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作者 王志纲
出版日期 2020-08-04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号
(13位)
9787512512184
ISBN号
(10位)
751251218X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26.3
约合(US$) 20.78
[ 内容简介 ]

专业人士鸿篇巨制。
  中国智库*人王志纲20多年来多次行走中国大江南北,深度参与多个省、多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结合其渊博的历史、人文沉淀而成的巨著。
  见解犀利,写透中国人。力透纸背,时隔85年、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写透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力作
  10万 背后的精英团队
  中国商界高端人脉社交*平台正和岛、《海底捞你学不会》出版策划人边杰,重磅推出。
  经过互联网检验过的内容品质,专业化团队策划包装,智库*人的王志纲老师以亲身参与著成这一部结合其渊博的历史、人文沉淀而成的巨著。好内容好团队抢占市场先机。
  
  国文传媒联合中国商界高端人脉社交*平台正和岛、《海底捞你学不会》出版策划人边杰,重磅推出中国民间智库*人王志纲的巨著《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这是王志纲20多年来多次行走中国大江南北,深度参与多个省、多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结合其渊博的历史、人文沉淀而成的巨著。
  本书收录了王志纲2019-2020年发表在正和岛微信号上的14篇论述中国地域、人文、历史及现状的系列文章,包括武汉、陕西、广东、山东、浙江、安徽、浙江等省市地区,见解独到,内容新颖,大气磅礴。
  本书内容力透纸背,是时隔85年、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写透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力作。
  
  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有多厉害?
  10多年新华社记者经历后转型做咨询,他被称为“首富制造者”、“中国民间智库人”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与无数达官显贵、豪商巨贾打过交道。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为上千家企业和上百个城市提供战略策划,是中国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见证人和深度参与者。同时王志纲著作等身,先后出版了20多本著作。
  大江东去,风流变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王志纲老树新芽,宝刀不老,又成了“爆文制造者”。从2019年至今,王志纲在正和岛公众号发表的包括《邓公的遗产》、“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等系列文章,篇篇10万 ,有的文章阅读量高达数百万。
  
  我是怎么读中国的 01
  
  一碗老汤话陕西/ 001
  提到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离不开周、秦;而追溯中国历
  史的强盛年代,则必称汉、唐。如果说周、秦、汉、唐四大帝国组成了
  中华文明的上半场,陕西则是上半场毋庸置疑的主舞台。
  
  周礼、秦制、汉习、唐风 003
  陕西的三副面孔 012
  文化大省 018
  推陈出新话三秦 020
  
  发现山西/ 027
  四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
  五千年看山西,看的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亭台楼阁,而是文明的
  生发。小则来看,山西是民族融合的熔炉;中则来看,山西是中国
  人文的重要孵化器;大则来看,伴随中国的快速崛起,西方世界急
  需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好途径,就是发现山西。
  
  落魄山西 029
  山西印象 030
  人文滥觞,山河激荡 032
  晋商兴衰 040
  黑金的盛宴 043
  山西向何处去? 046
  山西,不要着急 052
  
  山东到底错过了什么?/ 055
  山东之“魂”在于认大哥,这种大哥文化,对上体现为忠君爱
  国,对中体现为孝顺父母,对下体现为兄弟义气。“孔孟之道”和“水
  浒遗风”是大哥文化的一体两面,不管是忠孝义气,还是传统保守,
  都是认大哥情怀的不同表现。
  
  山东是块金字招牌 057
  齐风、鲁韵、曙光胶东 059
  山东之魂——认大哥 067
  山东之弊在不作为 074
  山东要向深圳学什么? 076
  
  什么是河南?/ 081
  河南是个难写又不得不写的话题,河南人也是一群不好说但
  又举足轻重的人。河南的辉煌标志着中国的盛世,河南的问题也
  是民族性的深刻体现与浓缩。河南是中国的胎记。想读懂中国,
  绕不开河南。
  
  毛尖、烩面、胡辣汤 083
  天下之中 085
  治乱中原 088
  河南人,中不中? 095
  河南,向何处去? 102
  
  寂寞安徽/ 105
  居国之中的安徽,既是地理分野地,又是文化大熔炉。风云于
  此际会,人文于此闪耀,商业于此兴旺,革命于此燃烧,改革于此开
  启,创新于此融汇。问题是,如此精彩的安徽,为什么越走越寂寞,
  越走越透明?
  
  “三个中国” 107
  忆“江南” 109
  怀故人 111
  风流皖南 113
  刚健皖北 119
  模糊皖中 122
  皖人治国,何以治皖? 126
  走出寂寞 131
  
  上帝为什么钟爱浙江?/ 133
  在中国三十四个省市区中,很难找到第二个地区能像浙江一
  样有如此多的正面评价,仿佛上帝都对其钟爱有加一般。多年来
  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对浙江下了很大功夫来研究。解
  读浙江的密码,就隐藏在这种“钟爱”之中。
  
  浙江从何处来? 135
  三个浙江、五个浙江 138
  文脉与商脉 150
  一碗沃面看浙江 153
  
  
  江西的格局/ 157
  把时间尺度拉长到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来看,江西
  崛起与衰落的核心原因只有一条——格局之变。所谓“格局”,即
  “位格”与“时局”,“局”的变迁深刻影响着“格”的兴衰。受“时局”
  青睐者,往往能大放异彩;一旦与“时局”错位,只能落得边缘化的
  下场。解读江西的未来,也应从“格局”两字入手。
  
  东、西之别,格、局之辨 159
  吴头楚尾,粤户闽庭 161
  豫章故郡,客家摇篮 162
  江西风华,东南枢纽 165
  旧时代的残党 168
  新时代的船票 172
  
  
  百年风流话湖南/ 18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用在湖南身上表现得不
  太灵光。在同一条湘江的化育之下,湖南人在古代和近代的表现
  可谓是天差地别。在悠长的古代,湖南如漫漫长夜,偶尔才惊现星
  光点点;而到了近代,湖南却引领百年风流,不仅有璀璨群星辉映
  天际,更有红太阳喷薄而出。古今对比,差异显著,莫非“一方水土”
  
  果真有所谓的“气数”之说?
  潇湘遗响 185
  百年风流 187
  三湘四水 198
  路在何方? 204
  
  
  湖北——中国的丹田/ 211
  无论地缘还是文化,湖北都堪称中国的丹田:上下求索,左右
  勾连,纵向来看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横向来看则有大流通带来的大
  视野,内能化育精气,外能吐纳天地。一口丹田气,万里湖北魂。
  
  不服周的楚人 213
  湖北是个好地方 217
  天下荆襄,江湖武汉 220
  大舞台与小市井 228
  “惟楚有才” 230
  “极目楚天舒” 235
  
  
  阴阳巴蜀/ 237
  成都与重庆,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一静一动,互相攻讦,却又
  始终山水相连、水乳交融,终形成了这幅造化天成的巴蜀太极
  图。阴阳相济,造化万物,巴蜀双城记的未来也在于此。
  
  巴蜀双城记 239
  烟火成都 240
  典型中国 244
  江湖重庆 250
  重整河山 257
  火锅话巴蜀 260
  巴蜀道源 262
  
  日鼓鼓的贵州/ 265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三十
  年间,天翻地覆,王车易位,贵州之变何尝不是中国的缩影?英雄
  与时势的辩证法充满了永恒的魅力,贵州这块“豆豉粑”孕育了一
  大批国际级的人才,这批人才又赋予了这片土地更深刻的内涵。
  一省如此,一国亦如此:核心的竞争力永远是人。
  
  日鼓鼓的贵州人 267
  神秘的豆豉粑 272
  因路而生的贵州 276
  夜郎自大?黔行天下? 281
  “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285
  
  东北往事/ 289
  从文化角度而言,东北可以说是大中华版图上年轻的区域,
  是“开化”晚之地。如果说中原大地如同规行矩步、仪态龙钟的
  老人,东北则是一个接触社会不久的愣头青。它敢作敢为、敢爱敢
  恨、不受约束、率性而为,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它的可爱、可恨、可
  叹、可敬,都表现在这烟火气中。
  
  东北的快乐与忧伤 291
  东北人的“三碗面” 295
  奇迹的缔造者 301
  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310
  东北,向何处去? 314
  
  潮汕,向何处去?/ 319
  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代表,潮汕人的鲜明特质却远远超出了
  地域的界限:他们头脑灵活,精明强干,却又常常是商业秩序的“破
  壁人”;他们宗族意识强烈,抱团取暖,却又有着浓厚的帮派文化;
  他们文化底蕴深厚,诗书传家,却又偏偏极信算命风水;他们在外
  团结,出门便是“胶己人”,可在内却是机关算尽;潮商作为中国一
  大商帮誉满全球,潮汕当地却是长期发展停滞……
  
  河口文化、江口文化、海口文化 321
  潮不是汕,汕不是潮 324
  汕头,经济特区之殇 330
  潮汕,向何处去? 334
  
  前世今生大湾区/ 337
  两千年帆影不绝,一百年风起云涌,四十年天地翻覆。一部浓
  缩了整个时代风云际会的大湾区生成史背后,是古老国度的艰难
  突围与新生……
  
  从上甘岭到大湾区 339
  大湾区的前世:帆影两千年 342
  大湾区的今生:激荡四十年 347
  大湾区的动力之源——人性 356
  大湾区的来世:生意、生活、生命 364
  “3 1”改变中国 369
  
  我是怎么读中国的
  年岁越大,走的路越长,见的人越多,我越喜欢读中国。
  01
  所谓“中国”,其实是一方水土造化的结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每一方水 土均有其独特的气场,每一方人均有其独特的个性。读中国,就是拨开 历史迷雾,去摹画一方水土背后的文明轮廓和脉络的过程。
  从文明诞生之初,“中国”就开始不断衍化。无数英雄美人、王侯将 相、文人骚客、贩夫走卒们丰满了她,又纷纷挥手离去,后沉淀为天南海北的独特气质:陕西的沉郁耿介、山东的忠厚豪爽、浙江的灵秀隽逸、湖北的精明强干……每一个区域,都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区域之“魂”,也化育了一批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独特群体。
  以我自己为例,自幼便生活在群山深锁、云雾弥漫的贵州小县城 中。山阻隔了贵州和外面的世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大山,自囿于方寸之间;另外极少数人,则被山赋予了超群的想象力。我少年时印象深的场景,就是站在山头,眺望关山万重,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
  即便我日后走出大山,贵州这片土地给予我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勇气,依旧陪伴了我一生,并贯穿于我人生数次极为重要的选择。
  当然,我只是千千万万贵州人中极为普通的一员,贵州也只是中国三十四个省 ( 市、区 ) 中极为普通的一个。
  
  如果把中国传统的文化版图按照南北来划分,北方文化包括中州文化、秦晋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泛东北文化、蒙古文化、西域文化等。南方文化则包括江淮文化、吴越文化、闽台文化、赣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滇黔文化、岭南文化等,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巨大,所形成的文化也是气质不同、风格各异。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被打上
  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印记,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中国人的复杂国民性,也都隐藏在这一方水土的造化之中。
  02
  读中国不仅有趣,更极其有必要。
  改革开放以来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快速崛起为经济大国和塑造全球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研究中国、了解中国,把握在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对策,已成为西方政治人物、经济学家、各大智库的必修课。
  关于“中国”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因对比而存在的命题。从元明开始到清初,陆续传入中国的西方影响,或湮没不彰,或沦为雕虫小技,盖因在传统中国的天下观中仅有华夷之辨,而缺乏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西方对中国的零星认知,也仅仅停留在想象中。直到清末,坚船利炮叩关而来,沉溺于天朝大国梦的中国方才猝然觉醒。彼时的中国,风雨如晦,前途未知。彼时的每一个中国人,无分贵贱贫富、妍媸贤愚,都被深刻地卷入两种文化体系冲突的旋涡中。对于当时的西方列强来说,中国只是一块案板上的肥肉,攫取利益是他们直接的诉求。百年激荡,蹒跚其行。在 21 世纪的坐标上,没有人再怀疑中国的强大,但误解依旧深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全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诺奖得主、投资天才一次次预言中国即将崩溃;当“中国崩溃论”宣告无效时,他们又将中国崛起解读为不可避免的零和博弈,认为中美必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文明差异乃至食品安全、环境威胁等角度,一次次掀起了“中国威胁论”的舆论浪潮。
  从本质上来说,无论“中国崩溃论”还是“中国威胁论”,都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甚嚣尘上的“黄祸论”的借尸还魂。这种的民族主义,既无新意,又缺乏对现实基本的尊重。
  在政界和学界之外,西方民间关于中国的误解似乎更加严重。我之前去美国时就发现,在那些得州红脖子牛仔和“铁锈地带”蓝领工人们的眼中,中国还停留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国人还是拖着辫子、抽着鸦片的长袍马褂形象。
  不只是远隔大洋的观察者感到迷惑,亲身踏足中国的西方人也常常会陷入某种悖论:当他们来到中国沿海大城市时,会惊异于中国为什么还是发展中国家;而当他们来到中国西部县城时,又会为这里的贫瘠和萧条而感到震惊。既心怀戒备,又相互依存,偏又知之甚少,以至于常 常做出战略性误判,这正是西方世界面对中国的苦恼。
  如果列出影响世界各主要民族发展史的主要“动因”,并相互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惊人但长期被忽略的事实——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一个民族像今天的中华民族这样,面对并融纳了多种“动因”的影响,但又坚守自我,不移根本,形成一个强大的“精神共同体”。
  构成这个精神共同体的,首先自然是五千年传承,形成了我们与生俱来的民族基因。
  其次是 1840 年鸦片战争以降近两百年来,被西方文明从精神到物质全面渗透,形成了科学思维、法制诉求和自由意识。
  第三则是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努力。从孙中山到,无数仁人志士领导国人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跌宕起伏的奋斗。我们曾经抛弃传统,也曾寻梦马列;曾经师从美利坚,也曾求学日本;几度“国破山河在”,难孤行四海间……经历了四五代人的努力,积淀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势能,继续影响着今天中国前行的步伐。
  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是在前三个动因的基础上的负重砥砺。进一步融汇国际信息技术、商业文明、全球化生态的新思潮,成为中国发展的第四个动因。
  如此复杂的精神共同体,无论站在其内部任何一个政、商、文、史的单一视角上,都难以清晰解读,惶论立足其外,以西方式的“普世价值”品头论足。因此,在中国愈发重要的当下,世界急需一把打开中国的钥匙。
  03
  对于生活在南北纵横数千公里的辽阔国土上的十几亿中国人来 说,同样也需要读中国。
  中国的三个特点,决定了它很难被读懂。
  首先,中国太过辽阔,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令人难以想象。谁可以代表中国?是北上广深写字楼里衣冠楚楚的金领,还是大西北市区相隔上百公里的山区小村落里某个离群索居的人家?
  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话题。
  面对如此庞大的叙述主体,叙述者们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局,把局部当作整体,把个人境遇当成时代主题,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更不用说还有很多谬论和偏见。因此,想要解读中国,需要相当宏阔的格局、见识,以及高度的同理心。
  其次,中国太过于复杂。两千余年以来,不断分合又绵延不断的中国,保持着某种惊人的稳定性。不管是分裂时期觊觎中原王朝的外族,还是乱世中谋求取而代之的野心家,在帝国建立以后顶多是搭积木式地组合拼装,对构架本身却无法撼动。
  这种构架究竟是什么?换言之,什么是中国?它可以是一个政治话题,可以是一个历史话题,还可以是一个文化话题。它的认同基础究竟是什么?血缘、文字、国界、族群,某种超乎其上的共识,还是长期存续的制度设计?这个问题不仅现在复杂,从来都复杂。因此,解读中国的分寸与角度显得十分微妙。
  第三,更现实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快。近代以来,工业文明携市场法则之威,扫荡全球,所向披靡,脉脉温情的农业文明逐渐消失。然而,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西方世界用近三百年时间完成的工业化大生产,却要我们用四十多年的时间重走一遍。一条巨大的中国龙,在不同时态中舞动:龙头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龙身在工业经济的浪潮中翻腾,而龙尾还深深地扎在农业文明的泥土之中。
  中华巨龙翻身之时,变化昼夜不息。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过中国这四十多年的物质层面大爆发,也没有哪国人民像中国人这样承受着思想的激烈震荡。
  如此辽阔、复杂、急速变化的中国,显然不是一个“药方”可以搞定的;数千年间生生不息、不断丰富的中国文化,也不是某种观点所能简单统合的。
  有人享受着时代的红利,就有人迷茫于莫测的未来;有人端起碗吃肉,就有人放下碗骂娘;有人一张口就是中国如何伟大,崛起不可阻挡,就有人“言必称希腊”,沉浸在“启蒙国人”的人设中不能自拔。特别是目睹从中国台湾地区到香港地区的“失魂落魄”,其共同根源之一都在于,一方面对共同的中华民族基因未能形成根源性共识,另一方面对中国大陆之崛起无法建立整体性、趋势性认知。这种价值观上的冲突并不奇怪:中国历来有着善恶二元论的传统,非好即坏、非红即黑、非此即彼构成了中国人朴素的价值判断。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由浅海走向深海,中国民众也应由草莽走向成熟。成熟的一大标志就是宽容与自信。在当下这个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里,碎片化的表述和高度撕裂的情绪宣泄让人无所适从。如何“叩其两端而竭焉”,在二元价值判断之间的地带寻找共识,是当下时代的重要命题。而这种共识,只可能来源于“中国”这个文化母体。
  04
  美国政治学者、著名汉学家白鲁恂曾说:“中国其实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种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回顾中国的历史,我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这样一幅有趣的图景——在三千多年前的渭河平原上,有两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酋长,一个叫炎,一个叫黄,各自带着几百户父老乡亲,长年累月地交战、议和、会盟、通婚,慢慢走向融合。
  这个过程从炎黄到尧舜,终以周克商为标志,终于彻底完成了。中国不再是若干个部族竞争的战场,而形成了统一的文化核心。从此,这个核心像滚雪球一样,顺着黄河流域一路往下,从秦晋、郑卫、燕赵到齐鲁,滚遍了整个黄河流域。
  在这个过程中,向心和离心同时发生,有的地方被吸纳进来,有的地方被甩了出去。《史记》里面说舜“逐三苗于三危”就是这场放逐的真实写照:所谓的百夷、百苗、百越,都是当初被华夏核心圈甩到外围的部分。但是,随着雪球越滚越大,从黄河流域滚到泛长江流域,他们又都被一一吸纳了进来。
  正如费孝通所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几千年的共同生存使得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同,但是这种认同尚需捅破后一层窗户纸,帝国主义的入侵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在 20 世纪初这场救亡与启蒙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各族人民终于意识到共同利益之所在。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纷纷开始尝试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对中国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实现民族意识的觉醒。作为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历史转型期的前沿地带,广东激荡起时代风云,中华文明停滞已久的雪球又开始重新翻滚,从长江流域滚到了珠江流域,经历百年天地翻覆之变,终于滚成了今天的偌大中国。
  在黄河、长江、珠江这三条中国为重要的大河中,前两条是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常客。当我们讲到黄河时,会想到中华民族的悠久与博大、苦难与拼搏。当我们讲到长江时,脑海中更是不由想起《话说长江》的主题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但当我们谈到珠江时,总会感觉到一种很特别的,甚至带点陌生的文化存在:一种独特价值观的浓缩,一个在社会重大历史转期常常担负承上启下作用的特殊板块。
  发轫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的珠江,流经六省区,穿越五岭,经过沸腾的珠江三角洲,终汇入南海。浩渺江水,携泥夹沙,千里竞驰;流入蔚蓝色大海胸怀的刹那,江流变得徐缓迟滞起来。随波逐浪于江水多日的千山尘埃、万径朽株,纷纷沉淀淤塞于此。江流消逝了,它彻底融入了大海的洪波之中。
  今日之中华文明正如珠江一般,处在由江入海的关键节点上。所谓大海,即世界各处人类共同缔造的文化。我们每个人,正如一滴滴水珠,汇成浩荡洪流,无论是随波逐浪,还是击水中流,甚至移民海外,都会感受这洪流的裹胁和冲击之力,因而终究无法自外。由大江奔向大海,这或许就是所有近现代中国人的宿命。
  05
  每一代中国人都有冲动去仔细打量自己的国家,他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试图破解中华文明的密码。清末民初,梁启超先生首开先河,启动了发现中国的进程。他于1901 年在《中国史叙论》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并且将中国文化圈不断衍化的过程总结为,从中原的中国,扩大到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以至于世界的中国。这一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研究者。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门户初开,西方有不少所谓的中国通著书描写中国,但基本上都是以揭露中国丑恶习俗为卖点。从小在中国长大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深感东西方之间隔阂甚深,因而委托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写一本解读中国人的著作。林语堂借携家到庐山避暑之机,
  猛写月余,一部全英语写作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中文译名:《吾国与吾民》)就此出炉。该书甫一出版,便成为海外认识中国的读本,迅速在海外引起轰动。
  我次读到《吾国与吾民》时已近而立之年,在颇受启发的同时也暗暗许下愿望,将来有条件了一定要写一本《话说中国人》。毕竟,林语堂先生的论断,在精妙之余略显草率和偏主观,并没有经过太多的严谨考证,谋篇布局也是兴之所至,诉诸笔端更有信马由缰之感。可能林先生自己也没想到,他这本不经意之作会成为传世名著吧。
  多年以来,我也陆续读了不少有关解读中国的大作,柏杨先生打通中西、别开生面的《中国人史纲》,许倬云先生截断众流的《万古江河》,余秋雨先生走出书斋的《文化苦旅》等书,都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也让我对这个话题愈发产生浓厚兴趣。
  与前人相比,我之所以敢于尝试这个话题,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超人的才华,也不是因为我有多么优美的文字,而是拜时代之所赐。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身为一介文人的我,不仅用脚步丈量中国,而且深度参与了改变中国的过程。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从青春作赋的弱冠之际,到鬓发斑白的花甲之年,在这人生黄金的四十年里,我几乎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探索的全过程,也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如同万里黄河,历经九曲十八弯,终于在壶口爆发,奔腾直下三千尺,虽挟泥裹沙,浑浊不堪,但有着力拔万钧之气概。
  国运即人运,奔流激荡的大势也为我们提供了改写命运的无限可能。大泽龙蛇,沧海横流,传奇与落魄同存,英雄与氓流共舞。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开大阖、大忠大奸,命运的强烈反弹与转折,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尽显无疑。
  因此,对于我们这代人——尤其是胸怀理想者——来说,“读中国”是一个深刻烙印入骨髓的时代母题,它蕴蓄着深刻的情感、莫测的转折、激烈的碰撞和彻底的反思。我作为这一伟大时代的亲历者、观察者乃至推动者,更无法回避这一话题。
  06
  1985 年,为加强对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报道,作为新华社记者的我被派驻广东,从事宏观经济报道。在十年记者生涯中,我有幸走遍了中国各地,也采访了很多时代风云人物,受访者中不乏一线的封疆大吏、企业界的豪商巨富、崭露头角的新锐学者。应该说,那个时候的精英们,不管成王败寇,都有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特质——他们充满责任感,希望用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去推动和改变这个国家。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穿过时光的铁幕,依旧激动人心。
  当时的云山珠水是令人向往的热土,遍地是改变命运、发家致富的神话。作为记者,我身边的财富故事更是比比皆是。人非圣贤,我也曾动摇过想转行,但支撑我坚持走下来的是一份崇高的成就感。我把新闻当成一份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而非单纯赖以谋生的职业,我希望能够效仿沃尔特·李普曼、范长江,用独立的观察和思考来影响并推动历史。尽管家徒四壁、身无余财,但我依旧乐在其中,“衣无领,裤无裆,光着屁股走四方”,满怀激情地为时代鼓与呼。感谢时代,当时的舆论环境为我提供了纵马奔腾的可能性,作为新华社人,我可以触及几乎所有社会矛盾。在 1988 年采写的《中国走势采访录》中,我通过分析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内陆、东部和西部的重重矛盾,提出了很多非常尖锐的问题,但这篇文章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和封杀,反而以内参的形式引起了执政者的高度重视,甚至我本人都曾受邀到中南海就相关问题进行汇报。
  到了 1994 年,命运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当时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梦想的空间日益逼仄,我作为新闻人的使命也就随之结束了。于是,我选择告别体制,创办智纲智库(原名“王志纲工作室”),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以策划人的身份重新踏入江湖。
  无论是记者还是策划人,都可以算是广义的知识分子。那么,究竟什么是知识?我认为起码包括“知道”和“见识”两部分。绝大多数人口中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上。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的,精通“回”字四种写法的,充其量只是“知道”分子罢了。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一天产生的信息量远超过去百年的总和,信息的裂变和爆炸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渠道和储存手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知道”分子只会越来越像两脚书橱,难以跟上时代。因此,知识分子自我进化的关键在于“见识”,即“知行合一”。
  以我自己为例,我原来当过学者,也当过新华社记者,后下海从事策划行业之后,才算是真正走在了“知行合一”的路上。如今再回头想 二十多年前很得意地建言献策的举动,不禁后怕。“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我自认为通过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得出来的建议,其实离成熟的方案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理论上正确的东西在实践中可能会变样,微观上成立的现象推广到宏观上却会酿成灾难,播种的是龙种长出的有可能是跳蚤。唯有知行合一,方能摆脱知识分子固有的局限性。
  如果说记者生涯使我实现了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的升华,那么策划人生涯便促成我完成了从“行万里路”到“历万端事,阅万般人”的终蜕变。
  下海从事策划行业二十多年以来,我可以说行遍中国山河湖海,惯见江湖三教九流。从朔风劲吹、铁马冰河的塞北苦寒地,到吴歌悠悠、烟雨氤氲的江南温柔乡,我的足迹几遍天下。这种行走不是浮光掠影的观光,更不是风花雪月的游记,而是要率领团队结硬寨、打呆仗,为政府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突破困局,把握机遇。因此,我必须深入基层,从田野调查开始做起,将当地的历史、人文、社会、经济乃至风土人情全部消化融汇之后,方能为区域找“魂”,提供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解决之道。
  做项目的过程中,除了常规的资料获取渠道外,我对稗官野史、街谈巷议都极感兴趣。在正式的调研和访谈之余,我的一大爱好就是早上起来到穷街陋巷闲逛,寻找街边美食,打探一下针头线脑的市井生活,再学几句方言歇后语之类,于烟火气中感受一方水土的真实滋味。
  当然,“阅世”离不开“知人”,在接触成百上千的基层企业和区域政府的同时,我也与无数达官显贵、豪商巨贾打过交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一路走来,我见证了太多帷幕之后的故事和人性的悲喜剧。
  如果说我多年从事战略咨询行业的努力终有自己的一番独到之处,那么无非是在当下中国的“天时”影响下,对不同的“地利”与“人和”有了如鱼饮水般的体验和感悟。这在给我为企业家和政府进行战略咨询提供支撑的同时,也有意无意间为《大国大民》这本书做了充分的资料准备。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