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名家鉴赏品读,元明清经典词作荟萃一篇之中。闺秀词人、遗民词人、浙西词派、常州词派、晚清词学大家……词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流派在书中纷纷登台亮相。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是本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之一。该书初版于2002年。在选目与赏文撰写方面,邀请了当时国内众多著名的词学专家共同参与,本着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宗旨遴选篇目,撰写赏文,编订附录,充分反映了当时元明清词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与高水平。全书共收录元、明、清三朝约400位词人的词作840余篇。本书新一版拟以初版为基础,增删、改正若干舛讹,使本书质量更臻精审完善。并依照新一版版式对全书进行重新设计,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专业的文学鉴赏辞典编纂机构,曾策划编纂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观止与诗歌三百首鉴赏”系列以及“中国文学名家鉴赏”系列等精品图书。 本书作者集合了中国百年来近百位古典文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有钱仲联、王兆鹏、叶嘉莹、董乃斌、莫砺锋、杨海明等。 耶律楚材 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3 李 治 迈陂塘(为多情、和天也老)……… 5 杨 果 摸鱼儿(怅年年、雁飞汾水)……… 7 杜仁杰 太常引(碧橱冰簟午风凉)……… 9 许 衡 满江红(河上徘徊)……………… 10 沁园春(月下檐西)……………… 12 刘秉忠 鹧鸪天(残月低檐挂玉钩)……… 14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15 洞仙歌(仓陈五斗)……………… 16 姜 彧 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19 耶律铸 眼儿媚(隔江谁唱《后庭花》)…… 21 白 朴 清平乐(朱颜渐老)……………… 22 念奴娇(江山信美)……………… 24 水龙吟(短亭休唱《阳关》)……… 25 夺锦标(霜水明秋)……………… 27 沁园春(独上遗台)……………… 30 沁园春(自古贤能)……………… 32 沁园春(千载寻盟)……………… 34 摸鱼子(问双星、有情几许)…… 36 胡祗遹 木兰花慢(话兴亡千古)………… 38 王 恽 点绛唇(谁惜幽居)……………… 40 浣溪沙(老雨长河壮怒涛)……… 41 鹧鸪天(短短罗袿淡淡妆)……… 13 鹧鸪引(波荡江湖万里余)……… 44 水调歌头(将军报书切)………… 45 水龙吟(春流两岸桃花)………… 47 水龙吟(春风赵国台荒)………… 48 魏 初 点绛唇(昨日邮亭)……………… 52 鹧鸪天(去岁今辰却到家)……… 序 钱仲联 我国韵文,《诗三百篇》而后,一变而有楚骚,再变而出现汉赋,再变而出现六朝乐府;诗至李唐,有登峰造极之势,不特大家如李、杜、韩、白辈出,且五、七言近体兴起,拓原有四言、杂言、乐府各体式而广之。至于词,本为隋唐间燕乐兴起后所配之歌词,因有曲子词之称。由民间而渐入文士之手,由唐末五代至两宋而全盛。由是词与诗,双峰并峙。词家巨匠,飙举云兴,论者或以为宋诗非宋词之匹,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也。 然而事物发展,每有波折,极盛而衰,亦为恒律。词至元、明,乃趋下坡。然斯就大体言耳,词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乃有“词至于明而词亡”之极贬,则过当矣。苟加采撷,则丛林之中,非无嫣红姹紫。元代之刘秉忠、白朴、王恽、刘因、张埜、许有壬、张翥、萨都剌俱掉鞅词坛,明初之刘基、高启、杨基,明末之陈子龙、张煌言、夏完淳,明遗民彭孙贻、屈大均、王夫之、金堡,亦皆名大家也。 至于清而词又号中兴矣。前期朱彝尊、厉鹗创浙派之先河,陈维崧树阳羡派之大纛,纳兰性德、顾贞观、曹贞吉,派外名家。嘉、道之际张惠言力尊词体,倡常州派,至同、光间谭献而总结其局。清末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朱孝臧号四大家,文廷式复称尊于四家外,王国维又以小令夺诸家之席。不列宗派者,又有项廷纪、蒋春霖,谭献举以与纳兰性德分鼎三足,而龚自珍亦谭氏所推尚之人也。 综观一代,叶恭绰氏编《全清词钞》,初选作者,已达千余家,可谓洋洋乎大观矣。 上海辞书出版社曩曾有《唐宋词鉴赏辞典》之编,赏析名篇,示读者以赏析之准的,有功于词苑匪细。兹复继之而编《元明清词鉴赏辞典》,选词几近千阕,导读者以承先启后之途。前后两编,双峰并峙。余于此道,不过浅尝,编者不弃弇陋,嘱为引喤,余奚敢辞。 二〇〇二年一月九十五叟钱仲联序于苏州大学文学院 耶律楚材(1190-1244) 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金尚书右丞耶律履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等。初仕金,官至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蒙古成吉思汗破金中都(今北京),闻名召用,特见信任。及窝阔台汗嗣位,拜为中书令。元之立国规模,皆其所定。乃马真后时,卒于位。有谮者言其为相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覆视,唯琴阮十余,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而已。元文宗至顺初,追封广宁王,谥文正。有《湛然居士文集》。存词一首,见《词综》。 鹧鸪天 耶律楚材 题七真洞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七真”是道教祖师茅盈等七人的合称,“七真洞”为供奉七位道教祖师的道观,故址在今北京。作者所生活的金元时期,北方大地几经沧桑,世事屡迁,短短的一百余年间,辽、金、宋、蒙古几个王朝相继废兴。世道的变幻、人生的无常,直接引起了以逃避现实、全身远害为归旨的新道教———全真道在北方的兴盛。此时作者站在这座几经劫难而成为历史见证者的道观面前,自然是感慨万千。耶律楚材的先祖为辽东丹王耶律突欲,其父耶律履曾任金尚书右丞。耶律楚材金末任开州(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同知、燕京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十年(1215)降蒙古。 作者这种特殊的身世,使得词中的沧桑之感和兴亡之慨也就更为深沉和凝重。 作品起首紧扣词题,叙写眼前“七真洞”的景况:“花界倾颓事已迁。”花界,本指佛教寺院,此处借指道教宫观。道教宫观本是尘世中的众生躲避灾祸追求解脱的一块圣土,当年也曾是香火不断,信徒云集,而这样的往“事”如今早已“迁”变无存了,就连其自身也已颓败崩塌,七真洞盛衰迁移在词中显然是整个世事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词人并未继续描绘眼前道观“倾颓”的景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山河大地,发出了“浩歌遥望意茫然”的感慨。词人高歌长啸,意欲抒泄心头的郁闷,然而怅惘迷茫的意绪却是无法摆脱的,面对颓败的道观和大好的“江山”,他陷入了历史兴亡的深思和困惑之中:“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古代的望气之术认为天子所在之地的上空有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的“王气”。“千劫”极言时间之长,佛经谓世界经历着反复形成和毁灭的过程,一次即为一劫,此处指燕京作为都城历史的久远。史载,耶律楚材通晓“星历、筮卜、杂算”等古代方术,作为缺乏现代科学意识的古代文人,他自然相信眼前的燕京古城有着凝聚不散的帝王之气;然而无情的事实使他看到的则是一座座高耸的帝王大厦接连地崩塌!一个“空”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在他难以理解的历史兴亡面前所感到的惊愕与困惑。“桃李春风”一句又以大自然的永恒更进一步反衬世事的沧桑翻覆。由此,词人的“茫然”之慨犹如出岫之云,浓浓地弥漫了词的上片。 下片“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三句承接“桃李春风”句继续写“遥望”所见的自然景象:远山横亘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岚悬浮在山顶,犹如架起一条通向天际的桥梁。一片碧绿的草原上点缀着朵朵艳丽的野花;杜鹃悲凄地啼叫着,好像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哀怨。这一切看似全为眼前景色的描写,而实则皆是心中情语的吐露。迷濛的山峦、荒凉的原野、悲鸣的啼鹃,无一不透露着词人茫然、失落、悲凉和怅惘的心境。一个“寒”字、一个“怨”字,便是词人这种心境的标志。至煞尾处,词中的这种情感则由隐而显:“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面对这世道的沧桑翻覆、人事的盛衰兴亡,词人苦苦地思索,只觉得它如同梦幻一般无法理解和把握,于是只有借酒来解脱这深深的迷茫和无奈了。对词的这后两句,况周颐曾评道:“高浑之至,淡而近于穆矣,庶几合苏之清、辛之健而一之。”(《蕙风词话》)的确,这里既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清淡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作者悲慨激越的豪健之气,“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同时融合在了词句之中。 清陈廷焯《词则》以“雄秀”来称美此词语言上的特点,实际上全词的风格也可以此来概括。作为令词,作品尽管体制短小,却写得境界开阔,气象宏大,同时又笔触细腻,不失婉柔;既有“江山王气”的雄浑,又有“桃李春风”的秀丽。这豪健而兼婉秀的词境,正蕴涵着作者深重的沧桑之感和隐微的故国之思。(赵维江) 渔父词 赵孟頫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据《太平清话》载,作者的夫人管仲姬也能诗善画,曾题《渔父图》云:“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作者此词,即为和作。 从全词所含蕴的意境来看,作者这首题画词要比夫人的原作形象和空灵得多。首先,词的前两句用轻灵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浓淡相间、气韵生动的五湖秋泛图。图中在烟波浩渺的湖上着一扁舟,岸边的林木已在秋风中纷纷飘落。那情景自然使人联想起屈原《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名句,而“五湖”恰为洞庭的别称,可谓化用无痕,不落町畦。作者不愧是一代丹青高手,在他的笔下,既有阔大深邃的远景渲染,大笔涂抹,又有近景细物的随意点缀,在大小远近的相形中动静兼备,让人如亲临其境,心旷神怡。 其次,词的后三句以此为背景,直抒舟中渔父的坦然胸次,飘逸洒脱中不乏硬骨傲气。“盟鸥鹭”借用《列子•黄帝》所记海边人与鸥鹭相狎故事,指不屑与世为伍而与云水常伴的意念;“傲王侯”即由此而来,直书对人间权势富贵的不屑和轻蔑;“管甚”句的精神层次更高,它说明渔父的秋江垂钓,原不在求取为人艳称的鲈鱼美味,而在于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平静与和谐,其取意正与相传陶渊明所弹无弦琴相仿,脱略形貌,直取神韵。这三句一句一意,层层递进,可谓深得历来《渔父词》的精髓。因此自唐张志和首创此调以来,这首词堪称情景相得、立意可直追屈原《渔父》的一流佳作。其得力处,自与作者本人的胸襟情怀不同凡响和文化素养高人一筹有关。 (曹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