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云门宗史话
作者 冯学成 著
出版日期 2008-01-01
出版社 南方日报
ISBN号
(13位)
9787806527108
ISBN号
(10位)
7806527109
开本 16
页数 425
装帧 平装
定价(C$) 25.5
约合(US$) 20.15
[ 内容简介 ]

作为云门宗的继承人之一,冯学成居士不仅具有卓越的禅宗功底,对云门宗乃至禅宗五宗的历史均是如数家珍,因此这部云门史话,不仅层次清晰地概括了云门宗三百年的历史和禅宗各家相互融合的过程,对比和分析了这三百年间禅宗五家此消彼长的形势和原因,对历代云门大师和他们的公案,更是具有个人的见地和提持。是迄今为止了解云门宗及至禅宗历史最有份量的著作。
  本书看点: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864—949)而得名。云门宗宗风陡峻,以简洁明快、不可拟议的手法破除参禅者的执著,返观自心。云门宗既不像临济那样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样丁宁绵密,而是以激烈言辞,指人迷津,剿绝情识妄想。冯学成居士编写的这部《史话》,将云门纲宗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细细品味,自然得入堂奥。
  读者对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有兴趣的读者。
  
   内容简介
  从云门文偃大师所承袭的雪峰义存禅师圆寂之年(908)起,到南宋雷庵正受禅师圆寂之年(1208)止,云门宗经历了五代、北宋、南宋三朝整整三百年。在这三百年中,云门宗内出现了大量出类拔萃的高僧大德,如著名的香林澄远、德山缘密、智门光祚、洞山晓聪、圆通居讷、大觉怀琏,以及苏轼被视为其转世的五祖师戒,畅说古今、会通三教的明教契崇,编撰《建中靖国续灯录》的佛国惟白。著有《颂古百则》的雪窦重显,更是将云门宗推向了顶峰;而佛印了元与苏东坡的友谊,则被千年禅林传为佳话。宋王朝对云门大德们的推崇,也可谓到了至尊至贵的地位。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推崇,以后云门宗的重心,便由山林转到了都市,由粗布麻衣,转为紫衣磨衲。这样,就将云门祖师们当年“忘餐待问,立雪求知,困风霜于七十年间,涉南北于数千里外”这种真参实证、刻苦求知的宝贵精神逐渐淡化,甚至遗失了!到了南宋灭亡,云门宗也随之灯焰息灭。
  
   作者简介
  冯学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并师从于著名禅师、一代武术家海灯法师。经海灯法师举荐,往参本光法师,殷勤参叩数年,遍览经教,深入禅观,涵蕴渐深,得其真传,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任教。2000年受聘于云门佛学院教授,又聘为河北省佛学院教授、河北省禅学研究员。近年创办“龙江书院”,开讲“四书”、《易经》、《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先后出版禅宗著作十余部。
  
   目录
  序言一/佛源
  序言二/净慧
  从如来禅到祖师禅(代序)
  卷一 云门宗的创立
  第一章 云门宗的宗源法脉
  第二章 云门文偃大师的学道历程
  第三章 游历诸方和云门大师风格的形成
  第四章 人天眼目——云门道场的建立和兴盛
  第五章 云门宗纲宗略说
  卷二 云门宗在北宋时期的鼎盛
  第一章 北宋时期禅宗各家发展消长的形势
  第二章 云门宗第二代尊宿
  香林澄远
   白云子祥
    德山缘密 
   巴陵颢鉴
  双泉师宽
    洞山守初
   奉先深
    清凉智明
  第三章 云门宗第三代尊宿
  智门光祚
   五祖师戒
    福昌重善
   自岩上座
  文殊应真
    福严良雅
    德山慧远
   莲花峰祥庵主
  第四章 云门宗第四代尊宿(上)
  雪窦重显禅师
  第五章 云门宗第四代尊宿(下)
  洞山晓聪
    洞山自宝
   泐潭怀澄
    北禅智闲
  开先善暹
   延庆子荣
    北塔思广
  第六章 直承云门大师的荐福承古禅师
  卷三 云门宗在北宋中后期的极盛与危机
  第一章 云门宗第五代尊宿(上)
  天衣义怀
    云居晓舜
   玉泉承皓
  第二章 云门宗第五代尊宿(中)
  圆通居讷
   大觉怀琏
    佛印了元
  第三章 云门宗第五代尊宿(下)
  明教契嵩
   法昌倚遇
    智海本逸
  第四章 云门宗第六代尊宿(上)
  慧林宗本
    法云法秀
    延恩法安
  第五章 云门宗第六代尊宿(下)
  佛慧法泉
   天钵重元
    慧林若冲
   长芦应夫
    大梅法英
  第六章 云门宗第七代尊宿
  大通善本
   投子修颙
    净因惟岳
   本觉守一
  长芦崇信
   法云惟白
    保宁子英
    长芦宗赜
   元丰清满
  卷四 云门宗在南宋的衰落和近代虚云老和尚的重续
  第一章 北宋末南宋初禅宗各派消长的形势
  第二章 云门宗第八代尊宿
  慧林怀深
    径山智讷
    天衣如哲
   净慈楚明
  雪峰志璿
    雪峰思慧
    长芦道和
   智林慧海
  原禅师
    香岩智月
    开先宗
   雪峰宗演
  第三章 云门宗第九代尊宿
  灵岩德宗
    净慈象
   净慈道昌
    径山了一
  甘露达珠
   灵隐法淳
    天宁明
   灵隐慧光
  国清妙印
    国清普绍
   九座慧邃
    万杉寿坚
  万杉寿隆
   黄檗惟初
    岳麓海
   凤山道诏
  西禅慧舜
    香岩如璧
  第四章 云门宗第十代和末代尊宿
  耆山宁
   五云悟
    雷庵正受
   天竺元妙
  玉泉思达
    灵岩圆日
   光孝已庵深
  第五章 云门宗衰亡的教训和思考
  第六章 近代虚云老和尚续兴云门宗的努力和佛源禅师克绍之功绩
  卷五 云门宗的禅文化内涵及其影响
  第一章 雪窦《颂古百则》的意义及选析
  第二章 《碧岩录》所展现的云门宗风
  第三章 契嵩禅师的《辅教篇》、《中庸解》等对北宋主体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建中靖国续灯录》、《嘉泰普灯录》在五部灯录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五章 宋代士大夫与云门宗师的关系
  附录 云门宗历代传承世系表(共1273人)
  后记
  
   媒体评论
  在云六大师的每一句禅语中,可以收,可以放,可以杀,可以活,故显得宽阔空灵,意味无穷。但又如斩钉截铁一般,使人不能用思维的方式作哲学式的把握,也不能用灵感来捕捉。
                 ——冯学成
  
   书摘插图
  第五章 云门宗纲宗略说
    
    一个宗派的创立和延衍,除了外部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和最根本的,就是自己内在的凝聚力和对外的感染力。用佛教的话来说,一是法统的纯正,二是教法实践的得力。这两者都需要创宗立派者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以建立自己独特的教授体系和方法,这在禅宗则称之为纲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的总纲。对禅宗而言,理论的建立无需费心,它现成地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法的根本精义,更现成地承袭了中国三论、天台、华严三宗的根本理论,天台华严的判教无疑为禅宗安排了一个极佳的理论空间,使它在“圆顿大教”上更标以“教外别传”之旨,并倾其全力,将“圆顿”之旨化为种种可供实践的方法,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从六祖、马祖和石头以来的百余年间,不少禅师在“祖师禅”的方法上推陈出新,在思维与存在,经论与修行等复杂层面上不断摸索,使传法者和受法者之间,在语言、文字、动作、情态、生活、劳作等多方面做了全方位的推敲,而形成了机锋、棒喝、转语、圆相等种种实践方法,这些实践方法的成熟,便积淀为禅宗内的纲宗,并因禅门五宗的形成而固化为五家的纲宗。
    纲宗是祖师们根据自己的修证体悟,并结合授徒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而成,当然有的也是经其弟子整理总结而成。在授徒的实践中,祖师们在开示、接机、应机并引导弟子开悟的系列过程中,用生动机智、幽默含蓄的语言,甚至用推、拉、扭、打、棒、喝、行、走、语、默等丰富的行为动作贯穿其中,以期收到常规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在灯录中,常常可以看到“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如何是×山境?”之类的问话,就是在探询师家的纲宗。禅门五宗的纲宗各有其相应的特色互不苟同,又互有承袭,故而使唐末五代的禅宗大放异彩,光照千秋,具有极大的魅力。
    对五家纲宗,自南宋时起,即有晦岩智昭禅师编成《人天眼目》一书加以总结,并以历代祖师的提唱加以凸显。明末之际,更有汉月法藏、谭吉弘忍父子先后所著《五宗原》和《五宗救》刊行,并在禅宗内部引起轩然大波,争讼达百年之久,最后在清代雍正皇帝的亲自干预下方告平息,同时也致使禅林沉寂一二百年。清初,又有三山灯来禅师著《五家宗旨篡要》。对五家纲宗除《人天眼目》为收集前代评唱编成外,后三书多用一己之见加以发挥,虽有独到之处,但未必合于诸宗本意。所以,若探源于五家纲宗,必须回到纲宗建立的本原之处。
    在云门大师建立宗旨之前,已有沩仰、临济和曹洞三家先行于世。沩仰宗的纲宗原不甚明确,宋代禅师在沩山、仰山、香岩三师的语录中,归纳出“三种生”、“圆相”和“三照语”。临济宗的纲宗则分外明确,这就是禅林中最为熟识的“三玄”、“三要”、“四喝”、“四料拣”、“四宾主”、“四照用”等。曹洞宗的纲宗也广为禅人所熟悉,如“正偏五位”、“君臣五位”、“功勋五位”、“三渗漏”、“三种堕”等,更有其包含了纲宗及体系的《宝镜三味》。云门宗的纲宗,其后各宗的禅师们都曾多加抉择,如《人天眼目》所指,则有“三句”,“抽顾”,“一字关”,并把云门大师弟子巴陵颢鉴禅师的“三转语”亦作为云门纲宗列入。再如圆悟克勤禅师,除了对“云门三句”推崇备至外,还一再赞叹云门大师的“格外玄机”和“向上全提”。而佛眼清远禅师,则分外留意云门大师的“三种病,两种光”。清初三山灯来禅师在其《五家宗旨篡要》中,全为阐述一己之见地,对云门纲宗,除拈颂上面所举的数则外,还独家拈颂出“云门宗八要”但不知其所据出于何处?
    云门纲宗,最为禅人所熟悉并大加称道的第一便是“云门三句”,这就是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和随波逐浪句。这三句,实际上是云门大师的得力弟子德山缘密禅师对其师风格的总结。宋代临济宗著名的宗师圆悟克勤在其《碧岩录》中亦推崇说:“云门寻常一句中,须具三句,谓之函盖乾坤句,随波逐浪句,截断众流句。放去收来,自然奇特,如斩钉截铁,教人卜度不得。”也就是说,云门大师在演示禅机之时,一句平常的话中,都包含着三重功能:
    一是函盖乾坤——包括全部思想的义蕴和法界的实相。
    二是截断众流——使一切思维分别、卜度拟议在此被忽然截断。
    三是随波逐浪——顺着思维之路,让其自然流淌。
    即所谓不坏假名,而说实相。但也包含了根据学人的水平,随机引导一层意思。这三者是一体的,因函盖乾坤而可截断众流;因截断众流方得函盖乾坤;因前两者而得自在,故可以随波逐浪;在随波逐浪中方显截断众流和函盖乾坤。这与临济大师的“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有这三重意思,所以在云门大师的每一句禅语中,可以收,可以放,可以杀,可以活,故显得宽阔空灵,意味无穷。但又如斩钉截铁一般,使人不能用思维的方式作哲学式的把握,也不能用灵感来捕捉。
    当然,在云门大师的这三句中,还有三层意义,函盖乾坤,显示自受用,随波逐浪,显示他受用,只有截断众流,才是接引学人的舟桥。但又应看到,有时这三句都可作为接人的舟桥,因为所谓三句,原本为一句。云门大师是怎样演示这神妙的三句呢?先看看云门大师的这一段开示:
  
    师示众云:“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作么生承当?”众无对。师云:“一镞破三关。”
  
    就是因为云门大师的这段法语,德山缘密禅师从中得到启示,并体悟到其中的三句妙义。铢是古代中国最小的重量单位,仅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目机铢两是明察秋毫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云门大师这里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既函盖乾坤,又能明察秋毫,又不涉于万缘。用经教的话说,就是一切智和一切智智的体用不二。但僧众们都不明白其中之义,云门大师只好代他们回答:“一镞破三关。”这原是见道之人对体相用三即一,一即三的体悟,也是云门大师对前面问话的概括。后代禅师把它引伸为“破初参,透重关,砸牢关”也是恰如其分。因为真正的彻悟,是没有三关的;虽没有三关,却又三关历然。在这里,函盖乾坤自不用说;目机铢两就是随逐浪,风光分明;不涉万缘自然是截断众流的境界;而一镞破三关,则更是点明了一句中具三句的秘奥。下面试举几例:
  
    僧问:“不起一念,有过无过?”师云:“须弥山。”
    问:“如何是尘尘三昧?”师云:“钵里饭,桶里水。”
    问:“一言道尽时如何?”师云:“裂破。”
    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师云:“饼。”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面南看北斗。”
    问:“如何是佛?”师云:“干屎橛。”
  
    云门大师这样的应对机语,能表现出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这三层玄妙的境界和功用吗?当然能,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云门大师面对的是那是苦参苦修的禅僧,这在他们各各所提的问题中,就可以看到其中的火候。云门大师因病施药,这“一句中具三句”的功用就显露无遗了。如“不起一念,有过无过?”这是修定禅师的疑问,他修定有得,故能不起一念,但心里又不踏实,大概还未做到“定慧等持”吧,也可能想到六祖大师批评卧轮禅师“能断百思想”的那首偈子吧。针对他的提问,云门大师只回答了三个字“须弥山”。须弥山是婆娑世界中最高大的山,云门大师这样回答,当作何领会?那僧怀着有过无过的疑团来,还能自称“不起一念”吗?其过可以说大如须弥山。但须弥山这三字并不等于批评,其中有杀有活,有纵有夺,就得看那僧自己当下的感受了。须弥山可以说是函盖乾坤般的巨大,也可以在当下截断那僧意识之流,也可因之而随波逐浪,这里旁人的任何诠解都是错误的,只有当事人心里才明白。
    “如何是佛法大意?”仍然是禅僧(而非义学僧)对禅法的请益。而“面南看北斗”看似答非所问,但却答在问处。释迦佛说过:“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成法。”这对修行多年的僧人应是坚定不移的理念,并在修行中加以确立。北斗应向北看,看到的是有相。而面南去看,看到的是无相。许多学佛的人都是在有相和著相中修行,参禅的也多着相而参,不知道离心意识去参。“面南看北斗”可以说是极好的讽喻。当事者自会感受到截断众流的力量,回过头来,又会品味到函盖乾坤和随波逐浪的滋味。
    “乾屎橛”是云门大师代表性的答话,更能显示出截断众流的力量。学人抱着一肚皮的疑问来请益“如何是佛”,这铜墙铁壁般的答话真使人的思维寸步难行。可是就在思维寸步难行的窘态中,却可以使当事人收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感受,并在这里领悟到函盖乾坤的“这个”。
    再看云门纲宗中的“抽顾”。《人天眼目》记载说:
  师(云门)每见僧,以目顾之,或日“鉴”或日“咦”。后来德山圆明密禅师,删去顾字,但日鉴咦,故丛林目之日抽顾。这段记载,虽不见于《云门广录》和《缘密传》,但北宋初年云门第三代传人智门光祚禅师对此已有偈颂云:
    云门顾鉴笑嘻嘻,拟议遭他顾鉴咦。
    任是张良多智巧,到头于此也难施。
  顾鉴咦实际是云门大师“一字禅”或“一字关”的精要。可以设想,当一些新到云门参学的僧人,刚礼拜云门大师之时,云门大师先久久地看他一眼,这就是“顾”。在这一言不发的眼光之中,参学者能有所悟入吗?在这一“顾”之后,云门大师方才略开金口,但仅说了一个“鉴”字。“鉴”是镜子?是观照?是审察?是警戒?是训斥?里面的意蕴无穷。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叫学人自我观照,审鉴。参禅者能从这里进入吗?再后,云门大师又再说了一个“咦”。这似乎是一声轻微的惊叹,这个现成明白的事,你们为什么还见不到呢?智门光祚禅师所作的偈颂别有一番韵味,不过突出了“截断众流”的效果,所以哪怕是智如张良,面对云门大师的顾鉴咦,其智巧也是无法施为的。
  其实,在《云门广录》中,是有“顾鉴咦”记载的,大概因刻版时略加疏忽而未为人们留意。在《云门广录》卷上的偈颂末尾处有三首三字短偈,在短偈后有“抽顾颂鉴咦”五字,那三首短偈就是“抽顾颂”,只不过“抽顾颂”的小题目是后人编书之时附加的,而非云门大师本人的,况且,在这三首短偈中并未“抽顾”:
    丧时光,藤林荒。图人意,滞机旭。
    举不顾,即差互。拟思量,何劫悟。
    咄咄咄,力韦希。禅子讶,中眉垂。
  这三首小偈,分别是顾鉴咦而合为一体。在云门大师一顾的眼光中,众生们不是“丧时光,藤林荒”么,那些依经解义,数他人珍宝的不是“图人意”以至于“滞机”么?当今的小儿麻痹症,泛指畸形人,或瘦弱不堪之人。这样的人,能在云门大师的一“顾”中回头么?
    在云门大师的“鉴”中,云门大师感叹学人对他那一“顾”视而不见,“举不顾”嘛。既视而不见,当然就“即差互”了。哪怕他学维摩大士之默而不顾,仍然“差互”。互者“回互”,石头大师在《参同契》中即有“回互不回互”的示机,后被曹洞用作自己的纲宗之一。云门大师接雪峰禅师的法,也是石头大师法脉,所以用“差互”来提醒那些独往独来之人。但是若欲在其中“思量”,那也错了,不知“回互”是错,不知“不回互”也错。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这无门无径之法,的确使人难人。但是既然无门无径,则“人人都在里许”,为什么又不知呢?下面第三偈,当然就是“咦”了。
  “咄咄咄”,“咦”的惊叹,在这里强化为呵斥“力韦希”。“韦”者违也,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人们善于正面看问题,善于反面看问题的人的确稀少,参禅也是这样,正面参不行,回头即是,可是知道回头的人有多少呢?面对这个现实,当然是“禅子讶”,而且“中眉垂”了。这真是对“咦”的生动写照。
  再看云门纲宗中的“一字禅”或“一字关”。
  僧问:“如何是云门剑?”师云:“祖。”
  问:“如何是玄中的?”师云。
  问:“如何是吹毛剑?”师云“骼。”又云;“胔。”
  问:“如何是正法眼?”师云:“普。”
  问:“三身中哪身说法?”师云:“要。”
  问:“如何是啐喙之机?”师云:“响。”
  问:“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什么,处忏悔?”师云:“露。”
  问:“久晴不雨时如何?”师云:“,,?。”
  问:“凿壁偷光时如何?”师云:“恰。”
  问:“承古有言,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偿宿债。未审二祖是了是未了?”师云:“确。”
  问:“密室玄宫时如何?”师云:“倒。”进云:“宫中事作么生?”师云:“重。”
  在《云门广录》里,这类“一字禅”的答语还可选出不少,仅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云门大师对各种各样禅机的路数十分熟悉,加之对中国的语言文字的把握又极其高明老到,故应酬时不禁令人拍案叫绝。云门大师这“一字禅”或“一字关”,完全具有涵盖乾坤、截断众流和随波逐浪的内涵和力量。当然,这是在面对参禅的学人,其中甚至不乏过来之人,所以云门大量用的这一字类的答话,分量是极重的。如回答“吹毛剑”之问,云门大师回答日“骼”,又日“胔”。如果遇到吹毛剑,那么这个人就只剩下一把骨头了。但是,如果面对一副骨架,吹毛剑就失去了“吹毛”的作用。
  ……
  书摘与插图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