过针眼儿还难。”
    到处都是凉爽的场地,但我们却是生存在必须不停地跳跃疾走的由灼热的煤炭所圈成的圆周线上。被迷妄所惑的人,只要偶尔在眼前或立足之处发现凉快的地方,便可得到慰藉,继续绕着圆周跑下去。但洞察个体化原理、认识物自体本质——整体的人,并不因此而满意,他一眼便看穿全场的形势,因而迅即离开圆周线,摆脱意志,并否定反映于本身现象中的存在,其明显的表现就是从修德转移到禁欲,即他已不能满足于“爱别人如爱自己”“为他人摩顶放踵”的仁心,而是对求生意志的现象以及充满苦恼的世界本质,产生嫌恶。具体地说,他已停止对物质的需求、时刻警惕,不使意志执着于某种事物,在心中确立对任何事均持漠不关心的态度。
    ……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