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账户 帮助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您是新用户
📚 图书
◆ 政法/财经/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政法军事  政经理论  管理  金融会计  当代中国  军事/武器  
◆ 哲学/宗教/社科
哲学  佛教  其它宗教  易经/数术/命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心理学  成功励志  两性关系  
◆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习俗  世界历史  外国文化习俗  文物考古  
◆ 传记
中国人物  外国人物  
◆ 文学/小说
古典文学古籍  世界文学  文集散文/文学  现代小说  武侠小说  诗歌  
◆ 医学保健
保健养生  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  营养药物  饮食疗法  
◆ 中医TCM
中医教材  中医习题备考  中医理论  中药方剂  医案经验集  针灸  按摩推拿  工具书挂图  TCM in English  
◆ 英语/外语学习
英语教材  口语听力  语法  翻译  英汉读物  其它语言  TOEFL雅思GRE  
◆ 汉语学习Chinese Learning
汉语教材Textbook  口语听力  语法  阅读写作  HSK汉语水平考试  
◆ 工具书词典
英语工具书  汉语工具书  其它语言工具书  
◆ 生活/家庭用书/育儿
菜谱烹调  家庭用书  婚育家教  手工艺  收藏  花卉宠物  服装裁剪  
◆ 体育
太极拳  运动项目气功  武术  棋牌  
◆ 儿童/大陆中小学教材
幼儿学前  识字/语言/文学  科普  漫画/小儿书/卡片  美术手工  大陆教材  辅导工具书  挂图  
◆ 艺术/音乐/歌曲
绘画美术艺术  书法篆刻  乐器演奏  音乐  声乐  歌谱  电影舞蹈戏曲  摄影  建筑  
◆ 旅游/地图/地理
中国旅游  外国旅游  各地地图/地理  
◆ 计算机/网络
办公软件  基础知识  硬件  程序设计  
📚 书画用品
◆ 纸墨笔砚/书画用品
宣纸  墨汁金墨彩色墨  毛笔  砚台  国画颜料  书画毛毡  镇尺  笔架笔帘  印泥  墨条  篆刻用品  
📚 文具
◆ 文具
文房四宝  田字格生字本  中性笔钢笔笔类  笔记本  水写布  文具  风水用品  
📚 健康
◆ 健康/按摩/艾灸
艾灸用品  按摩用品  针灸模型  拔罐器  
📚 棋牌
◆ 棋牌/麻将/游戏/生活用品
棋牌  麻将牌  魔方  游戏  运动用品  十字绣  
本书详细内容
书名 阿德勒心理学讲义(精装珍藏版)
作者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 著 吴宝妍 译
出版日期 2019-05-01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号
(13位)
9787122305077
ISBN号
(10位)
7122305074
开本 32
页数  
装帧 平装
定价(C$) 17.5
约合(US$) 13.83
[ 内容简介 ]

1.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之作!
  2.人,因不完美而奋发向上,而人生会因不完美而更趋完美!
  3.阿德勒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努力与成就的基础,却也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
  4.忠于原著*翻译,贴近阿德勒的思想与智慧,是一本正确认识自卑与超越的治愈系读本!
  
  阿德勒首创“自卑情结”,首度将“补偿作用”用于心理学。他不在乎过去,不认同宿命论与天注定,主张事在人为。本书将带你真正的了解自卑情结与超越情节的关系,带你认识真正的自己,教会大家拥抱自卑,用自卑来激励自己化不美好为勇气,挑战一切不可能。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并称为 20 世纪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巨擘。阿德勒重要的著作有《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理解人性》与《自卑与超越》。
  
  吴宝妍 1977 年出生于广东湛江,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巴黎大学 MBA、伦敦大学学院(UCL)出版学硕士,英国翻译家协会(ITI)会员。现居伦敦,从事独立出版和翻译工作。
  
  讲生活的科学/001
  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
  第二讲自卑情结/023
  人格原型中的缺陷在紧张和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讲优越情结/043
  优越情结是带有自卑情结的个体用来逃避困难的一种方式。
  第四讲人生风格/063
  同样一个环境,兔子的反应跟狼和老虎都不同,不同的个人对外界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第五讲童年记忆/081
  必须记住的是,一个人的童年记忆不是原因,只是提示。
  第六讲心态与动作/099
  一个爱吃醋的人会害怕控制不了自己的伴侣。
  第七讲梦与梦的解析/119
  事实上,只有看到人格原型与某个特定梦境之间的关联,我们才能肯定地说自己真正理解了这个梦。
  第八讲问题儿童及其教育/139
  要纠正和解决儿童的教育问题,关键在于诊断出他们的人生风格。
  第九讲社会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165
  生活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社会问题。
  第十讲社会感、常识与自卑情结/181
  在所有自卑情节和优越情节的案例中,个体由于缺乏勇气,无法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也无法在积极有益的领域取得成果。
  第十一讲爱情与婚姻/197
  只有良好适应社会的人才能妥当处理爱情与婚姻问题。
  第十二讲性与性的问题/215
  如果孩子在早期不能正确地释放性能量,他们对性活动的渴望自然就会愈演愈烈。
  结语/229
  
  自卑情结
  在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中,用“意识”和“无意识”来指明截然不同的情况是不正确的。一般认为,意识和无意识是朝同一个方向并行不悖的,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我们要探究的不过是它们协同作用的目的。如果不揭示整体联系,不可能区分什么是有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我们在前面讨论过人格原型,从那里可以看出这种联系。
  有个案例可以反映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一个40 岁的已婚男子备受一种冲动的困扰:他总是想从一扇窗户跳出去。他一直跟这种冲动做斗争。除了这点,其他方面都挺好:他有朋友,工作不错,婚姻生活也愉快。这个案例令人费解,只能从意识与无意识的协同作用的角度来解释。在意识层面,他感觉自己非从窗户跳出去不可,然而他平安地生活着,跳窗这个举动连试都没有试过。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的生活另有一面在起重要作用,即与自杀冲动相抗衡的一面。这个无意识层面与意识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这个男子胜出。在“人生风格”上,他是征服者,实现了优越感的目标。读者也许会问,既然他有自杀的意识倾向,怎么算是优胜者呢?答案是,在他的生命里有某些因素在遏制自杀的倾向,他在这场较量中取胜了,成为征服者和优胜者。客观上说,他因为脆弱才要力争优越感,在某些方面感到自卑的人经常会表现如此。重要的是,在这场个人战斗中,他力求优越感,努力活下去、克服困难,他在这方面的力量战胜了自卑感和自毁的冲动,尽管后者处在意识层面而前者处在无意识层面。
  让我们来分析这个男子的人格原型的发展,看结果能否证实我们的理论。我们来看看他的童年记忆。小时候,他上学不愉快,因为他不喜欢别的男孩,总是想躲开他们,但是他还是鼓起勇气去面对,和他们相处。我们可以看到,他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直面问题而且克服了问题。分析这个患者的性格,我们看到,他的一个人生目标就是克服恐惧和焦虑,在这个目标中,他的意识与无意识结合为一。不把意识与无意识看作统一体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个男子并没有获得优越感,也没有成功克服障碍,而只不过是个野心勃勃的人,想挣扎斗争,但内心深处其实是个懦夫。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考虑个案的全部事实,也没有从人是一个统一体的角度来解读。假如我们不确信人是一个统一体,那么我们整个心理学对个体的认识以及在这方面的努力都是徒劳无果的。如果我们预先假定意识与无意识是互不关联的两个方面,就不可能把人看作一个完整的实体。
  除了把个体看作一个统一体,我们还要把个体放到社会关系的背景中。孩子刚出生时弱小无助,必须由别人来照顾。要理解一个孩子的人生风格必须同时考虑在他身边给予照顾、扶持的人。孩子和母亲以及家庭紧密相连,如果我们只局限于分析孩子的物理存在,是理解不了这些社会关系的。孩子的个体性不仅与个体自身紧密联系,还涉及所有的社会关系。
  适用于分析孩子的方法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分析成人。孩子因为弱小,所以需要生活在家庭这个集体中;同理,成人也因为自身的弱小而需要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任何人都会在某些情况下感到力所不能及,觉得仿佛被生活的困难所吞没,独力难支。因此人类强烈的心理趋向之一是群聚而居,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而非单独生存的个体。社会生活无疑大大帮助个人克服了情感上的匮乏和自卑感。动物亦是如此,弱小的物种总是群居的,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满足个体所需。一群水牛能抵御狼的进攻,而一头水牛就不可能,牛群头挨头,踢踏蹬甩,直到转危为安。猩猩、狮子、老虎独来独往,因为大自然赋予它们自我保护的本领。人类不具备这些动物的惊人力气,也没有它们的尖牙利爪,不适合离群索居。由此可见,社会生活的根源在于个体的弱小。由于人必须群居,我们不应期待社会中每个人的能力天赋都是相同的。一个合理均衡的社会应能互补社会成员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否则我们就会完全根据遗传来的能力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独自生存可能会面临某些方面的能力匮乏,要是生活在一个组织合理的社会,这些不足就能得到弥补。
  假设个体能力的不足都是天生的,那么心理学的目标就是训练一个人与他人和睦相处,以弥补自身的缺陷。社会发展史即是人类怎样合作以弥补存在缺陷和不足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一项社会发明,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个体的缺陷是这项发明的根源。儿童的早期行为证明了这个事实。当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通过某种形式的语言引起别人注意。如果一个孩子不需要吸引注意,那他就完全不必尝试去说话。在孩子出生的头几个月就是如此,母亲满足了他所有的需求,孩子不需要说话。在有些案例中,孩子直到 6岁才说话,因为之前没有这个必要。一个父母是聋哑人的孩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摔倒受伤的时候他会哭,但没有哭声,因为他知道父母听不见,哭出声没有用,因此他只摆出哭相,引起父母的注意。
  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从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来考察某些事实,一定要结合社会环境才能理解个体所选择的某个特定的“充满优越感的目标”。同样,研究社会适应不良的个案时也要考察个体的社会环境。很多人在社会适应方面有障碍,是因为无法通过语言跟其他人正常交往。口吃者就属于这种情况。经研究,我们会发现,口吃者童年时就没有很好地适应社会,他不参与集体活动,不需要同学和朋友。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交际,但口吃者不想跟人打交道。在口吃者身上其实有两种心理倾向:一种倾向是要与人交往,另一种则促使他们自我孤立。没有交际生活的成年人缺乏当众发言的能力,经常怯场,因为他们把观众视为敌人。当面对一群似乎来者不善、咄咄逼人的观众时,他们会感觉自卑。只有当一个人对自己和观众都有信心的时候才能演讲得好,才不会怯场。
  自卑感和社会适应力训练是紧密联系的。正因为自卑感产生于社会适应不良,训练社会适应力就成了克服自卑感的基本方法。
  社会适应力训练与常识之间也有直接关系。当我们说人们依据常识来解决困难时,我们想到的“常识”是社会群体聚集起来的智慧。而正如我们在前面讲到的,那些使用只有自己才能懂的语言、完全依据个人的理解来行事的人是不正常的,精神失常者、神经症患者和罪犯都属于此类。这些人对其他人、组织机构、社会规范毫无兴趣,而这些事物恰恰正是他们的解救之道。
  对待这些人,我们的任务是引起他们对社会事物的兴趣。有神经症的人觉得只要自己表现出善意,就心安理得了。可是,光有善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实实在在的成就和付出才是对社会有意义的。尽管人人都会有自卑感,都力求克服它,但由此而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则是不对的。自卑感与优越感是支配人的行为的普遍条件,但除此之外,每个人的体力、健康和生活环境都不同。因此,在同样条件下,个体犯的错误也各不相同。观察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不存在一个完全固定和正确的反应方式,孩子都以各自的方式回应环境。他们都努力追求更好的人生风格,但都是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进行着错误是自己的,成功的途径也是自己的。

1. 语文一年级上册
2. 言出法随
3.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
4. 九宫格
5.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6. 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7.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8. 中药学习题集—新世纪规划习题集
9. 跟我学汉语 1 学生用书 - LEARN CHINESE WITH ME VOL.1 STUDENT'
10. 我在加拿大有一个小园子
11. 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 实践100问
12. 中国画颜料 马利牌5ml 12色Marie Chinese Painting Color Tubes Pigment Water Color
13. 食物颜色使用手册
14. 快乐汉语 第一册 Kuaile Hanyu Student's Book 1
更多...
  购物车 | 我的账户 | 帮助 | 安全保证 | 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 2005-2024, 北美温哥华北京书店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