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初年,眼瞅着太平天国坐大,清廷就是奈何不了。光是筹措繁浩的军饷,就叫朝廷窘迫之极。那时的中央财政,实在也没有太多腾挪的余地,国库支绌,本是常态。遇到出了事,需要用兵的时候,那还不要命啊?就是新开苛捐杂税,也救不了一时之急的。 面对危局,在一班大臣的策划下,朝廷最先出台的一项“筹饷上策”,就是“奏令各省,劝谕绅商士民,捐助军饷”。 只是这个“捐”字,并非“捐献”、“募捐”的那个“捐”,而是“捐纳”的“捐”。说白了,就是出钱买官的意思。这项特殊政策,其实也就是号召天下有钱人,踊跃买官;朝廷拿卖官所得,打点军饷。从官面上说,响应号召,积极“报捐”,那是爱国忠君,报效朝廷的高尚义举;中央吏部依据你“捐纳”的多少,发你一张相当的做官执照,则是皇上对你的奖赏。 这本来是应急之举,可诏令发布下去,响应却不踊跃。身处乱世,再有钱的人,花钱也谨慎了。何况谁也明白,朝廷敞开出卖的官位,大多是些有名无实的虚衔。太平时候,顶个官场虚衔,还有心思炫耀炫耀,乱世要它做甚! 详细介绍 明清两朝的商业素以南徽北晋并称于世而西帮商人(晋商)独创的票号更有着秘史般的金融传奇。 该作品首次全景式地再现了晋商望族的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个人隐秘等诸般形态;对豪门深藏的善恶恩怨、商家周围的官场宦海、士林儒业、武林镖局、西洋教会都有着丰满鲜活、淋淳尽致的描绘。作品将翔实的史实依据与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飘摇激荡的社会与让人牵挂的人物命运艺术地副为一体,使这部长卷十分地好看。 目录 上部 楔子 第一章 莫学胡雪岩 第二章 老院深深深 第三章 西帮腿长 第四章 南巡汉口 第五章 绝处才出智 第六章 凄婉枣林曲 下部 第十五章 苦心接皇差 第十六章 破千古先例 第十七章 行都西安 第十八章 洋画与遗像 第十九章 十月奇寒 ...... 书摘 楔子 咸丰初年,眼瞅着太平天国坐大,清廷就是奈何不了。光是筹措繁浩的军饷,就叫朝廷窘迫之极。那时的中央财政,实在也没有太多腾挪的余地,国库支绌,本是常态。遇到出了事,需要用兵的时候,那还不要命啊?就是新开苛捐杂税,也救不了一时之急的。 面对危局,在一班大臣的策划下,朝廷最先出台的一项“筹饷上策”,就是“奏令各省,劝谕绅商土民,捐助军饷”。 只是这个“捐”字,并非“捐献”、“募捐”的那个“捐”,而是“捐纳”的“捐”。说白了,就是出钱买官的意思。这项特殊政策,其实也就是号召天下有钱人,踊跃买官;朝廷拿卖官所得,打点军饷。从官面上说,响应号召,积极“报捐”,那是爱国忠君,报效朝廷的高尚义举;中央吏部依据你“捐纳”的多少,发你一张相当的做官执照,则是皇上对你的奖赏。 这本来是应急之举,可诏令发布下去,响应却不踊跃。身处乱世,再有钱的人,花钱也谨慎了。何况谁也明白,朝廷敞开出卖的官位,大多是些有名无实的虚衔。太平时候,顶个官场虚衔,还有心思炫耀炫耀,乱世要它做甚! 但军情危急,国库空虚,朝廷紧等着用钱呢,不踊跃也得叫你踊跃。哪里不踊跃,就是那里的钦命疆臣“劝捐”不力。朝廷的压力施加下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那些富庶的省份。 那时在全国的富庶省份中,谁家在榜首呢? 说来叫人难以相信,居然是广东和山西。“湖广熟,天下足”。广东又是最早开海禁的地方,列于首富,不足为怪。晋省山右居然与广东并列在前位,现在真是叫人难以想象了。 伏思天下之广,不乏富庶之人,而富庶之省,莫过广东、山西为最。风闻近数月以来,在京贸易之山西商民,报官歇业回籍者,已携资数千万出京,刚山西省之富庶可见矣。而广东尤系著名富厚之区。若能于此两省中实力劝捐,自不患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